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是一个与私益诉讼相对的一个概念,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提起诉讼,由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审判并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
一、税收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人民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可以支持起诉。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人民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第二条人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损害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市(分、州)人民管辖。
有管辖权的人民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应当由上级人民指定本区域其他试点地区人民管辖。
上级人民认为确有必要,可以办理下级人民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办理。
有管辖权的人民认为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下级人民办理的,应当报请其上一级人民批准。
二、公益环境行政诉讼诉前程序是必须的吗?
1、环境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的联系为《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发生环境纠纷时可以提出民事诉讼,环境污染损害纠纷中的被害人向人民对加害人提起的赔偿诉讼,就属于环境民事诉讼,此类诉讼时效是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但超过20年的,不得再起诉。
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人民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可以支持起诉。
2、除了民事诉讼之外,还可以依据《环境保》提出行政诉讼。
环境行政诉讼时效则适用于环境行政案件中的管理相对人不服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罚款等处罚)向人民提起的行政诉讼,其诉讼时效为三个月,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时起计算。
三、如何起诉环境侵害
因环境污染侵犯众多社公众利益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公益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公益诉讼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人民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可以支持起诉。
?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人民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可以支持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