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毕业设计_secret

某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毕业设计_secret

来源:叨叨游戏网


摘要

本次设计为一栋综合楼做传统弱电系统设计,根据该综合楼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设计将数据网、语音网和有线电视三网合一,以达到统一管理、扩展灵活、维护方便等目的。

本设计中采用三网合一光纤进线解决方案,光纤由城市公共基础主干光缆引入,在楼层设备间将三网分离,数据网和电话网统一采用通过数据交换机配线,在水平布线上都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在电话终端采用附带RJ45接口的电话机;唯独有线电视系统经分配分支器由同轴电缆敷设。本设计在从进线到楼层设备间三网合一的应用就大大地简化了垂直干线的设计;在水平子系统按结构化综合布线敷设,满足了现有设备的需求;而且对于相同布线方式的数据和电话网都可以灵活的转换,可以有支持任意更改网络结构的特点。

第 I 页 共 22 页

目录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综合布线起源与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 1 1.3 三网合一综述 ................................................................................................................... 2 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 3 2.1 工程概况 ........................................................................................................................... 3 2.2设计内容 ............................................................................................................................ 3 2.3 用户需求分析 ................................................................................................................... 3 2.3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 4 2.4.1 设计标准 ....................................................................................................................... 4 2.3.2 设计规范 ....................................................................................................................... 4 3 方案选型 ............................................................................................................................... 4 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 4 3.1.1 综合布线的各子系统 ................................................................................................... 4 3.2 三网合一+结构化综合布线方案 ................................................................................... 6 3.2.1 三网合一的有利因素分析 ........................................................................................... 6 3.2.2 三网合一方案的优势 ................................................................................................... 7 4 方案设计与具体的施工要点 ............................................................................................... 7 4.1 工作区子系统 ................................................................................................................... 8 4.2 水平子系统 ..................................................................................................................... 10 4.3 管理子系统 ...................................................................................................................... 11 4.4 干线(垂直)子系统 ...................................................................................................... 12 4.5 设备间子系统 .................................................................................................................. 12 4.6 建筑群子系统 .................................................................................................................. 12 5 综合布线管线设计建议 ..................................................................................................... 14 5.1 PDS管线方案 .................................................................................................................. 14 5.1.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 14 5.1.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 15 6 设计小结 ............................................................................................................................. 16 致谢......................................................................................................................................... 17 附录:..................................................................................................................................... 18 5 参考文献 ............................................................................................................................. 20

第 II 页 共 22 页

哈尔滨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研究

——有线电视、电话、数据网综合设计 绪论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结构化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

1 兼容性: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节省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2 开放性:

该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

3 灵活性:

该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而且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组网也可灵活多变。

4 可靠性:

第 1 页 共 22 页

该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5 先进性:

该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6类双绞线的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到1000Mbps,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采用电缆,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裕量。

6 经济性:

虽然综合布线初期投资比较高,但由于综合布线将原来相互、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这样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使布线周期大大缩短。另外,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简单、方便,维护费用低,可以满足三维多媒体的传输和用户对ISDN、ATM的需求。可见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1.3 三网合一综述

所谓三网合一,是指将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络(以下简称互联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网络资源,通过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建成全数字连接、宽带交换与传输、业务高度集成、终端接口开放、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服务。三网合一的网络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网络在物理层上是互通的,也就是说一个网络的信号可以直接传递或经过组织、变换传送到另一个网络中去,并且通过另外的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时,不改变信息的内容,也即是网络之间要互相透明;(2) 用户只需一个物理网络连接 ,就可以享用其他网络的资源或者与其他网络上的用户通信;(3) 在应用层上,网络之间业务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但又可以相互,互不妨碍,并且在各自的网络上可以像以往那样发展自己的新业务;(4) 网络之间的协议兼容或者可以进行转换,这是因为各个网络都有自己的协议,因此信息从一个网传送到另一个网时它应满足所转向网络的协议要求。

第 2 页 共 22 页

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2.1 工程概况

哈尔滨国际贸易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高度47.800m、总建筑面积10496.6m²,共13层,地下1层,地上12层。其中1 层到4层为丁字结构东西长41m、南北长44.3m,5到12层为长方形结构东西长41m、南北宽15.2m。各楼层的主要使用功能如下:地下1层为消防、给排水设备层、地下车库等;1层为营业大厅、保安和消防监控室、网络电信间、变配电室等;2到11层为各种管理办公室、综合办公区、会议室等;12层为多功能厅、机房和管理用房等;建筑内拟建:供配电、照明、电梯、空调、给排水、安全防范、消防报警与联动及电话、有线电视、数据网等系统。 2.2设计内容

在这个设计当中我主要负责该综合楼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数据网的综合设计。由于现阶段的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电视转换,因此三网合一(只使用基础网作为传输媒介)有了技术上的支持。采用基于OnAccess系列产品三网合一光纤到楼的方案来设计。 2.3 用户需求分析

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2 综合布线系统应以电脑系统等为服务对象,同时尽可能为各个弱电系统提供统一信息传输布线平台。它应有利于各个系统自身组网和传递信息,有利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连,有利于各个系统与外界的连网。

3 布线系统要具有高性能和相当的超前性,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新技术、新产品对传输的需求。

4 同时布线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办公的具体特点,在信息点的选取、线缆配置等各方面满足网络系统的要求。

5 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 3 页 共 22 页

2.3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2.4.1 设计标准

IEEE 802.3 10BASE-T 10BASE-FX IEEE 802.3u 100BASE-TX IEEE 802.5 Token Ring IEEE 802.6 FDDI/CDDI/TPDDI ANSI X3T9.5 CCITT ATM 155MBPS EIA/TIA 568A EIA/TIA 569 EIA/TIA SP-2840 2.3.2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 《市内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13-8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10-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T

3 方案选型

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3.1.1 综合布线的各子系统

第 4 页 共 22 页

根据国际标准ECN80:1995和美国ANSI/EIA568A:1995等标准的研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按照功能和物理结构统一明确分为6个部分为宜,并简述如下:

1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组成,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缆线、建筑明配线设备(CD)和跳线等组成。主干布线缆线进入建筑物时,都应该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为室内电缆、光缆。

2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线缆组成,缆线一般为大对数电缆或光纤。

3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该子系统应在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水平布线子系统缆线长度不应超过90m。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光缆距离可适当加长。

4 工作区

是放置系统终端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的地方,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插头组成。

第 5 页 共 22 页

5 设备间

是放置综合布线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备场所,在内部可把公共系统和楼内系统对接起来。

6 管理区

管理区是将垂直干缆与水平系统相互连接的地方(楼层配线架),它为连通各个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它采用交连和互连的方式,管理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线缆。

3.2 三网合一+结构化综合布线方案 3.2.1 三网合一的有利因素分析

(1) 用户的需求。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话音或单向的视频,而是更快速、更丰富、交互式的宽带多媒体业务。目前我国宽带网络建设非常红火,竞争也相当激烈。计算机互联网上有可视电话、计算机电视;电信网开通了视频点播,手机上网;有线电视开通了IP电话,多媒体信息等。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接入技术方面虽各有特点、优势,但建设之初均是面向特定业务的(电信网面向话音,电视网面向视频,计算机互联网面向数据),任何一方基于现有的技术都不能满足用户宽带接入、综合接入的需求,用户只能从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处获得所需的各类业务,造成用户使用不便和资费负担重。另一方面,由于各网间不能互通,也造成重复投资和通信资源的浪费。因此,三网合一是现实的需求,也是用户的需求,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运营商。

(2) 市场竞争的要求。

电信业已成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有线和无线通信的结合,传统电信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电信产业和媒体、金融产业的结合。在这样一个技术背景下,电信产业将面临从垄断行业转变为竞争行业。信息产业也正面临着从常规光纤向新一代光纤的转换以及电视机逐步计算机化和计算机逐步电视化。市场竞争的发展促进了电话、计算机、电视三种技术及其产业的融合。

(3)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第 6 页 共 22 页

电信终端已逐步趋于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比如双向有线电视必须要求电视终端智能化,使电视机具备交互功能、处理文本和数据的功能,而计算机在安装了一定的设备以后可接收电视信号,进行传真、语音通信、图像图形通信。也就是说,未来家庭的PC将是计算机与电视机的融合产品,因此三网的融合是用户终端设备融合的要求,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3.2.2 三网合一方案的优势

1.光纤网络产品明显简化了网络结构显著节约机架空间,后者只有前者的1/5。

2.省去光电转换器,成倍减少接头数量,显著提高网络可靠性、安全性 3.OnAccess系列光纤交换机具有很强的网管功能,大大提高网络可管理性 4.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提高,自然大大降低网络维护成本 5.端口配置非常灵活

上联端口:2个10/100/1000BaseTX 的RJ45接口;2个可热插拔1000BaseLX或者1000BaseSX标准SFP接口;

下联端口:容许以光纤和超5类线混合作为接入媒介,利用光纤有效解决超高速、远距离、抗电磁干扰接入的同时,提供低廉的5#接入,适应不同需求环境,有效节约网络建设投资; 最多24个以四个为一组的10/100BaseTX RJ45接口模块或SC/LC 100BaseFX可插拔接口模块;端口配置非常容易扩展和升级;可以混合选择单模光纤(单纤单波长、单纤双波长和双纤单波长)、多模光纤、六类线三种不同接入媒介;

6.低成本

OnAccess系列光纤网络解决方案成本低于目前传统的网络结构成本。 4 方案设计

本设计三网合一方案是采用基于OnAccess系列产品光纤到楼的解决方案,即是从楼外进线到垂直子系统进入楼层设备间,都是三网合一的光纤。在楼层设备间里放置OnAccess系列设备即可轻易将三网分开,本设计中语音和数据网在水平子系统中都采用六类线统一敷设,语音只需在终端使用附带RJ45接口的电话机即可。更是大大地简略了敷设时的工序。

第 7 页 共 22 页

本设计中的综合楼为综合性的办公大楼,根据该综合楼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将该综合楼的设计等级设置为综合型。

4.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放置系统终端设备(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等)的地方,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插头组成。信息点的布置以按功能布点为原则。大开间办公室每10m²左右为一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需2个数据信息点、1个语音信息点,共3个信息点;个别工作区除上述信息点外,还需有线电视点1~2个。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处适当设计1~2个光纤点。

下面以1F为例:

营业厅柜台面积95.4m2,且按照营业厅的功能分为6个工作区,共6个语音信息点、14个数据信息点(两个为预留的)、在柜台前设置2个有线电视点供排队等侯观看。

两个大厅面积共140.2 m2,按照其功能和需求只在营业大厅两侧分别设置2个共4个信息点供查询用。

机房面积16.5 m,设置1个语音信息点、3个数据信息点。

保安消防监控室面积26.6 m2,划分为两个工作区,共设1个有线电视点、4个语音信息点和4个数据信息点。

展览休息室面积81.9 m2,设置1个有线电视点供休息时观看,2个供查询的数据信息点。

网络电信间面积23.7 m2,设置1个语音信息点供维修人员通信,2个数据信息点。

变配电房面积105.5 m2,分两个工作区,预留2个数据信息点。 备表库面积29.1 m2,预留1个数据信息点,用于远程设备监控和维修。 空调机房面积18.9 m2,预留1个数据信息点,用于远程设备监控和维修。 在1F中总计有线电视点4个、语音信息点12个、数据信息点33个。 其余楼层点数分布依据都跟1F的相似,要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具体综合楼信息点统计见表1,点位见平面图附图。

1层至11层各布置一个弱电间。在此基础上为将来的升级发展适当预留部

第 8 页 共 22 页

2

分冗余的信息点。

表1 信息点分布表

楼层 -1 风机房 制冷机房 柜台 大厅 机房 1 备表库 展览休息室 网络电信间 空调机房 变配电 电费核算班 用电检修班 营业组 2 办公室 办公区 储藏室 空调机房 空调机房 办公室×2 办公区 餐厅 4 办公区 办公室 空调机房 空调机房 5 6 办公室×2 办公区 面积 15.7 80.6 95.4 16.5 29.1 81.9 23.7 18.9 105.5 26.7 35.6 35.6 59 204.5 49.4 23 23 81.2 308 461.4 5 244 47.6 23 331.7 81.2 286.5 20 2 4 28 6 4 2 1 2 1 1 1 2 2 4 2 20 8 4 28 40 4 1 1 8 56 6 4 2 2 1 140.2 1 4 TV TP 6 CP 1 1 14 4 3 4 1 2 2 1 2 2 2 4 4 40 1 1 8 1 8 56 合计 说明 1 1 22 4 4 9 1 3 3 1 2 4 4 8 6 60 1 1 16 1 12 84 5 60 6 1 1 12 84 12 8 2 5 1 一个光纤点 保安消防监控室 26.6 配电检修1-4班 344.8 3 线路维修1-3班 126.6 变电检修1-2班 106.6 工具间(变、线) 86.1 会议室 空调机房 90.5 23

第 9 页 共 22 页

表1 信息点分布表(续)

楼层 设计室 变压器班 7 会议室 空调机房 负荷控制中心 汽车班 会议室 8 空调机房 房间1-5 空调机房 计算机房 自动通信 9 运动机房 恒温表库 远动通信班 会议室 档案室 空调机房 10 调度中心 会议室 机房 参观台 11 会议室 资料室 办公室 休息区 机房 12 多功能厅 空调机房 管理用房 小计

面积 108 95.8 90.5 23 40.3 103 90.5 23 307.7 23 49.7 95.6 38.4 26.9 99.2 27.9 23 23 262.6 27.4 23 126.4 60 91.1 23 46.8 18 380 23 17.9 TV TP 4 3 CP 4 3 2 1 2 4 2 1 15 1 1 1 1 1 2 2 1 1 48 2 1 4 合计 8 6 5 1 4 8 5 1 35 1 1 2 2 1 4 5 2 1 76 5 1 6 5 2 6 3 1 8 1 2 653 说明 一个光纤点 一个光纤点 大厅两个数据点 一个光纤点 一个光纤点 一个光纤点 一个光纤点 两个光纤点 2 1 2 4 2 10 1 10 1 1 2 2 4 2 2 2 1 1 2 1 2 24 1 1 1 2 1 4 2 1 6 1 1 1 40 208 405 、注:系统工作区的每一个数据和语音信息点都是六类的信息点,在以后的系统扩展或者系统的更改中都可以方便的转换。体现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

4.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由楼层配线间OnAccess 的不同端口,采用不同

第 10 页 共 22 页

配线方式连接到工作区的不同信息插座。水平布线系统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以楼层配线架IDF为主节点,数据和语音均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可支持255Mbps传输速率,能满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数据传输要求。有线电视则采用同轴电缆。

在大多数楼层的信息点数比较多,则采用分区2级交换机的方法来减小主线的根数,再者可以在分区里更加自由灵活地分配信息点。

如在大开间的办公区里划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分别只设置一个数据点接一台交换机,从而可灵活方便地分配分区的数据信息点。如图*所示:

对不确定数据信息点数的房间如计算机房,则留1个数据信息点接交换机即可。

水平线缆采用PVC线槽/管敷设,这种方式可以给缆线提供较好的保护。根据计算各水平线缆的长度平均在70米左右,满足EIA/TIA 568A标准的规定。

用户增减或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也为系统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方便。

4.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区是将垂直干缆与水平系统相互连接的地方(楼层配线架)。本设计中, 管理子系统里是垂直三网合一的光缆连接到三网合一光网络单元OnAccess H1004D设备中,再由该三网合一光网络单元分出的信号,数据和语音都接到网络交换机上统一分配;有线电视信号则接至分配分支器上分配出去。以此完成管理间里的信号分配。另外在第9 层的管理间里还有1个直接光纤到桌面的光纤交换机,将覆盖整个综合楼的所有光纤到桌面点。

根据各楼层的信息点数及楼层线缆的走线长度,整个综合楼可设置11个管理子系统,即1到11层各设置一个管理子系统。

由于数据系统采用模块化配线架此部分具有跳接管理灵活便捷的特点,便于线路的调整和管理它采用交连和互连等方式。管理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线缆根据各楼的信息点数和实际位置进行布置。

第 11 页 共 22 页

4.4 干线(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设备间与楼层配线间之间所组成系统。采用单模光纤,通过弱电井利用金属桥架敷设。

为了传输速率和带宽的保证,在垂直干线上使用4根光纤,其中3根主干光缆分别连接3个或4个楼层设备间,另外一根连接到9层的楼层设备间用于直接光纤到桌面。

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竖井中设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有一根固定点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光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用金属桥架连通。

需要注意的是在垂直桥架安装过程中,为防止电磁干扰,宜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楼层机柜的接地装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4.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大楼与外部通讯的枢纽,主要布线产品为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本设计中,将设备间设置在1层。从楼外直接引三网合一的光纤到1层的网络电信间,然后再通过交换机分到垂直干线上去。

4.6 建筑群子系统

在本设计中,由于该综合办公楼属于单体建筑, 可以不考虑。 1.1 施工工艺流程图

第 12 页 共 22 页

设计交底 机柜就位/线架安装 对照图纸勘查施工现场 分线/绑线/打线 施工图纸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否 深化/变更设计 模块/面板安装 铜缆/光缆测试 上报审批 检查指标是否符合规范 否 调整/重装 是 制订具体的施工计划 铜缆/光缆端口标识/穿线敷设 测试线缆通断和长度 是 线缆标识 否 调换线缆 永久性标识 制作/提交测试文档 验收申请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流程图

1.2 施工关键点 1.2.1 工作区子系统

各楼层信息点分布点及编号详细情况标注于各楼层平面图上。 所有信息插座未经注明均为离地300mm。

水平八芯双绞线在模块上卡接完毕,即应将面板装上。

工作区预留长度为0.3~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1.2.2 水平布线系统

水平线缆的穿放,最好在墙面一次装修完成后进行。管、槽安装到位并连通,管内应无杂物和浸水,管口光滑无毛刺。配线架安装位置己确定。

穿放时可从同一管路的末个信息口端开始,延伸至FD,中间插入或经过的过渡盒时,每处都应有人照应,以防电缆扭曲。

管道较长或有弯曲,应借助牵引线(引线器)进行,防止强拉,破坏线缆特性。管口应加护套,避免划伤电缆外皮。

为了防止电缆浪费,建议对每盘电缆己布数量的记录计算盘底长度,以便安排合适位置使用。

双端预留长度要适当,一般信息口端预留长度为20~30cm,配线架端放至指定位置后再预留约50cm,作为富余量和工作长度。

布放后的电缆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被人剪断,或因其它原因而损伤电缆。 每一层面的水平电缆布放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电缆两头加注同一标记,贴上标签标识。

1.2.3 管理子系统

按照施工图设计指定的位置安装。

第 13 页 共 22 页

机柜固定方式:底部采用10×100膨胀螺栓锁定,顶部采用加固铁件与墙体或柜顶桥架锁定。 机柜安装应利用吊锤或水平尺测量,保证横平、竖直,要求水平度偏差<2mm,垂直度偏差<4mm。 机柜内配线架端子板位置的排列应合理规划、定位,做到上部留空适当,下部要有足够位置,预留安装交换机使用,左右空间宽度一致。排列整齐、平直、固定牢靠。确保板面平整。安装要求平直、牢固。

1.2.4 线缆布放(含电缆、光缆)

干缆引自BD(总配线架),经过一段水平线槽后进入竖井垂直桥架至FD,所以布放之前必须保证竖井己清理,干缆径内桥架沟通且槽内无杂物。

干线电缆留长:

a. 在总配线架BD一侧,电缆从桥架进入机房到达BD后再留3.5m长度的裕量。

b. 干线电缆在布放过程中,需同时在电缆两头加注同一标记,贴上标签标识,标识方法为:DXXX-XX,前4位表示楼层号,后2位表示缆号。例如:第18层第一根25对电缆干线编号为:D18-1。

布放过程中,电缆贴靠槽盒边缘时,要有人照应,布放时不得用力拉伸和有扭结现象,防止电缆被划伤、割断、变形,影响电气特性。

线缆在垂直桥架上敷设,应根据需要布放的电缆量统筹规划排列方式,做到出线顺畅,不交叉,以保证整齐美观。

光缆出线应敷设在电缆上层,防止被压损断

5 综合布线管线设计建议 5.1 PDS管线方案

5.1.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水平线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有两种走线方式。

(a) 墙上型信息出口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装配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种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

PDS系统的布线是放射型的,线缆量较大,所以线槽容量的计算很重要。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的容量即:

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

线槽的材料为冷轧合金板,表面可进行相应处理,如镀锌、喷塑、烤漆等。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同时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箱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

第 14 页 共 22 页

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b) 地面型信息出口

采用地面线槽走线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的办公间,有大量地面型信息出口的情况建议先在地面垫层中预埋金属线槽。主线槽从弱电井引出,沿走廊引向各方向,到达设有信息点的各房间进,再用支线槽引向房间内的各信息点出线口。强电线路可以与弱电线路平行配置,但需分隔于不同的线槽中。这样可以向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包括数据、语音、不间断电源、照明电源出口的集成面板。真正地做到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下,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由于地面垫层中可能会有消防等其他系统的线路,所以必须由建筑设计单位,根据PDS管线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综合各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地面线槽路由部分的设计。线槽容量的计算也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地面线槽也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

5.1.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地板通孔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 用于PDS系统的典型接线间,其可以走进入的最小安全尺寸是200×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 M宽1M,向外开。

垂直干线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a) 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PDS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爬架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附近有电梯等大型电磁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非屏蔽/屏蔽保护。预留的电缆井的大小,按标准的算法,应至少是要通过的电缆的外径之和的3倍。此外,还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管线。

(b) 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线从主设备间到其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

第 15 页 共 22 页

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所用的线槽由金属材料构成,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

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6 设计小结

毕业设计是我们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大家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我们学校也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在学期初进行了毕业设计动员,强调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学期中,对前一阶段的设计成果进行了检查,学期末就将进行毕业答辩工作。

本次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加强毕业设计的辅导,每个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轮流值班,随时可以找老师进行答疑,老师为方便学生联系,把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给学生,有什么事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基本上使问题不致堆积、也不会因此拖了进度。

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比较重视,也没有因找工作而拖延进度,老师对学生能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也较满意。设计期间,大家自觉进行设计,有问题时学生之间会进行探讨、研究,师生之间也常进行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觉得收获很大。大部分同学能主动走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有的同学其工作能力及主动性较强。同学们通过毕业设计,普遍感到自己应用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所学的许多课程觉得很零散,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及怎么用,现在也都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老师的指导和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了本课题的设计任务,画出了布线的平面图和系统结构图,完全符合本课题的各项指标。

第 16 页 共 22 页

致谢

第 17 页 共 22 页

附录:

1 OnAccess H1004D

OnAccess H1004D是一款基于单模双芯光纤为传输媒介的真正三网合一光网络单元。通过单模双芯光纤与首迈通信的三网合一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OnAccess2224D以点对点的方式相连,同时向用户提供POTS、双向100Mbps高速Internet数据和模拟或数字CATV信号,包括HDTV信号,为用户提供理想的、低成本的光纤到户解决方案。

OnAccessH1004D 采用最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和芯片技术,具有了较强的网络管理控制功能。OnAccessH1004D通过1个百兆单芯单模光纤WAN端口和单芯单模CATV光信号输入端口,与局端设备OnAccess2224D相连。OnAccessH1004D下联端口包括:1个CATV同轴线接口与电视机相连, 4个10/100Base-TX LAN端口直接与计算机相连,2个POTS 电话接口与普通电话机相连。OnAccessH1004D可以使得所连接的计算机/终端之间互相通讯,经授权后资源(诸如音乐、数字图片或其它文件等)共享,所有终端亦可以共享打印机等外设。 特性:

1个100Base-BX10 单芯单模光纤网络端口 1个CATV单芯单模光信号输入端口 4个 10/100Base-TX 全/半双工交换端口 1或2个POTS 端口提供VoIP 电话功能

1个同轴CATV输出口,提供带宽为40MHz ~ 870 MHz的CATV模拟电视信号,亦支持数字电视和HDTV

2048个MAC地址列表,具备自动的MAC地址学习、更新功能

支持优先级队列,提供服务质量保证(1:2 或 1:4或1:8或1:16) 支持基于端口、 基于802.1p 和基于IP TOS的优先级 存储-转发交换模式,在无阻塞全线速状态下可实现转发和过滤 支持IEEE802.3x全双工流量控制/半双工背压式流量控制 包长度 1522 字节 支持拥塞流量控制 (HOL) 支持端口带宽控制

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 和802.1q的VLAN,支持多达16VLAN组 支持32个硬件IGMP组播

第 18 页 共 22 页

支持生成树协议

支持802.1x端口接入认证 支持广播风暴过滤

提供高线性和低失真的RF信号

在–3dBm CATV光功率输入时,75or90dBuV RF输出 网络标准和协议:

IEEE802.3 10Base-TX 以太网 IEEE802.3u 100Base-TX 快速以太网 IEEE802.3u 100Base-FX 快速光纤以太网

IEEE802.3ah 100Base-BX10快速光纤以太网(单纤双向) IEEE802.3x 流量控制 IEEE802.1p 优先级 IEEE802.1q VLAN IEEE802.1d 生成树 IEEE802.1x接入认证 MGCP RFC2705 SIP RFC3261 Net2 phone

G.711, G.723 , G.165 , G.729 TCP/IP, DHCP, RTP, RTCP, HTTP, FTP 端口配置: 光纤端口:

1个100Base-BX10单芯单模光纤网络端口 1个CATV单芯单模光信号输入端口 4个10/100Base-TX LAN端口

1或2个POTS电话(FXS)端口或1个PSTN话(FXO)端口 1个CATV RF输出同轴电缆端口 光纤接口参数:

100Base-BX10 WAN端口:单模单芯光纤,双波长(TX1550nm/RX1310nm), 连接头为SC/PC,距离15km。

CATV光信号输入端口:单模单芯光纤,波长为1550nm或1310nm,要求输

第 19 页 共 22 页

入光功率大于-5dBm。 CATV端口技术参数:

RF75Ω同轴电缆接口,公制F头/英制F头 频率范围:45-860MHz

RF输出电平:90或75dBμV( 输入光功率为-3dBm时) CNR≥51dB CSO≤-65dBc CTB≤-65dBc 环境及物理参数:

尺寸: 240mmх160mmх43mm. 重量: 1.25Kg 工作温度:0℃-50℃ 存储温度:-25℃-55℃ 相对湿度:5%-95% 无凝结

电源:DC12V或 AC15-18V采用外部电源适配器 功耗:6W

2

5 参考文献

⑴《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 张宏庆,张言荣等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9月 2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践》吴成东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第 20 页 共 2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