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及实践研究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及实践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智库时代 智者论道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及实践研究龚大强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愈发严峻,人们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愈发明显,为了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应运而生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此同时,当前的高校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不过实践技能培养和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实践培养模式中更加需要有人对学生言传身教,这就引发了本次研究的探讨内容,也就是对应的学徒制度。学徒制度是诞生于实践中的一种学习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高职教学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望带来借鉴。关键词:学徒制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12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1-0255-002

学徒制属于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的指导帮助徒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

这种古老的方式并没有伴随着时代的流逝而消失,而在高职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更是焕发了自己的二次生命。当前学术界对这种方法称之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其缺乏这样的途径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锻炼,因此,在探讨高职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现代学徒制是较为契合的方法之一,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二、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容

疾病照护、健康管理能力、保健营养知识、休闲活动组织、康复保健、情感慰藉及社区调研等能力展开,按照医养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把老年健康和医疗服务置于核心位置上。其对应的课程分别是《老年健康照护技术》和《老年康复保健》,即护理技能和康复技能。

2.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则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专业素质的强弱会对培训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质涉及到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过,现今国内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一直是在高校从教,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弱。实践教学大多由养老机构资深人员带教。其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带教老师普遍实践能力强但学历低,给大学生教学有一定压力,或者是表达能力不足,会做不会教,其次相对现代专业发展中一些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比较薄弱。因此学校应针对实际情况,促进实践基础的发展,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培养,增强教学效果,培养高品质的人才。

3.评价方法

根据高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来说,校企均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首先,建立相关的评估和评价机制,对学生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在评价过程中,应突出高职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性质,从本质上顺应学生的自然成长。

同时,在学生公正评价的过程中,

·255·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浙江省内仅有的一个公共事业类专业,其严格遵循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轨道,旨在为浙江省内的一些高档养老院、规范化养老社区、先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培养出一些具备现代健康意识、良好专业技能的优秀养老人才,以应对目前日益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的需求、多元化养老趋势为宗旨,以增强专业素质为核心,以实现就业为目标的原则,积极打造“走出去、引进来”的教育理念,且邀请一些著名养老单位、养老产业的资深人员及具备丰富岗位经验的管理及服务人员为讲员,定期开展课程构建、专业设置等论证活动。经各方的调研和讨论,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一起设计人才教育机制,为全面普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战略奠定稳固基础。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

1.课程内容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古老学徒制为基础,联合当代学校教育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校企合作、职业精神等特点。属于校企的全面融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的当代人才培养方法。

其能够深化教学融合,实现工学统一,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一个必要手段,能够让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促进职业教育方向和企业生产方向的同步,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要求、生产过程等相统一,实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衔接,真正地满足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融合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及有效性。

所以,国家教育部全面强调“各地需要开展试点服务,积极创新和探究,大力创建现代学徒制培训平台,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素质”。

在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前,高职院校应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在明确学生的能力之后,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

因此,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专业需求构建了以老年护理、养老服务技能为基础,以行业订单课程为特色的模块化结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针对老年日常照护、老年

智者论道 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再指导学生尽可能地满足其要求,注重学生各个层面的发展,旨在创建一个规范、高效、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机制。

4.保障模式

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定的制度保证人才培养模式,那么现代学徒制是不可能对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的。

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好学生教育和学生服务两个方面的工作。

按照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具体要求,现今高职院校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善课堂管理制度,教师需要在遵循严格教学的前提下,为学生更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学校及企业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优秀的企业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三、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

(一)加强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优化教学课堂,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方法下更全面地掌握学习技巧。

校外企业也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计划,安排相关专员展开技能培训,确保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特点等与实际需求相统一,实现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课程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起点,是教师与学生的重要载体,对于人才培养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习制,设置了长、短学期,将“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贯穿到教学实践中,落实“做中学、学中做”。

(二)加强实践教学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引导。学校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相应的课程,便于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固。此外,企业还应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加强学生实训管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活动期间,必须加强学生的实·256·

践教学,这对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实训场所是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必要条件。根据学徒培训的要求,学校应与企业建立或合作建立一个综合实验室和培训设施,以满足学徒培训的需要。实践教学是提升实践技能水准的最好途径,也是高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三)加强师资建设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教师资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高素质教师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优秀的教师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前提。现代学徒制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模式实施中,学校和企业分担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力,在这样一个双向教育模式中,体现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概念,并展示了企业在培训人才的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师资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教育中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团队,“”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一个主导者,是实现学徒制高效推进的重要人物。“”团队应由专业教师和熟练技工组成。其中“”一定要具备:(1)较强的责任意识,具备极强的职业素养及责任意识;(2)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的能力;(3)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4)拥有完善的实践经验,能够发挥导师的重要职能;(5)在严格遵循人才培养要求的前提下,明确徒弟的工作内容及推进策略;(6)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研究解决企业生产或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四)加强教学评价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说,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注重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评价,不过对于现代学徒制培训来说,不但要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而且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培训操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加强教学管理、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等是现代学徒制能够顺利推进的一个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可较好地构建具体的规章制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对创建高职教学管理机制等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学徒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做好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有良好的管理

智库时代 和评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现代学徒制工作组负责学徒制实践工作的规划、决策和项目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如:指导工作计划,学徒制双导师管理方法,学徒制考试评价体系和学徒制学徒标准,学徒制教师标准,等等。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注重指导原则,鼓励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避免给师生增加各种束缚。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学徒制度作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之一,需要几个方面都积极投入在内,方可确保具体的使用效果。同时,在使用中还应该明确的引导作用,也只有这些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让高校制度获得更好的实行。对于高校来说,学徒制度的应用中也需要不断总结应用经验,总结应用理念,让后续的培养制度更加完善,也希望通过本次探讨可以让学徒制度更加完善,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惠萌,齐水冰,刘彦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5):159-161.

[2]侯晓霞.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就业教育,2017,11(38):32-35.

[3]马蕾.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河北职业教育,2016(4):21-23.

[4]刘艳.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30-131.

[5]董宾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58-61.

[6]程静,刘进宝,高永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40.

[7]田巨,雷曙光,郑小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229.

[8]沈小碚,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2016(1):32-36.

【作者简介】龚大强(1992-),男,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东方绿康健康管理学院副院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