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5分)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 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
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 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 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9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 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
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
3.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3分) 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2分)
5.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理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排序。
【答题指南】材料一的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为总说句,A、B、C三处语句是分说句。这三处语句应当与材料一首句中所说明的三个方面——“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的顺序一一对应,并符合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A处“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是说生产玻璃消耗原料多;“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说明废玻璃的自然降解时间很长;B处“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是说废玻璃给人类带来的伤害;C处“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是说废玻璃会污染环境。这三个分说句的关系排列与第一句“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
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应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合理的排列顺序应为ACB。
【参】合理的顺序是ACB。
理由:这三处语句应当与材料一首句中所说明的三个方面——“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的顺序一一对应,并符合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2.【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指南】结合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内容,“以啤酒瓶为例”表明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句中的数字表明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横线处前面的具体内容“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参】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说明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极大)。
3.【考点】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能力。
【方法引路】品析说明文语言,一般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个方面
来考虑。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性词语的选用上,如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答题指南】材料二中第②段用“来生、面目、现身、幸运、下大力气、洗心革面、锻炼”等词来形容“废玻璃”,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有趣、诙谐;“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幽默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废玻璃重新回收利用难度大”的特点,浅显易懂。
【参】第②段体现了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因为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多数废玻璃重新回收利用难度很大。
4.【考点】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
【答题指南】材料三第①段“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介绍其他国家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方法;第②段“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介绍其他国家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效果显著。
【参】介绍国外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方法及显著成效。 5.【考点】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B、D三项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均有误。
A项,“废玻璃……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
的废弃物”有误。材料一中内容是“……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并不是所有;
B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在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D项,“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有误。材料三原文是“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比利时和瑞士不能等同于欧盟。
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故选C项。 【参】C。
二
实用文本阅读。(14分) 【材料一】
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并拥有良好信誉的品牌。
至今为止,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其中,有的老字号发展态势良好,有的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濒临倒闭的老字号,有的是因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被淘汰,如随着打火机的普及,亚洲最大的老字号火柴厂——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字号是地方的一张名片,对这类即将消失的老字号,进
行了全面摸底普查,建立老字号档案,不任其消亡。有的老字号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被迫从商业旺地搬到其他街区,失去了原有的营销环境。因此,各地实施了针对老字号原地风貌、品牌文化等方面的保护。资金短缺是束缚老字号发展的瓶颈。为此,各地纷纷制定相应,为老字号融资出谋划策。后继无人是老字号传承面临的又一问题。老字号独特的技艺复杂难学,周期长,收入低,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学。各省市举办了非遗传人和从业者的培训,以解决老字号技艺传承的困境及人才匮乏的问题。
除此以外,老字号要延续和发展,还需要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理念创新上动脑筋。
(摘自《民俗研究》2019年第6期) 【材料二】
扬州古老的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十年(1830年),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博会银奖,后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名列“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谢馥春基于东方人生理特征,讲求天然美妆造就天生丽质,亲和安全。
产品创新,是谢馥春品牌的一贯追求。早在创业之初,创始人谢宏业就利用自己对中草药有研究的优势,巧妙地将香粉与医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项革新,使谢馥春声誉鹊起,名扬海内外。如今,谢馥春与权威科研机构合作,依然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追求创新,开发出现代生物化妆品。另外,谢馥春还注重营销策略,将产品分开档次,满足各阶层民众的需求;在景区开门店和在网络上销售,
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根据谢馥春官网材料改写) 【材料三】
近日,京东数据研究院基于入驻京东食品老字号在销售、用户及评价等多方表现,发布了《京东老字号电商成长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老字号们纷纷加速“触网”,以开放的心态,重视电商渠道,学习电商的新玩法,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已经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以北京稻香村为例,2014年开始入驻京东平台,借助京东大数据,施行线上线下的差异化经营,针对线上做定制产品。2016年销售额比2015年增长2.1倍;2017年销售额则呈现爆发式增长,比2016年增长近33倍。
(根据《京东老字号电商成长报告》改写)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部门为老字号做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补全对话。(3分)
小姨:小丽,你看小姨最近的肤色是不是不太好?唉,忙得连逛街的时间都没有,也不知道买什么化妆品合适。
小丽:小姨,你可以买中华老字号扬州谢馥春的产品啊!因为: 3.根据材料三,解释语段中加点词“触网”的意思。(3分) 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老字号们纷纷加速“触网”,以开放的心态,重视电商渠道,学习电商的新玩法,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已经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4.一位同学打算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传统与创新”为题,写
一篇演讲稿,请你帮他完成演讲稿的提纲。(4分)
【参】
1.⑴进行全面摸底普查,建立老字号档案,不任其消亡。⑵实施了对老字号原地风貌、品牌文化等方面的保护。⑶制定相应,为老字号融资出谋划策。⑷举办非遗传人和从业者的培训,以解决老字号技艺传承的困境及人才匮乏的问题。
2.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道光年间就有了,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品牌。它的成分天然安全,还将我们的中草药融入到化妆品里面,效果非常好呢!而且景区门店和网上都能买到,很方便呢!
3.“触网”即接触网络,接触电脑。老字号们以前没有尝试过电商,现在都以开放的心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学习电商的新玩法,借助大数据,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4.⑴众多老字号经营困难,濒临倒闭;⑵重视,尝试创新,老字号就能平稳经营,充满活力;⑶稻香村、谢馥春现在的经营都非常好;⑷只要足够重视,老字号企业能跟随潮流,勇于创新,满足客户需求并且增设新的销售渠道,老字号就能很好地生存。
三
【材料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
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材料二】
2016年,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三】
4月24日,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以岭药业收到厄瓜多尔卫生部核准签发的“天然药物”注册批文,批准公司药品连花清瘟胶囊符合厄瓜多尔天然药物标准注册。目前,除厄瓜多尔外,连花清瘟胶囊已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莫桑比克、罗马尼亚、泰国等地分别以“中成药药品植物药天然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现代植物药”等身份注册获得上市许可。中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材料四】
中药的伟大之处,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其平凡。西药是受过高级医疗教育者的专属,它们复杂的药性只有医生敢调遣。但在中国:有哪位老母亲没给受凉的孙子煮过生姜水呢?又有多少不识字的母亲,没用“烫海带腌白糖”治疗过孩子的咽痛?“性温、益气补血”的黑米,“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茶,从广义上说都是中药的一部分,它们充满着平凡的气息。中药不仅用来治病,更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
除普遍性不同以外,西药与中药的另一种差异在于治疗角度。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中药却更注重人体内部的调理。比起西药的消灭病症,中药更倾向于增强免疫机能,使人体自行祛病、寒
热平衡。
(摘自《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9期)
1.以上四则材料围绕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中药走向国际的有利条件。(3分) 3.【材料四】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4.【材料四】“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一句中的“多”能否换成“都”,为什么?(2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是要求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
【答题指南】从四则材料的内容来看,都是围绕中药的良好疗效以及中药受到人们的重视来说的,根据四则材料进行适当地归纳概括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参】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或:中药良好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2.【考点】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指南】本题的解答要注意【材料二】的内容与四则材料内容的整体理解。【材料二】中说我国从2016年起就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国家重视。中医普遍性的特点,与西医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同。中医的治疗原理与西医治疗原理的差异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医能够走向
国际。
【参】有利条件:①中国制定了中药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对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②中医使用的普遍性,使得普通人也易于掌握;③中医治疗原理与西医的治疗原理的根本差异,使中药越来越受重视。
3.【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指南】本则材料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作比较、引用资料、举例子等。解答本题时,选取相应的例子对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参】参考示例一:作比较:将中药和西药在普遍性和治疗角度上进行对比,突出了中药的有利条件,说明中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
参考示例二:引用资料:“性温,益气补血”“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通过引用资料,突出了黑米、茶不仅是食物,又是中药,说明中药融入了生活。
参考示例三:举例子:举了生活中“煮生姜水”“烫海带腌白糖”给孩子治病的例子,说明中药比西药在使用上更有普遍性,突出中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4.【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句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题指南】这句中“多”用语准确、科学,说明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而“都”则表明所有情况都这样,用语过于绝对。结合相关内容说明原因即可。
【参】不能。“多”指“大多数”,“都”指“全部”,两个词所指的范围不一样。如果替换,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夸大了西药的治疗效果,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