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
一、研究项目简介
1.选题意义:项目选题的背景介绍,理论和现实意义。 评价一个人,最时髦的词,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素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素质”一词,随口可出,屡见不鲜。官方的文件里讲国民素质,企业里讲员工素质,学校讲素质教育,社会讲提高公民素质。可是到底什么是素质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通俗地来讲,“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网络素质即是在网络时代,人们所具备的处理与网络相关联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的素质。 自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连通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并以其高速的信息传输工具,畅所欲谈的交际空间和光怪陆离的虚拟社区而引发了科技史上的又一次,使得21世纪成为信息化的世纪。毫无疑问,大学生正生存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 人类创造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一些教育学者所言:“他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万象纷呈,构成人间迷人的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大学生既是网络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的享用者, 大学生这种二重角色体现了网络的互动性。大学生进行网上聊天、热点讨论、版面阅读和电脑游戏,无不是大学生在以个人身份参与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享用者,由此可见,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上网率为88.1%.上网显示的平均年龄为1.5年,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步入网络时代。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具备什么样的网络素质更折射出我们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随着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介和手段,而与之相应的网络素养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人人网代表的社交网络为切入点,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研究的主要内
容,并针对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评价一个人,最时髦的词,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素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素质”一词,随口可出,屡见不鲜。官方的文件里讲国民素质,企业里讲员工素质,学校讲素质教育,社会讲提高公民素质。 可是到底什么是素质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通俗地来讲,“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网络素质即是在网络时代,人们所具备的处理与网络相关联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的素质。 自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连通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并以其高速的信息传输工具,畅所欲谈的交际空间和光怪陆离的虚拟社区而引发了科技史上的又一次,使得21世纪成为信息化的世纪。毫无疑问,大学生正生存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高发期,网络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已经成为了社会情绪的释放口,网络上便出现纷繁复杂的多种声音。 人类创造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一些教育学者所言:“他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万象纷呈,构成人间迷人的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大学生既是网络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的享用者, 大学生这种二重角色体现了网络的互动性。 大学生进行网上聊天、热点讨论、版面阅读和电脑游戏,无不是大学生在以个人身份参与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享用者,由此可见,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上网率为88.1%.上网显示的平均年龄为1.5年,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步入网络时代。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啊,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啊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具备什么样的网络素质更折射出我们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2.研究内容: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项目先进性及特点)
社交网络,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以“90 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成为了大学生主流群体, 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社交网络作为新兴社交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据调查,目前超过80%的大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网络的账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国内最大的 SNS 网站——“校内网”成立于 2005 年,是以高校青年为主要群体,并被他们热力追捧,用于情感、信息交流的流行网络工具。它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也可以称为一个功能庞大的社交网站, 目前是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校园网站,对大学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社会关系等面的影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界关注的热点。社交网络是在传统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然而与传统网络相比,又具有其独特性。首先是真实性,现有的社交网络不再以匿名方式注册,而是要求实名注册,鼓励用户使用个人真实相片并填写真实信息,因此在社交网络中,用户都是以个人的真实身份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这样避免了匿名用户在公共网络中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扰乱网络环境,社交网络用户往往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论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其次是高效性,传统的公共网络讨论方式大都缺乏即时性和互动性, 很难实现网络人际交往活动中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流通共享,再加上匿名导致缺乏对交往对象的信任感,社交网络通过实名回复,大大地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效率。最后是同龄化, 社交网络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信息自动提供分类检索服务,因此社交呈现同龄化的特点,是传统公共网络所不具备的。随着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介和手段,而与之相应的
网络素养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网络环境纷繁复杂而又难以有效控制的迅猛发展时期,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又将如何表现, 这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网络德育主要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如何? 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们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培育网络素养? 这些都是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在广大学生面临新的道德要求与选择的过程中,网络道德素养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通过与匿名网站的比较来分析。 使用人人网与匿名网站比较 由图3 可知,约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使用人人网与使用匿名网站时言行基本一致,约13%的学生认为使用人人网时自己更注意言行,约6%和8%的学生表示使用人人网时更随意或者说不清。人人网与匿名网站的区别在于它是基于真实信息的网站, 调查结果显示出大部分学生仍然具有比较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会因为处在匿名状态就放任自己的行为,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应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是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认定,其真实性有待商榷,而网络匿名性造成的负面问题在网络件中却有很明确的表现, 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在其中也扮演了不能忽视的角色 2.研究方式和进度安排: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进度初步安排。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概率统计分析。最后总结,得出调查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进度安排: ①了解身边热点现象,确立课题 ②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校内网发起调查,拟制订调查问卷 ③请教指导老师,参考指导老师的意见,修缮问卷 ④对成型的调查问卷进行大规模的发放 ⑤对发放的问卷进行回收,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并发表自己和指导老师的
见解 ⑥对结论作出详细的分析,并作出完整的调查报告 3.预期价值和成果形式: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结项提交的成果形式。 现如今,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程度早已不亚于现实生活的行动,因此,作为中国人口中一群极为特殊且最具生命活力和潜力的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个人素养也同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网络给予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帮助,培养其个人良好的网络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通过这一次调查,有益于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素养的个人培养以及其个人在网络上的个人素养,依据调查结果更可以反映出全国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 结论提交形式:社会调查报告 4.研究工作已有基础条件和参加者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研究者已搜集到了大量资料和参考,也已具备了完善的条件和心理准备,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及坚韧的毅力和决心去完成这项研究工作,物质上我们也有着足够的保证。对研究项目做了深刻的分析,做出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根据数据统计初步得出了结论。研究者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查研究,从11月初的课题再到现在的结论我们利用了空余时间就全部完成,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高效的完成调查,而且我们保证完成的质量。 5.主要参考文献。 [1] 古玉立,李大鎏.从 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 网站发展分析[J].南方论
刊,2008,(7). [2] 丁凯,马涛.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 姚敏.浅谈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应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4] 王轶.校园SNS 网站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东南传播,2008,(11). [5] 杨威,马丽娟.当代青年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培育途径之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1). 注意:本表不够时可加页,但不得破坏后面表格的完整性。 二、申请资助金额和经费预算
项 目 经 费500元 资金总额及来源 共 计 申请立项资助 300元 自筹经费 200元 预算支出科目 网 络 调 查 支出金额 预算根据及理由 有关调查人员的上网费用 民众调查报告的打印费用 关于调查人员的路费以及其他 为防止其他花销而预留的费用 100 200 100 100 调查报告打印 调查人员开销 其 他 杂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