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农民工集中居住的区域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确保农民 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 二是改善农民 工居住条件。 落实好租购房补贴,加快中小户型公共租赁 住房建设,面向广大农民工家庭租售,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三是加强农民工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促进农民工及随迁家属 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
经 济 纵 横 国内外会展 经济研究综述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契机,以扩大就 业
为重点,以支持创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水平。 一是落实农民工自主创业财税。 全面落实相关创业优惠 扶持,重点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落实力度, 鼓励引导
通
黄珍珍
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现象或经 济行为就叫做会展经济, 又叫做会展产业、会
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及展览活动,带来直接 或间接经济效
更多农民工自主创业。 二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园 区建设。 在城展市场。 会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对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乃至整个社 会乡结合部或农民工聚集区建设创业基地和园区, 面向创业农民工国民经济都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主要 从 7 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场地、咨询、项目推 介、开业指导、生产经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阶段性总结和参考。
营跟踪等“打包式”集中帮扶服务。 三是 在促进发展中扩大就一、国外研究现状 业。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扶 持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开发适合农村劳 动力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国外会展经济起步早, 国外学者对会展经济的研究也相对 比较早,以德国为代表的会展强国已进入发展成熟期。 国外对会 展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具体,学者有 Braun, Braun,认为会展业 有着强大的关联作用,会展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交通、住宿、餐
3.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采取购买服务、产业引导基金 等新
型财政工具, 提升农民工各项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 使用效
率。 一是开展购买农民工职业培训服务。 整合人 社、农业、饮、零售、商务、娱乐、社会服务和会员组织等各个与其相关的部 门。
科技等各部门管理的培训资金,统筹用于推进 购买各类职业Braun 指出会展活动带来的总体影响要远远大于会展活动本 身带给培训服务, 使有培训愿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都 有机会接受一次相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而且 Braun 还是第一位运用投入产 出模型法应的就业技能培训, 使企业在岗的农民工 普遍得到一次技能提升测算会展经济影响的学者。 培训, 使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得到一 次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加强股权引 导基金管理。 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可以优先考虑 并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在利润分配上最大程度让利于项目单 位,投资可以仅保留本金,不要求增值。
Paul A、Hanly 指出发展会展经济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国家 收
入和外汇收入,而且带动包括酒店、餐饮、机械和设备的租赁 服务、航空运输以及零售商场的发展。 Oppermann 主要是分析了 会展业与旅游业二者的重要关系, 研究了会展业在旅游业中的 重要作用, 指出目前会展业已经被视为旅游业中最为兴旺的部 门之一。
4.加强财政监管评价。 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 评
价, 有利于确定以财政资金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 出取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主管部门效率意识。 一是加强重 点项目资金监管。 加大对贷款贴息、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 等项目进行
Bodggs.Wall Gitelson etal .Yardley 认为举办会展可以吸 引外来人员, 增加游客花费等效益。 Woosoon Kima 、Matthew Walker 主要从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的自豪感、增强社区归属感、增
重点监督检查, 通过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对失业人 员和享受情强社区自豪感、 展会事件刺激和社区振奋五个方面对大型会展 活动
的非经济性影响进行了分析。
况进行实名制管理, 防止重复享受或骗取套 用。 二是加强绩效 评价。 将职业培训资金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合理确定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和资金保障机制,不 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 三是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 度。 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 府采购、 固定资产管理等财政资金管理流程、 环节的操作规 范,强化对财政违法违纪和浪费财政资金行为的责任追究,健 全处罚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会展经济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本文以不同会 展名词为主题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对检索到 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会展经济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 4 个方面,并通过整理文献将其分为三类,详情见 表 1。
表 1 参考文献:
国内会展经济著作、期刊及硕博论文研究情况
[1]山东省.《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 3 年行 动计划》
《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 3 年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农 民工公共服务 3 年行动计划》[Z].山东:山东省,2014 [2]董洪喜.深
优秀硕博论文 年份 期刊论文 相关著作 2000—2005 2006—2013 2000—2005 2006—2013 2000—2005 2006—2013 54 论文篇数 86 1580 8590 54 120
市步伐[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5(6):25—26
[3]王飞鹏.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及改革措施[J].当 代经济管理,2015(7):32—33
入实施 “三项行动计划 ” 加快农民工融入城
1.会展业基本情况。 对于会展业基本情况本文主要从两个 方面
展开评述:一是会展经济相关理论及作用影响。 施昌奎认为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会展经济也越繁 荣。 杨励、聂娜认为会展经济是一国或某一地区服务业趋于高端 化后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带动性很强的经济形态。 二是针对我国 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陈锋仪认为自 2007 年以来,中国会展
(作者单位:莱芜市财政局)
2015 年第 12 期 77
经 济 纵 横
业以年均增幅 20%的速度高速发展,会展专业化和规模化趋 势明显,这说明我国会展产业正处在产业提升阶段。 方忠认 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产业初步形成了华东地区以 上海市、华南地区以广州市、华北地区以北京市为区域核心 的会展产业带。 同时,以大连、长春等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会展 产业带和以西安、成都等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会展产业带正 在形成。
不足。 另外,在会展经济的发展模式方面,总结性、概括性研 究居多,创新性研究较少。 从国外文献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 范围广泛,研究的视角多,但是对会展经济带来的全面影响 评估探究不足。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会展经济进行了大量的 分析,但缺乏对于会展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未来,会展 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临空会展业、会展经济生态化、会
2.区域会展业的发展情况。 区域会展业的发展问题也是 主要
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我国各省市、不同地区会展 业发展问题。 林蔓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 能力的因素,探讨会展能力及提高会展能力方面的对策。 叶
展业战略联盟将成为热门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BraunbM.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nventions: the case of Orlando,Florida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2,30(3):32-37
莉分析了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关系 上存在的问题,基于两者的互动关系探讨了湖南会展业发展 思路,为区域会展业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是区域 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研究方面。 李旭、马耀峰指出会展旅游者 决策行为和会展目的地营销组织(会展旅游局)是国外会展旅 游研究的四大主题其中的两项,表明区域会展业的发展要与 其相关产业旅游业密切关联。
[2]Woosoon Kima,MatthewWalker.Measuring the Soci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Super BowlXLIII:Preliminary Devel-opment of a Psychic Income Scale [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2,15:91-108.
3.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 会展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研究的 视角
相对较多,主要包括:会展营销策略、会展经济发展模 式、发展战略、会展品牌、会展产业链等。 欧阳宇飞从资源配 置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主导、市场化与市场相结合 的多元主体资源优势三种会展模式。 荆畅认为中国会展经济 在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内的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可以确定为三 个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会展中心和展览集团化阶段、世界 知名展会阶段。 李晓宇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会 展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会展营销五种创新策略。 程
[3]施昌奎.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6:6
[4]杨励,聂娜.中国会展经济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09(9):1—2
[5]陈锋仪.2007 年以来中国国内会展研究综述 [J].西安 邮
[6]方忠.国内外会展经济理论现状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
报,2009,22(5):120—122
学院学报,2007(5):37—39
电学院学报,2011,16(3):96—98
[7]林蔓.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分析[J].湖南 商[8]叶莉.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J].湖南 商
红主要从依托城市产业培养会展品牌,对展会品牌培育问题 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学院学报,2007(5):44—46
[9] 李旭 ,马耀峰 . 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 [J]. 旅游学刊 , [10]欧阳宇飞.会展模式的比较: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 角[J].[11]荆畅.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的影 响[J].[12]李晓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会展营销创新研究 [13]程红.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 向[J].[14]金辉.会展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 [15]
吴建华.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的关系[J].
4.会展教育及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关于会展教育问题的 研究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比分析国内外会展教育。 金 辉(2003)指出国际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是开设会展专 业与课程的旅游院校快速增多、 会展课程已成完整体系、会 展教材全与更新速度快,这也是国际旅游院校的会展教育同 我国的差距。 二是指出国内会展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缺 陷。 吴建华(2002)阐述了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中存 在三种误区, 并提出了四种会展教育的应对方式。 三是会展 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徐林、乔向红认为会展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陈锋仪(2009)提出我国会展 教育应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梯级会展人力资源建设为培育 模式。
2008,23(3):85—
商场现代化,2009(6):135—137
中国科技信息,2005(15):33—36
[J].北方经贸,2008(7):67—68
中国流通经济,2013(3):29—32
三、简要评述
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
展经济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同会展业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展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次分析,但是 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再者,缺乏实证研 究,或者是分析方法不对、数据难以收集,导致相关实证研究
旅游科学,2008,22(6):70—73
[16]徐林,乔向红.会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J].科教文汇,2009(9):47—48
[17]陈锋仪.陕西会展企业应着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N].
中国贸易报,2009,12(08)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78
2015 年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