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利用_感动中国_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利用_感动中国_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叨叨游戏网
青春岁月浅谈利用《感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吕洛乐1,端木凡昌2

(1、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6;2、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感动中国》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利用《感动中国》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感动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大学生不仅要在知识上出类拔萃,更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党、一贯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推出《感动中国》,连续举办至今,它不仅仅是通央视媒体平台适时展示当年在中国最让人感动的10个年度人物,而是已在21世纪里开启了一个铸造新的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工程。把感动中国的“感动”效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我认为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要求、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上是好的,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步伐,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主动吸纳政治理论知识意识不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储备不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偏颇之处,甚至有个别学生政治信仰迷失。第二,但个别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地方:一是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时,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二是价值多元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对“合理利己主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类似问题的看法上,有较多的学生持同意或基本同意观点。第三,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观存在问题发人深省,主要有:一是在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方面原则性不够强,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精神。二是在道德上或多或少陷入迷茫与困惑的误区。部分学生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

二、感动中国所引导的价值观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

1、感动中国简介

《感动中国》当初仅以《·东方之子》特别节目在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节目获得领导人和平民百姓的热情回应。随后电视台倾力打造成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九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90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感动中国》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总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感动中国》评选出的人物,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三、探索利用感动中国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感动中国融入“两课”教育教学中

“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各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其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等必修课程。“两课”的课程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价值取向现在面临严峻挑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遵纪守法观念等基本素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提升显得愈发艰难。

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都是真实的,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几年来,他在生活条件及其恶劣的山村,为求知若渴的山里孩子传授知识。笔者在《思修》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教学过程中播放徐本禹的故事时,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被深深感动流下了热泪。这样感人肺腑的生活素材远比教材的理论灌输、教师的反复强调要生动鲜活得多,这样一些普通而又伟大的人物,正是他们需要而且可以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可小视。

2、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观看感动中国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课余时间仅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却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观念。他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填充和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展示了他们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添加一道别样的风景。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观看《感动中国》,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寓教于乐,即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大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3、征文比赛的形式

征文比赛时大学社团组织活动的常见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也值得借鉴。在利用课余时间给大家播放《感动中国》的基础上,让大家在观影后更加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见解并互相交流,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取得更好的成效。

4、在学校中评选感动校园人物

以评选“感动校园”人物为载体,在全校以感动来倡导荣辱观。学校可以以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浓郁氛围。

2011年06月下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