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来源:叨叨游戏网
心理健康重于身体健康王纯敏【关扭词】体育健身;心理健康;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人与病人之间的界限已渐渐地模糊,躯体健康不等于心理健康。社会医学家认为90%的正常人随时会成为病人,因为所有的健康人会随时遭遇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各种压力或矛盾,诸如升学、求职、就业、升迁、择偶……等等,正确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人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至少有5亿以上人口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2亿以上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人“精神疾病时代”了。精神疾病患病率在上升,当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它们无不与紧张的社会心理刺激有关。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心理负荷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心理疾病的发生。被列为当今人类10大死因之一的自杀,其原因多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巴西至少有2800多万人、美国有5000多万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全球有五分之一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威胁。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也呈日益增多趋势,在有1300万人口的上海市已逾75万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据有关专家预测,老年痴呆症、抑郁作者单位:辽宁党校甚础教研部110000养生康复症、精神症、青年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是未来10年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精神疾病。可见,如何维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已迫在眉睫地摆在每个人面前。心理健康是人们自身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是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潜能来协调生理、心理平衡,维护和促进人们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中。保持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意志、行为和个性等方面,都处于正常良好的状态。它表明一个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状态、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个性特征、高尚的情操等等。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于杂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然的现象。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就是说个人能从健康变为不健康,也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确定为“心理健康日”,为此还制定了心理健康标准:\"1.身智力、情绪协调;2.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融洽;3.在工作与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4.有幸福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或偏重于生理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了神经性统计,在医院门诊中神经体、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养生康复性疾病和心身疾病已占70拓以上,而且患病人群的年龄正在呈现年青化的趋势。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就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进而诱发疾病。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1皿视精神营养食物营养直接关系人的体质和寿命,所以近年来人们很讲究营养保健。而人的精神也需要充足的营养,心理不健康会使健康的体魄毁于一旦。当今,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除了与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外,不能不说与许多人心理不健康有密切关系。人体长期处于消极状态或过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的悲喜,都会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致使人的肝脏气血功能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所谓的精神营养,虽然不像食物那样精神境界、完善的个性、平衡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长久保持。然而,有些中老年人在健身方面存在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即只注重健身,而忽视了健心,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心者”,人之精神也。有一项医学调查证明,精神的不健康更可怕。有些老年人到了髦A之年,却依然精神矍栋,身子骨硬朗,就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精神健康所决定的。2加强情绪锻炼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善安宁的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现代人要想长寿,情绪锻炼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国外长寿学者胡夫兰德说:“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优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许多医学家都十分重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抽人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并充满活力,身体也自然健康。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分为愉快情绪与不愉快情绪。不良情绪可以致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病,而良好的情绪则可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不少癌症患者运用适度药疗之外的“阅读激励法”、“音乐调节法”、“爱情疗法”、“吐纳疗法”、“意念疗法”等特定的“心力”之类非药物疗法,出现了神奇的抗癌治愈力效应,充分展示了“神补”这一心理疗法的巨大生命力。为了健康,人们不论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绪都应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要实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就必须经常保持积极健康的自我情绪。因为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心理紧张刺激,必然导致情绪情感的变化,如果某些刺激引起情绪情感变化十分强烈,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心身疾病。因此,个人对客观事物应有一个正确态度。即使受到强烈的社会因素刺激,也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消除不良情绪情感的影响,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保持心态平衡心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心态平衡也有极大的关系。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精神状态能促发癌症,也能抑制癌症。德国哈默博士根据500位患者的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心态犹如控制癌症的阀门,在恶劣情绪的冲击下,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程序会出现错误的编制,这错误的密码可引起体内细胞的变形。一个不正常的细胞经过1一5年时间成倍增殖20次后,发展成1万个癌细胞小结,体积只有针尖大小,仅重0.01克,因此产生癌症。根据研究,人类痴病有50一80%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有关。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不但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且有利于提高及体的适应能力,预防各种老年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可见,保持心态平衡就是保持身体健康,情绪好心理健康时,身体免疫功能就强,疾病对你就没有太多的机会,奶多老寿星都是心地宽广、豁达、乐观的老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健身重在健心,养身重在养心”这个长寿秘诀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参考文献《全民健身指导从书)(中国体育报》等收稿时间:2006一03一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