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量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
摘要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在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在优化施工方案设计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和承受能力,提出结合项目成本情况、自身盈利期望水平、竞争能力和投标其他策略的自主报价,并按照评审低价中标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关键词 工程量 清单 计价 工程造价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建设部于2003年2月27日的国家标准形式发布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执行,该规范的实施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项里程碑,它标志着建设工程造价从指导价向宏观、市场形成价格的根本过渡。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如何控制工程投资,对建筑行业而言是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运作方式。在一个规范的市场里,这种计价模式无疑是一种最为合理的计价模式,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是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资控制的基础,以往定额计价是先有定额直接费,再计算材料价差,再根据费用定额取费,最后在计价程序表中才知道工程总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法,以主项工程量单位,其单价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价差费,也可说是综合单价。相比之下,清单计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招投标。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再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在优化施工方案设计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和承受能力,提出结合项目成本情况、自身盈利期望水平、竞争能力和投标其他策略的自主报价,并按照评审低价中标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可以想见,不规范的承发包方式、竞价方式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规范工程造价(报价)已刻不容缓,工程价值和造价相背离的现象不能延续下去了。由于建筑市场还很不规范,承发包双方基于自身利益,“低价中标方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很多发包方和
承包商背离了产品的价值规律,认为一个项目的造价越低越好;也有很多承包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将工程造价一压再压。盲目压价的后果最终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发包方和承包商到时只有自食苦果。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很大程度上是工程单价的竞争报价,而以往单一和定额计价模式,难以跟上动态的市场变化,不利于竞争,也就不能真正实现招投标的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一是投标企业可在同一平台上自由竞争,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量的变化风险由业主承担,风险由建设方(业主)和承包商合理分摊;三是有利于建设方(业主)对投资的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单价具有合同的法定性,也就是说合同中的单价是竣工结算时法律依据,是不能改变的。而以往的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合同价常常是暂定价,为工程结算时增加工程造价留缺口,不利于控制工程投资。由此可以看出,工程量清单计价简单明了,其投标时的单价具有合同化的法定性特点,更适合工程招投标,更适应市场,更加与国际惯例接近。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价格市场化。从而使建设方(业主)投资、承包方利润主要由市场来决定。
建设方(业主)对工程的投资控制重点在于控制投资的总额,而承包方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控制施工建设成本,实现最大利润。在此模式下工程投资的控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设项目招标前准备阶段的投资
1.建设方(业主)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
2.建设方(业主)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根据市场化原则确定投资计划,科学确定工程投资控制目标。了解各种应缴费用情况,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交通、水电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专业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用科学预测的市场价格编制成工程量清单里的综合单价,有效地确定工程造价,为下一步工程招标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建设项目招标阶段的投资
项目通过招标的有关程序,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施工合同等,其中有直接关系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单价分析的准确、合同条款的详细、周全都可以避免今后产生纠纷,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打下坚实基础。
1.建设方(业主)应重点将承包方的报价与自己掌握的行情进行对比分析,证实自己在招标准备阶段掌握情况的科学性、客观性。还要克服只看单价不看相应工程量的弊病,工程量大的单价要重点研究。还应正确处理工程进度、质量和造价之间的合理关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清单编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述准确与完整,应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算、不留缺口,并尽可能减少暂定项目,以防止日后的工程造价追加。
三、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投资
1.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作内容增减、设计的变更等都要符合有关的程序,避免手续不齐或原因不清,在结算中引起纠纷,确保施工过程的监控符合合同规定的程序。
2.搞好合同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索赔,牢固树立合同至上的原则和观念。无论业主或承包商都一定要结合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招标文件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特别要注意增减工程量的签证工作。
四、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
1.复核实际完成工程量,对比实际完成工程量与合同中工程量清单数量的差异,如果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工程量不包死,就应尽量按竣工图纸等资料重新计算工程量,而不是单单计算增减量。
2.主要审查原始依据的合法性。包括竣工验收报告、竣工日期、各种签证、变更等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合同内容的要求。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三大目标的控制和业主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既懂工程技术、又懂
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