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蒙古中医药 黄某,男,46岁,农民,反复腰痛、酸困沉重7年,劳累或遇寒 血和营,活络通痹;牛膝、杜仲、熟地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川芎、当 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使气血旺盛,有助 湿疼痛发作,晚间休息时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活动后减轻,伴腰膝 归、白芍补血活血;酸软,神疲困倦。查体腰部脊柱肌肉紧张,右侧为甚,舌淡苔白,脉 沉细。腰部x线检查无异常。此乃肝肾不足、风湿阻滞,予独活寄 生汤加味合壮医药线点灸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化瘀止 痛。独活12g、薏苡仁12g、桑寄生12g、杜仲10g、秦艽10g、牛膝 10g、茯苓10g、桂枝10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g、熟地10g、 当归10g、白芍10g、细辛3 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用药 线点灸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委中、环跳。每天1次,10次为1个 疗程。以上方法共治疗2个疗程,诸症消失而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5讨论 于祛除风湿;细辛搜风治痹,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秦艽、防风祛风除湿。薏苡仁渗湿利水、舒筋缓急;诸药合用具补 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 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具有一定规格的苎麻线,取出后 腰肌劳损多为较长时间从事腰部固定于同一姿势(如久坐、 久立、弯腰)的劳动,或长期体力负担过重,或因治疗不当,失治、 误治等导致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 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慢性疼痛。《景岳全书・腰痛》曰:“腰痛 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 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穴位上,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治疗 方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 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具有消炎止痛、宣痹通络、活血行气、强壮 补益等功效,从而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药线点灸阿是 穴、。肾俞、大肠俞、委中、环跳等穴有补肝肾益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作用。独活寄生汤加昧合壮医药线点灸能促进人体免疫调节,提 高免疫力,恢复正气,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作 用,从而起到药灸并用、标本兼顾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止者,肾之虚也;遇阴雨天或者久坐痛而重 参考文献 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本病缠绵难愈,反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复发作,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腰府失 出版社,1994:201.养,不荣则痛。治宜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以独活 【2]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壮医药线点灸疗法【M】.第1版.南宁:广 寄生汤加味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方中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 西人民出版社.1986.补肾祛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伍树潜 曹亮辉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9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53例,对照组43例。中药治疗 组患者服用自拟的补肾祛瘀汤,随症加减,日一剂,水煎服,3次/周;对照组口服前列康片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7.0%, 对照纽为74.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0.05)。结论:补肾祛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 究和推广。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补肾祛瘀汤;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7—0012—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流行病学研 桃仁12g、赤芍12g、田七末5g,辨证加减: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究表明,在年龄大于5O岁的男性当中,40%以上患有良性前列腺 等气虚表现者,加黄芪、白术;伴面色白、神倦溺清、畏寒膝冷等。肾 增生症,而在年龄大于80岁的男性中,这一比例更高达90%t”。随 阳虚表现者,加附片、肉桂;伴口干欲饮、五心烦热、眠差、便秘溺 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良性 黄等肾阴虚表现者,去肉苁蓉,加生地、知母,改党参为西洋参;伴 前列腺增生症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院自2009年起,对良性前 胸闷、口苦、纳呆、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者,加苍术、黄芩、薏苡 。 列腺增生症患者使用自拟的补肾祛瘀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3次,周。②对照组治疗方案:口服前 现报告如下。 列康片,4片/次,3次,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天。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为白云 2.1疗效评价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区中医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收治的患者,将入选 制定l :主要症状消失,总积分(IPSS+QOL)降低90%以上,且残余 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中药治疗组53例,年龄 尿量<10ml,或前列腺体积缩小20%以上为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消 45~87(平均65.3+7.1)岁,病程10个月~9年 对照组43例,年龄 失,总积分降低60%~89%,且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上,或前列腺 46~85(平均62.5+6.7)岁,病程9个月~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体积缩小10%以上为显效;主要症状改善,总积分降低3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9%,且残余尿量减少20%以上,或前列腺体积有缩小为有效;主 1.2纳入标准:①45岁及以上男性,能配合主诉者,有排尿踌躇、 要症状及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为无效。 尿线细、费时费力、排尿间断、尿频、夜尿增多等排尿困难症状;国 2_2治疗结果(见表1) 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3分。②B超证实前列腺增生;肛门 指诊: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边缘清楚,沟变 表1两组疗效 ̄,-Jl:g (例) 浅或消失。③排尿量≥150ml时,50ml<残余尿<150ml。④4周内未 服用影响膀胱尿道功能药物和其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 1.3排除标准:①小于45岁的男性。②尿路结石、前列腺癌、急慢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 性肾功能衰竭所致少尿或无尿。③严重神经官能症、尿道狭窄患 者。④淋病、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分析隐血阳性者。⑤心脑血 3讨论 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随着中医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家认识到良性 “积”的范畴。而本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 1.4治疗方法:①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的补肾祛瘀汤,方药组 前列腺增生症当属“徵”、其临床症状亦呈现一派肾虚的症状,因而认为此 成如下:肉苁蓉25g、党参18g、黄柏12g、泽兰15g、王不留行15g、 的增大而递增,类患者前列腺腺体的增大亦与 肾虚有关,肾虚是前列腺腺体增生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510470) 2013年2月12日收稿 的基本条件。年老体弱,肾气亏虚、血运无力,或又情志所伤,气病 2013年6月 及血;或病久瘀血内阻,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经隧不利,脉络 瘀阻,日积月累,凝结成块则为积。肾虚、血瘀相互影响,构成了前 列腺腺体增生的病理机制。故有学者_3J认为肾虚气化不利和前列腺 病理性增生的瘀血内阻是构成前列腺增生的两大关键。总之,根据 本病的发病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特 征(以排尿障碍、尿频、老年退行性症状为主症)和病理特征(前列 腺腺体病理眭增生),结合中医理论,我们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 肾虚血瘀,即肾虚气化不利和前列腺病理性增生引起的瘀血内阻。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 因;而现代研究表明,自由基损伤是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肾 虚证与自由基损伤的关系研究较多。血浆LPO的含量可以反映 体内自由基代谢的情况,SOD具有消除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 作用。有学者认为,血浆LPO、红细胞SOD活性水平变化可能是 肾气充盈与否的重要内在物质基础之一,血浆LPO含量的升高、 红细胞SOD活性的降低可作为肾虚证的客观辨证指标之一。现 代研究认为,血瘀证时,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 产生增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结构与功能,抑制PGI 合成 酶,灭活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使TXA 及内皮细胞收缩因 子(EDCF)分泌增加,TXA2-PGI 平衡失调,血管收缩性增加,促进 血栓形成及血液循环障碍形成 。根据研究证实,良性前列腺增 生症的主要特征是呈现出了血管成分的下降,老年期血管组织及 血管内皮细胞形成PGI 能力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逐渐呈 现高凝倾向,老年人TXB 、T/K比值均明显高于中青年,IXB:升高 和T/K比值失调参与和促使血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是血瘀证病 13 理改变的生化基础。因此,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本病发生 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排尿障碍主要与三个 方面的变化有关,即静力因素、动力因素、逼尿肌的改变。静力因 素是指前列腺的体积增大,对膀胱颈部造成压迫而出现排尿困 难;动力因素即前列腺平滑肌受到刺激收缩,张力增加,进而引起 膀胱出口梗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因膀胱壁、膀胱逼尿肌功 能减退,收缩失衡而致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这与上述结 论基本吻合。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 瘀,针对目前西医保守治疗该病的方法比较单一,且费用昂贵,我 们运用传统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使用补肾祛瘀汤治疗本 病,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时间不足及样本数较少等条件的 ,仍需进行中长期的研究与随访。 参考文献 [1lBerry SL,Coffey DS,Walsh PC,et a1.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age【j】.J Urol,1984,132(16): 474-479. 【2】朱永康,孟在理.通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疾病探讨[J].新中医, 1996,28(6):8. 【3】谭新华,何清湖.尿癃康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0例临床观察[J1.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5):16. 【4】金鸣.活血化瘀与自由基损伤fJ1.中草药,1993,24(5):269. 【5】张爱娟,周序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5):326. 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李勇 凌小浩 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为口服 阿斯关胶囊治疗,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止嗽散加味治 疗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止嗽散;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1l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7—0013—02 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当呼吸道感染的 状;⑥咳嗽持续时间为3—8周;⑦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 2治疗方法 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感染后咳嗽,其中以感 治疗组采用止嗽散加味,止嗽散组成:百部15g、紫菀15g、白 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感染后咳嗽多表 前15g、桔梗15g、荆芥15g、陈皮10g、甘草5g。如舌淡苔薄白属偏 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 寒者加用苏叶10g、生姜10g、防风10g,疏风散寒,舌红苔薄黄属 片检查无异常[1]。本病症状顽固,目前成为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偏热者加用桑叶15g、枇杷叶10g、浙贝10g,清热止咳。上方加水 之一。我们采用了中药止嗽散加味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 800ml,煎取200ml,每日1剂,疗程7d。对照组给予阿斯美胶囊口 效,现报道如下: 服2粒/次,3次,d,疗程7d。 1临床资料 3疗效观察 1.1一般资料:所有观察患者为2011年3月一2012年3月我院呼 3.1疗效标准:证候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脚 吸科门诊或住院的感染后咳嗽患者。选择合格病例6O例,按随机 拟定。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 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O例 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中男性l3例,女性l7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2。19 ̄5.86) 3。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岁;病程15~62天,平均病程(36.6 ̄6.9)天。对照组3O例中男性 83.33%,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 o 16例,女性l4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3.35 ̄5.72)岁;病程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8~56天,平均病程(33.2 ̄7.5)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 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尸>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6月制定的《咳嗽的诊断 与治疗指南(2009版)》的感染后咳嗽标准 ):①年龄18~50岁; 注卡方检验,x2=4-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②无吸烟史,无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病 史;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④x线表现及血常规均为阴性;⑤发 3.3不良反应:对照组3O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困倦、 但未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治疗组患者服药后未出现不良反 病初期有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头痛或发热等症状,经对症治疗 思睡, 后,症状基本缓解,就诊时仅有咳嗽视戗咳痰,无鼻部及胃部症 应。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内三科(528400) 2013年2月9 13收稿 4讨论 感染后咳嗽已成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