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 刘玉萍 重要内容,即设计主体和设计程度的确定。 (1)设计主体。城市设计是一个参与方非常多的设计活动, 包括城市设计学者、城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业主、规划主管部 门、施工组织者等等。城市设计绝不是一个可以简化为城市规 一、1.城市设计的定义。关于城市设计,我们看到过多种定义, 这里不妨把主要的代表性观点罗列一下,以便从比较中得到一 个对城市设计的综合印象:《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是 对城市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的艺术安排;培根提出,城市设 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问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 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沙里宁说,城市设 划或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lT作。它是一个比较独特、富于创造 性的设计工作。城市设计的主体应当是接受过专fq ̄.J rl练的城市 设计师。 计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这些论述表明,从根本上说,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环境进 行的设计,使城市具有合理的三维空间,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 们创造一个优美、良好、舒适、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环境能 够向一种理想的状态发展。 (2)设计程序。城市设计的程序取决于对城市设汁的认识, 面对不同层次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需要有不同的思考,决不 应是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样式。然而在我国,城市设计师往往无 法控制行为,无法控制设计决策,无法控制设计实施,因为 他们要面对众多的雇主——开发商、投资商、以及相关决策 组织的——不停的“建议”和“构思”。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通过对流域内1:业企业关停转 搬、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湿地 恢复治理、建设河岸防护林带、进行渠首绿化等,有效地控制了 水土流失。为华北地区提供了清洁的水源,提高了防洪抗涝能 2.城市设计的方法。在城市设计的方体系中,有二大 粮食安全和华北华东等地的用水及能源安全稳定,促进河南省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 2.在资源型发展方式向生态型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迫切 需要增强低碳型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 (1)发展低碳农业。实施农业低碳化改造,通过生物技术, 力,保持了区域土壤生态平衡,建设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保护了 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碳汇储值,按照低碳化运转的目标要求实现 了对水源流域生态的管理与利用。因此,笔者认为,河南在治理 改良农作物品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搞好水土保持,控制 水源污染;大力发展生物固碳技术,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加强农 业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沼气和生物质能源,提高对农产品的深加 工水平。 水资源流域生态方面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成本, 以及关、停工矿企业和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应当 在全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域设计制定的生态补偿机 制中获得应有的生态建设资金补助及项目支持。 (2)发展低碳工业。建立向低碳转变的技术研发机制、经营 管理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吸引 风险资本投资低碳技术,设立低碳工业园区,提高能源利用 4.国家在产业布局和能源布局上应能给河南倾斜。建国 初,各国家工业与军事部门在河南的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 地依托当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兴建众多国有厂矿生产企业及 效率,发挥太阳能、电动清洁能源的产能,加快生物质能、核 能等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发展,建立智 能能源网络。 研究单位后,至今,这些地方再没有因它们的区位、资源或人口 等特色优势获得国家任何支撑或倾斜,相比较于对东 北、西安、武汉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河南的老牌工业城市 洛阳、安阳等地的国家控股大型重工业企业结构转型节能降耗 困难重重。希望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H益严峻的今天,能够从 河南已形成的机械及军工、煤矿及煤化工、冶金、建材、汽车、 纺织、食品等拥有良好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队伍的领域, (3)建立低碳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低碳服务业转型, 建立服务业碳排放标准体系,杜绝一次性资源消费,推动服务业 信息化进程,加速推动金融、保险、旅游等无纸化服务,加强餐饮 行业餐厨垃圾回收管理,加快拆解行业无害化标准体系建设。 3.河南是黄河中下游水能开发利用和调水调沙的重要省 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主要经过省份。新中国成 立以来,河南在黄河流域的节能灌溉、调水调沙、生态治理方面 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如今,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库区 水源区,为改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水量,河南近年来也持续 率先予以倾斜,引领科技支撑,开展低碳经济发展试验,促 进相关传统能耗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以太阳能发电、核电等为重 要内容的新能源基地。咽 河南科技2010.9上 33 ■■●■■ ■■●■舞 经常被作为“万金油”、“填充剂”和“修补手段”,失去了它的创造 ■一一鬻 ■■一凝 一馨 ■纛羹 这极大地损害了城市设计的意义,也使人们对于城市设计的认 躜 黼 者强烈的形象需求心理。为了实现这个心理需求,有些城市的领 性,许多城市设计作品变得缺乏想象力和官气十足,千篇一律, 识产生了偏差。 导人不惜牺牲城市原有的合理尺度和绿化系统:例如,某北方城 市,10车道的景观大道修了不止一条,换来的是人行道与非机动 车道混杂在景观大道两侧不足2m的空间中,而且景观大道两侧 刨 城市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但是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不 几乎没有一棵人行道树,这样的“景观大道”又何来“景观”呢?又 如,另一座城市,为了修建笔直的景观大道,竟然将道路两侧的部 ▲r 0 Ⅲ 是万能的,不可能包罗万象。实际上,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属于 “间接设计”,因为城市设计往往是在一个已经有所规定和有所 设计的环境下进行的2次设计,同时,城市设计师又要为以后的 分人行道都取消了,行人只好与呼啸而过的车辆并肩而行。还有 些城市因为片面地追求道路的亮、宽、直,不惜砍掉道路两侧生长 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高大树木,将一条条原本绿树成荫、尺度 宜人的街道变成光秃秃的马路,而这些城市同时又在大张旗鼓地 研叭 具体设计(如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操作的规则。因 究 此,城市设计师在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创造城市环境,而是在为 霹 麟瓣 瓣 城市环境的建设创造可能,为后续者提供一个能够创造城市环 境的决策环境。 二、城市设计中的几种错误倾向 1.长官设计。城市设计工作的制定、管理和经营应由各级规 划管理部门来进行。但是,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城市设计却变 成了由行政长官操纵、某些宣传个人政绩的一种手段。城 市设计项目随时应的要求增减、改变,规划管理部门疲于应 付,根本无法按照城市的总体利益来安排规划与设计,让、 满意成了各级规划局的首要工作。更有甚者,有些城市从 、到副、秘书长,每人都主抓一项城市重点工 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利益,一起压向规划管理部 门,而且都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这是在设计城市、经营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设计城市”其实恰恰损害了城市的长远利 益,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者经过谨慎的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城市 发展目标和任务不得不让位给领导者的需要。另外,许多城市 的领导者常常违反科学程序,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和已有规划,用 城市的公众利益换取个人政绩,而且常常是今天有了一个想法, 明天就要设计人员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只能是官方 的一种修补工具,无法完成它自身的使命与任务。 2.搬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搬迁重建成 了一种时髦,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外乎“整合城市资源”、“整体 经营城市”、“城市空间置换”等等。想要实现某些意愿,而 又没有资金,就需要有人为这种行为买单,这个“人” 就是开发商。反过来,开发商对自己看中的城市用地提出开发 要求,也只能顺从,这又是以城市的利益换取小团体和个人 的利益。 3.大学城。建设大学城曾经在一段时问里成为一种时尚,各 地都纷纷上马大学城项目,使得大学城建设成了城市规划与设 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借助于大学发展城市文化本无可厚非,而且从历史上看,大 多数大学都建于有相当规模和地位的城市中,这是因为高层文化 与发达经济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大学促进了城市发展。然 而,我国许多城市搞大学城,主要是因为各个城市的领导者想要 借助于大学城带动新城区的建设,由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开发 商也乐此不疲。但是,几乎所有的大学城都要挤占农田,破坏原 有的资源形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些项目多数都是急 于上马的长官工程,所以并没有从城市总的战略规划出发来加以 考虑,致使城市规划与设计都要围绕其不断调整。 4.景观大道。无从考证景观大道一词的来历,本来只是具有 交通功能的城市大道被冠以“景观”字样,明显地反映出城市管理 34 河南科技2O1O.9上 宣传要建设森林城市。凡此种种对城市的“设计”,实现的只是领 导者的意愿,而不是市民的诉求。 5.城市广场。城市广场热已经持续多年了,不论大小城市, 只要有可能,都要建一些广场为城市增光。本来,与城市改造相 结合,为市民提供更多、更舒适的城市开放空间是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的重要手段,城市广场的建设是一件惠及公众的好事。但 问题是,在我国,当这种公众利益行为可以同时带来的为政 利益时,这种行为就产生了异化。于是,各地不顾经济实力、不 管城市尺度、不论是否需要、不讲大小规模,都要建设城市广场, 而且相互攀比,越建越大。有些城市为了建广场,大片拆除老百 姓的房子,又没有妥善地解决安置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 三、城市设计的实现途径 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学科渗透的领域,它所承担的任务和 设计层次也相对比较复杂,坦率地讲,目前在我们国家,对于 城市设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要使大多数人理解城市设计工 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出现盗用城市设计的名义而 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开路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为了真正 实现用城市设计手段设计好城市,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方 面的工作。 1.保障城市设计师的设计主体地位。城市设计目标、任务的 制定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各种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城市设计T作 的基础。城市设计师也必须充分听取和吸收不同方面、不同层 次的意见和研究成果,包括城市行政管理者的意见。但是,最后 如何去做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专业r『=作者的事情,行政领导者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对具体的设计丁作指手画脚。若干年前,我 们抨击过这种长官意志,今天这种现象又有所发展,并且有愈演 愈烈之势,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用法律保障城市设计程序的执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制 定、完善和执行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程序和办法。目前,我国还没 有制定关于如何执行城市设计的法律性内容,有些城市虽然做了 各个层次的城市设计规划,但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制定的过程就 会受到人为的干扰,而城市设计原则的执行就更加困难。因此, 我们在研究城市设计的概念、内容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它的实施 运作机制、法律保障体系的研究,使城市设计能够真正地为城市 的环境建设、城市未来发展服务。 3.城市设计师要保持清醒的设计思维,坚持设计原则。城市 设计师切不可只注重与领导者沟通而忘了普通大众,因为归根 结底城市是为大多数人而存在的,各个层次的城市设计都应以 为市民大众创造优美、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宗旨,城市设计的目 标、策略、原则都应围绕这一点进行。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