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民俗旅游

中国民俗旅游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论文

民俗服饰与旅游

旅122 吴潇 121408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一、 服饰民俗概说

服饰民俗是物质民俗的重要方面,是民俗事象中最活跃、最具时代特征的民俗事象之一。我国的服饰民俗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特征十分明显,制约服饰民俗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文化审美情趣。

二、 服饰民俗的构成与体现

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服饰民俗是指人们有关穿戴衣服、鞋帽、佩戴、装饰的风俗习惯。 服饰民俗的构成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1)衣着:它包括用不同的质料如棉、麻、丝绸等制作的头饰(首服,即帽子或头巾)、衣裳(即上身为衣,如袄、半臂;下身为裳,如裤、裙;还有合二为一的衣裳,如袍、长衫、褂子)和足衣(即鞋、袜)。

(2)人体自身饰物:如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人体纹身及彩绘。

(3)饰品:包括衣饰、首饰、鞋饰及 附加的饰物:如头发的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饰物耳环、耳坠;颈部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饰物,胸针、腰佩等。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三、服饰民俗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服饰民俗的作用

(1)传统服饰起着族徽的作用; (2)服饰与节日有密切关系;

(3)服饰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 服饰民俗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条件;(2)历史文化传统;(3)地理环境;(4)宗教信仰;(5)社会风尚;(6)文化交流;(7)个人因素;(8)民族因素。

四、少数民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容

第一,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第二,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 第三,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相当一部分是某种自然灵物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

第四,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第五,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表现出不同民族过去时代的史影,既可能保留着母系制向父权制转化的痕迹,也可能表现出民族大迁移的征候。 第六,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

第七,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

现的不同追求。 第八,服饰是科学调查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其所获资料在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中国代表少数民族服饰巡礼

中国服饰民俗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有上下五千年不同时代的民俗服饰的演变,而且还有纵横一万里广阔国土上不同民族就地取材创造出来的民族服饰。 (一)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民族传统服饰为韩服。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

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二)满族服饰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等各种装饰品。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三)蒙古族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

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蒙古族有团结互助的风尚,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众人围成一圈,一边舞蹈,一边击掌高歌。近几年与内蒙古的亲戚来往增多,开始举办“那达慕”盛会,吸引四方之客前往参加。 (四)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五)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堪,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式,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的习俗。

六、服饰民俗与旅游

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 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从有利于激发旅游动机的角度看,中国的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分为汉族传统服饰民俗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服饰民俗旅游资源。 服饰民俗景观的开发方式 (1)博物馆陈列; (2)民俗服饰装扮 (3)民俗服饰体验; (4)服饰商品销售; (5)服饰仿制。

开发服饰民俗景观的注意事项 (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2)与环境相互协调;

(3)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 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 (4)开发方式既可采取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开发; (5)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