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13 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编制人 | 编制日期 | 修订日期 | 审定组(人) | 审定日期 |
| 0630131 | 汀 子 | 2004年7月 | 2009年1月 | | |
1
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 /32(26+6)2先修课程:无
3使用专业:三年制文秘(中英文)专业
4教育目标:
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在我国已蓬勃发展。无论是机关还是在企业单位,秘书工作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国内外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给秘书职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要做好一个秘书,热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要热爱秘书工作,认识和了解是基本前提。本课程全面为学生解读什么是秘书和秘书工作,秘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秘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学生通过秘书学理论的学习和一定实践训练,对现代秘书有一个初步的框架性认识,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具备必备的秘书学理论,以便在将来的秘书职业生涯中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 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秘书工作。
5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教师对文字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思考练习和情景模拟实践演练以及经典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的同时,全面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方法,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日后的秘书工作存储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从理论的高度把握规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懂得用学过的理论剖析相关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达到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写作1—2篇学科小论文,完成每一章的同步练习,以此达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参与课堂讨论和情景剧比赛等活动 ,体验秘书工作情景,了解秘书职场生活。在授课过程中,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到机关办公室观摩或专业实习,从中获取直接的秘书工作经验。课程的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5.1现代社会和秘书: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其形象犹如一团迷雾,对于打算走入或涉足秘书职业这一领域的人们来说,首先需要对什么是秘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认识。本章主要介绍了秘书的概念、秘书分类和职能及现代社会和秘书职业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秘书概念的本质内涵,了解秘书的层次类别,认识秘书工作的职能、任务和作用,理解现代秘书的时代趋势和秘书职业化的趋势。
5.2秘书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各行各业逐渐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逐渐转化成对本职业从业者的要求,秘书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过程。本章主要介绍了秘书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培养方法,以及对于秘书职业化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理解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培训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5.3现代秘书的综合素质:在现代社会,秘书及秘书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摆在秘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种提高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是秘书作为一个职业人内在的、质的变化,是秘书内涵的深刻变化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秘书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和性格以及秘书的智商和情商等内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认识现代秘书要具备最重要的条件和基本素质,了解现代秘书的情商和智商,现代秘书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等内容。
5.4人际关系与秘书:强烈鲜明的角色意识,是秘书人员能否干好工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不能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就很难成为优秀的秘书工作者。秘书在工作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环境和不同的社会成员前扮演各种角色,这是为了与领导、同事和其他公众处理好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和气氛,为最终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创造的必要条件。本章介绍了秘书的角色意识、秘书的人际关系及处理原则和策略。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秘书应该怎样培养正确的角色意识,应该掌握哪些人际关系的方式和人际沟通方法,包括秘书与上司关系的特征和处理原则、秘书与一般同事、其他业缘关系的处理方法与原则等。
5.5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艺术:秘书在处理各项事务中按相应的原则办事,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克服随意性,避免和减少疏漏和错误,掌握灵活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秘书的工作效率,而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则是一门艺术。秘书不仅要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还必须懂得选用并综合使用各种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效果。 本章主要介绍秘书的工作原则、方法和艺术。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秘书工作的协调、信息沟通、进程调度和时间管理等方法,了解秘书工作艺术 。
5.6秘书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生涯规划: 秘书的职业资格标准就是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应具备的秘书职业素养和秘书专业技能的规范和标准。秘书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秘书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高校秘书教育中的学历和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熟悉目前主要的秘书职业资格坚定标准,理解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秘书职业的发展前景。
6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操 |
| 1 | 第一章 现代社会和秘书 1.1第一节 秘书和秘书职业 1.1.1秘书释义 1.1.2秘书职业及其前景 1.2第二节 秘书的类别和层次 1.2.1秘书的类别 1.2.2秘书的层次 1.3第三节 秘书的工作的任务、职能和作用 1.3.1秘书工作的内容 1.3.2秘书工作的职能:辅助性、事务性、协调性 1.3.3秘书工作的作用:助手、参谋、协调、信息、公关 1.4第四节 现代社会和秘书职业化 1.4.1现代秘书的时代特点 1.4.2秘书职业化及发展趋势 | 2 | |
| 2 | 第二章 秘书职业道德与行为规划 2.1第一节 秘书职业道德 2.1.1道德与职业道德 2.1.2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传统 2.1.3职业化的背景下秘书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1..4现代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1.5提高秘书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2.2第二节 秘书的行为规范 2.2.1秘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2.2秘书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 4 | |
| 3 | 第三章 现代秘书综合素质 3.1第一节 现代秘书的知识结构 3.1.1什么是知识结构 3.1.2现代秘书知识结构的要求 3.1.3现代秘书知识结构的内容 3.2第二节 现代秘书的能力结构 3.2.1什么是能力 3.2.2现代秘书能力结构的要求 3.2.3现代秘书能力结构的内容 3.3第三节 现代秘书的心理和性格 3.3.1秘书的心理 3.3.2秘书的性格 3.4第四节 现代秘书的智商和情商 3.4.1秘书的智商 3.4.2秘书的的情商 | 4 | 2 |
| 4 | 第四章 人际关系与秘书 4.1第一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 4.1.1秘书角色意识的含义及培养 4.1.2 不同层次秘书的角色意识 4.2第二节 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法与准则 4.2.1人际关系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4.2.2人际关系的方式及人际沟通的方法 4.2.3秘书的社会地位 4.2.4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4.3第三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4.3.1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4.3.2秘书与其他上司的关系 4.3.3秘书与一般同事的关系 | 6 | 2 |
| 5 | 第五章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艺术 5.1第一节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5.1.1正面利益原则 5.1.2以领导工作为核心的原则 5.1.3闭环运作原则 5.1.4双重角色原则 5.1.5综合协调原则 5.1.6信息沟通原则 5. 2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 5.1.1 秘书协调方法 5.1.2秘书信息沟通方法 5.1.3秘书工作时间管理方法 5.1.4秘书工作进程调度方法 5.3第三节 秘书的工作艺术 5.2.1尊重而不奉承吹捧 5.2.2.主动而不越位脱轨 5.2.3服从而不盲从附和 5.2.4补台而不挖角拆台 5.2.5挡驾而不阻拦干涉 5.2.6分工而不分家自立 | 6 | 2 |
6 | 第六章 秘书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生涯规划 6.1第一节 秘书职业资格标准与大学生“双证书”制度 6.1.1秘书职业资格标准的含义 6.1.2制定秘书职业资格标准的意义 6.1.3高等秘书教育中的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6.2第二节 我国目前主要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介绍 6.2.1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 6.2.2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 6.2.3高校大学生秘书类职业资格鉴定 6.3第三节 秘书职业生涯规划 6.3.1秘书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6.3.2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6.3.3秘书职业生涯的评价 6.3.4秘书职业的发展前景 | 2 | |
| 7 | 总复习 | 2 | |
| 合计 | 26 | 6 |
7、教学形式方法:7教学形式方法:集体课,教师讲授加学生讨论、情景模拟演练、学生资料搜集与专题研究
8考核形式:书面闭卷期末笔试
秘书学概论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讨论、案例分析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9教材:
《秘书导论》,郭建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0主要参考书:
10.1《秘书学》,陈合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2《秘书学概论》,陆瑜芳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VCD、电脑等
12必要说明:
本课程为专业类必修课,本课程大纲部分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