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西方马克思主义_的意识形态理论

_西方马克思主义_的意识形态理论

来源:叨叨游戏网
山会科学

2004年第4期(总第104期)ShandongSocialScienceNo.4,2004(SerialNo.104)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意识形态理论

郝󰀁燕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意识形态问题给予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对在无产阶级中意识形态重要性的强调,对于当前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4]04!0010!05󰀁󰀁󰀂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普遍重视和关注是该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无论是其先驱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还是后来󰀂法兰克福学派 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哈贝马斯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了各具特点的意识形态理论,尽管他们的理论和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很多观点我们都不能够赞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丰富了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对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和政权稳固中的重要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一、󰀂西方马克思主义 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意识形态概念尽管不同时期、在不同代表人物那里有不同的内涵,但可以看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在卢卡奇看来,意识形态本身是一种非经济的因素,但它又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当经济是社会的统治形式,是背着人们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时,它曾不得不以非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表现出来。 [1](p340)卢卡奇看到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关系的重大的反作用,他指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的经济结构的结果,而且是它平稳运转的前提条件。 [1](p349)卢卡奇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他主要地将意识形态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斗争着的不同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表达,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随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断被削弱,它挽救世界的自命不凡的使命和信念已被毁灭,因此,必将导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投降。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比单纯的历史研究方法更重要的价值,它是无产阶级用来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最重要的的思想武器。胜利后的苏联,历史唯物主义还负有建设新社会、新文化和新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柯尔施反对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意识形态看作与其对象相分离的、空洞的、虚假的,因而是无足轻重的一种实在,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侧重点和早期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总是把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当作是具体的现实而不是空洞的幻想来对待的。 [2](p35)也就是说,意识形态除了歪曲的虚假的一面以外,更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产生重大影响的精神力量,因此,坚持收稿日期:2003-04-12

作者简介:郝󰀁燕(1969-)女,山东新泰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10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始终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柯尔施也看到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并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他说:󰀂德国古典哲学,这一资产阶级运动的意识形态表现,并未退场,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新的科学,这种科学以后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般表现出现在观念的历史上。这就是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40年代发现和系统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p13)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的哲学,它的任务是以一个特殊的领域!!!哲学!!!里的战斗来参加在社会的一切领域里进行的反对现存秩序的斗争。 [2](p37-38)

!!!人们真诚地相信这些意识形态,就这个意义而言,它们是真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即就这些被合理化了的意识形态具有掩盖社会和政治行动的真正目的这一点而言,这些意识形态又是谎言。 [4](p262)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与科学性绝对不相容的,避而不谈理论的经济社会功能,全盘否定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化 倾向,并不可取。但也应当看到,他们之所以如此强调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也是为他们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服务的。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英国学者安德森指出,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 出现了󰀂主题的创新 ,即󰀂渐渐地不再从理论上正视重大的经济或政治问题了 ,[5](p96)而󰀂自始自终地主要关注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 [5](p100)这一特点在法兰克福学派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他们看来,󰀂今天,每个社会阶层的意识都有可能受到意识形态的和腐蚀 [6](p228),意识形态已成为维护统治的主要力量,使人麻木不仁,丧失意志,所以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已成为的主要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欺骗、操纵和辩护的功能。他们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意识形态主要不是通过宣传和灌输,而是通过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行使欺骗功能,以消遣、娱乐、舒适的生活等为手段来掩饰现存社会的内在冲突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现今意识形态正着手复制各个方面的生活,它越来越显示出一切辉煌有力、漂亮华丽,就使人联想起必须忍受。 [4](p265)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阿多诺才得出意识形态就是󰀂虚假意识 和󰀂谎言 的结论。意识形态的蒙蔽还使人产生各种错觉,就像马尔库塞所说的,人们会把受支配的生活当作舒适的生活,把社会压制的需要错当成他们自主的需要,把社会的强制误以为是个人的自由。意识形态和宣传交织在一起,成了󰀂大众的欺骗 、󰀂公开的谎言 以及󰀂集体性迷惑的工具 。他们认为,现代意识形态不仅是具有欺骗功能的虚假意识,而且是一种强有力的统治力量和操纵力量,一种扼杀人的自由和自主性的异化力量,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大众文化手段来操纵人们的生活,从而消解人对现存世界的超越维度。马尔库塞指出,通过大众传播和交通工具、丰富的生活用品、具有非凡魔力的娱乐和信息工业产品,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仅仅是在论战的意义上把意识形态看作是幻想,看作是一些颠倒的、错误的观念,实际上,马克思也看到了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是一个战斗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人们活动着,斗争着,并获得关于他们自己地位的意识。 [3](p240-241)

葛兰西主张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3](p240-241)

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和所有个体的及集体的行为生活中显露出来的世界观。 在他看来,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哲学、宗教、常识和民间传说四个方面。他认为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支配下行动的,而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则是意识形态教育的结果。葛兰西还提出意识形态不是󰀂任意的意识形态 ,即单个人的成见,而是󰀂有组织的意识形态 ,正是通过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接受,单个人获得了自觉的团体的意识,从而投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去。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个重要流派的󰀂法兰克福学派 对意识形态问题更是十分的关注,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构成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其外延相当宽泛,它不仅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文化艺术,而且还包括科学和技术。马尔库塞的󰀂工艺合理性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等理论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意识形态的探讨。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同看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通过美化现实生活而替现状辩护,它同现状认同而不是超越现存世界。法兰克福学派断言意识形态概念系价值性概念,它具有功利性、效用性,以满足狭隘的阶级利益为准则;一切意识形态都是其制造者们为巩固和扩大自身的阶级利益而杜撰、虚构出来,以适应压抑的需要。左右人们的思想,决定着社会生活。因而,可以说󰀂意识形态既不是真理也不是谎言,或者说,既是真理,又是谎言󰀁11意识形态营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比从前要美好得多,而且,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抗拒质变,一种单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就这样诞生了。 [󰀁7](p󰀁9-10)󰀁弗洛姆指出,现代人生活于充斥着各种各样意识形态的世界中,󰀂所有这些意识形态通过父母、学校、教会、电影、电视、报纸从人的童年时就强加给人们,它们控制着人们的头脑,似乎这是人们自己思考和观察的结果。 [8](p131)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意识形态就是为统治、为现状和为不义行为作辩护,论证其正当和必要。哈贝马斯认为意识形态作为虚假的意识具有辩护的功能,把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武器,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总是把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赋予某一阶级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统治阶级的观念和统治阶级本身区别开来,使这些观念化,并把它们描绘成支配整个社会的最高的统治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思想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并通过对各种思想的批判获得自己存在的权利。意识形态的欺骗、控制和辩护功能是为资本主义的同化服务的。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只所以丧失主体地位,缺乏否定思想,之所以难以超越物化的存在,不能实现变革社会的能动性,是因为资本主义基于合理性之上的强大的同化能力,这种同化的结果便是个体成员普遍奉行一种顺世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哲学,个体成员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的关系呈现出一体化外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据以同化个体成员的前提条件或根据就是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原则。这种合理性原则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合理性。霍克海默认为:󰀂让主体最大可能地适应具体化了的经济权威,便是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采用的形式。 [6](p192)马尔库塞在分析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离不开经济合理性所带来的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他认为,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对劳动者体力和劳动强度的降低,运用程序和量化标准导致的高效率,以及消费领域中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平均化、一致化等等,都表明,工业化的技术、量化标准和常规,在使生产性工作和非生产性工作、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达到同化的同时,又使人的灵魂同化到机器的节奏和机械化的规则中,劳动者的态度和思想意识被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所改变。法兰克福学派着重论述了技术理性在资本主义同化中的作用。在∃启蒙辨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聚合成一种全面统治人的总体力量,󰀂今天,技术上的合理性,就是统治上的合理性本身。它具有自身异化的社会的强制性质 ,[9](p113)

在这种条件下,人处于深刻的异化状态。马尔库塞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扩展 。他认为,在现代,科学技术不再是中性的,它在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变成了一种操纵和统治的力量。他由此指出:󰀂思想的性、自觉性及政治对立的权利,在一个似乎日益能够通过其组织起来的方式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里,正逐渐被剥夺了基本批判功能。 [7](p1)哈贝马斯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在他看来,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日益成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一种新的统治形式。这种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的技术统治的意识是通过作为非政治力量的科学和技术,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的,但在客观上,它既维护了现行的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又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寻求的观念和努力。科学技术由此而具有󰀂一种辩护的功能 。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解释,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它溶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法兰克福学派还提出了󰀂文化工业 的概念,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欺骗大众,行使意识形态的统治功能。这两个概念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是通用的,都是用来对失去否定和超越的性质的文化的批判,这种文化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而平息社会的内在否定性和反叛欲望,通过使人们在幻想中得到满足而美化和证明现存秩序,为现状辩护。法兰克福学派分析和批判了大众文化的危害。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把文化变成商品,排除或否定了文化、艺术的自主性。由于文化变成了商品,它的生产和消费服从于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则,被纳入市场交换的轨道,文化艺术作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内在价值,而是取决于它的可销售和可交换的程度,价值的实现则以投资的效果为尺度。这势必导致文化艺术的堕落或退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标准化、划一性扼杀了个性和创造性。更严重的是,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已经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堕落成为现实和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工具。󰀁12作为一种为现存制度辩护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是通过对大众心理意识进行操纵来实现的。它迎合在机械劳动中疲惫的人们的需求,使人们沉溺于娱乐之中,以此消解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达到维护现状的目的。大众文化所制造出来的娱乐消遣,剥夺了消费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体意识,使人如在机械化生产中一样,在消遣娱乐中也成为一个受动者,一个与主体本质相背离的物化存在。所以,󰀂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以便能够牢靠地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 [9](P135)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斗争重要性的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意识形态在争取胜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卢卡奇的阶级意识学说、科尔施的意识形态专政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就是其典型代表。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物化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重点阐释的问题。物化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概念。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人的社会、人的历史、人的产品不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出现,而是以一种异化的、非人的力量呈现出来。卢卡奇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 󰀂正象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地在更高的阶段上从经济方面生产和再生产自身一样,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 [1](p156)卢卡奇认为,物化的结果就是使人们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现实的批判力和改造能力,克服物化的关键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所谓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感。它既是无产阶级对于自己的阶级利益、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又是达到了对社会历史的总体认识的科学认识,同时还包括了改造资本主义物化社会的主体行动即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卢卡奇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无产阶级为克服对象化、物化和异化,争取自由的过程中,对它自身的历史使命的理解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将越来越有力和直接地决定它的每个行动,也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指明超出资本主义困境的道路,它是无产阶级成熟的标志。他说:󰀂而只有无产阶级的自觉意志才能使人类免遭灾祸。换言之,当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击中资本主义时,的命运(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是人类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 [1](p129)卢卡奇还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柯尔施的意识形态专政理论。柯尔施在分析西方无产阶级失败的经验教训时同样认为,忽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个重大失误。他非常重视意识或理论在无产阶级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全部意识形式构成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正像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一样与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它必须同社会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的结构一起在理论上被批判,在实践上被推翻。正是从这种考虑出发,他主张无产阶级不仅在过程中,而且在胜利后也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建立󰀂意识形态专政 。这种󰀂意识形态专政 主要有三点: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对无产阶级的专政;第二,它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不是一个党的领袖的专政;第三,最重要的,它是的、进步的专政,其目的是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自由。󰀂社会主义,无论从其目的还是从其手段上说,都是一场实现自由的斗争。 [2](P91)

葛兰西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葛兰西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是与他的两个社会的理论紧密相连的。葛兰西把上层建筑区分为两个主要的层面: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是指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等构成的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物质载体的社会组织;而󰀂政治社会 则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在此基础上,葛兰西提出了新的领导权理论,即相对于政治社会的󰀂政治的领导权 和相对于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或󰀂精神的和道德的领导权 ,后者的实质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葛兰西指出,统治阶级要维持对敌对阶级的统治,就不仅依靠暴力和强制性的国家机器,而且要行使对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统治阶级通过学校、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等,将其世界观灌输给被压迫人民,并使它成为大家遵守的道德规范,从而获得后者对󰀂合法 统治的认同。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有优势,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中的作用。葛兰西还认为,西方无产阶级的目标并不是直接夺取政治社会的领导权,而是先在市民社会的各个环节中逐步破坏资产阶级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然后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掌握政治社会的领导权,也就是在 夺取权利之前,能够甚至应该成为领导者 。葛兰西把这种战略命名为不同于十月的󰀂运动战 的󰀂阵地战 战略。󰀁13四、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 从性质上讲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不同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不一致的,它不能够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有着大量的非科学的东西,存在着脱离社会的物质经济基础片面夸大意识形态作用的倾向。卢卡奇没有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高度统一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清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将思维与活动直接等同的印象,客观上被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者所利用。在葛兰西那里,意识形态斗争脱离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倾向非常明显,他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先于政治社会的领导权实际上是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决定政治斗争。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但忽视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批判,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等全方位的批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出发,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存在了、马克思主义许多原理已过时了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赖以存在的根基和核心。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有其价值,他们不是简单地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把它看成歪曲的虚幻的观念,而是看到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特别是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和柯尔施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的论证,有力地批判了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歪曲。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为主构建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审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何以消失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认识当今西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资本主义政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这个意义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把批判理论的主题转到文化层面,是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种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也为当前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世界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冲突和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作用,他们强调,不仅在无产阶级时期,而且即使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意识形态斗争都不能放松。他们的这些观点对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当前,全球化带来了激烈的价值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大肆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一方面利用全球化作为推广其意识形态的工具,中国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宗教等问题也被用来作为意识形态渗透和和平演变的借口。面对这种局面,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周密设计应对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搞好政治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保持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稳定,筑起防止意识形态渗透和入侵的坚固防线。参考文献:[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沈耕、毛怡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3]转引自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转引自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5][美]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7][德]马尔库塞.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8][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9][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辨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责任编辑:周文升)󰀁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