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0年3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0卷第2期(总100期)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Mar.2010 Vo1.30(Sum No.1OO) 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沈琴琴,张艳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北京100048) [摘要]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 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 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 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劳动制度;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 F2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5X(2010)02-0065-05 在计划经济下,中国的劳动用工实行“统包 性分割。 统配”制度,城市单位的招工、用人均按照统一的计划 回顾已有的文献,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研究成果 指标方式进行,企业没有的用工自主权,劳动力的 已有很多。2O世纪60年代末、7O年代初,经济学家莱 流动受到严格;而中国的户籍制度严格人口 斯特・瑟罗(Lester C Thurow)与新结构主义社会学家 流动。因此,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前不存在劳动力 皮奥里(M J Piore)从结构化的角度提出了二元劳动力 市场。1978年以来,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 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 革不断深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取 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劳动力市场收人高、工作稳 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产品市 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完善的晋升机制,而 场相比相对滞后。尽管我国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呈现递 次要劳动力市场则相反,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 进式的向上流动态势,劳动力的职业结构趋向于高级 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之后,国外许多 化,但是如果对城镇劳动力的职业结构进行考察就会 学者对各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进行了验证。如威 发现,城镇内部的七大类职业构成呈现出金字塔形状。 廉・T・狄更斯(William T Dickens,1985),罗伯特・ 其依次为生产工人、服务人员、商业人员、办事人员、专 迈克纳布和乔治・萨卡罗普洛(Robea Mcnabb&Go— 业技术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 erge Psacharopoulos,1981),他们分别计算了美国和英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只能滞留在城镇 国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结果表明,美国和英国都 劳动力市场供给方的金字塔底部,从而使得局部劳动 存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表现 力市场具有较明显的非竞争性。这种非竞争性表现为 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与工龄对劳动者收入 一部分劳动者之所以获得较低的收入,并不是因为其 的影响更明显,而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由于对劳动者文 劳动素质低,而是由于他们无法进入可以获得较高劳 化水平要求不高且劳动者本身流动率偏高等因素,受 动报酬的那部分劳动力市场,没有在其中就职的机会, 教育程度与工龄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 进而出现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收入不对称的情况。归根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是基于西方发达国 结底,这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制度 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提出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收稿日期]2009—10—12 [作者简介] 沈琴琴(1954一 ),女,江苏高邮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艳华(1979一 ),女,山西原平人,中国 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6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www.xbskb.cn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较短,许多制度 还尚待完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表现有其独特的特征。 关于这一点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相关研究。赖德胜 (1996)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是一种制度性 分割,并认为这种分割是经济转型国家的特殊现 象L4 J。蔡肪、都阳(2001)认为,人为地把城乡劳 动力市场分割开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扭曲性 发展,是妨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性根源 J。 先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安徽凤阳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制度于 1982年得到了的认可,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 广。这一发端于农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赋予了农民土 地使用权、经营自主权、收益配置权和生产要素的重新 配置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 显著提高,使得单位面积耕地投人的劳动力大幅度减 少,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我国户 李建民(2002)揭示了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是公平失 衡的结果,而且这种分割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从长远来看,建立起一个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规范 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重要基 础_6 J。刘精明(2006)结合具体的社会改革进程,运用 1996年和2003年两次“全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2003)”社会调查数据,从新结构主义视角探讨 了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及其结构特征的变化,并以 此解释了不同部门中人力资本收益模式发生变化的 原因 ”。 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表现、特征和原因。本文主要运 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 变迁及其不良影响进行分析。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变迁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制度 因素或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 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或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 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资稳定性及劳动者获得提升 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 劳动力市场流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既有刘易斯 (Lewis,1954)所指的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 间的分隔,也有制度性分隔 J。如果说前者是经济发 展的内生性因素造成的,则后者带有较强的人为性,而 这种人为造成的资源扭曲性配置恰恰是本文的研究重 点。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阶段划分,不同的学 者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差别只是在于划分的详 略程度不同。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角度将其 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78—1984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建国之后很长时期以来,广大农民追求比较利益的 冲动被强制性压抑,生产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甚至部 分地区农民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形势下,农民迫 于生计,穷则思变,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l8户农民率 66 籍制度的,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几乎不存在,分割 非常明显。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的就业完全由国家按 计划调配,多数为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 制企业,就业非常稳定,除了具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外,还 有住房、养老、医疗、教育、托幼等保障职工及其家庭生 活必需的实物福利和社会服务。虽然农村中的广大农 民短期内收人增加较快,但也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生活并不稳定。因而,我国便便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农村 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劳动力市场。 (二)1985—1996年,城乡分割与内、外 分割并存的劳动力市场 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提高农民收入 的作用日渐减弱,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所产生的转移 要求和对这一要求产生阻碍作用的户籍制度之间的矛 盾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通过制度的调整来缓解农村 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压力。为此,出台了一 系列放松户籍管制的。1985年1月1日, 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允许 农民进城务工。紧接着1986至1988年,又分 别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招用工人的暂行规定》和《关 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户籍 制度的松动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 力,城市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民工潮。但是, 城乡之间的分割并未从根本上打破。1992至1996 年,又采取了一系列法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流动。1994年,劳动部颁布了《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 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强调“当本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需 求并符合一定条件时,用人单位可跨省招用农村劳动 力”。即如果本地劳动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时,不允 许雇用外地劳动力。此外,外出农村劳动者被要求在 外出之前须持身份证和其他必要的证明,在本人户口 所在地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并领取外出人 员就业登记卡,在到达用人单位后,须凭出省就业登记 卡领取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外来人员就业证,证、卡合 一生效。这些规定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劳动 力外出务工的间接成本,抬升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 业的门槛。 与此同时,国家实施市场经济改革的极 大地促进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 引了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但是以户籍 为识别依据的城市用工制度没有给农民工太多的职业 选择余地,大部分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工资低、工的稳 定性差且缺乏必要劳动保障的职业。这部分劳动力与 所在行业构成的市场,学术界将其称为外市场,或 城市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而拥有城镇户口的大部分 居民仍由安排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 制企业就业,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劳动权益有保障、 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这些居民与其所在企 业构成了内劳动力市场。在该市场中,劳动者的 工资报酬主要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个人在 企业中的职位,与个人劳动技能、能力不存在必然联 系。即收人不与个人绩效挂钩,且外来农民工很难进 入,故该市场又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 (三)1998年至现在,城乡分割与一、二级劳动力 市场分割并存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对户籍制度的约束正 在逐步放松,挡在城乡之间的“坚冰”正在消融,农民 工既可以进入“城门”,也可以进入“厂门”。然而,“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户籍制度的惯性及一系列 以此为基础的就业、社会保障依然是农民工、甚至 是外地大学生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均难以逾越的障碍。 各个省、市、地区外来农民工的可谓此起彼 伏、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因此,中国城乡统一的劳动 力市场的形成仍尚需时日。 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已初步建 立起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 代企业制度。经营者对企业的员工数量和工资水平有 了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决定能力;同时,国家事业单位也 开始了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用人机制逐渐改变为 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内外的劳动力市场 差别正逐步消除,而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点仍 然非常明显。一级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主主要是国有、 集体以及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部门,主要是一些大企 业、大公司,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力可以 获得较为合理的工资,还可以获得包括社会保障在内 的福利(休假、培训、晋升等);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雇 主则由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 品,劳动者包括个体经营者、手工业者、家政服务、拾荒 重 者等,其工资水平很低,没有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难 以得到保护,工作环境差,缺乏晋升机会。事实上,我 国垄断行业高工资、高福利状况的存在,说明一级劳动 力市场中不同行业之间并不是完全竞争的,仍然处于 相互分割的状态。一方面,在民营现代化企业市场上, 劳动者的报酬采取与绩效挂钩的方式确定,通过竞争 性市场机制来调节;另一方面,垄断行业在国家的 过度保护下,将垄断收益以工资、奖金、福利的形式分 配给职工个人,形成这些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据上 海证券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石油、电信等垄断企 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已经接近5倍,差距最大的为石油 行业,个别企业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差距接近 100倍 。这既是市场化不够、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 成的结果,也是国家对这些行业干预过度的反映。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造成的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不是鲁滨逊世界,就可 能发生交易费用。在鲁滨逊的世界,由于只有他一个 人,根本不存在交易,因而没有交易费用;但是,只要有 两个以上的人存在,就可能产生交易费用¨¨。由于交 易费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要彻底消除交易费 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但这并意味着交易费用不可以 降低。有哪些因素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呢?在新制度经 济学家看来,制度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即 制度实施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交易费用的高低。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市场是配置资源 的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然而,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背 景下,劳动者只能在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劳动力市场 上提供劳动力供给,企业也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地区和 特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提出并实现对劳动力的需求,劳 动力在不同市场之间的流动需要承担高额成本。具体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导致经济成本与心理 成本上升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格局如图1所示,城乡分割 仍然是最主要、最突出的分割形式。农村劳动力虽然 可以进城,但是仍然被打上深深的“农民工”的烙印,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足以说明其很难融人城市, 很难进入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 力更多地流人到了城市工作不稳定、福利待遇低、缺乏 社会保障的二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又分化 为拥有垄断资源、工资参照公务员管理,晋升套用行政 6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www.xbskb.cn 级别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采取现代高新技术、现代企业 工资w。才能雇用到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劳动 管理制度的非国有企业。 图I 中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结构 城乡劳动力市场以及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 交易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劳动力的供给者、即农 村转移劳动者承担的。而交易成本的产生则源于 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农民工进城必须办理城市暂住证、 就业证、计划生育证、外来务工证等证明。这些证件的 办理无疑增加了农民工打工的间接成本。另外,一些 城市的对劳动力户籍、从业行业、雇用数量等都做 出硬性规定来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一级劳动力市 场。农民工被迫只能从事那些脏、累、苦、差的职业 (即属二级劳动力市场的职业),这在现实中表现为许 多城市都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先 城市后乡村控制等。如上海市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先公 开招聘本市的劳动力,若招聘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备 案后方可招用外地劳动力,且不允许农民工从事金融 与保险、各类管理业务员、调度员等共计20多个工种。 武汉市对雇用农民工也作出类似的规定,如党政机关 的工勤人员不能用农民工,高精尖行业及管理人员等 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工种禁用农民工,商业、车工、钳工 等行业工种要控制使用农民工。因此,武汉市的建筑、 清洁工、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几乎都由农 民工承担了。此外,北京、深圳、郑州等大中城市都有 类似的规定。这些歧视性规定使得农民工承受着 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一、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还造成了一级劳动力 市场上厂商效率的损失和经济成本的增加。在统一的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 取决于该市场上劳动力的工资率及其边际生产率,均 衡原则是工资率与边际劳动生产率相等,如图2的均 衡点C所示,均衡的工资率为We,均衡的劳动力雇用 数量为k。但是,若在一个地区中同时存在着一级劳 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同样的劳动力是在两个 相互分割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由于制度的,尽管二 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W:大大低于一级劳动力市 场上的劳动力的工资w。,厂商仍然不得不支付较高的 68 力。在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下,厂商的剩余为三角 形AWeC所代表的面积,然而,在存在一、二级市 场的情况下,厂商的剩余为仅仅为三角形AW B 所示的面积,即由于两个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厂商 将遭受四边形W WeCB所反映面积的效率损失, 而且,两个市场上的劳动力替代性愈强,四边形 W.WeCB的面积愈大,制度分割所造成的效率损 失也愈大。 工资率 A W. W。 W2 L1 L。 L2 L 图2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效率损失 (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引起社会公平失衡 一般说来,劳动者平均报酬的差别来自于两个方 面:一是由人力资本或劳动者素质的差别所引起;二是 由社会制度安排所引起。第一个方面是市场经济运行 的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生产 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而第二个方面是 管理部门人为干预的体现,干预不当或干预过度 都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和公平失衡。因此,中国劳 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不仅导致了经济效率的损失,而 且在现阶段造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社会不公。 首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来说是不公平的。与农 民工相比,城市居民在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同时也增加 了其在政治谈判中的筹码,因此,许多的制定带有 明显的城市倾向性。一些城市的对劳动力来源 地、从业行业、从业数量等都做出硬性规定,通过城市 户籍,或者提高职业准人“门槛”来外来农村人口 进人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做法,使农民工与市民不能享 受同工同酬的公平待遇,并且在社会福利、劳动权益保 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极大地伤害了为城市繁荣 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的感情。前几年,我国沿 海地区出现结构性、局部性的“民工荒”,最重要的原 因之一在于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的农民工工资福利待 遇过低,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恶劣,农民工合法权益难 以得到保障。 沈琴琴等: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集中体现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出台加大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这些新的变 方面的歧视性规定还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 重要原因之一。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引起的社会不公 革都弱化了劳动力市场上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但各类 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所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问题、社 会公平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等不良后果依然存在,其原 直接反映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上。改革开放初期, 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造成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 因是任何制度的变迁都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依附 于原有制度的利益集团会竭力维护现有制度而排斥制 大,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测算,1978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 度创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将会使原有制度在较 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可以 均纯收入的比率高达2.57,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 革率先在农村地区展开后,城乡收入比率一度缩小, 1983年降低到1.70这一最低点。随着我国城市经济 改革的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尤其 是进入1997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有 所加快,且基本呈逐年拉大的态势。至2008年,不考 虑城市居民享受的除工资以外的福利收入,我国城乡 收入比率达到了3.28。 其次,对某些企业也不公平。由于一些地方 在某些工种或行业上设置了障碍,不允许外地劳动力 或农民工进入,致使企业不得不雇佣人力成本较高的 本地劳动力。因此,在一、二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条件 下,那些可以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的企业能以较低的 价格出售产品,进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那些受管 制的企业则不得不承担较高的用工成本;另外,劳动力 市场内国有垄断企业的存在也给外的民营、 外资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保护 下,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凭借其对资源的占有,获取高额 利润,其员工能够获得丰厚的薪水与福利,且工作稳定 性高。民营、外资企业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人 员流动率高,工作稳定性差,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企 业必须支付比国有垄断企业更高的报酬,而这一报酬 是比完全竞争的自由的劳动力市场高的多的支出。毫 无疑问,劳动力市场中内垄断的存在增加了竞争 性企业的成本支出,削弱了其竞争力。 三、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 特定时期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中国实 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长期通过行政和立 法手段来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制度就是一种完 全由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它除了承担基本的 户籍人口管理职能外,还在此基础上附加了很多利益 分配功能,如城乡福利、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等均源于 此。近些年来,尽管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 性藩篱正在逐渐被拆除,户籍制度总体上逐步放松,城 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加大,而且劳动合同法的 通过改革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扭曲的制度、加强对垄断 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 息发布制度等手段,尽可能地消除人为的制度性市场 分割,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 场,给企业与劳动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 参考文献 ] [1]DORINGER B,MICHAEL J.Internal Labor Market and Manpower Analysis[M].Massachutte:D.C.Hemh and Company,1971. [2] ROBERT MCNABB,GOERGE PSACHAROPOULOS.Further Evidence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Dual Labor Market Hypothe- sis for the U.K.[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 ̄, 1981,16(3):442—448. [3] w A LEWIS.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 plies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139 —191. [4]WILLIAM T.Dickens and Kevin Lang[J].A Test of Dual market Theory,1985,75(4):792—805. [5] 蔡防,都 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J]. 经济研究,2001(12):41—49. [6] 程 蹊,尹宁波.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农村经济,2004(2):19—23. [7]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 (6):l9~23. [8] 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 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2):1—7. [9] 李雁争.国资委:垄断行业内员工工资最大相差百倍 [EB/OL].[2008—0l一21].http://news.qq.com/a/ 20o80121/0ol268.htm. [10] 刘精明.市场化与国家规制——转型期城镇劳动力市场 中的收入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2006(5):110—124. [11]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42. [12] 朱镜德.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流动模式、就业与 经济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2001(4):10—14. (责任编辑:冯蓉) (下转第98页) 69 △ http://wwwxbskb.cn .[清]李玉.李玉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社出版,2003:28—29. 2004:1784. [清]李 渔.闲情偶记[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1998, [明]王守仁.阳明先生集要・理学编卷一・传习录下 [M].北京:中华书局,2008:130. [清]刘熙载.艺概・赋概[M].苏州:江苏古籍出版 社,2001. 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M]//叶长海.中国戏剧研究,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91. (责任编辑:冯蓉J 孙从音.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 A study on heritage of Kunqu in terms of culture CHEN Xue—kai (School of Economy and Finance Institute,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culture exists in the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ulturesTo maintain such a .diference is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features of its ownElimin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means .a variation or extinction of a sort of culture.Kunqu Opera coupled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consists in a good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Kunqu Opera and other arts or culturesThe difference is the life and sou1 of Kunqu Opera. .The inheriting of Kunqu Opera must adhere strictly to its own cultural distinctive charactersand keep the life and soul ,0f its own in order to keep the memory of a classical 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lasting for everThis is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ing signiicance of Kunqu Opera in the contfemporary society where multiple cultures are blooming in a Competitive way・ Key words Kunqu;diferent cultures;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ing significance of cultures (上接第69页) sis of the Multiple Segmentation of China s Labor Market SHEN Qin—qin,ZHANG Yan—hua (China College of Labor Relation,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1ab0r market in China with the theory of the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discovering that the multiple segment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is closelv colTela. ,ted with the institution design in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eriod.The foreed household re6stration system 0f .the government,and the oversupply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access to labor employment based on approva1etc.have brought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multiple segment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The direct outcome 0f such a situa上ion is as .follows:tiggerring of the ris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loss of economic eficiency,deerease of soeifa1 fairnessgradual ,.widening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etc.The revelation from the ab0ve is that as the main bodv ,of the institution supply,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leading to the distorted labor market. intensify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monopoly and continuously perfect the labor security svstem and the sys- tem for releas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establishing a nation.wide united,open. competitive and orderly labor market. Key words labor market;multiple segmentations;instituti0n change 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