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半日活动计划
第二周
9月6日 星期二上午 执教者: 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昆虫》之音乐活动《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蚂蚁搬家过程
2.物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引导幼儿讨论
2.出示图片,通过图片引出歌词,并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1)出示图1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那么,它能搬得动吗?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教师根据刚才的提问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词: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并且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师提问: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3)出示图2,师提问: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
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3.师幼共同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这首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2)学唱歌曲,创编动作 ①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②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③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 ④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
⑤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⑥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结束活动,做游戏
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区域:将有关昆虫的音乐磁带投放到音乐区,让幼儿游戏 家园共育:唱蚂蚁搬豆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歌曲《蚂蚁搬豆》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我先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歌词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们都纷纷讨论开了,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有的说:“把豆子切成一小块一块的,小蚂蚁就能搬回洞中了。”有的说:“小蚂蚁可以去请大象来帮忙,只要大象的长鼻子一卷就行了。”有的说:“可以让小蚂蚁去找一辆车来,然后把豆子装上车,拉回洞中。”„„总之,孩子们充分开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我的教学目标中有一点还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幼儿能随乐曲合拍的做出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合拍这个要求没有达到。经过反思,如果课前帮幼儿设计好理解的图谱,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现在想来,图谱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区角活动
投放有关昆虫的音乐磁带,让幼儿游戏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半日活动计划
第二周
9月8日 星期四上午 执教者:
社会领域《我升中班了》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长大。 2.体验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中班
2.物质准备:录像、幼儿绘画材料、其他用于布置的材料。 3.环境创设:布置中班班级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感知班级环境的变化。
① 师:请小朋友观察我们班级,和在小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② 班级位置变了吗?班级标志有什么变化? ③ 班级里课桌椅有没有变化? ④ 班级里的环境还有什么变化? ⑤ 班级里小朋友还有什么变化? 2.参观小班,讨论、比较自己有什么变化。
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小班班级,请幼儿回忆自己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并进行讨论;
引导幼儿比较自己和小班幼儿外在的不同;
引导幼儿论自己与小班相比,在本领、能力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升中班啦,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而且比小班多了许多本领!我们现在师中班的哥哥姐姐了。 3.教师播放视频,并引导幼儿讨论上中班都应该怎么做。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
① 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那些事可以自己做? ② 班级哪些事可以一起做? ③ 那些事可以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画成评估表张贴,激励幼儿争取做到。 4.幼儿绘画《我是中班小朋友》,装饰班级
教师引导幼儿画一幅《我是中班小朋友》,以此装饰自己的班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家长在新学期对幼儿提出新建议。 活动反思
毕竟刚刚度过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们对于幼儿园小班养成的一日常规难免有所懈怠,为了使孩子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班级,并适应中班一日生活,我们进行了“我升中班了”主题活动。此次活动,让幼儿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尤其是在讲述自己长大的变化时都抢着讲述,乐于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幼儿积极响应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做值日生,并在墙饰中留有一版块“我是小小值日生”,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争做老师的好帮手。 区角活动
美工区:提供昆虫作品相结合的材料和工具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半日活动计划
第二周
9月9日 星期五上午 执教者:
主题活动之科学领域:《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观看过关于昆虫的视频。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昆虫图片,放大镜、画板、笔(人手一份)。 3.环境创设:选择幼儿园操场或者周边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样的昆虫?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讨论什么是昆虫。
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并请幼儿总结昆虫的特点: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等都是昆虫,它们都是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3.组织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
师:我们要下寻找昆虫?要怎么找呢?
教师提出要求:在树下、草丛中找昆虫;正确使用放大镜,并且把找到的昆虫画下来。
教师组织幼儿到幼儿园的树下、草地下、花丛中等地方寻找昆虫;仔细观察找到的昆虫,提醒幼儿注意管擦找到的昆虫的是什么样子。
4.交流分享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相互介绍:你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
样子?
教师并组织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昆虫图,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教师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洛六天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周围昆虫的资料,了解昆虫的名称、饲养方式。 区角活动
表演区:提供各种服饰,供幼儿进行时装表演 <
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制作飞机,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泥工板、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飞机场)我们都来做工人,每人制造一架飞机,放在里面,好不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玩具飞机。
教师出示玩具飞机并提问,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飞机有很多种,但每一种飞机都是由机头、机身、机翼、机尾几部分。 三、教师示范讲解飞机的塑造方法。
教师:制作飞机时,小朋友们要先想好自己要做的飞机,再将泥分成四块,一块搓成胡萝卜状,稍压扁做成机身。用另两块做成大小相同的两个机翼,分别装在机身两边。剩下的小块泥,做成小三角形的机尾,粘上即成。 四、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朋友们要尽量捏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飞机,完成作品后要把美工用具放回原来的地方。
五、评价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全部放入飞机场,组织幼儿参观飞机场里的飞机,找出式样新奇有创造性的和做工细致、光滑的飞机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