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翰章乡、秋梨沟土地治理项目可研(修改稿)

翰章乡、秋梨沟土地治理项目可研(修改稿)

来源:叨叨游戏网
欢迎共阅

第一章吉林省敦化市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秋梨沟镇、翰章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证书:设丙级 编号:A222003428

敦化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0一0年十月 批 准:张学杰 核 定:孔祥兰 审 查:李盛春 项目负责:肖 伟 编 写:肖 伟 何宗儒

概 算:何宗儒 目 录 项目概要 ········································································ 1 1.1 项目背景 ·········································································· 1 1.1.1项目名称 ········································································ 1 1.1.2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 1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 1 1.2项目地点、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 2 1.2.1项目地点 ········································································ 2 1.2.2项目范围 ········································································ 3 1.2.3项目规模及内容 ····························································· 3 1.2.4工期 ··············································································· 4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4 1.3.1投资估算 ········································································ 4 1.3.2资金筹措 ········································································ 4 1.4效益 ·················································································· 4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 5 2.1自然概况 ··········································································· 6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 6

欢迎共阅

2.1.2水文气象 ········································································ 6 2.1.4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 7 2.1.5 自然灾害 ····································································· 8 2.2 社会经济状况 ······························································· 8 2.2.1 人口及劳力 ··································································· 8 2.2.2 土地利用现状 ································································ 8 2.2.3 农业生产水平 ································································ 8 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 9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 9 2.3 基础设施 ······································································ 9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 9 2.3.2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 10 2.3.3交通与电力 ·································································· 10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1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11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3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 16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 16 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6 4.2.1灌溉制度 ······································································ 16 4.2.2灌区现状年需水量 ························································ 17 4.2.3灌区设计年需水量 ························································ 18 4.2.4供需平衡分析 ······························································· 19 第五章 规划设计 ······································································ 22 5.1 指导思想 ······································································ 22 5.2 选项原则 ······································································ 22 5.3 建设标准 ······································································ 23 5.4 建设规模 ······································································ 23 5.5 规划布局 ······································································ 24 5.6 最佳方案选定 ······························································· 24 5.7 工程技术设计 ······························································· 25

5.7.1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 25

工程规模及建设标准 ····························································· 25 2设计洪水 ············································································ 26

5.7.3渠道断面设计 ······························································· 26 5.7.4排洪闸、分水闸、进水闸设计 ······································ 27 5.7.5农道桥设计 ·································································· 28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 28

6.1 开发任务 ······································································ 28

欢迎共阅

6.2 建设内容 ······································································ 28 6.2.1 水利措施 ··································································· 28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33

7.1 投资估算 ······································································ 33 7.1.1 估算依据 ··································································· 33 7.1.2 投资估算 ··································································· 34 7.2 资金筹措方案 ···························································· 34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 35

8.1 经济效益 ······································································ 35 8.2 社会效益 ······································································ 35 8.3 生态效益 ······································································ 36 8.4 经济(财务)评价 ························································ 36 8.4.1 评价依据 ··································································· 36 8.4.2 参数确定 ··································································· 36 8.4.3国民经济评价 ······························································· 36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 32 9.1 组织机构设置 ······························································· 32 9.2 实施管理 ······································································ 32 9.3 运行管理与维护···························································· 32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 32 10.1 环境现状分析 ····························································· 32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 33 10.3对策及措施 ··································································· 34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 34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 34 11.2问题与建议 ··································································· 35

附表:

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附表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件:

附件1:敦化市水利局设计批复文件 附件2:项目区农民公示证明材料 附图 附图1:翰章乡、秋梨沟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置图 附图2:翰章乡、秋梨沟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现状图 附图3:翰章乡、秋梨沟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规划布置图 附图4:桥、涵、闸、渠道衬砌结构图 附图5:翰章灌区渠道纵断面图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吉林省敦化市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秋梨沟镇、翰章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1.1.2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承办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沟在、翰章乡 法人代表:杨瑞春、秦玉良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虽然近几年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在市、乡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农村的土地治理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土地治理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所以,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综合的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是一项首要任务,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 根据《吉林省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吉农发[2010]77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比例的规定》(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05]2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发办[2004]48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农发办[2009]204号)、《国家农业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国农发办[2005]239号)、《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农发办[2006]13号),为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在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目标,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稳定增加我省农业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根据省农发办印发《吉林省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吉农发[2010]77号的通

知,结合敦化市农业开发工作具体情况,,本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原则确立本建设项目。

1.2项目地点、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地点

本次改造项目为翰章乡和秋梨沟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敦化市翰章乡和秋梨沟镇。翰章乡位于敦化市西部9Km,地理位置东经127°38′~128°10′,北纬43°14′~43°29′。全乡幅员面积518.4Km2,北与黄泥河相接,南与红石乡毗邻。全乡耕地面积6059公顷,牧草地194公顷,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全乡下辖18个行政村,4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为3584户,总人口13400口人。秋梨沟镇位于敦化市北部17 Km,地理位置东经128°16′~128°47′,北纬43°26′~43°33′。全镇幅员面积303.9Km2,镇辖区域东与官地镇、沙河沿为邻,南与江南镇、翰章乡相接,西与黄泥河镇相连,北与黑石乡接壤,是敦化市区通往市区北部五个乡镇的必经之地和客货集散地。全镇耕地面积2380公顷,林地面积2.2万公顷,草地面积2000公顷,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烟叶、人参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全镇辖一个社区,9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总人口98人,其中农业人口5152人。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71元。项目区属半山区,土质为白浆土和黑壤土,无霜期为110天左右,常年有效积温在2200℃左右,年降水量为650mm,是敦化市典型的二、三类气候区。 翰章乡项目区内包括朝阳、山河、小石河、新乡、海兴、富裕、大兴7个村,项目区内人口3971人,幅员面积23Km2,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旱田1847公顷,水田300公顷,2009年经济总收入74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951元。

秋梨沟镇项目区包括秋梨沟村、横道河村、南河村、东山村、富河村、玉泉村、永强村等7个村屯,项目区人口4020人,幅员面积115Km2,耕地面积1620公顷,2009年经济总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71元。

1.2.2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敦化市翰章乡和秋梨沟镇。翰章乡项目区范围西起新乡村,东至小石河村,北起富裕村,南至海兴村,东西长14Km,南北长12Km,项目区面积168 Km2。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3.2万亩,本次项目修建项目有、桥、涵、闸、渠道衬砌、拦河坝清淤、机耕路和水泥硬化路面。

秋梨沟镇项目区范围西起永强村,东至横道河村,北起南河村,南至玉泉村,东西长18Km,南北长10Km,项目区面积115 Km2。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2.43万亩,本次项目修建项目有桥、机耕路和水泥硬化路面。 1.2.3项目规模及内容 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5.63万亩,其中翰章乡项目区3.2万亩,秋梨沟项目区2.43万亩。两乡镇地理位置相连 ,农田地相互贯穿。此次项目区集中连片治理的中低产田为1.0万亩,其中翰章乡水田0.5万亩,秋梨沟镇旱田0.5万亩。按防洪标准规定,制涝面积小于3万亩的,工程等别为Ⅴ级等。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 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项目区主要建筑物排涝沟根据排水流量确定其工程级别为5级;桥、涵、闸、坡水交叉建筑物根据过水流量的大小,即过水流量在20-5m 3/s之间工程级别为4级。 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翰章乡新建6座农道桥、5座砼箱涵、2座农涵、2座排洪闸、2座分水闸、2座进水闸、渠道衬砌3.0Km,拦河坝清淤,修建φ80土埋管30处;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5Km,水泥硬化路面4.1 Km,改良土壤水田0.2万亩。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秋梨沟镇新建14座农道桥;φ80土埋管30处,1座砼箱涵。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0Km, 水泥硬化路面4.5 Km,改良土壤旱田0.4万亩。林业措施:育苗基地建设,建设苗圃30亩,植树绿化1200棵,晒场4000m2;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1.2.4工期

本项目计划工期为一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敦化市秋梨沟镇、翰章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1180.2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597.75万元,农业措施504.45万元,林业措施68万元,科技措施10.00万元。

该项目综合工程量为70793m3,其中土方54952m3,石方11631m3,砼4210m3。 1.3.2资金筹措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80.2万元,其中申请投资786.8万元,省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4.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为251.8万元,地方财政为62.9万元,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资金78.7万元。 1.4效益 1.4.1经济效益 项目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豆。此次翰章乡和秋梨沟镇项目区的中低产田改造,主要是水田和旱田的治理。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5.63万亩,通过水利、农业等措施的合理开发,使1.0万亩的农田得到改造,其中翰章乡改造水田0.5万亩,秋梨沟镇改造旱田0.5万亩。水稻改造前亩产390Kg,改造后亩产465Kg,平均亩产增产75Kg,根据市场价格,水稻2.52元/Kg,增产效益为94.5万元。旱田

为大豆和玉米,其中大豆0.3万亩,玉米0.2万亩。大豆改造前亩产180Kg,改造后亩产330Kg,平均亩产增产150Kg,根据市场价格,大豆3.6元/Kg, 增产效益为162万元,玉米改造前亩产350Kg,改造后亩产630Kg,平均亩产增产280Kg,根据市场价格,玉米1.8元/Kg, 增产效益为100.8万元。此次改造项目增产效益为357.3万元。水利分摊系数依据《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规定水利分摊系数取0.5,水利效益为178.65万元。 1.4.2社会效益 项目区通过水利、农业、科技等措施综合开发治理,使1.0万亩的土地得到平整,土壤经过改良,土地肥力增加,方条田面积增加适应机械化作业。土地和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低产变高产 ,使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技术指导,使农业技术落到实处,为农民增收、地方 财政增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促进作用。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确保本土地治理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财政、水利、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和拨付、组织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水利部门负责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审计部门负责资金的使用监督。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职,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工程建设按“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实施管理方面以科技委依托,积极引进高科技成果为项目建设服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理制并认真检查验收。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充分发挥农发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区各项工程建设完成后,经市农发办组织各部门专家检查验收。尤其要加强运行维护,重点工程要落实专人管护,制定管护责任制,巩固好农业综合开发

结果。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敦化市翰章乡和秋梨沟镇。翰章乡位于敦化市西部9Km,地理位置东经127°38′~128°10′,北纬43°14′~43°29′。全乡幅员面积518.4Km2,北与黄泥河相接,南与红石乡毗邻。全乡耕地面积6059公顷,牧草地194公顷,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全乡下辖18个行政村,4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为3584户,总人口13400口人。秋梨沟镇位于敦化市北部17 Km,地理位置东经128°16′~128°47′,北纬43°26′~43°33′。全镇辖一个社区,9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总人口98人,其中农业人口5152人。 本次项目计划改造面积1.0万亩,其中翰章乡水田0.5万亩,秋梨沟镇旱田0.5万亩,完善农田配套渠系建筑物,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亩产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翰章乡项目区(翰章灌区)范围西起新乡村,东至小石河村,北起富裕村,南至海兴村,东西长14Km,南北长12Km。秋梨沟镇项目区范围西起永强村,东至横道河村,北起南河村,南至玉泉村,东西长18Km,南北长10Km。 2.1.2水文气象 翰章乡项目区灌溉水源为大石河,大石河为牡丹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敦化市翰章乡新开岭,海拔高程1227m,流域面积367Km2,河长63.1Km,坡降5.0‰。大石河拦河坝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61 Km2。距新开岭林场400m。

大石河河流域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寒冷

多雪。一年中寒暑温差悬殊,春秋两季短促,冬季漫长,平均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一般从11月中旬起直到翌年3月下旬,长达四个月之久。

敦化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3.2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6%。多年平均气温为3.8℃,历年最高气温为34.5℃,发生在1978年6月29日。最低气温为-38.3℃,发生在1970年1月4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23.8mm(φ20cm蒸发皿观测值),最大月蒸发量发生在5月份,其值为221.6mm,占全年蒸发量的18.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36h。多年平均风速为3.10m/s,多年平均月最大风速为4.10m/s,历年瞬时最大风速为25.7m/s,发生在1971年4月份,其风向为W。历年最大平均风速为16.8m/s。历年汛期(7、8、9月份)最大平均风速为11.4m/s。敦化站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77m。该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大石河河流域属于山区性河流,四面环山,流域平均高程为500m-600m,平原和草地占20%,其余为山地。河流两岸多为中低山,局部分为耕地和草甸子荒地。土质为白浆土和黑壤土,其物理化学指标安全,适合种植农作物和发展水田灌溉。 2.1.4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该项目区内主要是翰章乡以水田为主,秋梨沟以旱田为主,主要

耕种品种为水稻、大豆和玉米,项目区现有耕地地面积5.63万亩 ,本次项目计划改造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水田0.5万亩,旱田0.5万亩。治理措施实施后,完善农田配套渠系建筑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农民收入。 2.1.5 自然灾害 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冰雹。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总户数为6235户,总人口232口人,劳动力人口12120人。其中翰章乡项目区总户数为3584户,总人口13400人,劳动力人口6968人;秋梨沟镇项目区总户数为2651户,总人口98口人,劳动力人口5152人。 2.2.2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为5.63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1.0万亩(翰章乡水田0.5万亩,秋梨沟镇旱田0.5万亩)。 2.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内农业水平比较低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灌溉要求。项目区内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大豆、玉米为主。水田大部分分布在翰章乡的平原地带,适宜机械化作业。目前,

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高,农业生产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少部分为畜力,机械化耕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0%。但由于涝灾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田的灌溉的保证率低,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前景不佳。 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09年翰章乡财政收入7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51元;2009年秋梨沟镇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1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市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备高级农艺师5名、农艺师11名、助理农艺师9名、技术员5名。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并配备有较为先进的土壤分析、化验设备。乡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每个推广站都配备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全市16个乡镇推广站有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28名,助理农艺师49名,技术员5名,另外还有3200余名获得“绿证”的农民技术员,从市级到乡镇日趋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可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3 基础设施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因项目区内多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虽然有一部

分水利骨干工程,但由于多年运行,已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作物的生产需要。农作物减产严重。因此,完善农业配套渠系建筑物,修建必要的桥、涵、闸等水利建筑物,改善灌溉条件,清淤渠道,修建机耕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保障项目区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项目区内有灌溉水源主要是大石河拦河坝,大石河拦河坝是翰章乡灌渠的主要灌溉水源。大石河干渠长度为15.0Km,灌溉面积0.5万亩,设计灌溉流量为1.07m3/s。由于渠道已运行多年,淤积严重,断面尺寸满足不了设计灌溉流量。 渠系配套建筑物:桥、涵、排洪闸、分水闸、进水闸等建筑物运行年代久远,工程老化、破损,闸门、启闭设备已损坏无法正常运行,启闭设备锈蚀严重。 灌区内缺少田间工程,支渠上建筑物不配套,灌溉渠系不完善,支渠以下渠道较少,灌溉用水混乱。因此,若想改变现状,采取一些必要的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完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2.3.2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农业机械500多台,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平地,适宜大型的机械化作业,一些小型的农机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农业机械已编入到市农机局服务联网,所以农机具的使用、管理及维修全市统一调配。

2.3.3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村村通有公路,村级交通网已形成,路况较好,对外交通方

便。但项目区内局部田间路较差,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农村电网发达,都通有动力电及照明电,移动通讯、有线电视遍布各村。这些基础设施为项目区的开发提高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自然资源、人才、科技等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项目区内的田间渠道多为未硬化的土渠,防渗性能差,边坡坍塌,渠道淤积,还有严重的渗漏现象,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很少,缺乏维修资金,设施严重老化,渠道水利用系数极低,输水损失率大,农田灌溉效益日趋下降。目前项目区内的水田多靠区内水库的自流灌溉,位置较低的农田灌溉条件则较好,位置稍高则为低产田,产量受到束缚。没有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品种和高产技术未得到全面推广,农村经济落后。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敦化市翰章乡南灌渠目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灌溉渠系:渠道已运行多年,两侧边坡倒塌,淤积严重,断面尺寸满足不了设计灌溉流量。翰章朝阳村西渠道淤积、渗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需进行防渗处理。

(2)排水系统:灌区自运行以来,排水渠道尚未配套,没有完整

的排水系统,只利用天然沟岔,河沟作为排水干沟,且沟系灌渠未设穿渠建筑物,一遇洪水沟系水直接排入渠道,造成灌区内涝,使灌区遭到破坏,损失严重。

(3)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由于运行年代已久,大部分已老化,现有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仅为58%。而且建筑物不配套,干渠上游分水多为农民自己在干渠扒开取水口,闸门启闭设备锈蚀,无法控制水量,致使干旱季节出现上游水量富余,下游水量紧缺的现象。有的建筑物过水段面积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4)单位耗水量高,分水生产率低:由于灌区渠系建筑物工程不配套和渠道的严重渗漏,使灌溉区单位面积水田耗水量相当高,毛灌溉定额高达18302m3/ha,分水生产率仅为0.5kg/m3 。 项目区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信息传播迅速,是全市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作物人畜破坏严重,农田弃荒现象普遍。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受到极大,与其优越的地理交通等区位优势极为不相称,究其原因是因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这次项目建设结合水利工程、道路、土壤改良等措施,加快项目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对于发挥该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较低,多种经营的规模受到,农民的收入较低,生活水平受到极大的影响,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扩大,极不利于敦化市和谐建设。通过本次农业综合开发,对提高当地农民的促进作用。

敦化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而且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还享受西部开发优越条件,修建田间工程桥、涵、闸等骨干水利工程,可以加快敦化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因此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在项目区内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时当前面临的关键任务。从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能带来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来看,该工程是必要的。 工程建设配套后,可将项目区的1.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稳产农田。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从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能带来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来

看,该工程是必要的。通过项目区水平衡分析可以得出取水水源可以保证项目区有充足的水量,水质能够达到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

从国民经济评价结果来看,经济收益率13%,经济净现值51.47万元,经济费用效率比为1.05,均符合要求,所以项目具有可行性。

从工程规划布局及设计方案来看,该工程方案有针对性,能够逐步解决项目区实际存在的道路及桥等不配套问题,工程技术方案合理,各种技术力量、材料要求、劳动力要求均能满足,所以技术上可行。 从环境影响上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通过环境整治措施可以消除,所以环境上满足要求。 从施工组织及建设管理方面该工程项目区领导重视,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完备,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建筑材料资源十分丰富,工程所用的各种材料均可就近取材,可节约很大成本。人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本地农民工和外地农民工均能满足工程用工需要。从建设管理方面,敦化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力量雄厚,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均有相当的数量,能够满足建设管理需要。 从资金保证上项目区从财政、水利部门均已做出承诺,且资金筹措方案措施得当,来源能够有保障,项目区受益群众热情高涨,能够保证自筹部分的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资金使用管理能够做到严格按县级财政保障制执行,资金使用安全。

建后管理及改革方面,目前项目区已存在管护单位,管护单位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十分规范,工程竣工移交后,项目区管护单

位可以按“谁受益、谁筹集”的原则进行管保护费用筹集。

从工程的前期工作做准备上项目区做的十分充分,首先,市十分重视,成立了以主管为组长,财政局和水利局为成员的敦化市秋梨沟镇、翰章乡土地治理改造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农发办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前期准备及项目申报工作。从2009年9月至今,筹建小组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调查摸底了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案;二是委托设计部门进行了可研报告编制,优化设计使工程有了技术保障;三是征求受益群众的意见,全项目区涉及的行政村全部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专门组织研究项目区改造立项的问题,绝大多数受益群众希望项目区改造工程尽快上马;四是是财政农发办领导亲自抓项目的申报工作,多次向省、州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综上所述,敦化市敦化市翰章乡、秋梨沟镇中低产田的改造项目是可行的,不仅能够为项目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技术、环境、资金保证、施工组织、项目实施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农村的安定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为此,建议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该项目尽快给予支持,建议项目单位尽快对筹资金安排落实,加快工程建后管护制度的改革,争取该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的灌区主要指翰章灌区,因翰章乡项目区主要以水田为主,秋梨沟灌区没有水田,以旱田为主,因此,项目区的水资源分析主要是翰章灌区的水资源分析。

翰章南、北灌渠可利用水资源为大石河,灌渠总长15Km。水源工程为大石河拦河坝,水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夏季雨水多,冬季仍有径流,其特点是多集中在6、7、8、9、月份,降雨集中,水量大。大石河河坝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67km2,河道长度63.1km,河道平均坡度为5.0‰,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地表水资源量为12845万m3。灌溉设计保证率P=80%的年来水量翰章灌渠为7835万m3。 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2.1灌溉制度 根据吉林省多年来灌溉试验资料和灌区多年实测资料,结合本灌区的实际情况和灌区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本次规划采用延边州水电设计院1984年编写的《沙河灌区规划报告》中灌溉制度的设计成果,其净定额为9151m3/hm2,渠系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中规定,规划中采用0.75,故其毛定额为12201m3/hm2,逐月灌溉定额见表4-1。 逐月灌溉定额表

表4-1 单位:m3/hm2

月 项 目 份 4 5 6 7 8 9.9 合计 100 9151 12201 10523 分配比% 净灌水定额 毛灌水定额 计算定额 7.3 33.7 26.6 22.5 668 3084 2434 2059 916 1 4112 3245 2745 1208 768 3546 2799 2368 1043 灌区用水高峰出现在泡田期,且连续供水时间较长。因此采用泡田期灌溉定额及相应的灌水时间来确定模数见表4-2。 灌水模数表 表4-2 灌水模数(10-3m3/s/hm2) 渗漏分区 正常 综合区 4.2.2灌区现状年需水量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主要为大石河,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流域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使之一年四季无枯水状态。

项目区现状需水量主要为灌溉用水。项目区现状水田面积区333hm2。

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0.5,水田灌溉用水净定额按9151m3/hm2,故现状灌溉毛定额为18302m3/hm2。 现状年需水量表

2.5 最小 2

见表4-3 。 翰章灌区现状年灌溉用水量

表4-3 104m3

现状水田面积月份 (hm2) 4 5 6 7 8 合计 灌溉定额灌溉用水量 (m3/hm2) 1336 6168 4868 4118 1812 18302 44.49 205.39 162.10 137.13 60.34 609.45 333 333 333 333 333 4.2.3灌区设计年需水量 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翰章灌区为333.3hm2,改造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75。水田灌溉用水净定额按9151m3/hm2,故改造后灌溉毛定额为12201m3/hm2。 设计年需水量 见表4-4。 翰章灌区设计年灌溉用水量 表4-4 104m3

设计水田面积月份 (hm2) (m3/hm2) 灌溉定额灌溉用水量

4 5 6 7 8 合计 333 333 333 333 333 1 4112 3245 2745 1208 12201 29.67 136.93 108.06 91.41 40.23 406.3 4.2.4供需平衡分析 翰章南灌区可利用水资源为大石河河,水源工程为大石河拦河坝,水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夏季雨水多,冬季仍有径流,其特点是多集中在6、7、8、9、月份,降雨集中,水量大。大石河拦河坝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67km2,河道长度63.1km,河道平均坡度为5.0‰,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地表水资源量为12845万m3。灌溉设计保证率P=80%的年来水量翰章南灌区为7835万m3。 项目区年径流成果见表4-5,年径流分配比采用秋梨沟站1999年作为典型年进行分配,见表4-6。 大石河年径流成果表

表4-5 单位:104m3 水源工程 F(km2) R(mm) W0 CV CS/CV P=80%

大石河拦河坝 367 350 12845 0.45 2.0 7835 年 内 分 配 表

表4-6 单位:m3/s

月份 流量 分配比 0.76 % P=80%水59.55 量 29.77 96.37 .94 .14 .72 47 74 28 62 5 8 361114181010262.420.433.388.59.543.87835 0.38 1.23 46.1 18.1 12.9 3.35 5.37 5.53 4.96 0.76 0.56 100 1 0.24 2 0.12 3 0.39 4 14.6 5 5.73 6 4.09 7 1.06 8 1.70 9 1.75 10 1.57 11 0.24 12 0.16 合计 31.65 项目区供需平衡计算, 现状年、设计年水量平衡见表4-7~4-8 根据项目区现状年及设计年各月用水分析,用水量最大的5月份平衡后仍有剩余水量,来水量可满足灌溉用水量。 翰章灌区现状年水量平衡计算表 表4-7 分配月份 比% 1 2 3 4 0.76 0.38 1.23 46.1 来水量 59.55 29.77 96.37 3611.94 水量(70%) 用水量 41.69 20.84 67.46 2528.36 P=80% 可利用 灌溉 来水-用水 剩余水量 41.69 20.84 67.46 44.49 2483.87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18.1 12.9 3.35 5.37 5.53 4.96 0.76 0.56 100 1418.14 1010.72 262.47 420.74 433.28 388.62 59.55 43.88 7835 992.70 707.50 183.73 294.52 303.30 272.03 41.69 30.72 5484.54 205.39 162.10 137.13 60.34 787.31 545.40 46.6 234.18 303.30 272.03 41.69 30.72 609.45 4875.09 翰章灌区设计年水量平衡计算表 表4-8 分配月份 比% 1 2 3 4 5 0.76 0.38 1.23 46.1 18.1 来水量 59.55 29.77 96.37 3611.94 1418.14 水量(70%) 41.69 20.84 67.46 2528.36 992.70 P=80% 可利用 灌溉 用水量 来水-用水 剩余水量 41.69 20.84 67.46 29.67 136.93 2498.69 855.77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12.9 3.35 5.37 5.53 4.96 0.76 0.56 100 1010.72 262.47 420.74 433.28 388.62 59.55 43.88 7835 707.50 183.73 294.52 303.30 272.03 41.69 30.72 5484.54 108.06 91.41 40.23 599.44 92.32 254.29 303.30 272.03 41.69 30.72 406.3 5078.24 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按照《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和省要求,开始综合开发在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稳定增加我省农业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建设任务,继续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建筑物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5.2 选项原则

4.2.1坚持统一规划,突破区域特色的原则。

4.2.2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4.2.3坚持多元化投入和择优立项的原则。

4.2.4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4.2.5坚持深化改革实现机制创新的原则。 5.3 建设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规定,灌区主要建筑物桥、涵、闸、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支渠以下建筑物为Ⅳ等5级设计。改造水田面积1.0万亩,灌溉设计保证率80%,设计排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 5.4 建设规模 项目区现有水田面积5.63万亩,此次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其中水田0.5万亩,旱田0.5万亩。 建设内容为翰章乡项目区水利措施:新建6座农道桥、5座砼箱涵、2座农涵、2座排洪闸、2座分水闸、2座进水闸、渠道衬砌3.0Km,拦河坝清淤,修建φ80土埋管30处;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5Km,水泥硬化路面4.1 Km,改良土壤水田0.2万亩。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秋梨沟镇项目区水利措施:新建14座农道桥;1座砼箱涵;φ80土埋管30处。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0Km, 水泥硬化路面4.5 Km,改良土壤旱田0.5万亩。林业措施:育苗基地建设,建设苗圃30亩,植树绿化1200棵;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5.5 规划布局

根据项目区域自然条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依据规划原则,对项目区现有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新建农桥 、农涵,闸等渠系建筑物,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便于耕种,规划机耕道路,工程布置以经济合理为原则,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产生最佳效益。 5.6 最佳方案选定 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本区域以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为主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翰章乡项目区:水利措施:新建5×5m农桥1座,4×5m农桥1座、5×6m农桥4座,农道桥型式采用整体式现浇砼板桥;3φ1000mm,4m长农涵2座;2×4m砼方涵5座;新建1.5×1.0m单孔排洪闸2座;1.2×1.0m分水闸2座;1.5×1.0m进水闸1座;1.5×1.0m双孔进水闸1座;渠道衬砌3000m,;拦河坝清淤。φ800土埋管30处。 农业措施: 土壤改良0.2万亩水田,修建机耕路1.5km,水泥硬化路面4.1km。

林业措施:种植苗木,营造农田防护林。 科技措施:技术培训1000人次。

秋梨沟镇项目区:水利措施:新建4×6m农桥1座5×5m农桥4

座,5×6m农桥4座,5×10m农桥2座,5×12m农桥1座, 5×15m农桥2座,农道桥型式采用钢筋砼板梁结构。2×4m砼方涵1座,φ800土埋管30处。

农业措施: 土壤改良0.4万亩,修建机耕路10km,水泥硬化路面4.5km。 林业措施:育苗基地建设,修建苗圃30亩,植树绿化1200棵。 科技措施:技术培训1000人次。 5.7 工程技术设计 5.7.1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本次工程改善灌溉面积333.3hm2。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翰章乡新建6座农道桥、5座砼箱涵、2座农涵、2座排洪闸、2座分水闸、2座进水闸、渠道衬砌3.0Km,拦河坝清淤,修建φ80土埋管30处;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5Km,水泥硬化路面4.1 Km,改良土壤水田0.2万亩。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秋梨沟镇新建14座农道桥;φ80土埋管30处,1座砼箱涵。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0Km, 水泥硬化路面4.5 Km,改良土壤旱田0.4万亩。林业措施:育苗基地建设,建设苗圃30亩,植树绿化1200棵,晒场4000m2;科技措施:农业技术培训1000人。 5.7.2设计依据

5.7.2.1工程规模及建设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该项目工程建设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次要

建筑物按5级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 5.7.2.2设计洪水

渠首大石拦河拦河坝坝址以集水面积367km2,河道长度63.1km,河道平均坡度为5‰。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水科所法,设计暴雨采用敦化站1952—2000年49年暴雨资料进行频率计算,以矩法估计暴雨统计参数,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水科所法参数查自吉林省水利厅一九年十月刊印的《吉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参数。流域特性综合参数θ值为163,根据流域特性综合参数和流域面积综合分析,汇流参数m值采用0.55,计算成果见表5-1。 设计洪水成果表(水科所法) 表5-1 项目 1 Qm(m3/s) 372 5.7.3渠道断面设计 (1)基本资料及地质情况

翰章灌区承担333hm2水田的灌溉任务,设计灌溉流量为1.07m3/s,渠道地质情况,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 (2) 渠道的设计流量

2 265 P(%) 3.33 216 5 177 10 113 20 53.8

Q=qA

q——灌水模数(m3/s/垧)

A——渠道设计灌溉面积 A=333垧

灌水模数采用地区经验数0.0025m3/s/垧,干渠引水流量为1.07m3/s。 (2)渠道断面设计 渠道水利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Q=WC√Ri Q——渠道的设计流量 Q=1.07米3/秒 W——渠道过水断面面积 R——水力半径(米) I——渠道坡度 3/1000 C——谢才系数 C=1/n*R1/6 n——渠道糙率 n=0.017 设计渠底宽B=1.5米,水深H=0.5米,计算过流量为 1.15m3/s,满足设计流量,此次断面设计采用原渠道设计断面,渠道设计高度0.8m,水深为0.5m,底宽1.5m边坡为1:1.5。 5.7.4排洪闸、分水闸、进水闸设计

流量按下面计算公式:

式中:Q—排水流量m3/s; W—过水断面面积; C—谢才系数: R—水利半径; I—比降 i=0.005; n—糙率 n=0.017。 通过计算排洪闸泄洪能力为2.55m3/s,设计闸孔尺寸为1.5×1.0;分水闸闸孔流量为1.8m3/s,设计闸孔尺寸为1.2×1.0;进水闸闸孔流量为2.0m3/s,设计闸孔尺寸为1.5×1.0。 5.7.5农道桥设计 农道桥相当于末级公路(四级公路)桥,按照2004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汽车荷载按“公路-Ⅱ级”荷载确定。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 开发任务 项目区水田面积5.63万亩,本次规划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完善水利配套渠系建筑物,修建农道桥、农涵、闸等水利建筑物,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机耕路,改良土壤,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保证项目区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6.2 建设内容

6.2.1 水利措施

1.农桥工程

项目区内修建跨农道桥20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其

中修建4×5m跨桥1座,桥全长6.6m,宽度4.0m,1跨5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4×6m跨农道桥1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7.6m,宽度4.0m,1跨6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5×5m跨农道桥5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6.6m,宽度5.0m,1跨5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5×6m跨农道桥8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7.6m,宽度5.0m,1跨6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5×10m跨农道桥2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11.6m,桥面全宽5.0m,双跨5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用两根0.4×0.4×4.0m的钢筋砼底梁支撑,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5×12m跨农道桥1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13.6m,宽度5.0m,双跨5.5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5.65m,用两根0.4×0.4×4.0m的钢筋砼底梁支撑,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修建5×15m跨农道桥2座,结构形式为整体式现浇砼板桥,桥全长16.6m,宽度5.0m,双跨7m长,桥面板厚0.35m,桥墩采用砼U型桥台,高4.45m,用两根0.4×0.4×4.0m的钢筋砼底梁支撑,台帽为L型钢筋砼结构,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2.农涵工程 项目区内共修建2座3Φ1000mm、4.0m长3排农道涵,由进出口一字墙和涵身组成。一字墙高30m,顶宽0.35m,底宽0.7m。上部为钢筋砼结构,高1.2m;基础为毛石砼结构,高1.8m,管顶填土厚为0.3m。Φ1000mm砼管6节,每节长2.0m,管接头处采用砂浆筛网包护,管枕采用砼结构,尺寸为4.0×1.0×3.0m(长×高×宽)。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3.分水闸工程 项目区共修建1.2×1.0m分水闸2座,由、闸室、消力池、出口段组成,闸室基础为毛石砼,高度为2.7m,消力池段为钢筋砼,长度3.0m,闸门为铸铁闸门,尺寸为1.2×1.0m,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4.排洪闸工程

项目区共修建1.5×1.0m排洪闸2座。排洪闸由闸室段、消力池段、海曼段三部分组成。闸室段长1.00m,高2.75m,结构为钢筋砼,闸孔尺寸为1.5×1.0m(单),采用铸

铁闸门,LG30KN的启闭机启闭;消力池长7.00m,宽1.5~2.5m,墙高1.0m,结构为钢筋砼扶臂式钢筋砼U型槽;海曼段长2.0m,为梯形结构,底宽1.5~2.5m,采用厚0.35m的干砌石护砌,下面铺设20cm碎石垫层和0.15m砂垫层。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5.进水闸工程

项目区共修建1.5×1.0m排洪闸2座。其中翰章靶场西100m处1.5×1.0m单孔进水闸1座,新乡村南1.5×1.0m双孔进水闸1座。单孔进水闸由闸室段、消力池段、出口海曼段三部分组成。闸室段长1.0m,高2.75m,结构为钢筋砼,闸孔尺寸为1.5×1.0m(单),采用铸铁闸门,LG30KN的启闭机启闭;消力池长3.00m,宽1.5~2.5m,墙高1.0m,结构为钢筋砼扶臂式钢筋砼U型槽;海曼段长2.0m,为梯形结构,底宽1.5~2.5m,采用厚0.35m的干砌石护砌,下面铺设20cm碎石垫层和0.15m砂垫层。双孔进水闸由进口段、闸室段、消力池段、出口海曼段四部分组成。闸室段长1.5m,高2.7m,结构为钢筋砼,闸孔尺寸为1.5×1.0m(单),采用铸铁闸门,LG30KN的启闭机启闭;消力池长7.00m,宽3.4m,墙高1.0m,结构为钢筋砼扶臂式钢筋砼U型槽;海曼段长4.0m,为梯形结构,底宽3.4m,采用厚0.35m的干砌石护砌,下面铺设20cm碎石垫层和0.15m砂垫层。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6、砼方涵工程 项目区共修建砼方涵5座,方涵尺寸高×宽为2×4.0m,具体布置在翰章乡朝阳至小石河村的灌渠上。结构型式为双孔砼箱涵,洞身尺寸为1.4×1.2m,长度为5.4m。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7.渠道衬砌

项目区渠道衬砌3km,结构为梯形,底宽1.50m,边坡1:1.5,高0.80m。10cm纤

维混凝土面板护坡,下铺设土工膜及15cm砂砾料。砼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50。

8.清淤工程

本项目渠道清淤为大石河拦河坝渠首清淤。清淤长度200m,宽度50m,平均深度为1.5m。

6.2.2 农业措施

1.机耕路:对项目区内泥泞、低洼、弯曲、狭窄田间路段进行加高、取直、加宽、铺设砂石维修机耕路11.5km,其中翰章乡1.5 km,秋梨沟镇10 km。路面宽4m,两侧设有路边沟 ,根据实地测量,路面加高0.2m,已使路面高于田面0.5m-0.8m;水泥路面硬化5.7 km,路面宽度4.5m,其中,翰章乡4.1Km,秋梨沟镇1.6Km。 2.改良土壤:项目区内平整土地0.6万亩,其中翰章乡0.2万亩,秋梨沟镇0.4万亩,主要进行浅翻深松,平整,施用适合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为主。 6.2.3 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措施计划资金68万元。 翰章乡营造农田防护林,种植苗木5万株20万元,秋梨沟镇建设苗圃用苗基地建设30万元。 6.2.4 科技措施

科技措施计划资金10万元。

分期、分批、合理、有序的安排农业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培训2000人次,内容为农业技术培训。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7.1.1 估算依据 本次估算是根据项目区内的工程设计计算工程量,采用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及标准(试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2]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概算编制取费标准按水总[2002]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并根据敦化市市场材料价格,以及类似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单价,编制出估算工程单价。 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及其运杂费,按水总[2002]116

号《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规定执行,采购保管费按材料原价加运杂费之和的3%计算。

项目建设管理费, 可研勘测设计费, 其它费用中工程监理费, 均按《吉林省农业综合

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费用构成及标准》计取。

人工概算单价,按水总[2002]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计算为工长4.91元/工时,高级工4.57元/工时,中级工3.87元/工时,初级工2.11元/工时。

7.1.2 投资估算

敦化市秋梨沟镇、翰章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总投资1180.2万元,其中水利措施597.75万元,农业措施504.45万元,林业措施68万元,科技措施10.00万元。 该项目综合工程量为001m3,其中土方59735 m3,石方24112m3,砼5154 m3。 7.2 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吉林省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财发[2010]77号文件的规定,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其比投资例为1:0.4:0.1。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80.20万元,其中申请投资786.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4.7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51.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2.9万元),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资金78.7万元。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项目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此次项目区的土地治理,主要是水田的治理。项目区内有水田1.0万亩,通过水利、农业等措施的合理开发,使1.0万亩的水田得到有效治理,其中水田0.5万亩,旱田0.5万亩。水稻改造前亩产390Kg,改造后亩产465Kg,平均亩产增产75Kg,根据市场价格,水稻2.52元/Kg,增产效益为94.5万元。旱田为大豆和玉米,其中大豆0.3万亩,玉米0.2万亩。大豆改造前亩产180Kg,改造后亩产330Kg,平均亩产增产150Kg,根据市场价格,大豆3.6元/Kg, 增产效益为162万元,玉米改造前亩产350Kg,改造后亩产630Kg,平均亩产增产280Kg,根据市场价格,玉米1.8元/Kg, 增产效益为100.8万元。此次改造项目增产效益为357.3万元。水利分摊系数依据《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规定水利分摊系数取0.5,水利效益为178.65万元。 8.2 社会效益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桥、农涵、闸、机耕路等建筑物的建设,方便了项目区农民出行。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种子工程建设,成为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区,同时可以带动地方粮

食深加工等多行业的共同发展,为农民增收,地方财力增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8.3 生态效益

项目区通过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使得项目区的水田面积增加,减少土壤流失,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进而使当地生态环境向植被增加,水源丰富,作物单产提高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一年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8.4 经济(财务)评价 8.4.1 评价依据 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8.4.2 参数确定 根据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确定工程计算期为15年(含建设期和效益发挥期)。 基准年置于建设期第一年的年初。 基准收益率8%。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80.2万元,其中申请投资786.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4.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78.7万元。 8.4.3国民经济评价

8.4.1费用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本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按影子价格进行了调整,剔除了价差预备费及工程概算中属于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资金。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097.59万元,分一年投入。

年运行费:包括人工工资、福利费及其他费用等。

人工工资:人员编制5人,年工资10000元/人,年福利费按11%计算,工资福利费共计为:5*1.0+5*1.0*0.11=5.55万元,其他费用按工资的20%计算,5.55*0.2=1.11万元。 运行管理费为6.66万元。 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0%计算,为0.67万元。 8.4.3.2效益计算 效益计算是按《规范》的规定计算水稻的影子价格,将有无工程的增产值乘以水利效益分摊系数做为其效益。经计算正常运行期年效益为178.65万元。 固定资产余值按本期工程投资的7%计,•其余值76.83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和流动资金均应在计算期末一次回收,并计入工程效益中。 经计算,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大于基准收益率8%;净现值51.47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05;计算表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8.4.3.3计算公式

计算原则:此次评价社会折现率采用Is=8%。工程建设期1年;经济分析期15年。以主体工程开工的第一年做为计算的基准年,基准点定在年初,投入和产出都按年末发生和计算。

B)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t 0 (1EIRR)(BC)ti1n式中: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计算期(年)。 T——计算期各年序号。 (B—C)t——第t年净效益。 C)、财务净现值(FNPV); -t FNPV=(BC)t(1Is)i1nd)、财务效益费用比(EBCR): FBCR=Bt1Isc1Istt1t1nnt t式中 FBCR—财务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区所在的翰章乡、秋梨沟镇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长、镇长担任,农业、财政、水利及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主抓项目工程具体实施。

9.2 实施管理

1. 以科技为依托,积极引进高科技成果为项目建设服务。 2.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并认真检查验收。 3.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农发资金使用效益。 4. 加强领导,组织协调。 9.3 运行管理与维护 项目区各项工程建设完成后,经市农发办组织各部门有关部门专家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项目区所在乡、镇进行运行,竣工工程要落实专人管护,并制定管护责任制,巩固好农业综合开发成果。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地形属河谷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本区气候属温带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少雨多风,夏季湿热降雨集中,一般在7—8月间常发生较大降雨,秋季降温快,无霜期短,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寒冷且干燥。

区域缺少水利设施,汛期一到降雨集中,冲毁道路,淹没大量耕地,涝灾十分严重。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0.2.1有利影响

敦化市翰章乡、秋梨沟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区域严重的涝灾,从而保证了该区域内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2.2不利影响 (1)随着区域内土地被开发为耕地,人工植被取代原有的复杂多样的自然植被,导致区域内生物品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单一性趋势加重。因为这种简单的生态系统易受到病虫的侵袭,所以人们将加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耕地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加大,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农药、化肥残存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施工期施工机械与人员相对集中,饮用水、生活起居、卫生条件的不完善及区域环境特征还可能增加流行性疾病的感染传播机会。 工程施工,修建临时工棚、仓库等临时占地,对其上的植被及土壤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由于水力作用及工程建设活动导致土壤及其表层组成物质被破坏、转运引起的水土流失;土方开挖及工程建设导致大量土体被

剥离、扰动和堆积,破坏了自然状态下的稳定和平衡,将使土体的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而引起水土流失。 10.3对策及措施

随着区域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生态单一性趋势加重,随之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发生病虫害后灾情难以控制,连续耕种引起土壤肥力下降,解决这些问题,增加生态多样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这是一项近年来被我国逐渐引起重视的生态工程。目前在北方地区推广的立体农业模式是:在大面积水田的周边和田间地区种植防护林带,在水田内、苇塘中和灌区末端水塘内发展稻田养鱼和尾水养鱼。该生态模式的优点是防护林带可防风护田,同时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可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立体农业的特点是利用农业空间,增加生物层次,利用各生物层次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作用达到生态平衡,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使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限,同时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的建设,对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经环境综合评价和经济分析,该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的开发建

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是合理可行的。 11.2问题与建议

目前灌区由水库供水的现行水价约0.034元/m3,根据供水成本分析,现行水费偏低,建议该工程修建后,按新价提高水费标准,加强水费征收力度,在保证工程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稍有微利为原则,实行新水新价为0.056元/m3。在国家有关部门新的水价出台之前,灌区管理部门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种经营、节约开支。同时管好用好水资源,保证灌区正常供水,管护好水利设施,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