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
——两年新课程实践的反思
咸宁市咸安区浮山中学 余敏
04年秋我有幸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新教材教学任务,首次使用新教材,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我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尽管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对新课程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由于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多数老师仍然用老教法教新教材,教学行为基本上是老一套,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几十年不变的旧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感到束手束脚,难以施展,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一时感到十分迷惑,甚至对新教材产生了抵触情绪,其结果自然是教不好,于是抱怨新教材难教,将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全推到新教材的头上,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彷徨的过程,下面是我如何走出对新教材认识的误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在我市全面推广巳近两个年头,两年的教学实践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教好新教材,必须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对新教材的认同得益于04年10月湖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新教材研讨班,在这次研讨班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饶汉昌教授作了题为遵循数学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对新课标、新教材也作了一些介绍。听了饶教授的讲座,我才知道新课程有这么多亮点,作为一线的教师,唯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做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促进者。在这次研讨班上,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代表作了经验介绍,同时举行了八节研讨课,听了行家的课,我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是多么的大,基
本上还是老办法教新教材,不能与课改同步。研讨班结束回校后,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适合新教材的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由于认识上提高了,教新教材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大了,教好新教材的信心更足了。经过一年与新教材的交道,我已深深爱上了新教材,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培训机会来了,我省启动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幸运的是我成为首批培训学员,这次以“师德教育、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新课程实践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这次培训会上,我们接受了十几位专家教授和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印象深刻,在华师大清新宜人的充满人文性的教研教改氛围中,知识得到了充实,灵魂得到了净化,理念得到了提升。走出华师大师资培训中心的大门,我感到一身轻松,充满自信,这次培训所播散的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已在我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的经历说明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唯有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深知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一是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和自主探究。以下,是我在《中点四边形》一课中的一些作法:
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中点四边形的规律,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四边形,顺次连结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通过这一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让学生学习了几何画板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有裨益。接着发放供学生活动资料,由学生画图,以便获得相应的感性经验。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和自主探究转变,使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这也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以往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为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课堂教学真正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为此,我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我在《中点四边形》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各自所得,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合作享劳动成果,培养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通过开放性问题小结,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各抒已见,不拘泥于形式,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发言,交流所得。 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全新方式,同时也可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实践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两年新课程的实践,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动态生成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和情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媒体,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索、思考、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打破学生对书本、权威、老师的迷信与盲从,鼓励他们向书本、教师和权威挑战,注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
维、创新性思维,不断地提升自己和超越自己。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才会充满活力。
2006年6月26日
注: 《中点四边形》一课获浮山办事处06年春优质课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