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7-05T10:41:00.87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期上 作者: 张藏允
[导读]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摘 要〕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加强 数学 计算 教学训练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 “比较熟练” 、 “会”三个层次, 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 “四个为主”和 “三个不超过” 的明确规定。 1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任何一道笔算或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合成的, 口算的正确、 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 设计口算练习时, 要有针对性, 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 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 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是加强基本口算, 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 2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二是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 竞赛、抢答等方式; 用卡片、 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 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三是注意探索规律, 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 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 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 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 要注意循序渐进, 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 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四是增强口算意识, 养成口算习惯, 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 重在平时, 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 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 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 训练反应速度, 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 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2 加强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一是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 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 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 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 第三部分积的对位; 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加、 减、 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 注意用 “0” 占位; 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 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 围绕重点, 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 持之以恒, 逐步达到熟练。三是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 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 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四是训练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游戏、 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维持训练的持久性, 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 认真思索, 认真的完成作业, 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 练习中刻苦钻研, 细心推敲, 不要轻易的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 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演是指: 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 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 第三步进行计算; 第四步进行演算,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教师要培养学生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 让学生建立病题卡, 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并且可以让学生按病号、 症状、 诊断、 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 教师要有耐心, 有恒心, 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 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4 培养学生计算细心、 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 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 计算时不打草稿; 一位数加、 减、 乘、 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都是由粗心造成的, 如何让学生细心呢?一是教师要做好示范,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 符号, 一定要规范、 整洁, 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善于总结经验, 归纳方法, 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 一对抄题, 二对竖式, 三对计算, 四对得数, 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 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 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 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3+7×(8-3.5) 错误地算成 20×(8-3.5)。三是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名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 主要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 持之以恒, 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 仔细, 书写整洁, 格式符合规定, 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习惯, 我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要作自我检查、 复核或验算, 如: 学生在解完方程后, 一定要把答案代人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 通过验算, 让学生作出正确判断; 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 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河北省宁晋县北圈里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