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碳酸丙烯酯脱碳课程设计说明书

碳酸丙烯酯脱碳课程设计说明书

来源:叨叨游戏网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230508116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 目: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设计 学生姓名:闫雪东 学 院:化工学院

班 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2-4班 指导教师:陈秋月

二零一五年一月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工学院 班级: 化12-4 学生姓名: 闫雪东 学号: 201230508116 _ 指导教师: 陈秋月

一、题目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就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加强锻炼: 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算(包括电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

设计条件 1.变换气流量:11000Nm3/h 2.变换气组成:CO2:20%,CO:2.5%,H2:57%,N2:18%,CH4:2.5%(体积分率) 3.变换气温度:40℃ 4.尾气含CO2:0.8%(体积分率) 5.吸收剂:碳酸丙烯酯(PC)(温度为20℃) 入吸收塔再生后的PC含CO2≤2×10-5(摩尔分率);出吸收塔吸收液饱和度取80%。 6.操作压力:1.76MPa(绝压) 设计要求 1.流程布置与说明; 2.填料的选择,采用一种填料进行计算; 3.工艺过程的计算;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4.填料塔工艺尺寸的确定: 5.输送机械功率的计算与选型; 6.附属装置的选择; 7.编制设计说明书。 图纸要求 1.吸收塔总装图:50×35cm坐标纸,1张; 2.工艺流程图:A3图纸,1张。 四、工作内容、进度安排 1.设计动员,下达设计任务书:0.5天 2.搜集资料,确定方案:1天 3.设计计算:5天 4.绘图:1.5天 5.整理,编写说明书:7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化学工程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 3.上海化学工业设计院石油化工设备设计建设组.化工设备图册.1974 4.上海化学学院等.化学工程(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5.B.M.拉姆著,刘风志等译.气体吸收.化工出版社,1985 6.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塔设备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7.周学良,詹方瑜.碳酸丙烯酯脱除CO2技术.浙江科学出版社,1985 审核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下达时间 2014年10月20日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工业上用碳酸丙烯酯作为吸收剂脱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因此,综合吸收效果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吸收塔进行设计。PC溶剂对CO2的吸收为物理过程,选择较低的操作温度和较高的操作压力有利于吸收的进行,而填料吸收塔的设备设计和经济优化是关键部分。此次课程设计是以碳酸丙烯酯(PC)脱除CO2的填料塔的设计,进气口的流量为11000 Nm3/h。其中,填料塔以塑料鲍尔环为填料;经设计优化后的塔径为1.8m,填料层高度为17.5m,塔高为18.7m。最后经设计校核和强度校核后,此次课程我们设计出了要求填料塔。

关键字:PC; 填料塔; 塑料鲍尔环; 优化 ;校核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设计............................................ 1 第1章 设计方案..................................................... 1

1.1设计依据..................................................... 1 1.2流程方案..................................................... 1

1.2.1脱碳塔 ................................................. 1 1.2.2闪蒸器 ................................................. 2 1.2.3气提塔 ................................................. 3 1.2.4溶剂泵 ................................................. 3 1.2.5罗茨鼓风机 ............................................. 3 1.3流程布置设计................................................. 3

1.3.1采用逆流操作 ........................................... 3 1.3.2采用单塔 ............................................... 3 1.3.3吸收剂不在循环 ......................................... 3 1.4吸收剂的选择................................................. 3 1.5填料的选择................................................... 4 第2章 塔计算....................................................... 5

2.1设计依据..................................................... 5 2.2计算前的准备 ................................................ 5

2.2.1出塔溶液中CO2的浓度 ................................... 6 2.3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关系....................................... 6 2.4设备尺寸计算................................................. 7

2.4.1塔径的计算 ............................................. 7 2.4.2求塔径 ................................................ 10 2.4.3喷淋密度(U)核算 ..................................... 10 2.4.4选用校核u/uF.......................................... 10 2.4.5校核D/d............................................... 10 2.4.6单位高度填料层压降计算 ................................ 10 2.5塔高的计算.................................................. 12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5.1有效传质面积(润湿面积)a ............................. 12 2.5.2液相传质系数kL ....................................... 12 2.5.3气相传质系数kG ....................................... 13 2.5.4总吸收系数KG.......................................... 14 2.6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4 第3章 辅助设备设计................................................ 16

3.1液体分布装置................................................ 16 3.2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3.3填料支承装置................................................ 17 3.4气体分布器.................................................. 18 3.5床层板.................................................. 18 3.6除沫器...................................................... 19 第4章 附属设备的设计.............................................. 20

4.1管径的计算.................................................. 20

4.1.1进气管 ................................................ 20 4.1.2进液体管 .............................................. 20 4.1.3混合液出口管 .......................................... 21 4.1.4净化气出口管 .......................................... 21 4.2泵的选型.................................................... 21 4.3风机的选型.................................................. 22 第5章 总结........................................................ 23

5.1设计概要表.................................................. 2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得体会........................................................... 24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设计

第1章 设计方案

1.1设计依据

无论是以固体原料或以烃类原料制氨,经CO变换后得粗原料气中均含有一

定数量的CO2;某些用于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含烃气体(如天然气焦炉气等)本身就含有较多的CO2为了将原料气加工成纯净的H2和N2,必须将这些CO2从粗原料气中除去。此外,CO2还是生产尿素,纯碱,碳铵等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可以将其加工成干冰用于其他部门。因此,从粗原料气中分离并回CO2收尤为重要。

工业上把脱除的过程称为―脱碳‖。目前工业脱碳的方法很多,其中碳酸丙烯酯(PC)脱碳在中小合成氨厂被广泛采用,现针对碳丙脱碳塔进行物热衡算,为碳丙脱碳塔的工艺结构设计作准备。

吸收是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组分的一分离。对与此题中的易溶气体是CO2。

1.2流程方案

1.2.1脱碳塔

脱碳塔是用碳酸丙烯酯吸收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组分的设备,

填料塔的持液量较板式塔少,塔压降也低,加上这类塔操作弹性较大,适合于进塔变换器量加减频繁的工况。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

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图1-1)填料塔

1.2.2闪蒸器

闪蒸器是使溶解于溶剂中的气体解吸出来的装置。

2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2.3气提塔

驱除溶剂中残余二氧化碳的设备。

1.2.4溶剂泵

溶剂泵是将溶剂升压并输送到脱碳塔上部的运转设备。

1.2.5罗茨鼓风机

输送混合气体到脱碳塔。 1.3流程布置设计

1.3.1采用逆流操作

气体从塔底进入有塔顶排出,液体则从塔顶进入从塔底排出,逆流操作是平

均推动力打,吸收剂利用率高,完成一定任务所需传值质面积小。

1.3.2采用单塔

本操作处理液体量和气相流量都不大,所以只采用单塔即可处理完成操作。 1.3.3吸收剂不在循环

吸收剂部分在循环,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低,还需设循环用泵,消耗额

外的动力。

1.4吸收剂的选择

1、本实验是处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碳酸丙烯酯对CO2的溶解度较

大,具有溶解热低、黏度小、蒸汽压低、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等优点。此法CO2的分离回收率较高,能耗低已得到小合成氨厂的广泛应用,经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最后选择用碳酸丙烯酯法吸收二氧化碳。

3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5填料的选择

1、采用拉西环(乱堆),拉西环的比表面积at大,能提供大的流体通量,液体的再分布性能好。

2、填料尺寸

D≤300mm 选25mm

300mm≤D≤900mm 选25-38mm D≥900mm 选50-70mm

目前塔直径没有选定,所以尺寸先不给出。

4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2章 塔计算

2.1设计依据

吸收是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组分的一分离。对与此题中的易溶气体是CO2 。

变换气:11000Nm3/h。 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如下表

表2-1 变换气的组成及分压

成分 体积百分数(%) 组分分压(MPa) 组分分压/(kgf/cm3)

CO2 20 0.352 3.5904

CO 2.5 0.044 0.4488

H2 57 1.0032 10.232

N2 18 0.3168 3.23136

CH4 2.5 0.044 0.4488

2.2计算前的准备

CO2在PC中亨利系数数据

120E = (1.6204t + 39.594)101.3kPa1101009080253035404550 图2-1亨利系数与温度的曲线图

5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亨利系数与温度近似成直线:E1.6204t39.594101.3

因为高浓度气体吸收,故吸收塔内CO2的溶解热不能被忽略。根据吸收温度变化的假设,在塔内液相温度变化不大,可取平均温度40℃。出吸收塔吸收液饱和度取80%

在40℃下,CO2在PC中的亨利系数E40=7293.8026 kPa 溶液的平均比热Cl=1.39+0.0081(t-10)

40℃时溶液的平均比热Co’=1.444【KJ∕(kg·℃)】

2.2.1出塔溶液中CO2的浓度

(x10.8x10.80.033570.0386摩尔分数)[4] 0.8p/E0.8352/7293.8026⑵根据CO2在PC中溶解的相平衡关系:

logXCO2 = logPCO2 + 4.25/T - 4.112 = log3.5904 + 4.25/313.15 – 4.112 = -1.4995 所以 XCO2=0.0317

x1 = 0.8x1* = 0.8×0.0317/(1+0.0317) = 0.0336

与前者结果相比要小,为安全起见,本设计取后者作为计算依据。即x1 = 0.033

2.3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关系

V=11000/22.4×(1-20%)=392.857 kmol/h 亨利定律也可表示为: ye=mx m=E/P=7293.8026 /1.76×103=4.144[4]

最小吸收剂用量:(L/V)min=(Y1-Y2)/(Xe1-X2)[1] xe1= y1/m=0.2/4.144=0.0483

Xe1=xe1/(1-xe1)=0.0483/(1-0.0483)=0.05075 Lmin=V(Y1-Y2)/(Xe1-X2)[1] Y1=y1/(1- y1)=0.2/(1-0.2)=0.25

6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Y2=y2/(1- y2)=0.008/(1-0.008)=0.00806 X1=x1/(1- x1)= 0.0336/(1- 0.0336)=0.0348 X2=x2/(1- x2)=2×10-5/(1-2×10-5)= 2×10-5

Lmin=392.857×(0.25-0.00806)/(0.05075- 2×10-5)=1873.6019kmol/h 取L=1.5Lmin=1.5×1873.6019=2810.4028kmol/h y/(1-y)=(L/V) ·x/(1- x) + y1/(1- y1) - (L/V) ·x1/(1- x1)

y/(1-y)=(2810.4028/392.857)·x/(1-x)+0.25-(2810.4028/392.857) ×0.0348 =7.1538x/(1-x) +0.001049

2.4设备尺寸计算

2.4.1塔径的计算

4Vs u0.5~0.8uFu D[1]

入塔混合采用Bian﹠Hougen关联法求取泛点气速uF,并计算操作气速。 气体的质量流量V’=(11000÷22.4)×16.08=76.4286 kg/h 16.08为入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Mm1440.20280.02520.57280.18160.02516.08kg/kmol 塔底吸收液的质量流量L’=1059167kg/h 入塔混合气的密度

V1pMm1/RT1.7610616.08/8314313.1510.87kg/m3[5]

入塔液的密度:

根据工程经验公式:ρ=1.224-1.027×10-3t g/cm3 入塔吸收液的密度L11203) kg/m3(20℃入塔液的质量流量:PC相对分子量:102.9 WL2 =2810.4028×102.9=2190.4481 kg/h CO2在PC中的吸收率:

7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φ=﹙Y1-Y2﹚/Y2 =﹙0.25-0.00806﹚/0.25=0.96776 CO2在PC中的溶解量:

11000×20%/22.4×φ=11000×20%/22.4×0.96776=86.40714kmol/h

出塔气体的摩尔流量应为入塔气体的摩尔流量与溶于PC中CO2的摩尔流量之差。

出塔各气体摩尔流量:

CO2:11000/22.4×0.2-95.04785= 3.16kmol/h 0.7995% CO: 11000/22.4×0.025=12.2768 kmol/h 3.326% H2: 11000/22.4×0.57=279.9107kmol/h 70.068% N2: 11000/22.4×0.18=88.3928 kmol/h 22.320% CH4: 11000/22.4×0.025=12.2768 kmol/h 3.1885%

合计396.0235 kmol/h 100%

出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M1=44×0.007995+28×0.03326+2×0.70068+28×0.2232+16×0.031885 =9.444 kg/kmol 出塔混合气体的密度:

PM11.761069.444ρV26.382kg/m3[5]

RT8314(27340)出塔混合气体质量流量:

Wv2=Wv1-86.40714×44=76.4286– 86.40714×44=4094.5144kg/h 出塔液的密度:

查得出塔混合液密度可由下式计算:1/ρ=∑giρi-1 带入得:ρL2=1163.6919kg/m ³ 出塔液的质量流量:

8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WL1 =WL2+86.40714×44=2190.4481+3801.9141=292992.3622kg/h 则:液:WL =( WL1+ WL2)/2=292992.3622+2190.4481)/2=291091.4052 kg/h 气:WV=( WV1+ WV2)/2=76.4286+ 4094.5144)/2=5995.4715 kg/h 液密度:ρL=( ρL1+ ρL2)/2=(1203+1163.6919)/2=1183.3459 kg/m ³ 气密度:ρV=( ρV1+ ρV2)/2=(10.87+6.382)/2=8.63 kg/m ³

吸收液的粘度,依下式计算得到:

lgL0.822185.5185.5[1]0.822

T153.1293.15153.1L3.19mPa·s(平均温度20℃时的值)

选Dg50mm塑料鲍尔环,at106.4m2/m3,其湿填料因子120m1,空隙率0.90,比表面积

A0.0942,K1.75。

23σ=109m/mBain-Hougen

关联式常数

选用Bain-Hougen关联式求解uF

1/42uFatV0.2WLVlg3LAKWVLgL1/82uF28.806106.48.806291091.4050.2lg3.190.09421.7539.810.91183.34595995.47151183.34591/41/8

uF0.12m/s 取uF0.14m/su0.5~0.8uF

则u的取值范围0.07~0.11m/s

根据设计u=0.1m/s

9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4.2求塔径

4Vs u依据公式:D混合气体体积流量:Vs=11000(0.1013/1.76)(313.15/273.15) =0.2016m3/s 所以:D=(4×0.2016/3.14×0.1)0.5=0.1602m 圆整后,本次设计取D=1800mm

2.4.3喷淋密度(U)核算

Umin=(Lw)minσ[1]

Umin=0.08×109=8.72m3/(m2·h)

UWL24279447.26175432135.2438.72m/(mh)

ρL2D2π1163.69191.523.14U>Umin,满足要求。

2.4.4选用校核u/uF

u=4Vs/(πD2)=4×0.2016/(1.52π)=0.114 m/s u/uF=0.114 /0.140=0.714, 在0.5和0.8之间。 满足要求

2.4.5校核D/d

D/d=1.5/0.05=30>15,满足要求.

2.4.6单位高度填料层压降计算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方法。

10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横坐标:

WLv1/2291091.40528.631/2()()4.146[1] WVL5995.4715 1183.3459纵坐标:

u2v0.142120(998.21183.3459 )8.630.210-3(ul)(3.19)0.21.834×

gL9.811183.3459[1]

查Eckert通用关联图:ΔP/Z=30×9.81=294.3 Pa/m

图2-1填料塔泛点和压降的通用关联图

图中:Wv﹑Wl—气液相流速,Kg∕s; Ф—填料因子,1∕m ψ—液相密度校正系数,Ψ=pH2O/pl;

P在145-490Pa/m中间,合理。 Z

1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5塔高的计算

2.5.1有效传质面积(润湿面积)a

0.10.050.752L2LataLc计算公式:1exp1.452atatLLgLat0.2[1]

查得PC吸收CO2液体表面张力按下式计算: σ=43.16-0.116t=43.16-0.116×20=40.84×10-3 N/m 金属鲍尔环的数据:

at = 112.3 m2/m3 , σ = 40.84 × 10-3 N/m , σC = 75×10-3 N/m , μL=3.19×10-3Pa·s ,

ρL=1183.3459kg/m ³,g=9.81m/s2,

GL=291091.4052/3600) ×(1.8²π/4)-1=31.791587kg/(m2·s) 计算得:a=108.2279 m2/m3

2.5.2液相传质系数kL

CO2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L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DCO2-PC=8.396×10-8(T/μL)

液相温度为20℃,T=273+20=293K μL=3,19×10-3Pa·s

DCO2-PC=8.396×10-8×(293/3.19)=1.15875×10-5cm2/s=7.7117×10-10m2/s

GL 计算公式: kL0.0015atL0.50.513LDLLLgLadtp0.4[1]

数据:

GL=31.791587kg/(m2·s) a=108.2279 m2/m3 μL=3.19×10-3Pa·s ρL=1183.3459kg/m3 at = 112.3 m2/m3

12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D p=0.05m DL=7.7117×10-10m2/s

GL 计算步骤:kL0.0015atL31.791587kL0.00513112.33.1910230.5LDLL0.5LgL13adtp0.4

133.1910-31173.8467.71171010123.191039.810.41173.846(112.30.05)10 =1.45814 2.5.3气相传质系数kG

公式:kG=CGVαμV0.7μVρVDV13αtDV(atdP)RT21

数据:

a=108.2279 m2/m3 at = 112.3 m2/m3 DV 采用吉利兰公式计算: DCO2-空气 =

4.3559×105T3/2MA+MB1/2() 1/31/32MAMBP(VbA+VbB)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K;p为总压力,kPa;VbA 、VbB为组分A、B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cm3/mol。

在此设计中,A为CO2,B为惰性组分。T=313K,MA=44 kg/kmol, VbA=34.0 cm3/mol ,

MB =﹙0.25/0.8)×28+(0.57/0.8)×2+(0.18/0.8)×28+(0.025/0.8)×16=9.1 kg/kmol ,

VbB

(0.25/0.8)×28.7+(0.57/0.8)×14.3+(0.18/0.8)×31.2+(0.025/0.8)

×(4×3.7+14.8)

=19.0931 cm3/mol

4.35591053133/2449.11/2()2=1.4278×10-6 m2/s DV = 31/31/321.7610(3419.0931)449.1

13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GV=WV6011.2650×420.83 ==0.9496kg/(mπD2/43600×π×1.52s)

查得μV=1.37×10-5Pa·s , ρV=8.63kg/m3

0.8300 0.9496kG=5.23×107.3978×1.37×100.751.37×1058.63×1.4278×10136112.3×1.4278×108.314×3136(112.3×0.05)2 =1.0156×10-6 kmol/(m2·s·kPa)

2.5.4总吸收系数KG

111=+ 计算公式:

KGkGHkL 溶解度系数H=ρ EMs4

式中:ρ:溶液的平均密度,kg/m; Ms:PC的相对分子质量,kg/kmol;

3

E : 亨利系数,kPa。

由前可知,E=7293.8026kPa , L1183.3459kg/m3, Ms=102.09 kg/kmol

1183.3459-33H1.5810kmol/(mkPa) 所以:

7293.8026102.0911111 KGkGHkL1.015610-61.584910-31.458110-4KG=1.7744×10-7 kmol/(m2·s·kPa)

KY1=pKG =1.76×103×1.7744×10-7 =3.1229×10-4 kmol/(m2·s)

2.6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填料层的有效传质高度计算公式:ZHOGNOG Y1 = 0.25 ,Y2 =0.00806 , Ye1=mX1=4.144×0.0348=0.1442, Ye2=mX2=4.144×2×10-5=8.288×10-5

14

4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ΔY1 = Y1 - Ye1 =0.25-0.1442=0.1058

ΔY2 = Y2 - Ye2 =0.00806-8.288×10-5 =0.007977

ΔY1-ΔY20.1058-0.007977ΔYm0.03784

lnΔY1ΔY2ln0.10580.007977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Y1-Y20.25-0.008066.39381

ΔYm0.03784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HOG1V1392.8574=1.8279 1.8421 m KYaΩ3.122910-4108.2279π1.523600填料层高度:

ZHOGNOG=1.8279×6.3938=11.6872 m

考虑到公式的误差,取安全系数1.2,得填料层总高Z

Z′=﹙1.3~1.5﹚Z

取Z′=1.5×11.6872=17.5307m 所以实际塔高为:

Hˊ=Zˊ+1.2 =17.5307+1.2=18.7307m

15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3章 辅助设备设计

3.1液体分布装置

液体在填料塔顶喷淋的均匀状况是提供塔内气液均匀分布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填料塔达到预期分离效果的保证。

对液体分布器的选型,一般要求;液体分布要均匀;操作弹性大;不易堵塞、不易引起雾沫夹带及起泡;可选多种材料制作,且制造安装方便。

选用溢流槽式布液器,此种布液器适应性较好,特别适用于大流量操作,一般用于塔径 D>1000mm的场合,溢流槽式布液器由若干个喷淋槽及至于其上的分配槽组成,其设计参考数据如下表: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 槽内液体流速不高于0.24-0.3m/s,槽宽度大于120mm,高度小于350mm。溢流槽式分布器不易堵塞,课处理粘度大及含固体粒子的液体。其自由截面大,处理量大,适应性好,操作弹性,适用于大直径塔。

3.2液体再分布装置

当塔顶喷淋液体沿填料层下流时,存在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导致壁流增加。

为了提高塔的传质效果,当填料层高度与塔径之比超过某一数值时,填料层分段。在各段填料层之间安设液体再分布器,以收集自上一层填料来的液体,为下一层填料提供均匀的液体分布。

采用梁型再分布器,适用于ψ1200mm以上的大塔。

16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表3-1 液体在分布装置尺寸2

塔径(mm)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3800

盘外径 (mm) 1575 1975 2362 2762 3162 3562 3762

螺栓圆直径 (mm) 1575 1975 2235 2635 3035 3435 3635

分块数 13 19 22 25 29 32 34

升气管数 4 6 7 8 9 10 11

3.3填料支承装置

采用梁型气体喷射式支承板,是目前性能最优的大塔支承板,使用塔径最大可达12米。单条支撑梁的宽度为290mm,高度为300mm,在各条梁底部之间用定距凸台保持10mm的间隙,供排液用。支承梁的板厚:不锈钢为3-4mm,碳钢为6mm。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

梁型气体喷射式支承板的设计参考数据如下表

表3-2 填料支撑装置尺寸2

塔径(mm)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3800

板外径(mm) 1175 1575 1975 2362 2762 3162 3560 3762

17

梁的条数 3 4 6 7 8 9 10 10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4气体分布器

气体分布器要具备下列要求:

(1)均布性能好,即入塔气体流经过分布后,能均匀地流入填料床。 (2)流动阻力低。 (3)占塔内空间小。

(4)能有效防止气液相互夹带。 (5)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

现今使用的气体分布器,有四种气体分布器,如图所示:

图3-1吸收塔气体分布器

后两种使用最成功的。

3.5床层板

瓷填料必须安装填料压板,对金属或塑料填料必须安装床层板。床层板和压板结构类似,但重量较轻,一般为800pa左右,床层板必须固定于塔壁,否则将失去效果。当塔径D<1200mm时床层板的外径比塔内径小10-15mm。当塔径D>1200mm时则床层板的外径比塔内径小25-38mm。

此次设计选用金属鲍尔环填料,所以用床层板固定,

18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6除沫器

除沫器用于分离塔顶端中所夹带的液滴,以降低有价值的产品损失,改善塔后动力设备的操作。此次设计采用网丝除沫器。

19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4章 附属设备的设计

4.1管径的计算:

管路的内径可用圆形管路的流量公式计算,即

d4Vsu1

从式中可以看出,根据流速和流量即可确定管径。流量一般由生产任务所决 定,所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流速。若流速选得太大,管径虽然可减小,但液体 流过管路的阻力增大,消耗的动力就大,操作费随之增大。所以,液体在管路中 输送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在操作费和设备费之间通过经济衡算确定适宜的流速。 由于经济衡算比较繁琐,一般管内流速可选用经验数据。某些液体再管路中的常用流速范围列于表3-12中。

4.1.1进气管:

进气为高压气体,取u=15m/s. 混合气体体积流量为0.2016m3/s 所以d=(4×0.2016/3.14×15)0.5=0.1308m 取壁厚8mm,管径为140mm 的管子。

4.1.2进液体管

入塔吸收液的密度L11203) kg/m3(20℃ 入塔液的质量流量:PC相对分子量:102.9 WL2 =2810.4028×102.9=2190.4481 kg/h VS=2190.4481/3600×1203=0.067m3/s 取u=2.0m/s

所以d=(4×0.067/3.14×2)0.5=0.207m=207mm 取壁厚9mm,管径为245mm 的管子。

20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4.1.3混合液出口管

混合液为低粘度液体。所以u=2.0m/s 所以d=(4×0.067/3.14×2)0.5=0.207m=207mm 取壁厚9mm,管径为245mm 的管子。

4.1.4净化气出口管

出塔混合气体质量流量Wv2=4094.5144kg/h 出塔混合气体密度;

ρV26.382kg/m3 体积流量为VS =4094.5144/3600×6.382=0.178m3/s 混合气为常压气体,取u=20m/s

所以d=(4×0.178/3.14×20)0.5=0.106m=106mm 取壁厚8mm,管径为121mm 的管子。

4.2泵的选型

吸收液的流量;Q=2190.4481/1203=240.39m3/h 根据伯努利方程;

Z1P1u12P2u22HZ2g2gg2g3

应为u1=u2 所以H=(Z2-Z1)+

P2P1PZ(Z2Z1) gZg18.7307

12039.81 =18.730798.1 =18.88m7

查表选IS200-150-315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2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表4-1离心泵

转速;1450 效率;82

流量;400 轴功率;26.6

扬程;20 电机功率;37

允许汽蚀余量; 质量(泵、底座)/kg;203/233

核算泵的轴功率;AN18.7307240.39120388.51kW

1020..3风机的选型

风压; HTHT'U221.21

HTP'

PPZ' Z = 294.3×17.5307=5159.29Pa

'HT5159.29135.2438.63 2=5742.86

HT=5742.86×1.2/8.63=798.54Pa

因此选4-72-11型离心通风机。机号6C 系数如下表:1

表4-2离心通风机

转速;1800 流量;12700

全压系数;0.411 效率;91%

全压;160

流量系数;0.22

所需功率;7.3

22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5章 总结

5.1设计概要表

表5-1设计概要表

入塔混合气体的质量流量V’ 塔底吸收液的质量流量L’ 入塔混合气的密度p 吸收液的粘度 填料因子 空隙率 比表面积

Bain-Hougen关联式常数A Bain-Hougen关联式常数K

uf u 塔径 喷淋密度L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

设计高度H

76.4286 kg/h 1059167kg/h 10.87Kg/m3 3,19mPa·s 120m-1 0.9 109m2/m3 0.0942 1.75 0.14m/s 0.1m/s 1800mm 135.243m3/m2h

6.3938 1.8279m 18.7307m

23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对我们所学的内容充分的复习了。尤其是化工原理对这门课,所学的大多数内容,在课设中都应用到了,所以说,对我们很有帮助。

课程设计所应用到的知识非常全面,在我们做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课程设计,这是非常的严谨的一件事情,不可以想象,我们要做到有理可依,有里可寻。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如;CAD 制图 word 等。虽然以前学的是理论知识,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次中都得到了运用。这是我们的一大收获,相要做好课设,我开始就要对它先了解,本次我们做的是碳酸丙烯酯吸收CO2填料塔设计,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做好。虽然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很苦恼的,因为计算复杂,计算过程繁多,但我们没有放弃,最终我们完成了这次设计。

在这次设计中,也让我学会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我们在遇到不会的地方,都在一起讨论,只带解决问题。我们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感谢老师为我们的付出,为我们解决难题在共同努力下,我们愉快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24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 高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 刘俊明.过程设备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 [3] 夏清.化工原理(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4] 夏清.化工原理(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5]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