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阳第四小学 张成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模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学生经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生成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模型思想和推理能力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的教学。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框架,小棒和三通接头,土豆和小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图形中有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为什么这一些(剩下的)图形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呢?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它们不是方的。 预设2:它们没有六个面。 预设3:它们的形状不是长方体。
1
2
谈话:看来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它自己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切物成形,认识“面”、“棱”、“顶点”。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仔细观察,我竖着切一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出现一个面。 谈话:你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回答:这个面平平的。
谈话:我再切一刀,观察一下,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学生可能发现:
预设1:又多了一个平面。 预设2:多了一条边。 追问:这条边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是由两个面相交而成的。 小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谈话: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多了两条棱。 预设2:多了三个角。 预设3:又多了一个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新增的点?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学生回答:三条棱相交而成的。 小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
2
3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谈话:再这样切三次,就变成一个长方体,(课件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拿出你手中的长方体,自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
学生可能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追问:长方体面的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长方体顶点的个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与学生一起数的同时,强调数的时候按顺序数,必要地小结数的方法和结果。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谈话: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请看老师给你
长度 根数 9cm 4根 6cm 4根 5cm 3根 4cm 8根 们的温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4种颜色不同、长度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
3
4
汇报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3种长度的小棒,分别是9cm、6cm、4cm,每种小棒用了4根,4根长度相同的放在相对的位置。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3组不同长度的棱,每一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长度的小棒,分别是9cm的4根、4cm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3: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长度的小棒,分别是6cm的4根、4cm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棱的长度相等,棱能组成两个正方形。
小结:我们当小小建筑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点: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提问:把搭成的长方体框架补上面,(出示直观图),从这个长方体中你看到几个面?其他的面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3个面,其他的三个面被挡住了。 追问:那三个面分别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看到几条棱?其他的棱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9条棱,其他的看不到。 追问:那3条棱藏在哪呢?谁上来指一指? 小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3)观察想象,形成表象。
4
5
谈话: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看看上面、下面、左右面,分别是什么图形?请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个什么样子,睁开眼睛和屏幕比较一下。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一)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1)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
提问:如果先擦去一条棱,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擦去三条,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
学生回答:擦去一条和三条,都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追问:至少保留几条棱,就可以想象出原来长方体的样子?
师生交流,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辨认长、宽、高。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能说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几厘米吗?(变换长方体的不同位置)
学生根据长方体变换的位置,说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二)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1.根据长、宽、高,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6个面吗?
9cm 4cm 6cm
6cm 9cm 9cm 9cm 7cm 6cm 5
6
4cm 4cm 4cm 9cm
6cm
4cm
提问:根据长、宽、高,找到了长方体的6个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谈话:(动态演示变化过程:长、宽、高为9cm、4cm、4cm),我们看这个长方体,有2
个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
追问:如果把它的棱的长度再变,可能变成什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正方体。(课件演示) 提问: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谈话: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 6
7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3. 4.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我们动手、动脑、动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很多奥秘,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认识,带
7
8
着对它的探索,走向课外,走进生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