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专著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3月 上旬刊 基于“四个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王调品 周春平(通讯作者’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成都610081)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生源的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我校提出了基于“四个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 养模式,并在校内试点,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就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四个一体化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一【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2095—3O89(2014)o3一o002—02 学中做”。 (一)实施方案 、实施背景 教育部鲁昕副曾经提出.希望地方与企业通过组 织和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来破解东南沿海的“用工荒” 同时教 育部要求.“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 准为服务目标:签订好学生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合同、学校与企业 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用好国家相关的资金.从而为中国特 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初步建立了 些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管理制度.该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点在于企业深度参 与,其过程主要体现在学徒身份、教学团队、教学场所、教学内容 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基于国内现状.结合周边地区对技能人 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以“四个一体化”理念为基础。以校企共同 确定学徒身份、共同实施教学与考核过程、企业发放学徒津贴为 标志的.符合本地制造业人才需求现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模式实施方案。 “四个一体化”即“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 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但其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方面仍存 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学徒在经过专业的培养锻炼后.好 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学校企业一体化。即采取学校“自 理论实践 高鹜远,岗位的稳定性变差;其次是的扶持力度不够.培养人 办企业”和“引企入校”的双重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才的很大部分成本由企业承担:最后是企业的利益导向原则.导 体化.即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项目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方 致生产淡季或经营状况变差时就不愿意接受学徒 式教学:教师师傅一体化.即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 一践动手的指导老师;学生员工一体化。即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专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 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企业相关专业 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 以课程为纽 知识.始终保持学生和准学徒的双重身份 “四个一体化”实现了 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 校企深度融合。从岗位需求角度。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的培养,是 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 在目前“校热企冷”现状下实行“学徒制”的可行之路 9 tItIlIIt●lt‘‘t‘ttttltttIIlII‘I‘t‘t‘l‘IItttttIttt‘tlt‘It‘tl‘lttt‘IllIl‘‘tIlIllIl‘t IIIl《●II‘l 二、工作过程 策的机会与条件。从而提高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科学课 教学中.应该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日常科学课教学中的 演示实验中,教师应该在确保没有危险性的情况下.能直接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都让学生亲自完成。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 够高度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生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成效的 评价应结合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参 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此外。学生不只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硐 在对学生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 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要改变纸笔测验 中的问题设计。不仅仅单纯考察学生学习结果,还要在学生解答 2.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过程中体现出思考过程:另一方面,要探索和运用课堂观察、成 “学习,无论是发生在学校之内还是在学校之外.均是通过 长记录、访谈和学习日记等评价方式。其次,要重视对学生发现 合作的社会相互作用与知识的社会建构而进步的 ”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方面.除了教师是主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 要的评价主体外。学生也应当是评价者,也应参与到对自己、对他 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 人、对团体的有意义的评价过程中来,在评价中要对自己有一个 大部分教师有意识的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但 准确的定位。 是这一方式仍然存在“轻效果,重形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 参考文献: 这一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本文认为要想将合作学习落实到 …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m.电化教 实处,就应该和前面提到的参与式学习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 百.2006(09):53 积极性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1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m.电化教 (二)在教学设计方面,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强化与实际生 育.2006(09):53 活的联系 『31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1.当代教育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论学习 论坛.2005(04):14 或能力是毫无意义的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 『41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m.心理科学,2005 会化的必经途径。”仍虽然学校环境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但是 (03):21 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 f51焦建利,贾义敏.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研究与教育变革—— 联系,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中不至于被孤立的学 科知识所包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 入到学生的日常情境中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 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教室门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 米和米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 除此。为了设置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设计有意义、有 目的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巧妙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实物、图片、 简笔画、录音材料到幻灯片、VCD甚至是多媒体网络.都可以为 教学所用。 (三)在教学评价上,应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元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标准化测试.脱离了学生的真实情景和 已有的经验.不能全面的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有效地检验 ・学习科学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U】.开放教育研究,2011(6):30 [61陈梅香,连榕-J睛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U】.当代教育 论坛.2005(04):29 【7】胡玲红.情境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o】.新课程论坛, 2010(08):37 [8]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D】.广西社会科学, 2004(08):46 【9]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Ⅱ】.开放教育 研究.2010(10):33 作者简介: 张月。女,汉族,1986年9月4日生,河北省沧州市人。北京 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2・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iton Research 2014年3月 上旬刊 综述・专著 实施之初.通过与成都若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建立战略伙 伴关系.自办成都优仕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仕 达”).并引入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思公司”) 组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作为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场地。 同时.优仕达和科思公司均承诺不强求学生毕业后服务于该企 业。自信通过2年的培养,能吸引学生自愿为企业服务。 (二)运行模式 1.学徒身份的确认 第五、六学期,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完成工学交替, 最终确定进入企业的“学徒”.以期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互通。 三、实施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试点.我们初步形成了基于“四个一体化”的“以为 主导、以学校为中心、企业深度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 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共建、产学一体”。企业根 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学徒),并提供产品作 新生入学时.由科思公司、优仕达与学校共同对其进行文化 据自己的人才需求,为教学的载体,全程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指导及考核工 知识测试及面试.通过者确定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对象。科思 作.并安排学生(学徒)到企业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整个过程很 试点班和优仕达试点班分别确定了36名和20名学生(学徒)。 在确定培养对象后,企业将对学徒颁发“学徒证”。确认其学 好的体现了我校“四个一体化”的办学思路 徒身份 并每月对“学徒”进行考核.采取综合评分的方式发放学 r二)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徒津贴.肯定其学习成绩 2.教学团队的组成 组建“主+辅+兼”结构的师资队伍 试点班的专业课程均配 备了由“主导教师1名(“双师型”教师)+辅助教师1名(实训指导 教师)+兼职教师3名(科思公司、优仕达技术人员)”组成的师资 队伍,5位教师各有分工。同时形成合力,对学生(学徒)进行理论 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教学场所的设置 “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其教学场 所不再是传统的教室.而是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或自办企业)与 企业生产车间的组合 学校投入与企业生产所需的同型号、同规 格的设备组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科思公司、优仕达在其车间 为学生的实践划出专门的区域,同时为实训基地提供生产图纸。 并安排师傅来实训基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入校即入厂”。 4.教学内容的重构 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重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 体系.重新安排教学过程 在文化课不变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每周一次来学校对 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的培训:同时根据科思公司和优仕 达对工种的需求,将全部的专业课程按工种划分成模块(项目)并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或自办企业)或 科思公司车间实施教学 5.考核方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不再是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方 式.而是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 考核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学业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 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二是职业素养评价。对学生(学徒)的职 业道德(爱护设备、工具、环境等)、敬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心理 素质、体质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三是能力评价。指对职业能力、团 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 会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就是评价学生(学徒)是否具 备企业生产所必需的能力.是否适合成为企业的一名员工 同时。在国际合作的试点班,我们采用了“教、考、检分离”的 考核方式。教师或工程师负责学生的技能实训,考官负责组织技 能考核.而考核结果的检测则由第三方资质机构进行。 6.教学过程 第一学期.在达到教育部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应知应 会”要求的前提下.专门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专业基础 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期延续第一学期的内容.并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 每 周四为“企业学生对接日”.科思公司及优仕达的管理人员进教室 为学生授课,将企业的文化、制度等内容逐渐融入到学校的教育 之中。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行业或企业的认同感.加深了对岗位要 求的认识。 第三、四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自办企 业)实施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 选派专业骨干,组成“主+辅+兼”的教学团队,共同对学生(学徒)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根据需求。不同企业的学徒其学习内容不 同 科思公司主要需求“铣工”和“磨工”.优仕达主要需求“车工” 和“数控加工” 我们参考企业提供的产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项 目,分别对各自试点班的学生进行“进阶式”培养。同时,科思公司 和优仕迭轮流选派学生(学徒)进入企业。由企业指定师傅指导. 学生(学徒)参与实际生产,进行“轮岗实训”,完成“教学过程和生 产过程的对接”。学期结束后.科思公司的36名学徒及优仕达的 20名学徒初步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能够加工合格的零件。 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无非“学校培养.企业使用”。从学校到 企业的过渡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致学生不稳定、企业不 敢用等种种问题。而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在学生的培 养过程中.校企共同进行管理,企业将内部培训资料作为讲授内 容.技术人员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正在生产的案例进行 教学等.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的角色能 够从“学生”过渡到“员工”阶段得到很好的衔接。减轻了学生的就 业压力.同时也让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紧缺人才.降低了员 工的培养成本,最终形成了“双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深化了校 企合作。 (三)人才培养效果良好 试点班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后.我校教师多次下厂了解学生 的实际在岗工作情况,并且与企业领导、技术主管沟通,学生的在 岗情况非常稳定.较同期进入该企业的其他院校的学生.操作技 术水平和加工的产品质量最好、合格率最高。科思试点班的36名 学徒目前仍然全部在岗.且他们的岗位试用期由正常的6个月缩 短为2个月.而同批进入科思公司的其他院校的学生已基本全部 离岗。 在与企业进行沟通时.科思公司和优仕达均表示将继续与 我们长期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他 公司也希望能与我们合作纽建试点班 四、体会与思考 目前国内的“现代学徒制”尚在探索阶段.虽然我校与华东 师范大学专家多次针对试点班进行教改、教研活动,讨论“现代学 徒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但目前国内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 指导实践.这就必然导致很多院校“摸石头过河”的困境 无论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 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 亚的“学徒制”,都是以企业为基本的活动场所.学校的功能更多 是职业技能的巩固和提升 而我国的教育模式及教育对象.是针 对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初中毕业生.这就限定了不能硬 套国外现成的经验。而要去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但在理论 知识方面要有很深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好的实际操作能 力 因此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和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 的必然趋势。同时。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根本 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及时把握和了解企业对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作适时调整 另外.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还不够紧密.学枝的实训环境 毕竟不是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转变到 “员工”。因此,组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显得很有必要。 最后.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制度上吸引企 业参与.学校再进一步引入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的文化和氛围. 用优质的毕业生吸引更多的企业深度参与 参考文献: 『1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兀.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2009,(3):97-103. f21石品德等.现代学徒制与中国职业教育研究m.科技创业, 2012,(3):74—76. 『31陈德荣等.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 启示r丌.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6):5-7. 作者简介: 王调品(1970一)。男,硕士,高级讲师,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 学校机械制造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 周春平(1978一),男,工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 强度分析及中职教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