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杨慎的思乡词

论杨慎的思乡词

来源:叨叨游戏网
学教育 论杨慎的思乡词 圄彭新有 内容摘要:贬戍滇云使杨慎对故乡风物、亲友故旧产生了深深的思念,而这些思念中又充满着杨慎强烈的 贬谪情绪,使思乡词成为杨慎词作中最为哀婉动人的作品。 关键词:杨慎贬谪思乡词 对杨慎贬谪滇云,一直以来就 文的细致描写和深刻记忆,锦江烟 有多种看法。清人王照《升庵先生祠 水、岷峨山川、青城锦绣、浣花春水、 堂记》载:“公始戍雁门……然雁门 临邛太守、西蜀文君、太史杨雄、诗 疾苦似未足以尽公之穷,而世庙衔 仙太白、坡仙苏轼等等,成为杨慎词 之未息,遂改窜于滇之永昌。”认为 作中频频出现的内容。如《江城子》: 是嘉靖皇帝对杨慎的怨恨甚深,以 滇南春似锦江春。水鱼粼。柳蛾 致改贬戍雁门而为永昌。丰家骅先 颦。千树梨花,花底草如茵。晴日暖 生推测杨慎贬戍之地定在滇云,是 风浓胜酒,熏媚眼,醉游人。 有人为杨慎谋划的。杨慎谪戍滇云, 柔丝弱絮软红尘,惜芳辰,倦游 其中隐情是云南“远离政治斗争中 身。啼乌惊心,何事唤归频。不是不 心,朝廷难以知情,杨慎在那里可以 归归未得,愁望远,泪沾巾。 得到相对的自由和安宁,也比较安 词起即写滇南春景之美,游鱼 全”,同时“云南离四JlI比较近,人事 徜徉,垂杨依依,梨花烂漫、芳草如 上可以得到一些关照”。 茵,天朗风和,勃勃的生机浓浓的春 滇云地处边陲,为蛮荒瘴疠之 意让人沉醉,似乎杨慎也沉醉其中 地,历来是贬谪充军之畏途,民间就 享受着滇云的无边美景。但“滇南春 流传着“宁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 似锦江春”中“似”字就点出杨慎眼 碧鸡关”的歌谣。滇云成为了杨慎回 中看到滇云之美景,心中浮现的却 京与归乡的必然距离,不论是嘉靖 是家乡之山川,滇云之春与锦江之 皇帝的有意安排,还是同人的精心 春如此相似,使人在刹那中误以为 策划,贬谪滇云都成为杨慎人生与 身在家乡,在迷离中得到短暂的抚 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事件。 慰,然而“似”又是清醒地认识到滇 杨慎谪戍滇云,离家乡新都较 南毕竟不是家乡,“他乡虽好不如 近,受滇云当政者的关照,杨慎曾四 家”,清醒理智使短暂的迷离沉醉变 次得以戎檄为由返回新都与家人短 得凄凉弥漫,短暂的迷离沉醉使清 暂团聚,甚至晚年能移居于四JlI泸 醒的理智变得痛彻心扉,美丽的滇 州。然而,嘉靖皇帝给杨慎的处罚是 云景色、热闹的滇云风物,更衬托出 “永远充军烟瘴”,这是明代流放中 杨慎的孤寂凄凉。词的下阕清楚地 罚及子孙的最重一种刑罚。这样,在 点出在这良辰美景之中的游子,心 杨慎贬谪滇云的三十多年里,有偶 中毫无兴致,只有万般疲倦,“感时 与家人的短暂相聚之乐,更有故乡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禽鸟的声声 近在咫尺却无法归还的思乡之痛, 啼鸣,宛如亲人对游子归家的声声 这种“万水千山经岁别,远似星津” 催促,让人目眩魂惊。“不是不归归 的特殊情形,使杨慎的思乡情感更 未得”,词人含着血泪写出了身不由 加强烈。归乡愿望更加急迫。“故乡 已有家难回的无奈处境。 咫尺即天涯”,对家乡的深沉眷恋, 故乡明明近在眼前,却又如同 对亲人的深沉思念,急切的思归情 远在天涯。时光流逝,返乡的希望却 绪,成为了杨慎谪滇词中非常重要 越来越渺茫,词人依旧身不由己地 的主题。 漂泊异地。漫长而无望的贬谪生活 对家乡四JlI的深沉眷恋在杨慎 里,思乡成为杨慎词作中最低回哀 词中表现为对四J rl山水风物历史人 婉的旋律,而每个节序佳会更成为 簟 杨慎痛苦难捱的时刻。如《江城子・ 丙戌九日》: 客中愁见菊花黄。近重阳,倍凄 凉。强欲登高,携酒望吾乡。玉垒青 城何处是,山似戟,割愁肠。 寒衣未寄早飞霜。落霞光。暮天 长。戍角一声,吹起水茫茫。关塞多 愁人易老,身健在,且疏狂。 “丙戌”为嘉靖五年(1526),是 杨慎谪滇的第二年,重阳佳节而人 独在异乡,菊花遍地金黄,倍增凄 凉。不用登高已是乡思满怀,但词人 还是勉强自己携酒眺望,想看看故 乡高高的青城山却看不到。“山似 戟,割愁肠”化用唐代柳宗元《与浩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中“海 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的 句子,滇云四周耸峙的崇山峻岭峭 拔山峰,如同无数锋利的剑戟,自己 的“愁肠”似乎就是被它们割断,形 象地写出了重九登高触目伤怀,百 感交集愁肠欲断的情形。戍边的寒 衣还未寄到,滇云边陲却已早是清 霜满地,太阳落得早而夜暮变得格 外漫长。戍角的悲鸣激荡起茫茫烟 水,孤寂凄凉笼罩的滇云边陲使人 更添悲愁。杨慎不禁劝慰自己“关塞 多愁人易老,身健在,且疏狂”,这不 过是强打精神,故作豪迈,其背后依 然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是中国人思乡恋家情结的生动写 照。漫长的贬谪生活中,对故乡的思 念已成为杨慎无处回避的情愫,“绝 塞不知登览兴,故乡惟许梦魂通”, 在四川最让杨慎魂牵梦萦的就是新 都故园,新都乡下有世耕庄,杨慎年 轻时与家人曾在此居住生活,《望江 南》词八首把杨慎思念故园的表现 得淋漓尽致,兹录其中四首: 故园好,最忆世耕亭。樵斧丁丁 学教育 惊鹳雀,钓丝袅袅立蜻蜓。百曲建长 思乡情愫产生的主要根源。杨慎贬 谪滇云后家乡亲人成为沉挚的牵 情;“千里有家归未得”写出了故乡 瓴。 来往惯,蓬户不教扃。山屐过 时穿嫩癣,野航移处破浮萍。炬火晚 荧荧。 故园好,最忆力耕亭。径路喜逢 挂,其中最牵挂的是继室黄娥。黄娥 (1498-1569)字秀眉,四川遂宁人。 其父黄珂出身进士,曾累官至兵部 近在咫尺却无法归去的贬谪之痛; “屈指归期重叠算”写出了对回归家 乡的渴望;“问归舟,云朋霞友,共结 采真游”写出了词人盼望回归故里, 与朋友畅游山水的梦想;“伴我归心 和别梦,只有银蟾”写出了词人饱受 思乡之痛与离别之苦的折磨。与此 同时,杨慎常以“离人”、“客”、“游 人”自称,如“十里亭,五里亭,长短 樵叟话,蹊田一任牧童经,浑不限畦 町。 螺涧底,鸣玉漱清泠。千里清 风来曲几,一方明月挂疏棂,倚枕酒 初醒。 故园好,最忆是龙门。洞底渔舟 尚书,黄娥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 育,自幼博通经史,娴于诗文词曲。 正德十四年(1519)黄娥成为杨慎继 室,与杨慎志同道合,夫妇诗词唱 和,伉俪情深。杨慎贬谪滇云后,黄 藏夜壑,山头佛刹挂朝暾。暧暖远人 村。 登陟处,萝磴几回扪。檐葡林 中消永日,松篁影里荫芳尊。归路已 黄昏。 故园好,最忆是中洲。宛在 浑绝俗,登兹四望可销忧。丘壑擅风 流。 凉吹满,六月早知秋。仙侣泛 花曾共醉,野人刻竹记同游。何日问 归舟? 词以“故园好”起,一连八阕,反 复咏叹,声声感慨,在词人的记忆里 故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深 深地印在词人的脑海里。世耕亭的 野航炬火、力耕亭的清风明月、约耕 亭的细竹花馨、阅耕亭的鹭渚凫汀、 恩波的天鹅菡萏、昆江的古寺红叶、 龙门的渔舟萝磴、中洲的野人刻竹 依然历历在目,鲜活生动。词人的记 忆里,似乎樵斧砍柴的丁丁声、鹳雀 受惊的呜叫声还在耳边清晰地回 响,蜻蜒轻盈地停在钓丝上的景象 还在眼前生动的出现,踏过鲜嫩苔 藓留下的木屐印迹还在脚下真切地 发生……故乡的一切成为词人心底 最柔软的部分,在词人的记忆里故 乡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亲切熟悉、温 暖舒畅,一旦触动便汩汩滔滔倾泻 而出,捂暖心窝。词末“何日问归舟” 是词人灵魂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是 词人心底最深沉的呐喊,这一倾词 人全部生命宇宙之力的呐喊如霹雳 乍起,使词人对故园的美好追忆戛 然而止,不得不清醒地去面对“千里 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客”的残 酷现实。回忆越美好越衬托出现实 的残酷,对故园回忆越细腻越显示 出词人现实处境孤寂凄凉。 如果说四川的山水人文和新都 的故园记忆是维系杨慎思乡情愫的 纽带,那么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 和对故乡友人的依依情谊则是杨慎 娥长期在新都侍奉家人,操持家务, 其《寄夫》诗哀婉秀丽,脍炙人口,全 诗为:“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 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 君断肠。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 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 下夜郎。”而杨慎一首《千秋岁・壬寅 新正二日寿内》词则寄托了对继室 黄娥的深深眷恋: 瑶池阿母,本是神仙侣,谪向人 间官府。住摄提,贞孟月,中子逢初 度。琅宵宴,春回北斗斟云醑。 麟笔春秋谱,彤管毛诗语。女洙 泗,闺邹鲁。五福中天聚,百袂从今 数。最难得,芝兰庭下斑采舞。 词题中“壬寅”指嘉靖二十一年 (1542),杨慎已55岁。这是写给继室 黄娥的祝寿之词。上阕为祝寿之语, “神仙侣”遭遇“谪向人间”,既是对 黄娥非同凡俗的气质赞美,又隐含 了对黄娥坎坷人生的同情。“琅宵 宴,春回北斗斟云醑”一句言用北斗 斟满春酒为黄娥献寿,似乎是天人 共贺、万物欢腾的一场祝祷,想象奇 特,气势贯注。下阕则是对黄娥才德 铺叙赞美。“麟笔春秋谱,彤管毛诗 语”写黄娥的文史才学。“洙泗”指孔 子,“邹鲁”指孔子、孟子,杨慎借此 来赞美黄娥德才堪比圣人。而“芝兰 庭下斑采舞”则写黄娥持家的才能。 “芝兰”生于阶庭,喻指家中子弟有 出息,这里指黄娥能够严格培养教 育家中子弟;“斑采舞”即“斑衣戏 彩”之意,指黄娥孝顺父母公婆。全 词感情真挚,情意深藏。 杨慎对家乡的思念在词中还表 现为“归”、“回”、“还”、“返”等字眼 的大量出现,仅“归”字就出现了六 十余处,如“归期又误菊花丛”写出 了归乡希望落空的哀伤;“归思满琴 心。幽恨难禁”借琴音寄托思乡之 亭边暮雨零,离人不忍听”写出了离 别亲人的孤苦生活;“满城开遍粉西 施,节近重阳客未知”写出了身在异 乡时光流逝的伤痛;“客中冬至夜偏 长,寒炉坐拥待晨光”写出了漂泊他 乡长夜难捱的凄苦情形。杨慎词中 把自己的贬戍生活表述为客居滇 云,既是对贬戍这一带有深沉政治 伤痛词语的委婉表述,也是体现出 其内心深处对议礼遭贬的回避,更 是传递了杨慎对自己的贬谪身份强 烈的排斥意识。 贬谪滇云后,对家乡故园、亲人 故旧的深深眷恋成为杨慎贬谪词作 中的主旋律,对家乡故园的思念成 为了杨慎重要的精神寄托,对亲人 故旧的思念成为杨慎倾诉贬谪情绪 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由龙云纂《高蛲志》,《中国方志集 成・乡镇专辑28},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l992. [2]丰家骅.杨慎评传[H].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文才 辑校.杨慎词曲集[H].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4]王文才、万光治.杨升庵丛书[M].成 都:天地出版社。2008. [5]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 局。l974. [6]尹守衡. 明史窃[H].明代传记资 料丛刊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7]孙秋克. 明代云南文学研究[H].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2010. 注:本文为201o#-云南省教育厅科学 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杨慎谪滇词研究》(项 目编号:201OY070)的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 学中文系) 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