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文材料-名人故事寻寻觅觅之李清照 精品

作文材料-名人故事寻寻觅觅之李清照 精品

来源:叨叨游戏网
名人故事:寻寻觅觅之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明水镇)。

她仰慕陶渊明,佩服他蔑视权贵、回归田园的精神,渴望寻找一份心灵的净土,于是,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为书房题名为归来堂,又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之句,自号易安居士。

清照的这个自号里,寄托了她的傲视情怀,即使身居陋室也觉得心安。 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吗?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学识渊博,是当时著名学者。

他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识礼。

可以说,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温暖幸福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童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诗书礼乐的熏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再加上家中往来客人,多是文人政客、达官贵人,独特的政治氛围,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所以,她小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独特的环境氛围,文学艺术的濡养,很自然地熏出一颗诗心来。

清照用一颗敏感诗化的心,细细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寻觅着内心的美好和纯真。

她写景抒情,品评他人,头头是道。 她的才气也随着她的诗文,流传开来。

她十余岁时就作了《如梦令》,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

她在诗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她流连于花间溪畔,沉醉忘了归路。 同时,少年也是情窦初开之时,对异性有了敏感与好奇。 她在诗中编织着自己的爱之梦。

岁那一年,李清照嫁给了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人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谓门当户对。

他们都喜诗词,爱文学,日日在一起调琴吟诗,猜书斗茶,乐不可支,更为重要的是两人有共同的志趣爱好——金石研究。

特殊的家庭门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悦,他们的结合该是多么的幸福!李清照和赵明诚就是一对恩爱的鸳鸯,灵魂合一,爱心相印。

这在那个不能自由恋爱的封建时代,有这样美满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新婚时,清照就是那个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 她的词《减字木兰花》记录了当时喜悦自矜的心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是清照爱情幸福的起点。

此后,她常和赵明诚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鱼戏水,恩爱相欢。

曲径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内,卧榻之上,两人吟诗接续,调琴作画,研究金石,留下了多么难忘的生活画面!然而,明诚在外做官,清照闲居在家,两人聚少离多。

一次次,离歌声声,似乎有意在考验我们的女词人,为她提供创作的灵感。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从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赵明诚的眷恋是多么的深浓?无论是相守还是分离,她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诚就这样一直相守到老,该多好。 可是,天妒红颜,命运偏偏弄人。

从个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无疑是幸福的,但他们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时局的影响。

李赵两家在政治的舞台上时浮时沉,而李清照也因赵明诚的失官和复官,与他时聚时散。

靖康二年(年),金人围攻汴京,掠走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数千人,北宋灭亡。

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被破坏,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她和明诚的婚姻,也在战乱中经历着考验。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之和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年,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她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

面对浩浩江水,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一改易安词婉约愁苦的风格,慷慨激昂,讽刺当时朝廷,丧权辱国,不思进取,表现了她坚强豁达、叛逆勇敢的爱国情怀。 这首词也似乎暗含有对丈夫赵明诚的不满和警示。

这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柔软女子的心声呢?倒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铿锵悦耳,锤击着失节的赵明诚的心。 他听着清照吟咏这首诗,愧悔难当,深深自责。

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第二年(年)赵明诚被诏回京复职,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仅岁。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如一叶孤舟,居无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惫。 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她用回忆和思念慢慢疗伤,书写着心灵深处的恋歌,诉说着无尽的凄凉和愁苦。

如果聪明的清照能守着这份感情,痴痴地念想,一直到终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第二次失败的婚姻。

对于她的改嫁,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 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孤独无依之中,绍兴二年夏(年),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 原来张汝舟娶她,并不是真正的爱慕她,而是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想把它们据为己有。

其实,在李清照南渡的过程中,许多文物已经丢失,当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原形毕露,拳脚相加。 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

像李清照这样坚强聪明的女人,眼里岂能揉进沙子?岂肯受那窝囊罪?李清照到处搜集张汝舟的材料,发现他还有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 于是便一张状纸,告到了朝堂,揭发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经查属实,张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编管广西柳州。

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尽管如此,她还是高昂着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大堂,选择了离婚。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也身陷囹圄。

可能是她的才名广播,影响太大了,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才关押九日就获释了。 此段婚姻前后不满百日。

这次婚姻的失败,彻底泯灭了李清照的爱情之火。

从此,她在漂泊无依、孤苦寂寞中,继续着她的诗词创作,继续着赵明诚未尽的事业——《金石录》的编纂工作。

绍兴十三年(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开禧元年(年)刻书。

当她看到《金石录》装刻成书时,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该露出会心的微笑了吧。 那是对情深意笃的丈夫的深情爱恋,也是他们爱的见证。

但在一个又一个漫漫难挨的日子里,她在思夫、失家、离国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样的煎熬?品尝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品尝了旷世的孤独后,李清照吟出了

奠定她婉约词风格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爱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丧夫失家的孤独,也有爱国的情感。 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尝遍了人生的况味,演绎了一生的妩媚和风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