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 1
(一)建设情况 ---------------------------------------------------------------------------------------------------- 1 (二)设计情况 ---------------------------------------------------------------------------------------------------- 1 (三)编制依据 ---------------------------------------------------------------------------------------------------- 1
二、模板支架搭设主要材料及力学几何参数 -------------------------------------------- 1
(一)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模板 ----------------------------------------------------------------------------- 1 (二)支架采用Φ48×3.0mm钢管 ----------------------------------------------------------------------------- 1 (三)木材参数(80*80木坊) -------------------------------------------------------------------------------- 2 (四)穿梁螺栓参数(Φ14) ---------------------------------------------------------------------------------- 2
三 、中厅(3层中空)支模系统搭设方案及验算 ------------------------------------- 2
(一)情况介绍 ---------------------------------------------------------------------------------------------------- 2 (二)塔设方案 ---------------------------------------------------------------------------------------------------- 2 (三)塔设要求 ---------------------------------------------------------------------------------------------------- 4 (四)主梁(截面尺寸350*750)支模系统验算 ----------------------------------------------------------- 4 1、梁侧模板荷载 --------------------------------------------------------------------------------------------------- 4 2、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 5 3、梁侧模垂直短支撑计算 --------------------------------------------------------------------------------------- 7 4、穿梁螺栓的计算 ------------------------------------------------------------------------------------------------ 8 5、梁底模板计算 --------------------------------------------------------------------------------------------------- 9 6、梁底次龙骨木方的计算 ------------------------------------------------------------------------------------- 10 7、顶托主龙骨钢管计算 ---------------------------------------------------------------------------------------- 12 8、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 13 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13 (五)板(120mm厚)支模系统验算 ---------------------------------------------------------------------------- 14
四、高支模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 14
(一)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14 (二)模板的堆放 ------------------------------------------------------------------------------------------------ 15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三)模板的安装 ------------------------------------------------------------------------------------------------ 16 1、模板安装准备工作 ------------------------------------------------------------------------------------------- 16 2、模板安装要点 ------------------------------------------------------------------------------------------------- 16 3、安装质量要求 ------------------------------------------------------------------------------------------------- 17 (四)混凝土浇注 ------------------------------------------------------------------------------------------------ 17 (五)模板拆除 --------------------------------------------------------------------------------------------------- 18 (六)高支模及支撑体系的验收 ------------------------------------------------------------------------------ 18 (七)防止高支模支撑系统失稳的措施 --------------------------------------------------------------------- 19 (八)高支模支撑架搭设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 19 1、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 19 2、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20 (九)模板工程的监测、变形预警。 ------------------------------------------------------------------------ 21 1、模板支架监测准备工作 ------------------------------------------------------------------------------------- 21 2、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测方法 ---------------------------------------------------------------------------------- 21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一)建设情况
工程名称:检验包装楼工程
建设单位:中美天道(北京)生物制药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北京城建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位置:检验包装楼工程位于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B3F1、M2地块,项目所在地北侧为科创五街,东侧为经海四路,地理位置优越,场地平整。 (二)设计情况
本工程建筑物共计四层,第一层层高4.65m;第二层层高4.2m;第三层层高4.2m,第四层层高4.25m,其中中厅模板支撑体系≥8m,共有4处:
中厅需使用高支模体系作为支撑体系,施工前,必须针对工程结构特点进行高支模体系的设计和计算,并严格按本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三)编制依据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二、模板支架搭设主要材料及力学几何参数 (一)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模板
抗弯强度:fw=13N/ mm2 抗剪强度:fv=1.2N/ mm2 弹性模量:E=9000 N/ mm2 自重: 6KN/ m3 (二)支架采用Φ48×3.0mm钢管
弹性模量:E=210000 N/ mm2 自重: 33.3N/ m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钢材强度设计值:f=205 N/ mm2 截面积: A=424 mm2 惯性距:I=107800 mm4 回转半径:i=15.8 mm 截面抵抗矩:W=4490 mm3 (三)木材参数(80*80木坊)
木材品种:松木 弹性模量E(N/mm2):9000.0 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 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截面惯性矩I(cm4): 341.33 截面抵抗矩W(cm3):85.33 截面积A(mm):00 回转半径i(mm):23.1 (四)穿梁螺栓参数(Φ14)
直径: 14 mm 有效直径: 11.55 mm; 有效面积: A= 105 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170.000 N/mm2 最大容许拉力:[N]=17.850kN
三 、中厅(3层中空)支模系统搭设方案及验算 (一)情况介绍
1、位于(C-D),(2-4)轴、(C-D),(6-8)轴、(C-D),(11-13)轴、(C-D),(15-17)轴;高17.3m,面积400m2,最大梁截面尺寸为350*750mm,楼板厚度120mm。 (二)塔设方案
1、采用扣件式Φ48×3.5mm钢管满堂钢管支模系统。
2、设计梁两侧立杆间距0.60m×0.90m,板立杆之间间距为0.90m×0.90m;脚手架步距(m):1.50;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H(m):8.40m(至板底);
3、承重架支设:木方支撑平行梁截面;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模板底支撑采用80*80木方,间距300mm;顶托梁木方支撑采用一根80*80木方,架设在立杆顶托上。
4、梁侧背下楞用18*100mm木板,木板用Φ3.5铁钉(纵向间距300mm)与板底支撑木方固定,外楞采用垂直短方木(80*80木方)并用对拉螺栓(M14,间距600mm)将其和梁底支撑木方固定,梁侧背上楞用80*80木方,并用Φ3.5铁钉(纵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2
向间距300mm)将其与板模板固定。
5、支模系统如下图:
300900900900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1500600
(三)塔设要求
1、立杆
立杆接长必须用对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将立杆直接立在底板上;立杆顶部可调支托螺栓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2、水平连接杆
纵横水平连接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接,纵横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的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0.5m,并用不少于两个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进行固定;在立杆底距离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照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立杆顶部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其余水平杆根据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间距,在满足步距不大于1500mm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由于层高在8~20米范围内,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3、垂直剪刀撑
垂直剪刀撑在满堂钢管支模架外侧周边由下至上竖向连续设置,内部每隔10米由下至上竖向连续设置,剪刀撑宽度4.5-6米,斜杆与地面倾角为45-60度,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的形式。
4、水平剪刀撑
在有垂直剪刀撑部位的顶部、底部扫地杆、中间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5、之字斜撑
由于高度为8-20m,按规范在两垂直剪刀撑间设置之字斜撑,由下至上连续设置。
(四)主梁(截面尺寸350*750)支模系统验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6.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02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 38.800 kN/m2、24.480 kN/m2,取较小值24.48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2、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计算,查表得:Km=-0.1,Kv=-0.6,Kw=0.677;
q 梁侧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其中,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90.00×1.8×1.8/6=48.6cm3;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M=Kmql2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24.480×1.020=29.96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2.00×1.020=2.86kN/m; q = q1+q2 = 29.960+2.8600 = 32.82 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32.82×300.002 = 2.95×105N.mm;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95×105 / 4.86×104=6.07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00N/mm2; σ =6.070 N/mm2 < [f]=13.000 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ω=Kwql 4/(100EI)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24.48×1.02 = 24.97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0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90.00×1.80×1.80×1.80/12=36.45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677×24.97×300.004/(100×9000.00×3.5×105) = 0.417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 = l/250 =300.000/250 = 1.200mm;
ω =0.417mm<[ω]=1.200mm
满足要求。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3、梁侧模垂直短支撑计算
垂直短支撑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短支撑采用80*80木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80×80/6 = 85.33cm; I = 80×80×80×80/12 = 341.33cm4;
3
由规范查得Km=-0.125 Kv=-0.625 Kw =0.521
q
背楞计算简图
(1)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计算背楞跨中弯矩:
M=Kmql2
q = (1.2×24.48+1.4×2.000)×0.300=9.65kN/m; 短支撑计算跨度: l = 450mm;
短支撑的最大弯距: M=0.125×9.65×450.002= 24.43×104N.mm;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4.43×104/8.53×104 = 2.8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000N/mm2;
σ = 2.8 N/mm2< [f]=11.000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最大剪力 V =0.625ql=0.625×9.65×0.45=2.714 kN;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3×2714.000/(2×80.00×80.00)=0.636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0 N/mm2;
T=0.636 N/mm2<[T]=1.400 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ω =Kwql4/(100EI)
其中 E --材质的弹性模量: 9000.00N/mm2;
q--背楞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24.48×0.30= 7.34 N/mm; l--计算跨度:l = 450.00mm;
I—背楞的截面惯性矩:E = 3.413×106 mm4;
ω = 0.521×7.34×450.004/(100×9000.00×3.41×106) = 0.511 mm; 背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450/250=1.800mm;
ω=0.511mm <[ω]=1.800mm
满足要求。
4、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 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4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11.5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105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24.480×0.300×0.900×2 =13.219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00×105/1000 = 17.850 kN;
N=13.219 kN<[N]=17.850kN
满足要求!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5、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300.00×18.00×18.00/6 = 1.62×104mm3; I = 300.00×18.00×18.00×18.00/12 = 1.46×105mm4; 按最不利荷载计算,查表可得: Km=-0.117,Kv=-0.617,Kw=0.990;
(1)抗弯强度验算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1.50)×0.30×1.02=9.36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35×0.30=0.12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0.30=0.84kN/m;
q = q1 + q2 + q3=9.36+0.12+0.84=10.32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Kmql2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Mmax = 0.125×10.32×0.3002=0.116kN.m; σ =0.116×106/1.62×104=7.17N/mm2; σ =7.17 N/mm2 <[f]=13.000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ω =Kwql4/(100EI)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1.50)×1.02+0.35)×0.30= 7.91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3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300.00/250 = 1.200mm; ω = 0.990×7.910×300.04/(100×9000.0×1.46×105)=0.483mm;
ω =0.483mm <[ω] =1.200mm
满足要求。
6、梁底次龙骨木方的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1)荷载的计算:
①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24.000+1.500)×0.75×0.350=6.694 kN/m; ②模板的自重荷载(kN/m):
q2 = 0.350×0.350×(2×0.75+0.350)/ 0.300=0.755 kN/m; ③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300=1.350 kN/m; 静荷载设计值 q=1.2×6.694+1.2×0.755=8.939 kN/m; 活荷载设计值 P=1.4×1.350=1.0 kN/m; 荷载设计值 q = 8.939+1.0 =10.829kN/m。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00×8.000×8.000/6 = 8.53×101 cm3;
I=8.000×8.000×8.000×8.000/12 = 3.41×102 cm4; (2)支撑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0.600-0.300)/2=0.150 m; c=0.300 m;
跨中最大弯距 M=0.125×12.236×0.300×0.300+0.5×12.236×0.300×0.150=0.413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412978.500/8.53×104=4.840 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σ=4.840N/mm2 <[f]=13.000 N/mm2
满足要求。
(3)支撑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12.236×0.300/2=1.835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3×1835.460/(2×80.00×80.00)=0.430 N/mm2;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0 N/mm2;
T=0.430 N/mm2 <[T]=1.400 N/mm2
满足要求。
(4)支撑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线荷载 q = 6.694+ 0.755 = 7.449 kN/m; 方木最大挠度
ω=7.449×300.000×(8×600.0003-4×300.0002×600.000+300.0003)/(384×9000.000×3.41×106)=0.292 mm;
方木的挠度设计值 [ω]=600.000/250=2.400 mm;
ω=0.292 mm <[ω]=2.400 mm
满足要求。
7、顶托主龙骨钢管计算
顶托钢管主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835 kN; 集中荷载P传递力,P=1.835 kN;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其中 n=0.900/0.300=3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钢管支座反力 RA = RB=(3-1)/2×1.835+1.835=3.671 kN; 通过支撑钢管传递到支座的最大力为2×1.835+1.835=5.506 kN; 钢管最大弯矩 Mmax=(3×3-1)×1.835×0.900/(8×3)=0.551 kN.m;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0.551×106/5080.000=108.393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的其设计值 [f]=205.00 N/mm2; 由于顶托主龙骨为双钢管,因此,每根钢管分担的强度为:
σ2=108.393/2=54.197 N/mm2<[f]=205.00 N/mm2
满足要求。
8、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因上部荷载没有通过水平连接杆传递给立杆或者通过立杆传递给水平杆,因此无需计算。 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2×1.835+1.835=5.506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8.400=1.301 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0.80/2+(0.60-0.30)/2)×0.90×0.35=0.208 kN;
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N4=1.2×(0.80/2+(0.60-0.30)/2)×0.90×0.100×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1.50+24.00)=1.515 kN;
N =5.506+1.301+0.208+1.515=8.530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计算长度按下式计算
lo = h+2a (JGJ130-2002)(5.6.2-3)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h+2a = 1.500+2×0.20 = 1.900m; Lo/i = 1900.000 / 15.800 =120.253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5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8530.000/(0.452×4.000) = 38.592 N/mm2;
σ = 38.592N/mm2 < [f] = 205.00 N/mm2
满足要求。
(五)板(120mm厚)支模系统验算
板模板支模系统参照活动平台板支模系统验算。 四、高支模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一)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本工程高支模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施工现场主管为总指挥,安全员和质量员各自分别负责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架构图如下: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项目经理: 现场主管: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质量员: 施工员: 作业班组
姓名 (二)模板的堆放
(1)按照总平面布置图已规划出专门用于木材加工场附近划分一块地来堆放模板,该场地要求地势高,不易存水,交通方便,有利于防火。
(2)模板应分类整齐平行堆放,上下块模板之间应用木块垫开,垫块上下应对齐,防止模板受压变形。模板堆放不直过高,不应失稳。最下一块模板应垫起离地200mm高,保持通风防止受潮。
(3)堆放场地应搭棚防晒,防止太阳暴晒造面模板变形。
(4)模板堆放及加工场地应配备灭火工具,操作人员严禁吸烟,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发生火灾。
职务 项目经理 现场主管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质量员 施工员 负责工作内容 总负责人 施工现场总指挥 方案审查及技术指导 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工作 负责检查模板及混凝土浇注的质量 负责监督及检查施工班组的施工情况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三)模板的安装 1、模板安装准备工作
(1)由测量员(施工员)放出模板及预留洞的位置线。 (2)按照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搭设支撑架。 (3)由工程师或工长进行质量和安全技术交底。 2、模板安装要点
(1)梁模板 ①梁模板的制作
梁模施工前必须有专人根据图纸要求绘制好放样图,标明各种梁侧板高度,梁标高,截面尺寸。及时通知木工组并作好详细技术交底。
所有侧模及底模拼缝前必须经过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模板所配数量以满足流水施工要求为准。 ②梁模板安装
梁模板采用18mm胶合板,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l(m):0.90;梁两侧立柱间距(m):0.90;脚手架步距(m):1.50;脚手架搭设高度(m):17.3;木方平行梁截面A;梁底模及侧模要与梁柱节点模板牢固固定,当梁长度大于4m时,梁模起拱3/1000。
(2)底板模板 ①底板模板的制作
模板平面尺寸必须根据结构施工图及模板放样图在底层加工好后方可进入施工部位,严禁现场切割,避免形成木屑掉入梁内无法清理。模板在制作时,对切割后的模板必须全部刨直,以保证板拼缝严密。
②底板模板的安装
底板模板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80×80mm的木方,木方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与板模接合面平整,两板拼缝采用硬拼缝。支撑体系立杆间距900*900mm,水平连接杆步距1500mm。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当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起拱3/1000。
在浇筑混凝土架设布料杆的位置,模板下部支撑需加密,以控制模板的变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形。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有专人对模板进行看护,观察模板是否有变化,及时检查支撑的稳定。
(3)楼梯模板 ①梯模构造
楼梯平台梁和平台板模板的构造与胁形楼盖板模板基本相同。楼梯段模板是由底模、搁栅、牵杠、牵杠撑、外帮板、踏步侧板、反三角木等组成。
②楼梯模板的配制
利用放大样的方法:楼梯模板有的部分可以按楼梯详图配制,有的部分须放出楼梯大样图,以便量出模板的准确尺寸。主要质量要求为:
a.楼梯各点标高及部分必须准确。 b.楼梯底板应平整,上下顺平。 c.整体楼梯模板必须牢固、稳定。 d.底板的侧板的拼缝应严密,防止漏浆。 3、安装质量要求
(1)模板安装必须保证位置准确无误,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系统牢固可靠,不发生变形和位移。
(2)模板安装完毕后,测量人员应对模板位置、垂直度、标高、预埋及预留洞的位置等进行检查。
(3)现浇结构模板的允许符合以下规定: 项目 轴线位移 底模上平面标高 基础 墙、梁、柱 (四)混凝土浇注
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楼面水平运输主采用泵管输送。施工人员要从排栅斜梯上落,不得攀支撑架上落,混凝土不得堆放过高及过分集中,要及时拨开。振动时,不得用振棒撬住模板或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安排两名木工及施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允许偏差(mm) 5 ±5 10 +4,-5 垂直度 项目 全高≤5m 全高>5m 允许偏差(mm) 6 8 2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2m长度以上)
工员跟班,而且准备一批门架及支顶、木枋等材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测模板体系变形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撒离,同时加紧抢修,如果估计抢修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要做施工缝处理。 (五)模板拆除
(1)拆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
(2)底模:在砼强度符合下表后,方可拆除模板。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2 板 >2,≤8 >8 梁 ≤8 >8 悬臂构件
(3)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类堆放好。 (六)高支模及支撑体系的验收
高支模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由于局部楼面高度高,梁板断尺寸大,施工荷载大,若钢管扣件支撑体系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事故,故必须对高支撑支撑体系进行验收,达到施工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支撑支撑体系的水平纵横拉杆严格按本主案设计的竖向间距位置,地面第一道水平纵横拉杆距地面为200mm。
(2)立杆下垫50~60X100mm断面的木枋垫板。 (3)检查扣件螺栓的拧紧程度。
(4)纵横向均设置垂直剪刀撑,其间距为不大于6m;同时主梁两侧支撑立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计(%) 50 75 100 75 100 75 100 ≤2 >2
杆垂直面上必须设置剪刀撑,全面设置,不可跳跃,钢管与在面呈450至600角,夹角用回扣连接牢固。
(5)单块梁板的模板支撑支撑体系的四周边缘,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边缘失稳,造成质量事故。
(七)防止高支模支撑系统失稳的措施
(1)浇注梁板砼前,应组织专门小组检查支撑体系中各种坚固件的固体程度。
(2)浇注梁板砼时,应专人看护,发现紧固件滑动或杆件变形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由值班施工员组织人员,采用事前准备好的10t千斤顶,把滑移部位顶回原位,以及加固变形杆件,防止质量事故和连续下沉造成意外坍塌。 (八)高支模支撑架搭设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1、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2)架子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3)若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停止进行高空作业。雨后施工,注意防滑,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则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打横杆、小横杆、顶撑有左右上下位移,铁丝解除,脚手板断裂、跷头等现象,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4)立杆应间隔交叉有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杆的薄弱截面错开,以免形成薄弱层面,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5)使用矩扳手实测扣件的紧固是否符合要求,要40~60N.M,过小则扣件易滑移,过大则会引起扣件的铸铁断裂,在安装扣件时,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6)所有钢管、扣件等材料经检验符合规格,无缺陷方可使用。 (7)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措施。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8)施工现场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9)高支模上高空临边设置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加强防护。
(10)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时,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11)不准架设探头板及未固定的杆。
(12)模板支撑不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顶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
(13)安装模板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落。
(14)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门窗、脚手架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设置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15)在现场安装模板时,所有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防止高处作业时,工具掉下伤人。
(16)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绑扎牢固后升降,不得乱仍。
(17)安装柱、梁模板应设临时工作台,应作临时封闭,以防误踏和堕物伤人。
2、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前应全面检查支撑体系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拆除支架前应先清除其上的杂物及地面的障碍物。
(3)拆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按试块强度检查,确认砼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4)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5)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装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牢,不准向下乱仍。
(6)工作前,应检查所有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7)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拆除的模板下。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作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下伤人。
(8)拆除间歇时,应将已活动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9)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堕落。
(10)在混凝土墙体、平台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在墙洞上做好安全防护,或将板的洞盖严。 (九)模板工程的监测、变形预警。 1、模板支架监测准备工作
(1)电工检查现场的用电设备,电箱,电线,保证有足够的照明用具。 (2)每个监测人员均配备哨子用于紧急联系,如发现有紧急情况就吹响哨子,则楼面上的施工人员立即停止施工,待紧急情况排除后继续进行施工。
(3)楼面上及楼面下的监测人员各配备一台对讲机用于上下通讯,随时对监测情况进行联系。
(4)楼面下的监测人员站在安全并利于观测的地方进行观测。 2、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测方法
(1)沉降观测:在支架顶部下1米的地方,用小线拉通相邻的两条柱子,在小线与支架的水平位置处粘贴有记录点号的贴纸,用平水仪进行测量。施工过程中支架沉降值为小线与贴纸之间的差值。
(2)垂直度观测:在梁、板底木枋下面吊线锤到支撑底板,在支撑底板上刻上线锤的中点。施工过程中线锤水平位移值为线锤与原始点的偏差值即为支架垂直度的变形值。
(3)监测点的布置: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沉降观测:每条主梁设三个测点;每块楼板设一个测。 垂直度观测:每条主梁设三个测点;每块楼板设一个测点。 (4)模板工程的监测、变形预警值。 沉降变形预警值: 8mm。 垂直度变形预警值: 8mm。
(5)在施工过程中监测人员检查支架有没有下沉,垂直度有没有较大的变化,各种连接件有没有松动。按上述模板支撑的监测方法监测,观测模板的沉降及水平位移是否超过上述预警值,如果超过上述预警值,应停止施工,减轻楼面荷载,疏散施工人员。
精品资料,值得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