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 晕 (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水藻真绿,把终年 贮 (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攲 (qī)斜。 .D.轻柔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窜 (cuān)向云霄里去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在北方干躁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
B.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 人迹罕至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欺人太甚 。 ....
C.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 相提并论 ,“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D.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 妙趣横生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的看护妇。
D.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B.《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世说新语》。
D.《论语》是孔子编写的的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 对文中写“斑蝥”作用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介绍斑蝥的生活习性。 B.描写斑蝥的神秘色彩。
C.突出表现以斑蝥为游戏对象的乐趣。 D.描写百草园的具体景物。
8.作者把百草园写的如此美丽,下列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园中悦耳的蜂鸣、美丽的桑葚等引起了儿童的好奇心理。
B.这里的自然环境给人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可爱的形象,因而激起了“我”热爱
大自然的美感。
C.因为作者小时候贪玩,这里的景物又那么有趣。 D.百草园的确是美丽的。 9.第②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10.第②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D.估计是当时作者的家长强令他要说出上书塾的原因,所以才冥思苦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 水 水:热水。 .
B. 传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 说 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 堪 其忧 堪:能忍受。 .
12.下列句子从内容上划分不属于谈论学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下列诗句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就像河水一样流走,不舍得天地万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5. 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枯藤”句中的“枯藤” “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景色,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中间的“古道西风瘦马”是主旨句。 D.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 16.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加在名词前的修饰语体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以为士矣。 ” (《论语》) (6)子曰: “贫而无怨难,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 (7)_________________, 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怒发冲冠》)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9)子曰:“何以报德?___________________, 以德报德。(《论语》) (10)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 18. 名著阅读填空题。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2)《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图》中,里面的“我”认为《二十四孝图》(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是宣扬_______思想的著作。 (3)《五猖会》写的是一种__________赛会。
(4)“这是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人名) 19.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
语文学科像大海一样神秘,你可以在潮起时领略海的壮美,也可以在潮落体会海的静谧;语文学科像______________ ,你可以_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 跳壕:跃过壕沟。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事亲至孝( ) .(2)好贤礼士( ) .
(3)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 ) .(4)皆铠以习之。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2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有一种流畅自然之感。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双眼微眯,望着远方。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23.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24.文章第⑥段和第⑫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我”脸红,请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25.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6.本文以“赔偿”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7. 作文
在本学期语文教材中,我们走进了《论语》、济南的冬天、百草园、三味书屋、海伦·凯勒……的世界,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小发明、旅游、书籍、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在______________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