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研究业,旅游业的这一极强关联性决定了任何一个部门的波动,都会对旅游业造成影响。此外,在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蕴藏着危机,旅游业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上,如战争、变化、供求关系的改变、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变化都会使旅游景区产品的生产出现波动。从旅游消费来看,旅游消费属于非基本需求消费,是旅游者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萌发的高层次需求,其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大。另外,旅游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旅游消费的季节波动性也决定了旅游消费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旅游供给的综合性和旅游消费的弹性决定了旅游景区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从客观上要求其重视危机管理。
(二)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巨大的经济拉动性促进旅游市场快速成长,弱化了旅游风险的认知,潜伏着各种危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全国很多省份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者主导产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兴起了一股旅游投资热,出现了很多雷同的景观。在人们的期盼中只有旅游业的积极乐观和无风险的正面效应,忽视了繁荣背后隐藏的深层危机和矛盾:旅游产品的相似和雷同亟待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的散、小、弱、差等问题导致的抗风险能力弱小。在经济活动中,旅游业对市场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这些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和淡薄风险意识的行为势必会造成危机的潜伏,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和扼制,等到危机诱导因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导致危机的爆发。
(三)资源型景区对旅游资源的高度依赖以及旅游资源的特性要求景区实施危机管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资源型景区,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度、分布和地域组合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对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不当的开发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在经营管理中由于人为的原因、资源自身生命周期以及自然作用过程(如风化)等也会对资源造成破坏,资源的损害甚至是消亡对景区的发展是不利因素,因此资源本身的脆弱性、高价值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特点决定了景区必须重视对资源安全的管理,即实施危机管理。
2013年10月下半月刊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旅程。是以观察、感受、参与、体验异地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民俗旅游活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得到良好的旅游体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庆文化、和信仰文化等。其中民族风情游、乡村风情游,古村古镇游,胡同老街游等以传统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旅游。
一、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满族民俗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和生产力因素,开发满族民俗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开发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是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抢救的需要,抚顺即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又处于白山黑水之间.这片土地和北方独特的气候条件不仅为满族的先世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同时也造
四、资源型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所在,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着“重开发,轻管理”的问题,管理中又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危机管理意识严重缺乏。2003年SARS危机中曝露出的旅游企业缺乏应变能力的问题,造成的损失之大,让旅业有了“切肤之痛”,然而危机管理并没有引起景区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景区实施危机管理,不但可以防范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而且可以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是因为加入WTO以后,外国旅游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使我国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受到极大的冲击,竞争环境日益严酷。国外危机管理研究早于我国,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危机管理,对危机的防控和应对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国内景区出于加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必须加强危机管理。
在旅游景区开发形势大好的背景下隐藏着危机:资源产品、形象品牌以及生态环境等危机急剧生成和上升,降低了景区的抗风险能力。严酷的现实警示我们,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景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景区要高度重视危机,在制定管理战略和发展战略时,必须正视严峻的形势,实施危机管理。
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28
以永陵满族民俗文化为例
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加大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
李娜
其感
,原不汁仅原能味激
发,人经们济的效游益览成兴为趣最而大且的还开能发弘目扬的民等族问文题化,。满永族陵民满俗族文民化俗旅文游化开旅发游应开该发针中对存满在族着独满特族的文文化化已资失源去开了
满族民俗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满族民俗,表示着曾经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给人们带来的神秘
“”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众多风俗,并最终成为了今天独具特色的
——◇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3年10月下半月刊
旅游管理研究本相同,都是民俗村、民族饮食、民族文物展览等,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这种低水平、重复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形成旅游景区(点)的恶性竞争。
(三)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以萨满教为例,萨满教分为宫廷萨满,民间萨满。随着清王朝的毁灭,宫廷中的萨满已经基本消失。2005年抚顺市最后一位跳“火神”舞的艺人和法库县最后一位跳“撒满舞”的艺人相继去世,这两门口传身教的技艺在当地消失。随着现代化的城市不断加快,满族传统的相对居住格局被打破,许多的带有满族特色的日常用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大量的遗失。
就了满族先民勇敢,强悍,粗犷,豪放坚强的性格.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对独具特色的满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和文艺等习俗所进行的开发。
二、永陵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众所周知,永陵是是清朝入关前的都城,因此,直到现在清永陵的建筑风格仍然保持着清朝入关以前的满族特有的风格,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现在“一宫两陵”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古迹。
从1999年至今已以游“一宫两陵”、吃“满汉全席”、穿“满韵清风”、购“吉祥如意”、穿“时尚旗袍”、看“皇家礼仪”为基本内容的旅游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开展主题为“抚顺满族风情节”的旅游文化节是以丰富的满族历史文化为依托的旅游文化节。在“满族文化风情节”的举办期间,有着特色的满族歌舞文化表演,并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而在满族民俗文化中最具发展前景的要数满族的饮食文化了。其中主要形式就是餐饮开发。如满汉全席、满族大清花饺子通过文化节和满族饮食厨艺大赛的方式进行推广。正宗的满族八碟八碗和满族小吃成为这里饮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满族食品有的已经被很多人知晓,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以沙琪玛为代表的满族糕点的开发,现已远销全国,成为妇孺皆知的喜爱产品。
在满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旗袍了,在全国各地都很盛行,不论是款式、面料、工艺上都不断出新,成为服装界经久不衰的亮点之一。除了旗袍之外的还有旗鞋、马褂、满族刺绣和剪纸等都得到了开发。尤其是香包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旅游纪念品之一。以东北三宝为代表的人参、貂皮、乌拉草、在距清永陵不远的赫图阿拉城内玲琅满目的展示着。2006年,抚顺满族风情节组织了“旅游商品设计包装大赛”的活动。
四、针对永陵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加大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既要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让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利用满族民俗文化。开发满族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永陵的经济,从而促进辽宁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势在必行。清永陵应重视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如严厉禁止编造“伪民俗”,不能为了吸引游客而丢失满族特色。对于旅游者来说,在旅游景区内应爱护满族民俗展示物,在景区应注意宣传满族民俗文化,扩大满族民俗文化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二)开发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目前很多人对满族旅游的观念已经淡化了。在很多景点已经找不到能够代表满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了。但是作为“满族第一镇”的清永陵来说有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像这些传统的饮食、歌舞、节庆现在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其实这里的任何一个景点绝非单纯的景观,它包含着一个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只有将这种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才能渲染旅游者,才能开发度假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在开发清永陵旅游产品的时候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挖掘内涵和价值。
(三)注重在开发中保护
满族文化是清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重要特色,也是当代民俗旅游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对文化的深入开发,又要保护遗产使其文化得以发展与继承。
三、永陵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满族文化已失去了其“原汁原味”
永陵作为满族的发祥地,蕴含着多姿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这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然而这笔财富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正在失去。在旅游开发中,开发者和经营者也存在着问题,随着整个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者涌入,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得不到一体,就会对旅游景区照成破坏,不再是原有的面貌。例如:为了更好的纪念满族留下的传统,满族人是不吃狗肉的,要敬乌鸦等民俗。而今,现在的抚顺等满族特色的一些地方,开启了狗肉馆,开狗肉馆的人,也大大地超过了满族原有特色的八碟八碗。
在发展清永陵满族民俗旅游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这三大效益没有高度重视。一是景区环境质量下降,随着清永陵知名度的提高,游客的承载力加大了些,在旅游旺季时,没有景区人数的接待量,对景区照成了破坏。
(二)旅游产品没有创意,模仿成风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大都忽视旅游者参与、尝试、体验、学习的需求,基本以静态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更多的自由选择。同时,各地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基
五、结语
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是这个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把满族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永陵的经济发展,改善其生存和生活条件,并且能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在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上,可以从居住、服饰、婚俗上进行重点开发,使游客参与其中,在不影响当地人生活的条件下,让人们在清永陵荡漾在满族建筑的同时,感受满族文化,吃着满族小吃,穿着满族服饰,听着满族的趣闻和神奇的传说,看着其特色的嫁娶风俗的奇妙之旅。让到访清永陵的游客充分了解满族文化民俗,既要保护现有文化的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资源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旅)
2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