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Trade Update Sum.NO.253September.2012 金融危机阶段,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理性思考 南京21001 3) 姚晓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苏【摘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既带来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中国应更加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构建全球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走出去 ;思考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更应积 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宽领域、更 深程度和更高层次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全球条件下 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金融危机给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走出去”的智慧表现于其对机遇与方向的把握,而毅 力则显示于其面对挑战与不利时的反应。 】、外因、内因齐备是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 (1)金融危机带给企业以较低成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 美、欧发达国家由于流动性严重不足,目前的复苏相对缓慢,失业 率居高不下,消费和投资活动始终处于相对低迷状态,使得很多企 业的经营都陷入困境,股东出售企业的意愿极为强烈,故其估值也 随之降低,而且危机期间很多国家对外资并购所惯有的排斥情绪也 明显减弱,这都会使得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兼并的成本大为降低。而 为缓解危机给经济造成的冲击,各国都相继出台了鼓励外资进入的 ;因此,对于那些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营销网络以及具有较强 研发能力的美欧知名企业来说,他们的优势恰恰是我国企业所缺乏 和迫切需要的,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实现成功并购,不但能借此降低 投资成本,同时也能够借此整合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因此,金融危 机为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难得机遇。 (2)外汇储备优势为企业“走出去”储备了丰厚家底。2011 年我国外汇储备为3.18l万亿美元,这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 美元不到一年时间。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而 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 力。因此,贸易项下输出人民币并不是直接有效的渠道和方式,而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加速人民币从贸易结算工具向投资与储 备工具转变,必须通过资本项目(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人民币。 同时,随着美元不断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动性不足也 就相当于坐等资产不断地被动缩水,因此,积极拓宽外汇使用渠 道,增加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实现保值显得 尤为迫切。对于很多积极筹备“走出去”的企业而言,最主要的 瓶颈就是资金不足与融资困难。既然一边是储备找不到使用渠 道,而另一边是企业找不到资金,因此,利用巨额外汇储备为企 业“走出去”提供资本援助,便有可能创造双赢的局面。 (3)人民币地位的提升成为“走出去”的助推器。人民币对 美元升值,体现了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但也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 问题。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反映出人民 币的流动性不足,而企业“走出去”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实际上 是扩大了市场的规模,这样原本的市场流动性过剩也将由于市场 的扩大而缓解一定的流动性问题。 2、企业“走出去”不可预知的风险与困境加大。 无疑,金融危机仍然存在变数,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 的未来道路也无疑更加曲折而充满挑战。 (1)投资失利风险有所提高。国际知名金融数据Dealogic公 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与201O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分别 为12%和l1%,皆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O10年 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排 名更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 ̄V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OND)为1.139,全球排名第67 位,而该指数2007年以后再次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 非常低,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 差,严重缺乏海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然而随着企业“走出去”规模日益增加,投资方式上从相 对简单的加工贸易向资源开发投资、兼并与收购等发展,“走出 去”的地区也从传统的、熟悉的东南亚、、北美向较为陌生 一的非洲、拉美、中亚、中东等地区转移,这些都加大了对外直接 投资的风险。 (2)全球保护主义风起,企业“走出去”将遭遇各类投资壁 垒。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在201O年和2011年上半年新出台 的投资中,分别有32%¥f128%的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监 管和的。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对自己经济体系的保护和政治因 、素的影响,对某些敏感领域的并购监管审查更为严格。还有一些 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使中国海外投资 遇到阻碍。另外,中东北非多国政局动荡,也给中国企业对外投 资和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困难。这些保护与制止关税 战相比,遏制投资保护主义的难度要大得多。世界贸易组织(WTO 可以裁断全球贸易争端。但全球还没有一个与WT0相等同的机构来 解决投资争端,这种风险更难驾驭。 (3)资源、能源市场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导致海外投资成本进 步上升。当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是为了购买发 展所需的资源、能源,但是由于国际战略性能源和资源的生产供应大 部分由少数大型垄断公司所控制,以及战略性能源和资源的“卖 方市场”特征,中国在这些重要能源和资源的进口数量及价格制定 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而更为严峻的是,国际战略性能源与资源的 市场价格极易受世界经济景气状况、金融市场波动、投机以及海运运 费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严重不确定 性。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设置各类投资壁垒抬高中国海外投资 门槛。这些都会实实在在地抬升我国海外投资的成本。 不仅外部环境既能创造机遇也会抛省威胁,内部环境中的各 种因素同样有优势与劣势之别。如果说我国“走出去”的内部优 势表现于其积累的资本存量与对外经济交流经验,而其劣势则表 现于自与行业直至企业本身的方方面面瓶颈。 二、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是一系列合力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这 些合力来自于不同的系统,稍微组合不当,则它们便摇变为层层 的制约瓶颈。依然是翻覆之间,性质全变。 1、企业“走出去”支持不给力,缺乏鼓励引导机制。 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尚未一部成文的法律给予支持和 保障。欧债危机以来,省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企 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性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原则性规定 多。二、省相关部门对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缺乏统一规划 指导和合理布局,境外投资管理政出多门,可以说,对外直接投 资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甚至企业还没有“走出去”就在国内造 成企业间相互竞争。 2、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不够,制约企业发展。一,资金 是企业经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境内的金融市场 的不完善的制约,企业境内融资的方式和渠道较为单一。二、企 业的自有资本到境外以后,很难得到对方金融机构的授信,而我 国海外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又不能为海外企业提供适时、到位的 融资服务。三、目前支持企业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等 的性贴息贷款、优惠出口信贷不能满足企业资金缺口。四、 就是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保障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五、鼓励 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外汇管制仍未放宽,一定程度上了境外 利润用于企业投资或者境外再投资。 3、企业“走出去”商会、行业协会作用未充分发挥。发达国 家的行业协会职能比较完善,对内为企业提供生产指导、市场调 研、行业管理、中介服务、贸易摩擦预警等,对外则发挥着联系 企业与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桥梁”的作用。但反观我们的 行业协会,在其他国家历次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却很少听到 他们的声音,造成本土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下转第1 5 5页) 一一、・152・ 时代经贸 2012年9月 总第253期 企业的外贸依存度,首先必须在保证浙江中小企业经济利益的前 提下,继续开拓浙江内部市场乃至中国这个庞大市场,争取扩大 内需,激活国内市场。其次应重视浙江加工贸易的转型,提高出 口商品的国产化率。再次,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加快服务贸 易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综上所述,浙江中小企业应该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视角出发, 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外环境,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对国际经验学习和企业自我积 累的基础上,放眼于价值链的上游,不断开拓高级的国际市场进 入模式,加速技术创新,升级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Kojima,K(1978):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1. Business Operafons,New York:Praeger Press 【1 4]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 5】樊增强.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一个文献综述Ⅱ】.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5(6) [16】李慧龙.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问题探讨_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7]周小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Ⅱ】.外国经济与管 理。2006( ̄. f1 8】张俊敬.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7]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 ̄ [19]魏颖.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融资问题研究一以韩国中小企业在青岛为例 ID].中国海洋大学2006(6):4. 『20]李君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研究p】贵州财经大学,2007. [21]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调研与对策[EB/ oU.2008(9) 【 ohanson,Wiedersheim-Pau1.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U]. Journal ofManagement Studies,1975,12(3]:305—322. [31Johanson'J_&J.2E.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iton Process of he Fitrms: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 U]Journa1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md-ies,1997. Bflkey,W.And Tesar,G.(1997):n AtAtempted 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1"1 het Export f22】姚洁中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研究口)]吉林大学,2008. [231吴家曦.2008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f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4]颜颖博.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p]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 5]赵子岳.浙江中小企业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及措施Ⅱ丁.煤矿现代化,2009(3) [26]夏国风.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卟现代商贸工业2009(3]. f27】赵思语.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p】.西南大学,2010. [2 8]李英.浙江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叩.商场现代化,2009(2). 【29]宋华琴.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探索叩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9) 【3o]徐娥.浙江中小企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03].2010 B ehavior ofFirms,Journal of inter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1.9,NO.1,33—46. [5]Johanson J U.&Nonaka I.(1983).Japanese export marketing structures,strategies, counterstrategies.International MarketingReview,1(2]:12—25. [31]金泉.中小企业“走出去 动因及对策研究[『].国际贸易,2010(8) 【3 2]吴呜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外贸研究Ⅱ].商场现代化2010(中旬刊). 【33]沈萍萍, 庆军,王少华.中小企业融资难-5浙江传统产业升级研究Ⅱ].企业活力, 2010(11). 【61】ohanson J,Mattsson LG.Internaitonalization in industries system—A network approach I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ompetiiton[M]London:N.Hood..Croom Helm.1998. 【7]Louis T.Wel1.(1983).Third World Mulit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ITPress [8]Harold G J.Gankema,Henoch R Snuif and Peter S.Zwarc“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Small and Meium—dsized Enterprises:An Evaluation of Stage Theor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0,38(4):15—27 [34】李笑盈浙江中小企业开辟国际化市场所面}J缶的问题及对策[7】.商场现代 化,2011(上旬刊) [3 51宋树理,赵银德,宋海英.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调查与分析Ⅱ]对外经济 贸易,2012(1) [91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分析Ⅱ】.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118. [1 0】董春.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Ⅱ)]西南财经大学.2003. 【11]宓红.从小规模技术理论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D]亚太经济,2003(4). [1 2]杨立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 的基础与策略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4):32. 【1 3]樊增强 走出去 与 国际化 :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U].当代经济研E,2004(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分工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及模式 研究》(编号:11BGLO07)。 作者简介:罗毅(1989一),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产业经济、技术创新。 (上接第1 52页)没有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或企业往往处于 孤军奋战的局面。 4、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足够的风险意识。有 些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向不够明确,“走出去”不是生产 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的。 也有些企业“走出去”目的是为打破“贸易壁垒”,保持和扩展 国际市场,减少运输、劳务、税收等费用,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 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这种“走出去”往往是注重 短期效益,缺乏海外发展的持续性。 5、企业缺乏国际(经营)人才和国际竞争力。“走出去”的企 业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需要大批高级的金融人才、科技人才、管理 人才和法律人才,不仅要了解投资国的投资、市场供需情况、 行业竞争程度、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还要深入了解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等方 面,能帮助企业尽快本土化,否则企业很难实施愿望中的投资计划。 目前,大多数“走出去”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发 达国家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 6、不同源企业文化的冲突。在向外并购的过程中,由于企业 文化具有的长期积累性和渐变性特点,很难将企业现有的价值观 移植于新组织的价值体系中。 三、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旋 我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关涉企业战略,与社会的针对 性作为也至关重要,而其作为应在如下方面为“走出去”的我国 企业提供合理而且完备的“辎重”。 1、加快职能转变。各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 理,简化境外投资合作企业、项目核准等手续,降低准入门槛, 除法律法规和已有规定外,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推进 境外投资贸易的便利化。 2、构建财税支撑体系。首先,要设立实施“走出去” 战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营销网络、境外产业园 (区)、研发项目以及投保保险、运保费、承包工程保函资金 等。其次,要落实国家的有关多双边税收协定、境外所得税税收 抵免。同时,探索和完善地方的相关税收优惠。 3、完善金融支持和担保等措施。首先,完善中小企业“走出 去”信贷审批和风险评估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和加大信贷规模。 其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境外资产、境外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 等抵押融资方式。再次,逐步放宽境内企业对其境外子公司直接 放款额度,鼓励商业银行直接向境外投资企业发放贷款。第 四,在“走出去”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适当增设银行网点,通 过与海外分支机构、海外代理行的联动增强近距离服务能力。 4、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议由省、省商务厅、省财政 厅共同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并组织具体的实施。其次,依托高校 院所建立培训基地,重点培养熟知投资对象国法律、环境的 人才,特别是能在资产并购中实现专业化操盘的专业化人才,鼓 励海内外各类高端人才去海外企业工作。再次,要加强商会、行 业协会作用。在投资国家形成相对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 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际商会、贸促会等的信息服务、业务咨询 和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境内外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 5、加大风险防范。企业“走出去”不仅涉及国家的外汇管制 、国别、产业、信贷、税收等,还有获得 目标国市场信息的困难和文化差异、东道国与母国关系、东道国 法规变动、汇率波动等风险,这些都需要制定和实施有 利于企业“走出去”并获得成功的框架和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原磊.中国企业“走出去 战略研究叫.中国经贸导刊'2们O,12. f2]衰晖.浙商“走出去”的国际化困境Ⅱ】l浙江统计,2009,12. f3J张燕生.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走出去 的战略选择U】.当代世界,2011,6 作者简介:姚晓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l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