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泰安市岱岳区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泰安市岱岳区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来源:叨叨游戏网
泰安市岱岳区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016.06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羸弱(lãi) 剽piāo悍 娴xián熟 遒劲jìng

B逞能chěng 蜷伏juān 讪笑shàn撺掇cuānduō C·亘古gân 嗔视(chēn) 阴霾(mói)颦蹙píncù

D·深邃(suì) 确凿(záo) 亢奋(kàng)彷徨pánghuá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进退维谷 变幻多姿 语无伦次 (条理) 相得益彰 B·畏缩不前 迫不急待 浑身解数(力量) 井然有序 c·养精蓄锐 妇儒皆知 义愤填膺(胸) 眼花缭乱

D·回环曲折 杂乱无彰 怅然(不如意,不痛快)若失 妄乎所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括号中的替换,不影响意思表达的一项是

A·最使人惆怅(怅惘)的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为需求, 将要回国了。(《观舞记》)

B·何况,说实在的,人受的苦还真不算多„„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剩下的就是疲倦 和错乱的协奏(合奏)了。(《在沙漠中心》)

C·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 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预计)。(《登上地球之巅》)

D·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弥漫)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 4·从词性的角度看,句中加点词不是名词的一项是

A·它们(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

D·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露出隐约的轮廓。 5.下列诗歌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沉静,相信吧!快乐的 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C.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过,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啊!”小鸭说:“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那是

多么痛快啊!”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

们走吧。”

C.“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D.“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

静。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选文.回答7—10题。

①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 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 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 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②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 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邛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 占、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 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 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③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我在哪儿? 啊!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

④我朝他走回来,一直哆嗦着,好像全身都在打嗝。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

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 多路!

⑤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 灯。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7.对“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摸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 B.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

C.作者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没有光更觉寒冷。 D.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8.对文中画线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寒冷这个困难。 B.描写沙漠风大.“我”只好团团转躲避。

C.交代沙漠平缓,白天夜晚都不会给人提供荫蔽。 · D.交代沙漠夜晚的风像骑兵一样迅猛,让人感到格外寒冷。 9.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身子 抖动的厉害程度)

B.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运用比喻,写出了沙漠的无遮无拦)

C.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运用比喻,写出了寒风的力度和作 者痛苦的感受)

D.我朝他走回来,一直哆嗦着,好像全身都在打嗝。(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打嗝频 率和次数)

10.③④两段用到了那些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选文,回答11—13题。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 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 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一天,张婶叫到:鸟死了一只。我下去一看,果然死了一只。)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

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 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 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 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

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 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 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画线①句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猫有吃鸟的天性②“我”不喜欢这只猫 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 ④“我”看见了猫 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对“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沉重决断的语气表明了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沉重决断的语气表明了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沉重决断的语气表明了我们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沉重决断的语气表明了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13.画线②处和后面括号中的叙述相比较,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画线部分描绘了血淋淋的场面,为“我’’和大家的愤怒做好了铺垫。 B.画线部分描绘了血淋淋的场面,说明了鸟的挣扎和猫的残忍。 C.括号中的叙述简洁明了,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D·括号中的叙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很好地表现了“我”伤心的程度。 四、(8分,每小题2分) ‘ 阅读选文,回答14~17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苫蔽成丘——覆盖 B.其一犬坐于前一像狗一样 ... c.一狼洞其中——打洞 D.止露尻尾——停止 ..

15.下列对结尾段意思的理解及作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狼些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B.狼虽然也是狡猾的动物,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没有多少 啊,只是停止在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C.狼仍然是狡猾的,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毙命了,两狼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增 加笑话罢了。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D.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短时间内两只狼毙命了,两狼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 只是停止在给人增加笑话罢了;起照应全文的作用。 16.最能表现狼狡猾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7.不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 B.屠大窘, C.屠自后断其股 D.乃悟前狼假寐 五、(6分,每小题2分) . 阅读选文,回答18~20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怜”、“深”分别是“爱”、“高大茂密”的意思。 B.诗的第一句是写静景;诗的第二句是写动景。

C.“春潮带雨晚来急”一个“急”字显出雨势之大。

D.“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个“自”字显出无人之境的清幽。 19.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写初春的景物。

B.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C·“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也符合诗人当时心境。

D.后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

果关系。

20·与“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一样,运用了衬托手法的一项是 A.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六、(10分)

21.写出三句带“水”的古诗词。(3分) 22.写出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C3分)

①夜猫子进宅—— ②十五只桶打水—— ③小卒子过河——

23·请在结尾处用一句或几何补.出内容与生活相关的文字,并拟一个恰当的题目。(4分)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Hu研究者们和一些瑞典的科学家们把一块木头中的木质填充统统都去掉,然后令人惊叹地把它变成一块透明的“木头’’!这种新材料,在强度和隔绝性士都要优于玻璃,同时又比塑料更容易被自然降解。研究者们首先将木头在融有氢氧化钠和其他几种化学物质的溶液里煮-滞大约两个小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析出木头里的木质素,正是这种物质给予了木头的原色。在这之后。团队将在木头上倾倒环氧树脂,这一过程能提升木头4到5倍的强度。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怎样保留木头原有的自然结构和内部纹理。然后当变成透明的木头之后,这些细小的内部纹理结构将像他们曾经作为一株植物时为自己输送养分那样,也以同样的方式让光线通过。Hu表示,在传统的材料里光线都被散射了,如果我们将波导效应使用在木头上,那么你的木头房子里就会更明亮一些。然而,从一张纸的厚度到一厘米的厚度,5×5英寸的长宽大小已经是Hu的团队的能力上1t了,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地提升他们可以将之变透明的木头的尺寸,但是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成熟水平仍然距离盖房子所需的尺寸大小相距甚远。

如果团队能改变这一点,那么透明木头相对于玻璃和塑料来说, 七、(14分)

阅读选文,回答24—26题。

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 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 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成谓猫怯,以为 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咬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 2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大与猫等 等:(2)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

(3)见猫,怒奔欲食之 奔:(4)启扉急视 启: ..

2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众咸谓猫怯,以为为者也。

(3)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26.文中对“狮猫”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它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八、(16分)

阅读选文,回答27—30题。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 下拜访他。

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 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 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当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 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域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5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6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 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 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竞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丫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 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 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11“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12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13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

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 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14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

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竞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15他一面曲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16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 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 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17“你知道大千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 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18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27.从全文看,师傅张大千影响胡立先生一生的有哪些方面?(4分)

28.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

29.第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30.文章结尾“张大干毕竟是张大干”,这样结尾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九、写作(40分)

31.有人问:如何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另一人回答:把自己变得更美好。 你自己或你熟识的人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美好的?就此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