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小升初 模 拟 测 试 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 )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正好是所在正方形的.

A. B.

C.

2.下面4个关系式中,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x+1)y=6

B.×x=×3

C.3x=5y(x、y均不为零)

D.x﹣y=0

3.下列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4.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 A.1

B.2

C.3

5.六(2)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B.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C.男生比女生多 D.女生比男生少

二.判断题(共5小题)

6.正数大于所有负数. (判断对错)

7.甲数比乙数多25%,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25%. .(判断对错)

)个正方形. 8.统计图只有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判断对错) 9.当圆的半径等于2分米时,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判断对错) 10.李师傅加工了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5%.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11.7002008这个数是由 个百万, 个千,和 个一组成,这个数读作 . 12.在横线上填上“>”,“<”或“=”.

4.91×1.03 4.91 3.18×0.97 3.18 5.÷1 5. 5.19÷1 5.19÷1.2. 13.

表示9个 加上6个 ,和是 .

14.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 法比较方便. 15.6,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 .

16.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扩大 倍,底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17.下面的一组数据是9名同学,每人都用2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的结果,发芽数分别是17、3、16、17、9、17、17、13、19,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 ,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18.

(1)2大盒和5小盒牛奶,一共是 毫升 (2)2大盒牛奶的净含量相当于 小盒牛奶

1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cm,底是高的2.3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2. 20.根据如图中的规律,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有 个点,第n个图形有 个点.

四.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8分) 21.直接写出得数. 2÷4=

1÷5=

36.3÷3=

42÷8=

4÷25= 6÷30= 5.1÷0.3= 17÷0.3=

22.(4分)列竖式计算 39+35= 278﹣244= 610﹣298= 803+145= 23.(4分)求x的值 ①x﹣X= ②x:20=0.5:7. 五.操作题(共2小题)

24.实验小学大门在教学楼的正南方向50米处,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北偏东60°方向100米处.在图中表示出大门和图书馆的位置.

25.美羊羊迷路了.

快来画出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和慢羊羊村长寻找美羊羊的路线吧! (图上1格的线段代表100米,“•”代表起点)

六.解答题(共5小题)

26.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与剩下的比是2:3,第二次用去28米,这是剩下与用去的比是1:3,这根电线全长多少米?

27.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橘子的2倍少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8.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浸没着一底面直径为12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将铅锤取出后,容器中的水面下降多少厘米?

29.一个圆柱体形的蓄水池,从里面量底面周长31.4米,深2米,在它的内壁与底面抹上水泥. (1)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蓄水池能蓄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1吨)

30.一套桌椅的价钱共400元,其中椅子的价钱是桌子的60%.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2份,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阴影部分可看作是3个竖着的小长方形的一半,就是1.5个小长方形,整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了7份,阴影部分占了1.5份,就是占了

B、阴影部分可看作是2个竖着的小长方形的一半,加上2个竖着的小长方形,就是3个小长方形,整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了7份,阴影部分占了3份,就是占了;

C、阴影部分可看作是2个竖着的小长方形的一半,加上1个竖着的小长方形,就是2个小长方形,整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了7份,阴影部分占了2份,就是占了; 所以下面选项C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正好是所在正方形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分数的意义表示,把一个数或一些物体等看作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A、(x+1)y=6,则xy+y=6,x和y不成比例;

B、×x=×3,则=,xy=5×3=15(一定),则x和y成反比例; C、3x=5y,则y:x=3:5=(一定),则y和x成正比例; D、x﹣y=0,则y:x=1(一定),则y和x成正比例; 故选:B.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3.【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选项B、C都是轴对称图形,而A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4.【分析】根据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最少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据此即可选择.【解答】解:观察一个由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静止的),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至少能看到它的1个面.

如果把5个小正方体一字排列为一排,则从侧面看,至少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一个面.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

5.【分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4,设男生人数是5,女生人数就是4,由此逐个分析选择求解. 【解答】解:设设男生人数是5,女生人数就是4,总人数就是4+5=9; ①、4÷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本选项说法正确; ②、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本选项说法正确;

③、(5﹣4)÷4=,该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本选项说法正确; ④、(5﹣4)÷5=,女生比男生少,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可以用份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二.判断题(共5小题)

6.【分析】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0大于所有的负数,由此判断. 【解答】解:正数>0>负数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7.【分析】设乙数是1,先把乙数看成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1+25%,由此求出甲数;用甲数减去乙数然后再除以甲数就是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求出后再与25%比较. 【解答】解:设乙数是1,那么: 1×(1+25%),

=1×125%, =1.25;

(1.25﹣1)÷1.25, =0.25÷1.25, =20%; 25%≠20%;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把数据设出,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8.【分析】在小学中我们学习了三种常用的统计图,分别是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据此解答. 【解答】解: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有单式、复式之分;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统计常识:在统计分析数据时,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直方图等,是基础题型.

9.【分析】根据面积和周长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单位两个方面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面积与周长的定义不同:圆的表面或围成的圆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圆的周长;

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也不同:此题中,周长的单位是分米,面积的单位是平方分米,计量单位不能统一,所以没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带有单位的数据的比较方法,这里要注意:计量单位不能统一的数据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10.【分析】求合格率,根据公式:合格率=断即可. 【解答】解:

×100%=100%

×100%,代入数值,解答求出合格率,进而判

答:合格率是100%;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最大值为100%,解答时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解答时不要被表面数字所迷惑.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11.【分析】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根据分级及计数单位可知它的组成;读多位数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再加上级的单位“万”,每级开头或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有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级的末尾所有0都不读出来.

【解答】解:7002008这个数是由 7个百万,2个千,和 8个一组成,这个数读作 七百万二千零八. 故答案为:7,2,8,七百万二千零八.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读法和组成.解答本题要知道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的读法关键是要分好级,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则,准确理解“亿”级、“万”级“个”级的计数单位.

12.【分析】(1)要顺利比较4.91×1.03○4.91必须了解“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小数积大于原数.

(2)这道3.18×0.97○3.18的题目应了解“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小数积小于原数”. (3)要正确的比较5.÷1○5. 的大小应了解“一个数(0除外)除以1所得的商等于原数”. (4)正确的比较5.19÷1○5.19÷1.2的大小应了解“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小”. 【解答】解: (1)因为1.03>1, 所以4.91×1.03>4.91; (2)因为0.97<1, 所以3.18×0.97<3.18; (3)因为5.÷1=5.,

所以5.÷1=5.; (4)因为1<1.2, 所以5.19÷1>5.19÷1.2.; 故答案为:>,<,=,>.

【点评】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一个数(0除外)乘以或除以1得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反之比原数小,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小. 13.【分析】【解答】解:

表示9个 +

表示6个加上6个

,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和是

表示9个

故答案为:,,.

【点评】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14.【分析】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要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互质,则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为倍数关系,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两个数有公因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 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法比较方便.由此选择情况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求较大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法比较方便. 故答案为:短除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解答.

15.【分析】根据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求解. 【解答】解:6=2×3 30=2×3×5 45=3×3×5

故6,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3×2×5×3=90. 故答案为:90.

【点评】考查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法解答.

16.【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体积=底面积×高,底面半径扩大2倍,则底面周长也扩大2倍,底面积要扩大4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半径扩大2倍,底面周长也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扩大2倍; 体积=底面积×高,

半径扩大2倍,底面积扩大4倍,高不变,体积扩大4倍;

所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扩大2倍,底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4倍. 故答案为:2,4,4.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由底面半径扩大2倍要知道底面周长和底面积各扩大几倍,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17.【分析】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排在中间位置上的数叫做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若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据此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此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7,所以此组数据的众数是17, 平均数是:(3+9+13+16+17+17+17+17+19)÷9=14,

将此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9,13,16,17,17,17,17,19, 此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个,所以此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7, 答: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7,平均数是14,中位数是17. 故答案为:17,14,1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18.【分析】(1)根据乘法的意义,2大盒牛奶为×2升,5小盒牛奶为×5升,则将它们相加后即知共有多升,然后化成毫升即可;

(2)2大盒牛奶为×2升,根据除法的意义,用两大盒牛奶的净含量除以每小盒牛奶的净含量,即得2大盒牛奶的净含量相当于多少小盒牛奶. 【解答】解:(1)×2+×5 =1+1, =2(升); 2升=2000毫升; (2)×2

=5(盒);

故答案为:2000,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9.【分析】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答】解:2.3×10×10 =23×10

=23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3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20.【分析】根据所给图形,发现规律:第n个图形点数为(1+2+3+……+n)个,根据规律做题即可. 【解答】解:第10个图形的点数为: 1+2+3+……+10 ==55

第n个图形的点数: 1+2+3+……+n =

个点.

答:第10个图形有 55个点,第n个图形有故答案为:5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8分)

21.【分析】根据小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 2÷4=0.5 4÷25=0.16

1÷5=0.2 6÷30=0.2

36.3÷3=12.1 5.1÷0.3=17

42÷8=5.25 17÷0.3=56.

【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2.【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1)39+35=74

(2)278﹣244=34

(3)610﹣298=312

(4)803+145=948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计算时要细心,注意把数位对齐.

23.【分析】①先根据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来计算; ②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转化为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7来解. 【解答】解:①x﹣X= (1﹣)X=

XX=

X=× X= ②x:20=0.5:7 7x=20×0.5 7x=10 7x÷7=10÷7 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 五.操作题(共2小题)

24.【分析】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分别计算出学校大门、图书馆与教学楼的图上距离,然后根据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确定大门和图书馆的位置即可. 【解答】解:50÷50=1(厘米) 100÷50=2(厘米)

所以,学校大门和图书馆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5.【分析】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计算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和慢羊羊村长寻找美羊羊所行路程长度,然后根据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确定所行路线. 【解答】解:300÷100=3(格) 200÷100=2(格) 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路图,关键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确定路线长度,然后根据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完成作图. 六.解答题(共5小题)

26.【分析】第一次用去与剩下的比是2:3,得到第一次用去全长的,剩下了全长的;第二次用去28米;总剩下了全长的减去28米,与两次用去的比是1:3,设出电线全长x米,列出等式,解比例,即可得解.

【解答】解:设这根电线全长x米,由题意,得: (x﹣28):(x+28)=1:3, 由比例的性质,得: x+28=(x﹣28)×3,

x=28×4,

x=4×4×5, x=80;

答:这根电线全长80米.

【点评】认真分析,找到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关系,接比例.即可得解.

27.【分析】根据题干,设运来橘子x吨,根据等量关系:运来橘子的吨数×2﹣吨=苹果吨数4吨,据此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运来橘子x吨,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x﹣=4 2x=4 x=2

答:运来橘子2吨.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找出题里面蕴含的数量关系,由此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8.【分析】由题意可知:当铅锤取出后,下降的水的体积就等于铅锤的体积,铅锤的体积容易求出,用铅锤的体积除以容器的底面积就是下降的水的高度,从而问题得解. 【解答】解:3.14×(12÷2)2×10×÷[3.14×(20÷2)2] =3.14×36×10×÷314 =3.14×120÷314 =1.2(cm)

答:容器中的水面下降1.2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下降的水的体积就等于铅锤的体积,从而问题得解.

29.【分析】(1)第一问求圆柱形水池的表面积,即求圆柱的侧面积与一个底面积的和,运用计算公式可列式解答;

(2)第二问求蓄水池能蓄水多少吨,应先求出圆柱形水池的体积,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解决问题.

【解答】解:(1)水池的侧面积: 31.4×2=62.8(平方米)

水池的底面积:

3.14×(31.4÷3.14÷2)2 =3.14×52 =3.14×25 =78.5(平方米) 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 62.8+78.5=141.3(平方米)

答: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141.3平方米. (2)水池的体积: 水池的半径:

31.4÷3.14÷2=5(米) 3.14×52×2 =3.14×25×2 =157(立方米) 蓄水池能蓄水: 1.1×157=172.7(吨) 答:蓄水池能蓄水172.7吨.

【点评】解答此题主要分清所求物体的形状,转化为求有关图形的体积或面积的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0.【分析】把桌子的单价看成单位“1”,一套桌椅的价格就是一张桌子单价的(1+60%),它对应的数量是400元,由此用除法求出桌子的单价,进而求出椅子的单价. 【解答】解:400÷(1+60%), =400÷160%, =250(元); 400﹣250=150(元);

答:桌子的单价是250元,椅子的单价是150元.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单位“1”的百分之几对应的数量,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