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统一战线

试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统一战线

来源:叨叨游戏网
e00@@00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3)01—oo25—03 试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统一战线 于泉蛟 韩静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116044) 【内容提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泛的时代容涵力和巨大的号召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突破口,去引领广大成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共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深入理解和践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树立并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 体现。 【关键词】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这是统一战线的本义要求和统一战线本身固有的性质。,,[1 就是 说,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 也意味着统一战线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当价值取向一致时,全体成员才能向着一个共 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基础,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里,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抽象的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需要广大成员具备相 应的理底才能予以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理想性的追求,源于现实又 超越现实,需要广大成员万众一心,具有高远的识度;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需要广大成员深入理解新肘期爱国主义的深层内涵;社会主 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需要每一个成员身体力行。相比之下,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涵盖了新时代的广为普世的精神内涵,在最为普遍和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能 够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时代精神的‘精神’,强调的是在一个时代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认同、在 行动上践行的一种文化潮流,是一定时代的主体风貌。”[2 为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突破 口,引领广大成员,在时代精神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过程中凸显时代精神,这是目前工作具体展开并取得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 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 就是说,“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4 改革创新深深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伟大意 收稿日期:2012—08—25 妻储 1.于泉蛟,男,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博士。2.韩静,女,大连医科大学宣传部,科长,硕士。 。2人均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一25— 0000000 蕴:改革凸显了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旧、旧规范,以及人们僵化保守的思想、传统等等的破除和更新,以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意味着不拘泥于传统,不抱残守缺,在原有积淀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 物、新观念,以更加体现人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以改革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时代精神,深深地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特征:植根于人类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 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 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揭示观念的形成”『5]。所以,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内在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特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等原理,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实践特征,内在地透露出了马克思主义所追求 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为广大成员理 解马克思主义提供直接现实的基础,能够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广大成员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其次,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共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 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6 共同理想为广大成员指明了奋斗目标,具有最大的号召 力和鼓舞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我国之所以要树立这样的共同理想,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具体国情紧密相连的。我国现实的具体国情还是处于一个不发达的阶段。因此,树立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去改变现实、超越现实,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必然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大胆务实地创新,以最大限 度、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 伟大,目的就是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 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 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I8]这意味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真正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 向,真正体现了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繁荣富强的决心和勇气。以此来调动广大成员共筑共 同理想,具有最大限度的认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激励每一成员去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 努力奋斗。 再次,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入理解和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 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 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 族精神。”[g 其中,爱国主义一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成为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 力。爱国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并且在各个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新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 在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意味着要想真正彰显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深层内涵,实现爱国主义由口 一26— 0000000 号向行动的转变,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要进行深入地改革和创新。唯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 能真正实现我国社会的实质性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只有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国力 的提升,才能对广大的成员具有吸引力,才能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以及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空有一份爱国的热情,是不足以真正体现爱国主义深层内涵的。 只有拿出具体的行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实质地推动我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新时 期的爱国主义。所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去鼓舞每一个成员,不仅能贴近广大成员具体 的生存和发展实际,而且能够在最实际的意义上推动广大成员去身体力行地理解和践行爱国主 义,这是目前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体现。 最后,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精神动力。总提出 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 升华,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目前主流的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协调人们的 道德行为提供了具体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其实,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目前时代精神 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领域中也要有 具体的表现,否则,时代精神就会缺乏具体的德行而陷入单纯的物化追求。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仅 仅是个体所应具备的精神气质,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要体现出一种改革创新的氛围。那么,这里 就需要如何有效地协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彰显社会整体的合力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基本解决之 道就在于全体社会成员遵守社会整体所广泛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当个体能够遵循社会基本的道德 行为规范,树立和践行基本的荣辱观念,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应当坚持、提倡什 么,应当反对、抵制什么的时候,社会整体就会形成为一种巨大的合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 荣辱观,作为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整体的运转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应当蕴含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的身体力行中。所以,以荣辱观体现时代精神,以时代精神支持荣辱观的树立和践行,进 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工作落实到具体实处的重要体现。 总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宽广的时代融涵力,以集中的时代表现力,能深层地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内涵,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真切地体现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能具体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时代精神为突破口,促使广大成员深 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的实际效果,是目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王继宣等.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综述[M].华文出版社,2002:88 [2]孟凡强.时代精神产生的依据、基本内涵及功能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1):35 [3][4]等.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9-10.4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92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文献出版社,2006:36 [7]中国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7:7 [8].论‘‘三个代表”[M].文献出版社,2001:46 [9]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231 责任编辑/刘顺宝 一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