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中考历史热点之中日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13年 中考历史热点之中日关系》。我将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方面,设计思路分析:
每年的历史中考都离不开新闻热点和重大的周年事件,比如2011年正逢辛亥100周年和中国党成立90周年,当年的历史中考中就涉及到了辛亥和中国党成立这两大热点问题。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2012年初,日本名古屋否认发生过南京大,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从去年日本的国有化风波开始,到现在两国关系的冷冻,中日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中考中经常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必须重点掌握。所以我以时政热点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打乱教材的顺序,重新整合知识要点,先导入对基础知识的回顾。然后通过能力提升让学生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要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来巩固基础知识和整体对中日关系的把握。
第二方面,教材分析:
首先,是说教材的内容、地位:中日关系所考查的重点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七年级三个年级的历史课本内容。先后有:七年级下的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16课《 中外的
交往与冲突》 两课,这是古代史上的中日交往,包括唐朝的友好交往和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八年级上的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两部分。这是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年级下的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里的中日建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关系的起点。九年上的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19课《、日本的历史转折》,九年级下的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这是日本的崛起历史。
这些历史内容前后联系,是形成这一专题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常有体现,因此本专题是中考历史复习的重点之一。
其次,我根据考试说明制定了如下复习目标:
1、唐朝、明朝时中日之间的交往的基本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交往的基本史实。
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
3、了解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把握中日交往的主旋律。
4、通过回顾日本的崛起历史,找出中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应该借鉴的经验。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其中根据课标内容和考试说明我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日本的崛起过程。难点是如何认识中日关系。把握中日交往的主旋律。
再次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我主要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初中生认知程度,对与中日关系这这一专题前因后果的史料进行相应补充,结合多媒体的视频相关资料的播放,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方方法,控制初中生认识的程度,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方面,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九年级学生在已复习了七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和八年级上的前提下,在对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温习的情况下,正是提升能力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另外,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2、学法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不乐于表现,对事物的好奇和主动学习的愿望都不强烈。我根
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史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发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这一道理。所以采用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用约4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激发兴趣,导入正课。我先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再联系现实中日关系的相关热点,设计问题进入本课内容。
第二部分:.复习过程:
板块一:必备知识梳理:在这一部分我把相关知识点设计成两部分: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和日本之路,让学生能够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如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就包括了1、古代中日关系;2、近代中日关系: 3、现代中日关系三部分。日本之路包括了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的内容;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4、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四部分的内容。我还依据考点列出了重要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
板块二:提升能力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探究题目1、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2、你如何看待名古屋否认南京大以及日本右翼势力的其他言论和行为?你觉得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健康发展?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三个探究题,让学生在已经掌握日本发展历史和中日关系的这两块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史实得出结论,达到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以史为鉴。
板块三: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这一板块就是对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这两板块的检测巩固,完成查漏补缺的目的。
用约40分钟的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基础自探、提升能力、学以致用几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 课后拓展
通过对课外中日关系的继续探索,把课堂的知识应用到课外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总之,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性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