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重视学生的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也是学生自学的一种体现、我对我班学生预习课文有五个简单的要求:
1、两个注音(给课文中的四会生字注音,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
2、两个标出(标出段落,标出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3、尽可能的从课文中找出2个多音字,形近字或者近义词、反义词。
4、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且简单地在句子旁边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5、思考课后练习,初步提出疑问以待上课解决。
对于一个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我不知道这样设计预习要求到底合不合理,但我深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预习是学生实践的一种好方法。
所以我一上课,就以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赵州桥这个课题目还可以换一个什么样的题目?“爪”是文中读什么音?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这样学生也很有兴趣,相对老师的讲解,这样学课文更便于学生记忆。
二、重视朗读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初读学认读字,学四会字,最主要的是把课文读通,读流畅。再读整体感知: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写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三、抓住重点,重视读与写的结合
过渡句的知识是一个新知识点,也是一个文章中的一个重点。我以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帮忙解决的方式起始,相机出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句子。从而过渡到这句话的好处,自然就有小写作的知识点了: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