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付国锋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4期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专业化不强等问题。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01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当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学生的课程管理。但是,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教育理念不够清晰,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安排的课时不多,给予的学分比较少;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理解成提高就业率和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并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一些高校仅仅举办几次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就算是完成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
2.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数量、质量不高。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相比之下,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有些就业指导课教师每次都是大班上课,上课人数有一百多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就业指导课程的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化要求。”[1] 然而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多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担任,还有一部分是从事党务、行政、学生工作的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扎实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学科支撑,对课程的思考研究不够,教学时仅限于课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就业指导课应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就业指导等知识在内的课程体系。当前,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高校中,有些高校仅限于就业、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知识的讲解,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等教育,而且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意,与当前大学生的特点结合不紧密。在教学方法上,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对待,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听”、教师“讲”的单向灌输模式,缺乏双向互动的情节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感到枯燥无味。
二、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强化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就业指导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对学生个人和高校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高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都应该强化认识,加强领导,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把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授课情况、学生评价和教学效果纳入到就业工作评估当中,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另外,高校还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2.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校从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着手,一方面在从事就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中选拔一批热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队伍;另一方面,招聘一批具有扎实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的新人纳入到教学队伍。此外,还“可聘请企业的董事长、人事主管、人才交流中心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2],纳入到教学队伍。
3.创新就业指导课内容、方法。就业指导课教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系统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就业指导课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同时,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单一的灌输方法,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模拟场景、资料分析、参观访问等方式,灵活多样地、新颖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室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6-8.
[2] 贾阳,罗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6).[责任编辑 陈丹丹]
收稿日期:2013-05-19
作者简介:付国锋(1981-),男,河南安阳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