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忧考为您带来了⼤班观察记录与措施【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1.⼤班观察记录与措施 观察内容:
每周⼆下午建构游戏的时间⼜到了,杨xx和孙xx⼩朋友选择了清⽔积⽊搭建楼房。刚开始他们没有计划随便的搭建,但搭着搭着就倒了,杨xx就急了,埋怨孙xx⼩朋友不好好的搭建,眼看就要吵起来了,我说:“你们两个看看墙上的图⽚,你们可以利⽤材料这样进⾏搭建。”我稍稍指导了⼀下,两⼈很快玩起来,搭了⼀个很⾼的楼房。 分析:
1、这两名⼩朋友很少选择清⽔积⽊搭建。
2、杨xx⼩朋友性格⽐较急,不合⼼意就容易发⽕,孙xx⼩朋友的性格⽐较随意,怎么都⾏,开⼼就好。 3、刚开始搭建时就没有计划,漫⽆⽬的进⾏搭建。 采取措施:
1、多引导⼩朋友尝试⽤不同玩具进⾏搭建,每种玩具都玩到,熟练了就不会发⽣玩不好的事。
2、两个⼩朋友的性格不⼀样,有时会玩不到⼀起,想杨xx⼩朋友性格⽐较急,孙xx⼜⽐较随意,引导他们多谦让⼀些,多听听对⽅的意见。
3、引导幼⼉有计划的玩,养成好的习惯。 获取成效:
1、在幼⼉熟悉玩清⽔积⽊的技能后,幼⼉都很喜欢⽤清⽔积⽊来搭建物体,观察到幼⼉在搭建的过程中⾮常开⼼。 2、孩⼦们在动⼿搭建前,⼀起商量着⽤什么材料搭建,搭建什么作品,共同商量好后再⼀同搭建,减少了很多幼⼉之间合作的⽭盾。
2.⼤班观察记录与措施 观察分析:
“⽼师,有活⼉⼲吗?”“⽼师,我可愿意看着你呢,看见你,我就想笑。”随着⼀声声清脆的问话,我回过⾝去,发现是润润⼩朋友,他⼤眼睛,⾼⿐梁,⼩嘴巴,特别爱跟在⽼师⾝后,喜欢问个为什么,⽽且知道的事情特别多,⽐如说:他会问⽼师知道奶是从哪⾥来的,还会告诉⽼师,奶是从奶⽜的奶⾥挤出来的。还知道近视眼能戴眼镜,总之他知道许多学习以外的事情。就是学习没耐性,每次写作业,他总是找许多不写的理由,没有铅笔、没有本⼦、没有橡⽪;坐不住,来回围着⽼师转。就是当真写起来,写得有模有样。 采取措施:
针对孩⼦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和家长沟通,原来家⾥还有妹妹,没有时间关注他;孩⼦在家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喜欢安静的读书、写字,跑跑颠颠他就乐。根据孩⼦的实际情况,我们降低要求,并且适当提出⼩⼩的要求。每当发现孩⼦能按⽼师要求完成任务的时候,及时肯定、表扬、⿎励,写作业的时候,⿎励他认真写完,可以帮助⽼师检查其他⼩朋友的作业,奖励⼩贴画;特意给他印画的作业,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奖励铅笔;盯点法训练;给他责任,站在最前⾯观察,看哪个⼩朋友听课最认真,让他当⼩⽼师督促其他⼩朋友;⾖⼦分类;找不同,找相同;玩拼图游戏;听轻⾳乐,舒缓孩⼦的情绪;让孩⼦做⾃⼰喜欢做得事情,兴趣中培养乐趣,兴趣中培养耐性。 获取成效:
孩⼦⽬前能安静的听课,并能短时间内完成⽼师布置的任务,倾听的能⼒有所提升;⾃我管理的能⼒提⾼;观察细致,注意⼒集中;家长反映在家的时间⾃⼰能写完作业,并能流利的阅读⾃⼰喜欢的⼉歌。分享帮助他⼈的快乐。孩⼦成长中进步了,进步中在成长。孩⼦的可塑性是不可见的,见与不见,孩⼦的潜能是⽆限的,只要我们有⼼,⽤⼼,细⼼,⼀定会发现孩⼦成长的痕迹,在痕迹中发现亮点。点燃希望,启迪智慧,开拓明天,充满希望,迎接美好。3.⼤班观察记录与措施
观察分析:
我们班有这样⼀个孩⼦,说他是“散养”的孩⼦⼀点不夸张。见到⼩朋友就推倒,看见玩具就乱抢乱扔。⽼师叫他,他也没反应。吃饭把好吃的饭吃光,不好吃的饭就扔⼀地,有时还把不吃的饭扔到其他⼩朋友的碗⾥……真是⽆拘⽆束啊!最近⼏天⼜开始不穿鞋了。只要是到了幼⼉园,就先把鞋⼦脱掉,⽆论⽼师怎么说都不听。⼿⾥拿着⾃⼰的鞋⼀会⼉扔向⾼空再接住;⼀会⼉在⼩朋友的眼前乱晃;⼀会⼉⼜把鞋⼦叼在嘴⾥咬来咬去......午睡起床时就更别想穿鞋了。为了不穿鞋经常把鞋⼦藏起来,最后连⾃⼰都找不到了。
针对孩⼦的问题,我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和妈妈交谈,才知道沈维健的爸爸长期在外打⼯,偶尔回来⼀次也顾不上管孩⼦。孩⼦的妈妈有精神病,说发病就发病,也很少管孩⼦,孩⼦整天在村⼦⾥疯玩,⽆拘⽆束。打了别的孩⼦,被打孩⼦的⽗母知道这个孩⼦的家庭情况也很少去找,即使找了也没⽤,他母亲根本不管。说孩⼦想⼲什么就⼲什么,不让孩⼦受委屈。看来,孩⼦的这⼀系列⾏为表现都和家庭环境有关系。⽗母不管,任由孩⼦⾃由发展,孩⼦缺乏⾃控⼒,加上孩⼦好玩好动的天性,也就造成了现在的结果。⾯对这样的孩⼦真是头疼。可是⾃⼰是⼀名教师,教师的职责就是塑造孩⼦的⼼灵,再说了,不管孩⼦怎么样,他现在基本上还是⼀张⽩纸,还需要⽼师⽤爱⼼去描绘。 采取措施:
我先从穿鞋开始。这个孩⼦到幼⼉园就把鞋脱掉扔的东⼀只西⼀只。于是我就和他玩“⽐⼤⼩”游戏。我先把鞋脱掉,和他⼀起⽐谁的脚⼤,⽐完左脚⽐右脚,⽐完后和他⼀起蹦跳,他玩的很⾼兴。这时我说,我们⽐⽐谁的鞋⼤好不好?他⾼兴地去找丢掉的鞋⼦,找回来以后我们俩把两双鞋并排放在他的床边,和床边对齐⽐⼤⼩。午睡时,我让他和⾃⼰下床的⼩朋友⽐鞋⼦⼤⼩,放整齐的有⼩宝宝星。这样慢慢的他就知道睡觉时鞋⼦不能乱丢,要放在⾃⼰的床边。针对他起床时不穿鞋⼦的习惯,我⼜想了个办法,让他和⼩朋友⽐赛,看谁穿鞋快,谁穿得快谁就给⼩朋友发⽔果。开始他不穿鞋就光脚丫去抢⽔果,不让发他就哭。我耐⼼引导,他只要穿上鞋就让他发⽔果,他为了发⽔果⽆奈地穿上了鞋。以后,我利⽤各种奖励帮他养成穿鞋的习惯。渐渐地穿鞋脱鞋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孩⼦的其他“散养”习惯,我也是⼀点点⼉在游戏、⽐赛、奖励中慢慢引导的。 获取成效:
他的进步很⼤,家长们都夸他变了个⼈似的。
其实,孩⼦们来⾃不同的家庭,接受了不同的家长教育,再加上现在孩⼦⾦贵,孩⼦⾝上有缺点很正常。只要我们坚守⾃⼰的职业道德,⽤爱⼼去浇灌孩⼦,和幼⼉处好关系,我相信每⼀个“散养”的孩⼦都会健康快乐地长⼤,每⼀个孩⼦都将是⼀朵奇葩!
4.⼤班观察记录与措施 观察⽬标:
1、了解⼩车的玩法,增强腿部肌⾁⼒量。 2、幼⼉能够按规则实⾏骑⾏活动。 观察记录:
这学期刚刚开始了骑⾏区的活动,我们班的⼩朋友都很有兴趣,⼀部分⼩朋友先开始玩,王柄皓⼩朋友跨上平衡车开始骑,他先往草坪上骑了过来,草坪上有很多⼩朋友在玩分散游戏,于是我提醒到:“⾃⾏车要到跑道上去骑哦,草坪上⼩朋友太多了容易撞到哦。”于是他转了个弯,往跑道上骑了去,在跑道上遇见了宋昕悦,宋昕悦对王柄皓说:“能够借我玩⼀会吗?”王柄皓说:“我再玩⼀会,等⼀下再给你骑好吗?”宋昕悦说:“好的。”于是,王柄皓在跑道上骑了⼀圈后,跑回来找宋昕悦,对她说:“你骑⼀会吧。”宋昕悦骑上车后,王柄皓在边上看着她,对她说:“要在跑道上骑。” 分析评价:
因为车⼦的数量有限,先让⼀部分⼩朋友玩,还有⼀部分⼩朋友先玩分散游戏。玩骑⾏游戏时,发现很多⼩朋友都已经会骑⼩车了,⽽⼀开始没有统⼀的讲清楚规则,导致王柄皓等⼩朋友将⼩车骑到了⼈较多的草坪上,下次玩之前⼀定要先强调规则。并且我发现在游戏中幼⼉已经具备了分享的意识,和同伴的交流也得到了提升,懂得有计划的玩,先是我玩再是你玩,还能够采纳⽼师提出的建议,同时告知其他⼩朋友,这是⼀个⾮常好的表现。 ⽀持策略:
在车⼦数量上没办法满⾜孩⼦同时实⾏游戏,那就分批玩,也能够让孩⼦之间实⾏协商。⼤班的孩⼦绝⼤部分都具备了分享合作的意识,教师只需提出要求,放⼿让孩⼦⾃⼰遇到问题,先⾃⼰想办法解决,实在不⾏,⽼师从旁辅助。5.⼤班观察记录与措施
观察记录: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灾难》从第⼀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讲吗,我看了⼀半后⾯看不懂了。”洋洋把⾃⼰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A⼀页⼀页的讲起来,两个⼈边讲边交谈:“对,我在⾃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没错,这是⾷草性恐龙。”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加⼊他们的队伍,⼀起翻看⾃⼰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了“家园阅读合作⾏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带来的图书幼⼉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园幼⼉⾃⼰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师,为⼤家讲述,帮助⼤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及全体⼉童都会有很⼤收益。在幼⼉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表达能⼒及逻辑思维⽔平都会有相应提⾼,⽽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讲述使幼⼉了解图书内容。 2、⿎励带来书的幼⼉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法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