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包括:主、谓、宾、定、状、补 句子成分标示符号及作用
•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前) •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中) •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后)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
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练习: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用双横线勾画) 1.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3.驯化所引起的遗传变化是 非常迅速的. 4.经班长的手做成的大小事情数不清. 5.汽车的马达声清晰的传来.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
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
例如:(1)满天乌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陈同学今年十三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六。
练习:把主语与谓语部分用双竖线分开
1、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近230 座。 2、重庆地区美女很多。 3、还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白的。 4、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 5、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班上坐着一群俊男美女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手段。
注意:宾语中还可能有双宾语:一个指人,靠近动词,称近宾语;一个指物,在近宾语之后,称远宾语。 例如:朋友送 我 一支笔。
练习:波浪线勾画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 1、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美丽的花朵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3、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 4、人们促进了大量品种的繁殖。 5、云就像是天空的招牌。
6、被灰色的云块密密的布满了天空。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 例如:(三杯)美酒敬亲人。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注意:定语后置。如: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 领属或时间、处所+数量+动词+形容词+名词。 句例:(巴蜀中学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女)老师。
练习:用小括号画出下列句子中的定语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3、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
处所或程度等。一般用 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邓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多重状语的一般次序:何时+何地+范围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句例:[昨天][在办公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注: 出现在句首的[状语]一般表示时间、地点、情况、范围等 例如:[今天],我们商量一下运动会的事情。
练习:用方括号画出句中的状语
1、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2、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2001年〉。
练习:请用尖括号画出句中的补语
1、他坐在桌子旁。
2、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3、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上。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明确各种句子成份的位置关系
[ ]( )主语中心语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3.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4.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5.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 6.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7.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8.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9.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10.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11.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1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13.会变色的花很多。
14.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15.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二.1、 根据句意用双竖线划开主语、谓语不正确的是:( A ) A 风在我的耳旁边‖呼呼直响。
B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呀。 C 人们在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D 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 2、指出画线部分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什么。
①我校的文明礼貌活动有两周了。 ( 谓语 )
②在学校大会堂我见到了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难。 ( 状语 )
3、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劳动的结晶”,这句话的主语是: ( C ) A 这 B 城市 C 建筑物
4、选出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C ) A 他给我带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宾语)
B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主语) C 这回我们没有在办公室里停留。 (状语) D 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补语)
5、“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我的眼帘。”一句中的主语的中心语是: ( B ) A 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 B 面容 C 周总理 6、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 B ) 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A 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升起来”。 B “从东方”在句中充当状语。 C “鲜红”是定语,“起来”是宾语。 D \"一轮\"和\"冉冉\"都是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