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诈骗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和方法让人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受骗。当我们不小心遭遇诈骗后,我们第一步理应向机关报案,寻求机关的帮助,因为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追回被诈骗的财物。
那么诈骗罪立案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当被害人被诈骗后,去立案时只需要受害人如实将诈骗相关信息报告给机关,如果诈骗数额达到3000元以上立案标准的,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立案。当机关决定立案后,机关会去搜集相关犯罪证据,被害人只需要积极配合就好。
根据《刑法》相关司法解释,诈骗财物“数额较大”指在3000元至10000元以上、“数额巨大”指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500000元以上的。
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诈骗立案需要什么证据?
①受害者本人身份证
②聊天记录、订单等截图
③转账银行卡,转账记录并盖章
④如果是被跑路网站所骗,需要提交该网站的网上信息截图,如官网上的公司介绍、主流媒体对该网站理财信息的吹捧报道、知名网站的理财推荐等、被骗公司的资格认证。
还有一些被骗的交易记录,证人证言、书证、视频录音资料均可作为证据。
二、诈骗罪的认定条件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对于诈骗罪的具体判决处理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上述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办理的,不同的涉案情况所认定的立案标准是不同的,特别是涉及主观严重的违法事实的,或者存在严重的犯罪行为的,那么是需要从严进行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