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1.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二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年音乐学习,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继续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要注意加强稳固音高概念、稳固学生对音的上下、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开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根底。 教学目的: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根底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根底。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风格、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开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
第 1 页 共 7 页
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教学内容与根本要求: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能背唱2~4首歌。
2、学唱简单的歌谱,培养视谱能力。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响。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响,创编舞蹈动作。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上下。 6、能够认真倾听音乐,会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表现乐曲表达的情绪。
2.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 望,对音乐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模仿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但在创造能力以及对音高的把握上还需要提高和加强。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以审美为中心,用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让音乐置身于文化背景之中。
3、加强实践与创造,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探究与创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 2 页 共 7 页
4、加强综合渗透,加强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融合;加强音乐艺术与生活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5、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开展智力。 三、教材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
〔a〕培养学生对音的感知能力,能分辨音的上下、长短 〔b〕能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c〕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d〕认识了解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等〕的根本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能选择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e〕感受、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f〕在演唱中,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和齐唱 四、教学的重难点
1、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认识、掌握音的上下上有一定难度,稳固他们内心对音高的感受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2、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根底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方案,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时机。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7、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3.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
第 3 页 共 7 页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音乐课。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 望,对音乐知识有初步地了解和认识,模仿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但在创造能力以及对音高的把握上还需要提高和加强。大局部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局部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12课,分别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丰收之歌》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响。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第 4 页 共 7 页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响,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响。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上下。 2、即兴创造
第 5 页 共 7 页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播送、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四、教学重点
1、能自然流畅的唱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根底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第 6 页 共 7 页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开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