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最忆是美食
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粽子糖、一品香的包子、朱鸿兴的面、绿杨的馄饨、祥鑫的赤豆圆子……上海人最欢喜去姑苏,再尝尝苏式细点、时鲜春菜,才不枉负了这一季柳绿花红的明媚日光!
姑苏春色在舌尖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段誉初遇阿朱、阿碧的那段,绿衫少女阿碧撑着小舟,嘴里哼着唐代皇甫松的《采莲子》出场,活脱脱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象,叫人爱煞了苏州的柔美和秀丽。2500年的岁月交替,姑苏古城的变迁宛如一曲叮叮淙淙、声如贯珠的苏州评弹,吴侬软语的声调或说或唱,无不娓娓动听。成都五芳斋粽子
一年四季,苏州人桌上的时鲜菜肴实在数不过来。苏州人会吃,还最讲究时令。还是前几个月,城外金鸡湖畔李公堤上千树万树的梅花开了,也是开坛吃梅酱桂花的最好季节。苏州妇人从上年入秋起,就用盐和梅酱腌制起了秋日金灿灿的桂花,窖藏了一冬,梅花怒放时节,开坛取出来糅馅料,做甜汤团、米粉糕点,鲜甜可口,吃的人也是齿颊噙香。 苏州人爱吃,在吃食上的讲究也多,迎春花璨然开遍的时候,也是吃开春“一红一白”的时候。白的是二月二的撑腰糕,红的是酱汁肉。跟着就要吃三月三的青团子,用浆麦草拧出的嫩麦汁,拌在米粉里,蒸熟了碧绿爽青,咬上一口,清香甜美,才是春的滋味。 老苏州们还流行春日里要吃“喜蛋”,是用将孵未孵出的鸭蛋或鸡蛋煮成,据说能治头晕,吃过的人说起来也是无上鲜美,只是年轻人倒多半不敢轻易尝试了,每每令老饕们扼腕叹息,担心这一传统美食断了赏味的传承。
春光明媚的四月,那些田头、湖边、河边的马兰头、金花菜、枸杞头、薤菜等绿了堤岸的野菜,就陆续上桌了。鲜嫩的枸杞芽儿,用水烫熟,拿油盐细细拌了,可是连《红楼梦》里的宝钗、探春这样的大家闺秀都忍不住要尝鲜的春日滋味呢! 江南小吃观前街
《天龙八部》里阿朱、阿碧拿出来招待段誉的苏式点心只四样:“四色点心是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形状精雅,每件糕点都似不是做来吃的,而是用来玩赏一般。”如今我们若想一次性领略各色苏州小吃,最好的去处莫过于观前街。 热闹的观前街上,依旧还有着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玄妙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隔壁道光年间的黄天源糕饼铺依旧每天卖出大量糯嗒嗒、甜蜜蜜的糕饼粉团,这里的薄荷糕、猪油糕、松糕都是出了名的好吃。
街对面的采芝斋里,你总可以买到最清甜的玫瑰松子糖、贝母糖、豆酥糖和薄荷糖。尤其是玫瑰松子糖因其形状酷似苏州人包的粽子,又被唤作“粽子糖”,现如今口味也多了许多种,但是说起最地道的,还数玫瑰松子糖。改了新包装的梨膏糖里面的糖依旧是最润嗓子的,季节交替时含服是可以止咳嗽的。现在的采芝斋也在门口一边摆了小摊子卖时新饮料,但一
旁的音箱里还播放着琵琶婉转的苏州评弹,吴侬软语地娓娓吟唱,便是听不懂在诉什么,也只觉得曲调起承转合间极尽温柔的江南韵味。二楼是采芝斋的茶楼,泡一壶碧螺春,配几盘小吃点心,听着那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的苏州评弹,是苏州人最惬意不过的享受。 五芳斋的肉粽是再鲜美不过的,一般食客吃了总还要打包的,除了最传统的中肉粽、大肉粽,粽子的馅料也开始多了咸蛋黄、栗子等风味。这原本嘉兴风味的粽子,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又因其口味清新味美,一举成名。据说五芳斋的名字由来也和苏州颇有渊源,起初是沈氏在苏州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原料,做出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沈家又有五个女儿,取名也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把这家店叫做“五芳斋”。【可参考 成都五芳斋粽子团购网 】
五芳斋斜对面的则是以苏式细面著称的朱鸿兴,貌不惊人的店铺里,仿红木款式的桌椅摆得密密匝匝。苏州人喜欢这家创立于1938年的老字号店铺,因其讲究汤水,面汤用足鸡肉、猪肉、大骨和鳝鱼骨作原料熬制,再配上28牙的细面,由老师傅用专门的煮面笊篱和独门的煮面手艺烫熟面条,苏州人也讲究,朱鸿兴的一碗面可以做成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和免红等不同口味,又备有胡椒粉、姜丝、辣油等作料,这才是苏州人心目中的传统苏式面味道,除了味道鲜美,更有份传承的意味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