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 紫杉醇联合顺铂、5一氟尿嘧啶(TPF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武要洪 李晓江 费继敏 奚艳 赵关芬 摘要:目的:评价紫杉醇(erx)联合顺铂(DDP)、5一氟尿嘧啶(reF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 TPF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23例,紫杉醇135me,/M2 dl,DDP 20 rag/M2 d 2—4,5一FU 500 ̄M2 d 2~6,每21天重复,所有病人均 接受至少2个疗程以上化疗。结果:23例均可评价疗效,CR4例,PR15例,总有效率(CR+PR)82.6%。毒副反应主要有为粒细胞下 降、脱发、口腔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肌肉疼痛,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DDP、5一Fu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获得较好 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鼻咽癌;化疗;紫杉醇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011)203—0028—0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I10ma,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 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其5年 表1 TPF方案化疗不良反应[例(%)] 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约为81.7%一85%,5年总生存率为59%一 75%,但放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_1 J,并且鼻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时颈淋巴结转移率达70%一80%, 75%左右在就诊时已为Ⅲ一IV a期,局部未控制是治疗失败的 主要原因之一。NPc对化疗相对敏感,局部中、晚期的治疗应 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近年来,化疗在中 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及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因 此寻找有效且耐受性好的化疗药物及放、化疗的联合方式是近 3讨论 年研究的热点_3I4j。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水平,探讨紫 鼻咽癌因其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初诊患者中 杉醇(erx)联合顺铂(DDP)、5一氟尿嘧啶(5一ru)化疗方案对 以中晚期居多,目前放疗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NPC对 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我科于2008年l1月一2010年1O 化疗相对敏感,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NPC的治疗可以显著 月对23例住院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提高疗效,可减少18%5年局部复发和13%N处转移L5 J。目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l1月一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3例 经病理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Ⅲ期~Ⅳ期,92福州分 期),经病理证实均为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无远处 转移,无既往肿瘤治疗史,Karnofsky评分t>70分,能持续完成治 认为诱导化疗的疗效优于辅助化疗和同步化疗。因为在放射 治疗前应用,肿瘤局部没有因放疗造成的纤维化血供良好,清 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从而改善预后,有利于短期内减 轻由于肿瘤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L6J。 顺铂和氟脲嘧啶是鼻咽癌化疗中最常用的方案,紫杉醇是 疗全过程。其中Ⅲ期患者7人,ⅣA期患者16人;男18例,女5 紫杉类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对 例;年龄28岁~61岁,中位年龄45岁。 头颈部肿瘤单药有效率为26%一40% J。本组临床资料采用 1.2治疗方法:PIN 135mg/m2dl,DDP 20mg/m2d2—4,5一FU 紫杉醇+DDP q-5一FU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近期观察有效率达 500me/m2d2 6,每21天重复,所有病人均接受2个疗程唧方 82.6%,提示紫杉醇联合DDP、5一FU方案对中、晚期鼻咽癌的 案化疗。紫杉醇用药前12h及6h分别给予地塞米松7.5mg口 治疗是有效的。三药联合应用主要毒性为剂量性骨髓抑 服;用药前0.5h,苯海拉明40mg肌注、甲氰米胍O.4静推抗过 制,毒副反应中脱发发生率为100%,其他毒副反应有消化道反 敏,常规预防止吐等辅助治疗。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 应、口腔溃疡及关节肌肉痛,大部分为一过性,对症处理后短时 效。 I.3观察指标:治疗前均全面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心 电图、x线胸片、骨ECT扫描、鼻咽颅底CI1或MRI扫描、腹部及 颈部彩超等。每周检查血常规及鼻咽、颈部肿块大小。化疗前 后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治疗结束时,全面复查并 仔细记录,同时观察记录口腔、皮肤及消化道反应。 1.4评价标准: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抗癌药物不 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CR:肿瘤完全消失且持续1个月以上; PR:肿瘤残留,但消退≥50%且持续1个月以上;NC:病情无变 化;PD:病情进展。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一Ⅳ度。 2结果 间可恢复,不影响下一周期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紫杉醇与DDP、5一Fu联合治疗中、晚期 鼻咽癌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是有效安全 的化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而对该方案的远期疗 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廖清平,钟陆行.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 报,2009,49(3):129—131. [2]Yeh SA,TangY,Lui CC,et a1.TreatmentOutcomes and LateCoin— plieations of 849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h t2.1近期疗效:23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4例,腿15例,NC 3例,PD 1例,总有效率(CR+PR)为82.6%(19/23)。 2.2毒副反应: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和神经毒性,均 完成2周期化疗,未发现因化疗毒副作用而终止治疗者。均出 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主要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消化 道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见表1。 *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650118) 2011年1月1日收稿 Radiotherapy Alone[J].Int J Radiat Oncol Bid Phys,2005,62(3): 672—679. [3]Chan ATC.Head and neck 13neacr:treatment of唧haryT al cancer[J]-Ann Oneol,2005,16(2):265—268. [4]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出版社,2003:369—381. [5]高云生,应红梅,熊小鹏,等.局部晚期癌症放疗与化疗综合 治疗的生存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4):241. [6]蔡长青,廖万清,刘文哲,等.新辅助化疗后放射治疗≥N2期 2011年第3期 29 鼻咽癌的远期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前沿,2O07,(2):82—89. 究[J].癌症,2000,19(8):811—813. [7]张力,姜文齐,许瑞华,等.紫杉醇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 1 1例急性心脏外伤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程海庭 王杰 吴智勇 任伟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外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 2010年5月11例心脏外伤的临床资料。结 果:全组病人均急诊开胸探查心脏修补,1例死亡,其余心脏修补效果满意,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迅速积极开胸 心脏修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关键词:心脏外伤;6-断;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1)03—0029—02 Abstra ̄:O ̄ective:To explo ̄and summari ̄the diagn0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i ̄ure.Me ̄ods:A retrospecitve anal ̄is in Jnauary 2005一May 2010 l1 pafien ̄witll chmcM data 0fcardi ̄injuI-e.R ̄flm:All paifen ̄were emergency ̄oracotomy cardi ̄repair,1 pafiem died, 也e rest 0f safidacto ̄Iepair the heart,nO obvio ̄sequel ̄.Conclusion:The early correct&agnosis,pI唧and proactive open heart r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to avoid s ous cor nces∞cllr. Key words:cardiac i ̄ure;di艇 0sis;surge ̄ 心脏外伤死亡率高,仅少数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救治。 3讨论 回顾我们2005年1月一2010年5月救治的创伤性心脏损伤ll 心脏外伤病情危重,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诊治而死亡, 例,分析其损伤原因及诊治经验并报道如下。 有机会到医院救助者也多因心包填塞、低血压休克而病情危重 1资料和方法 变化迅速。本组1例死亡就因术前已经失血性休克,术中心脏 1.1一般资料:本组l1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7—63岁,就诊 停搏抢救无效。此类患者多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而早期诊断 时间35分钟到4天。其中刀刺伤5例,伤口部位不尽相同,2 就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右侧胸骨旁至左侧锁骨中 例伤口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例伤口位于右第五肋 线之间,剑突以上、颈部以下区域的胸部外伤均是心脏损伤的 间锁骨中线处,1例伤口位于季肋部,1例前胸及后背数个伤 常规部位。对于该部位的锐器伤,应以手指探查伤道走向,必 口,体表伤口长3—6cm不等,伴有失血性休克,有1例伴有心 要时可扩大表皮伤口。凡是伤道指向心脏的均应考虑到心脏 包填塞表现,并伴有心音遥远。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有2 破裂的可能,避免漏诊。闭合性心脏损伤多为复合伤,常合并 例胸前伤口伤道指探指向心脏方向;冠脉支架介入导致冠脉损 胸腹腔脏器、颅腔、骨骼等的损伤,心脏伤往往被忽视,易致漏 伤2例,均经心包穿刺引流出血性积液超过500毫升但是此后 诊u2J。此类病人术后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心 仍然出现心包填塞症状;永久心内起搏器植入导致右室破裂1 包填塞是心脏损伤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体征L33。对于心包 J例,该病人主诉起搏器植入后胸痛,CI'发现起搏器电极刺穿右 填塞的诊断来说,据我们经验B超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 心室但B超仅提示少量心包积液;车祸伤导致右心室裂伤1 法,给积极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4。 例,同时伴有肋骨异常活动;自杀啤酒瓶残端刺入心脏导致右 但因为有迟发型心脏出血的可能,所以不能只凭首次B超检查 室流出道裂伤1例。篮球架倾倒导致胸腹联合伤1例。 阴性就排除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对于急诊剖胸探查的指征我 1.2诊治方法:有明确外伤病史者出现明确心包填塞症状,经 们认为应包括:胸部外伤史、有典型的Beek三联征心包压塞体 B超检查有中度心包积液均有手术探查指证。本组7例患者在 征、B超提示明确的心包积液。 全麻下正中开胸探查,行心脏修补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有大 手术以最快进胸为原则,一般采用正中切口可显露心脏四 量血凝块,积血200ml左右。4例合并胸腔内肺或肋间动脉损 个腔,大血管,冠脉,同时便于延长探查腹腔,也可必要时体外 伤者3例行前外侧切口,1例行后外侧切口,术中见胸腔内积血 循环。若合并肺脏或肋间动脉损伤可以打开胸膜行修补术,若 1000—3000ml不等。合并肝脾破裂1例,同期开腹探查行脾切 位置较深加行前外侧切口,可不考虑侧卧体位,仅采用同侧背 除和肝修补。术中探查右室流出道损伤5例、右室心尖部贯通 部臀部垫高即可。术中切开心包后指压创口,小伤口可单纯 伤1例、右房损伤2例、冠脉损伤2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进 “u”式缝合,缝合时应全层并有一定的跨度,既可保证止血,又 胸后尽快吸出积血,加强输血、补液。右室流出道损伤者使用 能避免撕裂周围心肌组织。对于较大的损伤由于周围心肌水 毡条水平褥式缝合裂口控制出血,右室心尖部贯通伤采用荷包 肿,需采用1—0pmlone线两侧毡片水平褥式缝合再连续缝合加 缝合加水平褥式加固止血,冠脉出血者缝闭出血冠脉。术后加 固。冠脉出血者均有心外膜下血肿,因此不易同期冠脉搭桥, 强脏器保护。 若受伤冠脉本身已闭塞或重度狭窄可将其直接缝闭。对于外 2结果 伤性室间隔缺损者一般可在修补心脏破口时同期修补,若急诊 全组手术时间76—245min,平均(111.8±39.7)rain,均未采 手术中条件不允许或术后发现外伤性室缺,我们主张在伤后3 用体外循环。术中死亡1例,系多处刀刺伤,分别刺入左肺、右 个月以内手术为宜,若缺损较小有可能自愈;若缺损较大,此时 室流出道、多支肋间动脉。病人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病人 均治愈出院。本组病人无二次开胸止血、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及 室缺边缘瘢痕形成,易于辨认和修补。出现心衰者应尽早手 术[5J。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复查心脏彩超3例病人少量心包 积液,其余均正常出院。 心脏损伤病人失血量大,休克时间长,组织器官有不同程 度的缺血、缺氧过程。术后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处理不 当死亡率很高。所以术后处理同样重要。应密切检测生命体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医院外II科(442714);**武 征变化,特别是尿量、体温、神智、黄疸等情况变化,如出现变化 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要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我们术后常规脑部脱水、积极应用抗 通讯作者:王杰,EmaihnHwall商ie@sina.conr 生素、护肝护肾治疗、促进胃肠蠕动排便。 2011年1月19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