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普体考生周期训练研究

山东省普体考生周期训练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30卷第9期(上) 2014年9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0I.30No.9 Sep.2014 山东省普体考生周期训练研究 陈洪伟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通过对周期训练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对山东省普体考试项目的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 结法和系统分析法,对普体考生的周期训练进行研究,结合普体考生的日常学习和假期安排,对普体考生 周期训练提出了建议,为体育教师、教练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考;普体;周期训练;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G633.96 1 前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9—0098—03 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的地位越来越受到运动 员和教练员,甚至各国的高度重视.周期理论 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自产生至今影响了很 多国家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很多专家通过周期训 主要针对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通过精心的准备 以及有选择的参加一些比赛,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 中最佳竞技状态确保运动员以获得最高成绩.因此 周期训练理论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 2.2.2周期训练理论适用于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 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的提出主要基于 对年度训练的理论设计.它是以年度为时间单位, 以1次或几次重大比赛为目标,由此划分出准备 期、比赛期和过渡期3个训练周期.近50年来这个 思想影响了很多国家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其理论 框架和实质还是没有过时.至今,对于指导基础训 练理论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研究,但是通过周期 训练来指导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考生的确很少.普通 高校体育专业考生是考取大学体育专业的一个群 体,他们首先要通过统一的专业技能考试,然后参 加统一高考,两次考试都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要 想在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中取得高分,不仅需要 付出巨大的努力,还要有正确的训练计划和学习计 划.结合周期训练与学生课余训练的实际,制定最 佳的周期训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2周期训练理论 2.1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 通过查阅大量周期训练理论的资料,周期训练 练和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仍有重要意义. 学校业余训练也属于基础训练阶段.其训练的 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阶段性训练分期 思想的提出与确立、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现 代分期理论的初步形成、现代周期训练理论的确立 对象主要是22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身体正处于 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在他们竞技状态的形成与 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打好基础.所以准备期、 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部分人对周期 训练理论进行批判,但周期训练理论得到了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总之,周期训练理论在运动员训练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周期训练理论的实用性 2.2.1周期理论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 竞赛期和恢复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基础训练应占 较大的比例.对于青少年的运动训练来说,贯彻周 期性原则是必需的,只有通过周期性的循环,逐渐 提高训练水平,才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今后的 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4课余体育训练中制定周期训练的注意问题. 对学生运动的周期训练进行分期,首先需要考 虑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安排的特殊性.因为,学生 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或职业运动员那样,用全部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 化的发展,体育赛事不断增多,因此高水平运动员 的比赛次数增多,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原有 的单周期训练理论不再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 练,逐渐转向中周期、小周期的训练理论.但是奥运 时问和经历来训练和参加比赛.只能在课余时间进 行训练,按照我国大多数学校现行的双学期制度, 年度双周期分期应该是合适的. 2.4.I依据重大比赛确定训练周期 在年度训练的每个大周期中都有准备期、竞赛 期和恢复期,这三个阶段的起始和截止时间都要围 绕重大比赛来确定.这是保证运动员在每个重要比 赛中获得理想的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 教练员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选择和安排好每年 参加比赛的频率,重大比赛的次数和目标. 然而,普体考生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所以要 结合学生的开学时间、假期和考试日期,确定适合 学生的训练的周期. 2.4.2依据项目特点划分训练周期 应依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机能要求的不 同和赛季时间长短的不同来划分训练周期.在体能 类耐力性项目准备期训练及比赛过程中,体能消耗 较大,机体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年度大周 期应以单周期或双周期为宜.而技能对抗性项目, 比赛较多,赛期较长年度训练可采用双周期或三周 期的训练. 在山东省的普体考试中,自2009年起,取消专 项测试成绩的,只要求总分达到合格分数线. 测试分值满分为100分.基本素质测试占60分,专 项测试占40分,所以在训练中不仅要注重专项成 绩,还要更加注重基本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 本运动能力,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学生每周文化课强度制定周期训练计划 文化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这两部分的教 学内容对于普体考生是同等重要的,普体考生不但 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 文化知识.而传统的观点认为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 课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矛盾,即体育训练会影响学 生文化学习成绩.如何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 两者的关系,在时间、精力、体力与智力等方面如何 更科学合理的安排且收到意想中的效果,是教练员 和学生值得反复思考,认真去对待的问题. 根据自己以前的训练经验和查阅有关训练影 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调查,发现正常训练下,直至 第二天下午仍有一半的同学会感到疲劳,影响到课 上的文化课学习.因此尽可能的根据学生每周文化 课强度制定周训练计划. 通过对高中文化课程学习的安排来看,除了周 六和周Et课程负担较fl,#l-,其余周一到周五都是负 担较大.为了使参加运动训练的同学更好的合理统 筹安排学业负担和训练负担,提出以周三为一个起 点,训练负担逐渐增大,在周六周日达到最大,然后 开始减小直到下一个周三截止,这样将训练负担和 学业负担交错安排. 学业负担和 训练负葡强 ^ 太 由 小 时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A表示—周内的学业负担强暴赍化 B表示一月内的训蝽负担强弱变化 4普体考生周期训练安排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实施 方案中指出:体育专业测试包括专项测试和基本素 质测试.计分办法采用专项测试成绩和基本素质测 试成绩综合计分.专项测试项目有田径(不包含100 米1、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基本素质 测试项目包括100米、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 山东省内考试分三批进行,分别是4月7号到 4月11号、4月11号到4月15号、4月15号到4 月16号. 结合周期训练理论,普体考生的学习与训练的 实际情况,学生的假期安排和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专业招生体育考试内容标准与办法,对山东省 普体考生的周期训练提出建议. 本文以4月7号的第一批考试为例,进行周期 训练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假期分配,把七月中旬到 来年4月的体育专业考试的这9个月,学生以考试 为目的,把九个月的训练时间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 设计.将训练划分为准备期和比赛期,恢复期不再 集中训练.其中准备期包括:暑期基本训练、上学期 训练.比赛期包括:下学期强化训练、考前训练、考 试期调整,共5个训练阶段. 4.1准备期 训练时间:7月中旬至1月25号. 训练任务:增进健康,发展素质,学习或改进基 本技术,学识掌握战术,增强意志品质. 4.1.1暑期基本训练 训练时间:从7月中旬至l0月中旬,12个周 的训练. 训练任务:提高一般训练水平,改进技术环节, 提高个人战术能力. 训练负荷:训练量:中.训练强度:小. 训练方法:以分解法为主. 训练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一般练习为主,辅助 少量专项练习. 4.1.2上学期训练 训练时间:从10月中旬到1月25号,为期l3 个周.寒假期间由于春节(1月31号)因素.1月26 号至2月14号,为寒假.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要控 制饮食,每天坚持锻炼,保持体能. 训练任务:提高专项技术水平,逐步过渡到完 整技术,改进多人或全队战术配合. 训练负荷:训练量:大.训练强度:中. 训练方法:分解法、完整法. 训练手段:以专项身体练习为主,练习手段相 对集中. 4.2比赛期 训练时间:从2月15号至4月7号. 训练任务:发展专门素质,熟练完善完整技术, 提高战术技巧,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创造好成绩. 4.2.1下学期强化训练 训练时间:从2月15号,即过完元宵节后开 学,一直到3月15号,4个周. 训练任务:发展专项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 热身比赛. 训练负荷:训练量:中.训练强度:大. 训练方法:以重复法、间歇法为主. 训练手段:以专项或与专项形式相近的练习为 主,仍保持一定专项的身体练习. 4.2.2考前训练 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有赛前三周最高负荷 的赛前训练方案,是指在比赛前三周各项训练指标 的强度和量都要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在赛前三周内 根据运动员的机能反映晴况,合理地逐步下降,在量 和强度下降的过程中调整构成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的各种因素,确保运动员在比赛时发挥最高水平. 通过借鉴高水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在我们的 训练中,可以减少为赛前两周最高负荷的赛前训练 方案.即:在比赛前两周各项训练指标的量和强度 都要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赛前的两周内根据运动 员的机能反映情况,合理的合理地逐步下降,在强 度下降和量的过程中调整构成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的各种因素,确保运动员在考试时取得最好成绩. 训练时间:自3月l5号至3月底,2个周的训 练期.训练任务:保持最高竞技状态,趋近与比赛的各 项要求,促使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创造优异成绩. 训练负荷:训练量:中或小.训练强度:大或最大. 训练方法:以比赛法、重复法为主. 训练手段:比赛,一般积极性恢复练习. 4.2_3考试期调整 考前的最后一周,提前到考试地点适应场地等 训练.提高考试适应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即 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各方而的准备. 4.3参加考试结束后积极恢复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考试产生了生理、心理上 的压力.考试结束后要积极恢复,消除生理和心里 的疲劳,但是不能过度放松,因为还有两个月的时 间就要高考了,所以要全身心投入到准备文化课考 试中,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建和.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2. [2]孙正阔,元圣华.山东省体育高考特长生高三阶 段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制定Ⅱ].山东体育科技, 2011,33(4). [3]马祥海.对板块训练理论合理性的质疑——兼 驳传统分期理论过时论U】.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36(8):140—144. [4]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Ⅱ]. 中国体育科,2003,39(4). [5]姚颂平.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 前景IJ].体育科学,2012,32(5):3—11. [6]唐月香.现代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变化及其对 学校业余训练影响的思考Ⅱ].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2005,1 9(2):70—73. (7]施正惠.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双赢的 策略卟教学研究,2010(13):273—274. [8]陶于,周兵.比赛训练法与以赛代练的训练学阐 释与思考[『】.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3):85— 88. [9]柴宗乾,梁喜琳.甘肃省体育高考四项素质的训 练学分析卟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74—76. [10]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 卟中国体育科技,2003(4). [11]金健秋,刘强,杨克新.当代ig- ̄tI练理论与实践 对周期理论的质疑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