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

来源:叨叨游戏网
壶量 理杂杏 Q13年第19卷第5期 ・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 赵海璇。梁思华 ,丘娜,周建苗,张秋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 广东广州510288)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依从性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持续质量改进相 关理论的指导下,成立CQI小组,采用FOCUS—PDCA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培训、监督、改善外在环境等措施,从而改进各类人员 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和混放人员分布情况。结果:实施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和混放人员分 布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疗垃圾规范分类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 圾的依从性,降低了锐器和感染性垃圾对医疗人员的伤害,减少了不规范处理医疗垃圾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医疗垃圾 中图分类号:1119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3.05.062 文章编号:1006—7256(2013)05—0l12一O2 医疗垃圾是指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等由医院生产出来 的污染性垃圾,是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国 麻醉外包装、注射器外包装等混放人黄色垃圾袋中,或将玻璃 安瓿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洗手护士将在术前整理器械时灭菌 际上已将其列入控制危险废弃物的《巴尔塞公约》条款中,我 国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物名录》条款中…。手术室是外科手 术的集中地,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指示卡、缝线包装等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巡回护士将各种物品 外包装放进黄色垃圾袋中。 1.2.3垃圾混放根本原因分析①人员自身因素:手术医 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每一种废物的处理方 法和存放方法不一,若各种垃圾随意混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 和社会危害。2009年1O月,我们成立规范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CQI),分析手术室各类医疗垃圾不规范 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 下。 生、麻醉医生及护士均未重视各类垃圾分类,对医疗垃圾与生 活垃圾混放及对社会及环境的危害认识不足;同时因手术过 程紧急或遇到抢救时发生误扔的情况;保洁员因知识缺乏,未 认识到医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医疗垃圾分类概念不清,不 知如何分类,而造成随意放置的不良操作习惯。②管理制度 因素:科室内缺少医疗垃圾分类规范处理流程,缺少知识的宣 1资料与方法 教和指导及监督。③环境方面因素:手术室间内各垃圾桶数 收集2009年10月15~30日各手术室183 量不够,容量不足,放置不合理及工作不方便;各类垃圾分类 的标识不清楚,缺少医疗垃圾分类规范处理指引。④其他因 素:手术室是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有大量实习生和进修 生,大部分不熟悉医疗垃圾分类规范处理流程,手术室护士未 能给予及时指导,也造成垃圾混放的原因之一。 成立由护长为督导员的CQI小组,设 1.1临床资料台手术医疗垃圾与非感染性垃圾分类情况,发现混放现象1 19 台次。其中医疗垃圾放入非感染性垃圾中18例,非感染性垃 圾放人医疗垃圾中101例。 1.2方法 1.2.1成立CQI小组1.2.4制定预期目标明确医疗垃圾混放根本原因后,拟定 立小组组长,选拔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 任心,并愿意参与质量监督工作的组员4~5名。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手术室内各类人员认识到医疗垃圾规 范分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自觉进行医疗垃圾规范分类 的依从性,严格区分、放置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从而使医疗 垃圾混放率下降50%,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减少医疗垃 圾产出。 1.2.2明确流程和规范①明确垃圾分类及处理要求。根 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医疗垃圾分类处理要求:医疗垃 圾分5类,锐器必须放进锐器箱;棉签等接触患者血、体液的 垃圾属感染性废物,必须放进黄色垃圾袋;废弃的病理标本属 病理性废弃物;过期药物属药物性废弃物;破损体温计属化学 性废弃物;外包装袋等属非感染性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可 放进黑色垃圾袋,按生活垃圾处理 j。所有护士必须明确垃 圾分类及处理要求,在工作中自觉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 1.2.5整改措施①加强教育与监督:组织全科护士、麻醉 医生及保洁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 《医疗垃圾管理有关规定》等相关知识,使其理解并掌握医疗 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原则,并向院感办建议加强对各类新进医 院的人员,包括进修人员、实习人员、新进人员等,进行《医院 感染管理规范》及《医疗垃圾管理有关规定》知识的培训;加强 对实习生、进修生的临床带教,上岗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考核;定期组织对全院各类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手术室 的CQI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监视与指 类,并做好对手术室内各类人员的督导。②资料收集与分析。 各类人员混放的垃圾种类主要有:手术医生将手套纸放进黄 色垃圾袋中和将使用后的手套放人黑色垃圾袋中;麻醉医生将 通讯作者 112 导,及时指出违规操作,并进行相关教育。②优化环境:在护 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第19鲞 理站设立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引;在手术间粘贴垃圾分类放置 的醒目指引图片;在各垃圾收集处粘帖垃圾分类指引及图片, 表1 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比较(n) 指引进行垃圾分类。③增设垃圾桶:在室间适当增设垃圾桶, 放置合理位置,方便操作者进行分类,增强其分类依从性。如 在每台手术开始前,于器械护士铺台的一侧,放置黑色塑料袋 表2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人员分布情况比较(n) 用于收集各种物品的外包装袋;在麻醉医生操作台的一侧,放 置黄色及黑色垃圾袋的塑料桶,方便操作者将各种垃圾进行 分类放置。 1.2.6 PDCA循环管理在CQI的基础上根据PDCA循环理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是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强调在 论,再次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并定期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 分析后持续改进相关方案,再将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及进 原有的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 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 J。同时持续质量改进更强调 行效果确认。①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方案:对手术医生,在 术中适时进行宣教、提醒,并提供各种垃圾桶,提高其垃圾分 类意识;对清洁人员,加强培训,增加其院感相关知识的认识, 在工作中加强指导及监督,提高自觉执行相关要求及依从性; 人员的参与,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质控智慧,强化 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凝聚力 。将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手术室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中, 提高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的依从性,改善垃圾混放的 情况,从而控制了因垃圾混放而造成的医疗垃圾流失和泄漏 对手术室护士,要求以身作则,对各类人员进行监督指导。效 果确认:各类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清晰,并能自觉进行分类处 理。②环境方面:通过增设垃圾桶,并放置于不同工作场所, 方便各类人员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张贴垃圾分类放置指引图 片。效果确认:通过图片的指引及垃圾桶的增设,为工作人员 等意外事件,降低了医疗垃圾处理费用;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创 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利于环保。 参考文献 方便处理医疗垃圾,并从视觉上告知各类人员,如何规范处理 各类医疗垃圾,增加感性认识。 1.3评价指标观察、比较2009年10月15—30日和2010 [1] 潘景龙.医疗废弃物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医院 管理分册),1996,2(1):23. [2] 郑春燕,周德珠,高爱敏.手术室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及 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8(26):867—868. [3] 张娟,高丽虹,苏晓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士长 整体护理查房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60 —年5月l5~30日实施前后手术室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及混放人 员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计数资 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61. [4] 徐萍萍.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与 见表1。 见表2。 康复,2009,8(8):704—706. 本文编辑:谭峰 2012—09—12收稿 2.1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比较2.2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人员分布情况比较3小结 低年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析与对策 陆元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摘上海市200940) 要】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93名低年资护士,分析其一般自 我效能感及对策。结果:本组不同学历、年龄、护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一 般自我效能感与护理专业及护士自身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重视并帮助护士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 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护士;自我效能;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o6—7256.2013.05.063 文章编号:10o6—7256(2013)05一Ol13—03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指 “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 经验的以及自身能力的差别,未被患者和家属理解和信 任 。2008年8月~2010年8月,我们分析93名低年资护 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念” 。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工作 中各种压力的能力。由于我国目前护理教育中对护士自我效 能方面的培养欠缺,加之低年资护士刚踏入社会,受临床工作 1.1研究对象选择93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 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