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治未病”理论在脾胃调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治未病”理论在脾胃调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来源:叨叨游戏网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 18)•3145«制,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整体治疗的 [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3):336-339.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

[10]徐淑乐,杨靖义,周媛.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医证侯研究进展[J]•中

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医

国实用医药,2014(19):255-256.[11 ]黄永麟,郭 帅,黄达阳.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研究进展[J].

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4(4):297-299.[12] 刘 静,林 谦.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舒张性心衰关系研

参考文献:究进展[J]冲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190-1193.[1] 周 鸥,逮金金,林 谦.舒张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

[13] 李金伟,邓 浪,严 静.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

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4(1):20-22.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⑹:465-468.[2] 李冰,杨萍.舒张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14] 韦晓洁,单海燕,于晓松.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进展[J]冲

2014,14(18):5323-5326.国全科医学,2016,19(11):1354-1357.[3] 靳宏光,屈洪波.中医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

[15] 韩科强,李秀,刘巍,等.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中医急症,2015,24( 1):120-122.[J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8):156-158.[4] 王国倩,喻敏成,喻正科,等.中医药干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

[16] 徐王国,陈沁竹,田 杰.儿童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评价进展[J].

展[J]冲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130-133.现代医药卫生,2015(15):2293-2295.[5] 徐王国,孙慧超,田 杰.儿童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国际

[17] 邸海燕,李洪路,李兰省,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

儿科学杂志,2016,43(2):93-96.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6] 崔俊霞,王清芬,刘俊,等.高血压引起的舒张性心力衰竭防治研

2016,16(32):6345-6347.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7(A02):35-36.[18] 韩悦媛,季亢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1

[7] 王友娟,李虹,薛一涛.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中医中药治

(23):4653.疗研究进展[J]冲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392-1395.[19] 靳宏光,屈洪波.中医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

[8] 黄雪云,李七一,严士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急症,2015,24( 1):120-122.[J].北京中医药,2014,33(4):310-313.收稿日期:2019-05-15[9] 陈会花,章忱,吕蛛舒张性心力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治未病”理论在脾胃调理方面的应用进展袁月平(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东莞523220)Application Progress of u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heory in Spleen and Stomach ConditioningYUAN Yue-ping(Dongguan Zhongt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220,China)Abstract:^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ory is the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embodied

in four aspectsof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early treatment of both disease,preven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recovery of disease.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y consulting ancient book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relationship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ion and viscera health, and the practical measure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heory.Keywords: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摘要:“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病搓防复“四个方面,而脾胃调

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古籍和相关文献,本文从“治未病”含义、脾胃调理与脏腑健康的关系、“治未 病“理论的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治未病;脾胃调理;中医;预防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1-8174(2019)18-3145-04•3146«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8)“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防病的根基,其强调“未病 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病搓防复”,其思想源自

《黄帝内经》,早在《素问》记载:“故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 之,乱已成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乎。\"《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 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脾气充足则外邪不侵。《脾胃论》记载“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

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 诸病之所由生也。”所以,脾胃健运是五脏无损的基

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理论 在调理脾胃方面的重要作用⑴。1 “治未病”理论含义中医“治未病”理论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随着历

代更新完善已逐步趋于成熟。最早《黄帝内经》记载: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解释 了治未病含义,为以后中医防病打下了基础②。汉代

对治未病理论做进一步深化,如《金匮要略》记载: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了欲治肝则

实脾的观点。华佗的五禽戏也体现了“治未病”防病 健身的重要思想。唐代孙思邈云:“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充分体现了“治 未病”的重要意义。《温热论》云“务在先安未受邪之 地”是控制温热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⑷。2 “治未病”理论与脾胃调理2.1调理脾胃与脏腑健康关系探究《脾胃论》云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善治病者,惟在治脾。”

说明脾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五脏的兴衰。《素 问》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充分体现了

肝与脾的紧密关系,通过健脾补气可达到养肝治病的 功效;《素问》云:“脾生肉,肉生肺”、“脾气散精,上归

于肺”体现了肺与脾的紧密关系;《杂病源流犀烛》中 “脾也者,心君储精待用之府也”体现了心与脾的密 切联系,调脾可护心,脾损则心失所养、心火独盛;

《景岳全书•肿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

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体现

了肾与脾关系密切3】。2.2 “未病先防”与脾胃调理《黄帝内经》云:“虚邪

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说明疾病可防可控。《伤寒杂病论》云:“若

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无犯王法,禽兽灾 伤,房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

遭形体有衰,病则无由人其謄理”,提出了防病的重 点在于平衡体内正气与外邪的关系,增加自身正气

可抵御外邪,贯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观点,体内

正气缺乏,外邪入侵必然致病。所以“未病先防”在于

机体在岀现病机之前必先使体内正气充盈,顾护脾 胃之气,方可起到抵抗外邪入侵目的门切。2.3 “既病早治”与脾胃调理 《伤寒论》云:“太阳

病,头痛已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 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灵枢•九针

论》云:“阳明多血多气,刺阳明,出血气”。《伤寒论》

云:“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 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以上充分运用

T未病先防理论,在机体发病之前发现病机,通过调

理卫气、补中益气、祛邪散寒、扶正健脾治疗疾病,达 到防治并举的目的mm。2.4 “已病防传”与脾胃调理《难经》记载:“见肝之

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

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黄帝内经》云:“故邪风之 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

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也”,以上均显示“已病防传”的重要性,疾病已生则 必先祛邪,但身体虚弱者不可盲目除邪,宜增加自身

正气为主,补脾养胃重在调理,如脾胃虚寒“自利不 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辈”。可用理中汤益气散寒,通过调理脾胃促进康复问。2.5 “病瘵防复”与脾胃调理《伤寒论》云:“以病新

痿,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大病搓后,劳复者不能消 谷……”提示在大病后期或疾病初愈,体内正气尚未 完全恢复,外邪仍有残余,应注意调护预防疾病复

发。《伤寒论》记载:“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 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当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

损谷则愈。”显示了病后通过调养脾胃可促进机体恢 复,“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应少量进食,避免脾胃

劳作受损,休养生息以促进脾胃康复,达到治病养病

的目的EM]。3顾护脾胃的具体措施3.1饮食起居调理脾胃病起因多为饮食不节、肝

气失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

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 乃去。”说明合理饮食可达到防病延寿的功效。《素

问•举痛论》指出“劳则气耗”,作息不规律、劳累过度 可消耗气血,久之则致病。因此,防止脾胃病要养成

良好习惯,不食用生冷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物,三

餐规律,饮食适量,合理运动问。3.2情绪调理《季春纪篇》云:“毕数之务,在于去

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8)•3147-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 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温、大风、大霖、大雾七 者动情则生害矣。”因此避免情绪起落对调理脾胃有 益,反之,不良情绪的增加或情绪大幅波动可损害脾

胃功能,长期可导致痞满、暧气、消化不良等昭。3.3注意脾胃保暖脾胃具有喜暖畏寒的特点,保

持脾胃温暖不受凉是预防脾胃病的重要手段,特别

是脾胃虚寒者更应注意。根据“天人相应”、“四时养

生”理论,“四季脾旺不受邪”,因此四季均需养护脾 胃,保证进食适宜,不易过凉、过热,脾虚者少食生冷 水果,胃皖易冷者可通过脐贴或饮生姜茶调理J卑胃何。3.4运动调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适度

运动的显著作用。祖国中医先人所创五禽戏、八段锦

及太极拳均为运动保健的合理方式,通过运动舒筋活 血,补中健脾,保持阴阳平衡。合理的运动不但能促

进胃肠蠕动,还可促进胃肠血液供应,促进消化吸收, 发挥调节胃肠代谢的作用冋。4现代关于脾胃调理“治未病”研究4.1亚健康状态与脾胃调理按照现代中医理论,

亚健康状态属“未病先兆”,通过调理脾胃,可促进由 亚健康到健康状态的转变,若“阴平阳秘”则提示机

体达到健康状态,若阴阳失衡、脏腑紊乱则会出现亚 健康状态。《素问•示从容论》云:“肝虚、肾虚、脾虚,

皆令人体重烦冤。”亚健康易疲劳与脾虚、肝虚、肾虚 紧密相关,脾胃受损必导致脏腑“内乱”,脏腑之间协 调不一致则机体虚损,因此,治疗亚健康必先调理脾 胃,脾胃之气充盈、达到阴平阳秘则亚健康状态自

解囚。年伊恋等网将120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西 医组和中医组,中医组通过运用“治未病”理论进行

体质辨识及脾胃调理干预,结果显示,中医组在疲劳 缓解、调理情志、改善免疫及调节睡眠方面明显优于

西医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亚健康状态。刘文广等㈤ 通过对60例脾气虚体质亚健康患者行补气调脾治

疗,有效率达98.3%,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患者 易疲劳、睡眠障碍、烦躁虚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均 有一定程度缓解,通过脏腑辨证调理体质达到良好

的效果。4.2焦虑抑郁与脾胃调理古语有云:“心藏神,肺

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脾藏意提示脾与情

志关系紧密,脾胃升降可调节机体气机,脾胃气机失 调、运化受损则情志紊乱最终导致焦虑抑郁,因此,

通过调理脾胃恢复气机,使阴阳达到平衡可显著改善 机体焦虑抑郁状态。李树通等0〕对30例焦虑抑郁患

者进行理气降逆化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通过疏肝解

郁,调理脾胃,结果显示患者嘈杂、纳呆、胸闷善太息 焦虑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0%0李世琪国利用 疏降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伴抑郁患者,结果发现患者

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通过调节情志,疏肝和胃

可达到治疗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4.3早衰与脾胃调理《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化》

记载:“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提

示若伤脾胃则致诸病,诸病反复则致早衰,脾胃之气 充实,则抵抗外邪能力增强,通过脾胃充分吸收营养

物质促进新陈代谢是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显著上升

的前提⑴。《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记载的“五七,阳明

脉衰”提示衰老的原因为脾胃衰弱,避免早衰应养护

胃气,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杨良 俊等㈤发现脾气虚可导致细胞自噬功能紊乱,按照

中医脾胃理论,通过顾护胃气、改善脾虚可显著改善 机体自噬功能紊乱状态,从而起到提高免疫防御及 延缓衰老的目的。王敬斌凶对47例卵巢早衰女性进

行中药联合温针灸调理,通过养护胃气,温通经脉,

健胃补脾,总有效率达93.62%,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等症状明显缓解,免疫指标CD4及CD4/CD8 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脾胃调理可通过改善机体免疫

功能而达到治疗早衰的目的。5小结“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念,经历代名医

不但完善,“治未病“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脾胃调 理方面,顾护脾胃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

防传、病搓防复”四个方面。因此,在脾胃疾病发作之

前应找准时机,预治先防,充分运用“治未病”的理论 精髓,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及顺应四时可调理脾胃,而 且对现代脾胃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陈芳,陈偶英.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3,19(11):71-73.[2] 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论调脾以治未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11,17(11):1184.[3] 毛水泉.谈顾护脾胃在“治未病“上的作用[J].浙江中医杂志,

2009,44(8):607-608.[4] 郭璇,刘芸,王小娟,等.“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的防治浅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33-134.[5] 钟阳红,皮鹰.从“脾统四脏”谈“治未病” [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5,27(1):20-22.[6] 李书楠,林 平•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J].光明中医,2017,32:340-342.(3)[7] 王珏莲,潘静琳,黄仲羽,等.国医大师邓铁涛调理脾胃治未病理论・314&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8)与实践探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⑶:525-52&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1 ):87-90.[8]程慧洁,蔡夏琴,余 坚,等.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J].江西中医

[17]周滔,张声生.“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病的防治[J].环球中医药,

药,2012,43(1):9-10.2009,2(4):265-268.⑼仲 静冲医药调理脾胃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冲国医

[18 ]林丽丽.从脾胃论“治未病“ [J ].江苏中医药,2012,44(7):6-7.药指南,2016,14(22): 195-196.[19] 汪伊恋,吴秋娟,叶碧云.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

[10]周波,陈瑞芳.邓铁涛中医养生思想探讨[J].中医杂志,2016,57

健康促进效果观察[J]冲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141-142.(24):2146-2147.[20] 刘文广,李立华,邱新萍,等.自拟补气调脾代茶饮治疗120例脾气

[11 ]林柳兵,沈艳婷,阙任怅等.李东垣《脾胃论》治未病思想探讨[J]. 虚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14(4):914-917.江苏中医药,2017,49(3): 14-16.[21 ]李树通,焦丽坤,刘彬,等.理气降逆化湿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

[12] 李书楠,王洋,黄明涵,等.中医状态与慢性脾胃病的相关性探讨

性胃炎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1212-

[J].中医药通报,2018,17(2):37-39,43.1214.[13] 刘凤斌,李京伟.“治未病“思想对防治脾胃病变的指导意义[J]冲 [22] 李世琪.疏降和胃I号方治疗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

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685-687.研究[D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1-45.[14] 姚春,赵炜.从“治未病“谈脾胃病的防治[J].四川中医,

[23] 杨良俊,刘伟,胡志鹏,等.基于脾胃理论探讨脾气虚病机与细胞

2008,26(5):17-18.自噬功能紊乱的相关性[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1):5-8.[15] 陈凤春,李玉锋.“治未病“与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J].实用中医内

[24] 王敬斌.自制当归桂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及对免

科杂志,2010,24(12):14-15.疫系统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14-116.[16] 李京伟,刘凤斌.浅析“治未病“思想对防治脾胃病的指导意义[J].收稿日期:2019-05-03(上接第3131页)一定时间,利于将腹腔内肿瘤细胞清

除,达到对肿瘤亚临床病灶进行杀灭的效果闾。本次 参考文献:研究中探讨HIPEC用于卵巢癌治疗的效果及作用 [1 ]谢宏宇,王文杰,李贞子,等.卵巢癌脂质组学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及

机制,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生存率较对 其效果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23):1550-1555.照组高(P<0.05),治疗后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P<

[2] 霍军伟,刘婉,高雄杰,等.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复发

卵巢癌的临床效果[0.05),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470-473.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Q0.05),由此可

[3] 武海涛,杨肖军,孙建华,等.洛钳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见,较常规静脉化疗相比,将其与HIPEC联合使用利

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 于提升卵巢癌近期疗效,降低CA125水平,增加生存

2016,43(2):150-157.率,但并未明显增加化疗副作用。CA125为评估卵巢 [4] 李会俭,项达军,赵敏.高精度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

癌重要肿瘤标记物,通过测定CA125水平可对卵巢 化疗与常规静脉化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 癌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切。分析原因可

2017,41(11):1168-1170.[5] 田佳勋,徐兰,高岩,等.卵巢癌风险指数值在绝经前上皮性卵

能与HIPEC的抗肿瘤机制有关,基于肿瘤细胞的热 巢癌盆腔转移中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

敏感度,HIPEC治疗高温作用,43七将促使肿瘤细胞 (12):113-115.凝固、坏死,故选取43七循环液治疗,并将治疗时间

[6] 吴亚东,李艳燕,赵跃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卵巢癌

适当延长,利于杀灭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 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7):559- 抑制何。同时HIPEC治疗中化疗、热疗可发挥协同 560.[7] 李鑫宝,姬忠贺,于洋,等.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

作用,而高温条件下,将提升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杀

疗阑尾腺癌腹膜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9,34(1):71- 伤能力,进而将提升化疗效果;与此同时,借助冲洗液

76.

机械灌注能力,大量、持续腹腔灌注将增加腹膜、腹 [8] 郭亚琼.静脉化疗联合高精度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

腔内脏器与化疗药物接触面积,利于将腹腔内肿瘤

癌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8,40(5):765-767.细胞杀灭,且于机械冲洗下,将腹腔内游离肿瘤细胞 [9] 李 静,彭 曦,江 静,等.卵巢癌患者不同方案化疗前后HE4和

CA125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2):1171- 直接冲刷,进而可避免腹腔内转移。1173.综上所述,卵巢癌患者接受HIPEC治疗近期疗

[10] 张彩霞,杨有莲.高精度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

效理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降低CA125水平, 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 提升生存率。(14):102-105.收稿日期:2019-05-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