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规划作业
09資一09508071薛广杰
天津市宝坻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地理位置概况
宝坻区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地理位置在东经117°8′至117°40′,北纬39°21′至39°50′之间,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临近渤
海湾。
图1:天津市宝坻区区位图
东及东南与河北省玉田县、天津市宁河县相邻;南及西南与宁河、武清接壤;西及西北与河北省香河、三河相连;北及东北与天津市蓟县、河北省玉田县隔河相望。
全区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4公里,平原高度在海拔 2.5—3米之间。宝坻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热、水条件较好,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属天津市。2010年人口达到70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蒙古、朝鲜、瑶、土家、苗、藏、侗等15个少数民族。面积1450平方千米。
2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1自然条件
宝坻宝地,上有川林,下有矿藏,河渠千转,肥田万顷。 2.1.1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50966公顷。北部高上地区以普通潮土类居多,土壤质地为壤质,肥力较高,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土层较厚,利于粮食、瓜果、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精作高产。中部以潮湿土为主,质地粘重,宜水稻、高梁、大豆、大葱、棉花、麻类种植。南部大洼地区为盐化潮湿土,地域广阔,宜耕期短,宜发展淡水养殖,种植抗盐碱、抗潮湿作物。东部大洼地区,多为粘质土,适宜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种植,该地区生产的“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蒜、天鹰椒)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 2.1.1水资源
宝坻处在中国东部暖温帯半湿润季风区,降雨受季风影响,雨量集中于7—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4毫米,是中国三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最丰沛的地区。多年平均开采量可达1.05亿立方米/年,而且水质优良。地表水年可调剂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35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有潮白新河、青龙湾河、蓟运河等水系。南部为洼区,有条件建成几个中小型水库,发展以水为龙头的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东部蕴藏极其丰富的奥陶系优质地下矿泉水,含水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可开采量为3650万立方米/年。 宝坻与蓟
县相邻有蓟运河,20世纪80-90年代,水流清澈。附近村民到蓟运河游泳,水可饮用。现在经常断流,水质差了很多。由于污染带来的水质问题周边的出生于2000年后的孩童已经不会游泳了。 2.1.3煤炭资源
在宝坻北潭村的东南部,地下含有煤炭,埋藏深度在300—500米,储量丰富,每平方公里煤储量为2500万吨,探明储量为30606万吨。煤质牌号为气煤及肥气煤,粘结性较强,焦油含量在10%以上,在浅部火成岩侵入后局部变为贫煤及无烟煤。 2.1.4地热资源
境内有两个地热异常区,城区以东至新安镇异常区贮热面积232平方公里,天然可采量2.16亿立方米;城区南部的周良庄异常区,贮热面积202平方公里,热贮为基岩和第三系两个类型,基岩热水层贮热水18.8亿立方米,第三系地热层贮热水61.1亿立方米。水质清澈透明,含硫、硅、钙、铁、镁、等多种元素,可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还可用于采暖、 洗浴、医疗、开发旅游业和农业孵化、养禽、养鱼、温室种植等。
目前,地热资源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利用。2001年9月,合生创展有限公司和广东珠江房地产公司正式签订了合资合同,共同出资80-100亿元人民币,在宝坻地热旅游度假区内兴建“珠江帝景温泉城”。
2.2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大北京”规划和天津总体发展战略,宝坻将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协调,功能配套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区和特色居住区,打造新世纪的锦绣宝地。
2.2.1农业
宝坻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耕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有耕地面积115.8万亩,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经济作物中的“三辣”(五叶齐大葱、红皮大蒜、天鹰椒)驰名中外,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已成为天津市和北京市的肉、蛋、菜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105.3万亩,总产量31.6万吨,生猪饲养量138.7万头,羊存栏
13.5万只,家禽存栏405.2万只,禽蛋产量4.2万吨,肉类总产量7.8万吨,奶类1268吨,水产品养殖面积4800余亩,产量2700吨。目前,宝坻农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精品、绿色农业及畜牧业方向发展。 2.2.1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宝坻工业迅速崛起。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性质的工业企业7700余家,从业人数15.5万人,并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旅游用品、文体用品、地毯、鞋类等六大支柱行业群体和以轻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机械、建材、化工、电子、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兴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拥有国家级工业集团8家,市级集团11家,县级集团2家。2002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46165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725万元,随着中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宝坻工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2.3其他产业
改革开放中,宝坻的商贸、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宝坻区商贸繁荣,城区集市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集贸市场,辐射八省三市三十多个区,素有“京东第一集”之称。近年来新建、改造完善和扩大了一批专业市场。各乡镇普遍建立了集贸市场,目前共有集贸市场、各类专业和批发市场上百个。
金融保险业是宝坻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在设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天津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人民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中邮政储蓄代办所遍布全区城乡。
图2.珠江温泉城
外经外贸发展迅速。宝坻奉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加入WTO,各个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宝坻对外经济贸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2.4投资环境
具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国内最高水准的区位交通优势。 具备京津区域内有明显竞争力的土地价格和环境。
具备优越的人文环境。决策层具有较高的创新力、决策力和行动力;民风淳朴、社会治 安情况优异;
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优势;城区环境超过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处于迎接中国第三次经济浪潮的最前沿,是“大北京规划”启动的重要棋子和撬点。 得到众多金融部门的认可和支持,5年内,数十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部投入。
具有7万亩的达到“九通一平”标准的工业区。
天津市在该区域南部地区规划了104平方公里的卫星城市——京津新城。目前该地区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正紧张建设中。 国内外众多知名公司充分认可、踊跃抢滩。 良好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
该区域在奥运之前已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最具知名度的地区之一,预计该区域每年流动人口将达到500万人次以上。
3. 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我区土地总面积150966公顷。截至2005年各类用地的具体情况是:
1.农用地。总规模为105326.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77%,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其中,耕地为8001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园地为77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林地为4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牧草地为7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其他农用地为2401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
2.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8523.1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224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为610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
3.未利用地。总规模为17116.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34%,包括水域、滩涂沼泽及自然保留地。其中,水域为392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滩涂沼泽为238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自然保留地为1080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
4. 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对土地需求还将继续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触。
4.2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宝坻区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指标偏低,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偏大。
4.3土地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多年来,在土地利用上,只注重使用,而忽视保护,造成区域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制约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和实现现代农业的步伐。
4.4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土地污染问题叫严重,一方面工业“三废”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污水;另一方面农用化学品适用量迅速增加,污染土壤和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