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的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的探索

来源:叨叨游戏网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的探索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式 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也正进行着一场重大变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先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232-1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妈妈有两张百元大钞和32元零钱,买一件198元的上衣,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妈妈拿出2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她2元,妈妈最后的钱是32+2=34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32–103、356+98、947+102等习题。

许多事实证明: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究。在数学教

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