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吸收沥青的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吸收沥青的试验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道j挢与防洪 第3期2002年9月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吸收沥青的试验研究 任 明 沈才华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 摘 要:本文分析了集料吸收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性能产生的影响.提出考虑吸收作用下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 和有效沥青含量等具体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有效沥青 最大理论密度 试验研究 l 概述 一般来说,作为矿质集料的岩石或石料颗粒 内部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空隙,在与沥青共同形 成混合料时,这些孔隙会吸收一定数量的沥青,被 集料吸收的部分一般不会再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起作用,只有那些没有被集料吸收的沥青(有效沥 青)才会形成沥青结合料而在集料骨架中起胶结 作用。如果没有有效沥青的概念,会导致: (1)V。计算值比实际的偏小(据美国MS一2 计算,考虑吸收与不考虑相比,试件空隙率相差 1.5 ~2.0 ),所以计算出的矿料间隙率 (VMA)、沥青填隙率(VFA)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而这些指标恰恰是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起 关键作用的技术指标,不正确的计算结果会使生 产出的沥青混合料不合格。 (2)由于集料吸入了部分沥青,与设计沥青 用量相比有效沥青用量偏少.所以粘结力不足而 导致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容易离析及混合料耐久性 差,从而引起路面开裂、剥落和松散。这也许正是 我国沥青路面寿命普遍不长的原因之一。 (3)吸收沥青较少的集料如果不考虑吸收也 许问题不大,而对于吸收沥青较多的集料来说,不 考虑吸收沥青是不恰当的,可能因无法使用某些 集料而造成成本增加。例如当地集料吸收沥青太 多.必须要使用较远处的集料来满足要求,因此导 致原材料价格提高。 2试验材料 2.1 沥青 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所用沥青为壳牌70号沥 青.基本性能见表1。 2.2 集料 ~7R一 所用集料为石灰岩,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见表 。 表1 沥青基本性能试验结果 表2集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 2.3矿粉 所用矿粉为石灰岩矿粉,含水量<0.5 ,亲 水系数<0.9,视密度为2.783 g/cm。(矿粉毛体 积密度看作与视密度相同)。 3计算公式 (1)空隙率V ( ) V 一(卜 J X 100 (1) 式中:G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实测密度,由表于 法测得 G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 G mm—一.  — (2) ( Gb 式中:P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质量百分比 P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百分比 G ——沥青密度 ( ——全部集料的有效密度(SUPER— PAVE经验公式) G 一GIh十0.8×(G 一G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碴轿与防洪 第3期2002年9月 式中:G ——全部集料的毛体积密度 G ——全部集料的视密度 试验中分别按照AC一20I、AC一25I制成混合 料试件,试件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3、表4所 G 一互 lOO Glb G2b G ‘3) 不。 得到试件马歇尔试验结果后,按照前文的计 算公式计算出每个试件的各项指标(包括其有效 沥青含量),再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详见表5、表6。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无论是AC一20I还是 式中:P ,P:,…,P ——各档集料占总集料的重量 百分比 G ,G ,…,G ——各档集料的毛体积密 度 G _ 1_00_ 十 “1。 ‘4) AC一25I,空隙率的计算结果都较试验值偏大,而 VMA和VFA则较试验值偏小,这主要是因为空 隙率计算时取的最大理论密度不同。考虑吸收时 最大理论密度的计算采用的是集料的有效密度, 而传统马歇尔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集料的有效密 度,因此它得出的空隙率小于考虑吸收时的空隙 率。与未考虑吸收相比,各指标具体变化情况见表 式中:G G。 一,G ——各档集料的视密度 (2)压实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MA( ) VMA=( 一 W) 。 。一 (5) 7、表8和表9。 式中:w——沥于混合料试件中集料质量 W—G mb×P 从表7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混合料空 隙率平均增加0.94%和1.O7 ,分别占到未考虑 集料吸收时空隙率的26.1 和32.6 ,这种由于 未考虑吸收沥青所造成的误差是可观的,它会导 (6) 式中:G ——压实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3)压实试件的沥青填隙率VFA( ) VFA一 ×10o 致沥青设计含量的较大差别。以AC一20为例,当 (4)压实试件的有效沥青含量P (9/5) Pbo=P Pbim(Ps×Gbc G  ㈩7) 要求空隙率为4 时,未考虑吸收状况下所需沥 青含量为4.4 ,而考虑吸收时沥青含量为 4.7 ,两者相差0.3 。而从表8和表9可看出, 式中:P ——初始沥青含量 VMA和VFA的变化情况均为减小。同时从试验 结果可知,集料吸水率与吸收沥青并不成正比,因 4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表3 AC一20I沥青混合料马氏试验结果(表干法) 试件 沥青含量 吸水率 平均吸水率最大理论 表干重法 VMA VFA 编号 ( )( ) ㈣ 3、20 1.73 密度 黼 薯墨(V a) (V%a) ‘ 1、66 1 32 0.9了 1.40 1.07 0.94 O.74 0.83 0.73 0.69 0.4 7 0.55 0.6l 0.5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道轿与隋洪 第3期2002年9月 表7 V。变化情况统计表 此,无论集料吸水率是否小于2 ,都应考虑吸收 沥青的数量,以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生产出不合 格的沥青混合料。 5 结论 通过本次集料吸收沥青的试验研究,可得到 以下结论: (1)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空隙 率的计算应该考虑到集料吸收沥青,对于没有考 虑集料吸收的沥青混合料,则需要按文中的计算 方法对计算出的空隙率进行校正。同时,沥青吸收 数量会因初始沥青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应对最佳 沥青含时进行调整以确保适当的空隙率,并检验 8O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道jI乔与防洪 第3期20o2年9月 悬浮式与密实式三渣结合运用的研究 朱国藩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摘要:道路三渣层有悬浮式和密实式二种类型。施工中有用悬浮式的,也有用密实式的,也有悬浮式与密实式 的结合使用的。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结合使用的渣基层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道路 三渣基层 悬浮式与密实式的结合 l悬浮式与密实式的比较 是由于二灰含量高及人为的含水量偏高,造成后 期收缩裂缝较多较密,石料单一级配,粒径大,无 1.1悬浮式三渣 法用摊铺机进行大面积机械摊铺,人工摊铺平整 上海地区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使用 度较差,从而影响了高等级道路的路用性能。 悬浮式的传统三渣(电石渣、煤灰渣、道渣)作为道 1.2密实式三渣 路基层,现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15:85至20: 的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80时,粒料在混合料中形成骨架,石灰、粉煤灰起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40:60,粒料在混合 填充孑L隙和胶结作用,这种混合料称密实式三渣。 料中形不成骨架,而是悬浮在二灰混合料中,称之 密实式三渣的抗弯拉强度高,平整度和抗收缩性 为悬浮式。多年来采用悬浮式是由于: 能远远优于悬浮式二灰粒料。但施工技术要求高, (1)上海以前主要靠火力发电,有大量的粉 粗集料要求使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要求配料准确, 煤灰废渣。利用粉煤灰变废为宝,奖励,电厂 含水量低,质量控制要求严格,7 d饱水抗压强度 免费送货。为减少污染、占用土地和运输费用,需 试验难度大,摊铺可使用平地机和摊铺机,用沥青 大量使用粉煤灰。 封层养生,施工难度较大。而这些恰恰是对汽车快 (2)上海地区石料全部来源于江、浙地区,运 速行驶,旅客舒适的高等级公路的必然要求。上海 距长,成本高,需减少粒料用量,粒径40 rnm~70 地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密实式三 mm的回笼石,价格低。悬浮式二灰粒料早期强度 渣。 高,旧路改造加宽基层后就能维持交通。 1.3悬浮式与密实式的对比 (3)施工方便:体积比1:2:3,配料容易,单 悬浮式与密实式的对比情况见表1。 一粒径回笼石,质量容易控制。 从表1不难比较出,悬浮式和密实式三渣各 (4)用二灰试件做65 C快速养生抗压强度 有千秋,将两者结合使用,下层用悬浮式,上层用 试验,方便快速。 密实式,不失为较好的选择。 悬浮式三渣基层对上海地区的粉煤灰利用, 市政道路及公路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其历史 2悬浮式与密实式三渣的结合运用 功绩不可磨灭。但同时也产生其固有的缺陷,主要 2.1 级配情况 、 ; 、 ; 、0 、 、 、 、 、0 、 、 、 、 、 ’、0 、、, 、 、 、 、 、 、0 、 、 、 、 、 、 、 、 、) ’、 、 、 、 、 稳定度、流值和VMA是否仍满足规范的要求。 1.2的规范要求,然而由于集料吸收作用,有效沥 (2)集料吸水率与吸收沥青不成正比,吸收 青含量低于初始含量,使得实际胶粉比变大甚至 沥青数量主要取决于表面层空隙情况。因此对于 超过规范要求,因此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在确定 集料(特别是软质石料),无论吸水率是否小于 混合料中沥青含量a.-j-x.-j-此应加以考虑。 2 ,不考虑吸收沥青的数量都是不对的。 (收稿日期:2002—01一l8) (3)初始沥青含量设计可满足胶粉比0.6~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