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以沐川县为例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以沐川县为例

来源:叨叨游戏网
脱贫攻坚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为扶贫攻坚助力

2017年3月

第19卷第2期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

张仲王海张敏敏徐雪梅

(沐川县委党校,四川乐山614500;

沐川县发展改革与经济信息局,四川乐山614500)

“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拓宽市场、促进产业升级,为扶贫攻坚开拓了一条的路径。当前在“互联网+农业”

过程中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保质保量的农产品不足;网络人才缺乏,营销手段粗糙单一;监管管力,品牌保护困难;思想 固化保守,参与热情度不高等问题。必须整合资源,积极引入第三方,打造地方品牌,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调动产 业发展内生积极性。

关键词:山区县;互联网+农业;扶贫攻坚中图分类号:F21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9-6922.2017.02.08文章编号:1009-6922 (2017) 02-34-05

摘要:

“互联网+ ”成为热词以来,农产品销售火热跟 额突破1亿元,43个贫困村、30000人实现脱贫。

进。沐川属山区贫困县,县委、县思想, 出台了(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办法》,在财政、 审时度势,率先突破,于2015年8月建成“沐川电 金融、土地、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鼓励企、 商孵化基地”,并引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落 个人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2. 成立专职机构。沐川县发展改革与经济信息 户沐川,在乐山市11个区市县中,是引领开展

局成立三人编制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孵化基地、

_、沐川县“互联网+农业”的启动和基本情况运营中心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3. 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截止2016年8月底, (一)重视

1.出台支持。2015年开始,沐川县把发展 共计开展8期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扶贫第 电子商务列为全县1重难点工作,制订《2015— 一、电商创业者等免费培训,培训人数1000余 2018年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一平台一体系” 人次。其中,电商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4场,参加 的发展模式和“产业630、平台119、效益143”的 实操培训班的2期100名大学生创业者、电商创业 电商活动的三个县之一。

发展目标。“一平台”:即打造“沐川县电商孵化 者,基本都已开店经营。基地”;“一体系”:即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 (二)建立孵化基地

沐川县已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占地1500平米 务体系,建设一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延伸覆

盖19个乡镇和195个行政村,使“工业品下乡、农 的“沐川县电商孵化基地”,其装修及办公桌椅全由 产品进城”更便捷。“产业630”:即大力发展林 提供。经过一年努力,人驻的电子商务服务平

E邮宝”、中国工商银行 竹、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水 台企业有中国邮政集团“

产等6大类特色优势产业,建成生态鸡、生态兔、 “融e购”、中国移动“和小宝” 3家。首批人驻电 生态猪、金银花、黄白姜、魔芋、生态鱼、大鲵等 3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平台119”:即到 2017年全县100%的社区、行政村建成服务网点, 100%的主要农特产品上网销售,带动培养9000名 电商从业者;“效益143”:即到2018年网上销售

商示范企业和创业者共11家,在淘宝、京东、一号

店、天虎云商、微店及“E邮宝”“融e购” “和 小宝”等交易平台上开展经营,在线销售沐川茶叶、 猕猴桃、腊肉、旅游、魔芋精粉等农副特产以及奇 石、楠木等工艺品(如表1。

[收稿日期]2017-01-15

[作者简介]张仲(19-),男,四川乐山人,沐川县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地方经济;王海(19-),男,四川乐山人,沐川县委党校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地方经济;张敏敏(1983-),女,四川乐山人,沐川县发展改革与经济信息局,主要研究方向:地方经济;徐雪梅(1975-),女,四川 乐山人,沐川县委党校档案管理员,主要研究方向:地方经济。

34

Mar.2017 Vol. 19. No.2

《乐山党校学报 >(新论)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脱贫攻坚

表i

商家名称

竹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凌云阁

沐川县王孃孃腌腊制品厂

孵化基地商家基本情况表

入驻时间2015.82015.102015.92015.112015.82015.102016.1

2016年8月底前线 2016年8月底前线 线上交易

上交易单(笔)下交易单(笔)占比(%)

40004013504798328068418000108000

2016.3

4800200000330800

600001013500068

零售5496 共:12385

批发

广

竹语香腌腊制品水晶,文玩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金丝楠阴沉金丝楠 艺术品、工艺品

茶叶

土特产,生态标签野味

沐川乌骨黑鸡蛋鲜瑶素毛肚白魔芋丝结

6.2580138.733.53023.0.320.60.55

沐川县竹乡古韵木制工艺坊

乐山市翠竹春茶叶有限公司乐山小蚂蚁电子商务公司沐川县黑凤凰乌骨鸡业有限公司

862819028200000300000002000003000000060400000

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魔域方便面其它魔芋素食

合计

注:另有“沐川老农民山庄”(弥猴桃等农产品)、“嘉洲刺绣纺”(刺绣)、“沐川旅游联盟”(酒店、食宿、景区门 票网上预订)等三户商家数据未统计;该数据来自入驻商家自报统计数

(三)建立运营中心

目前,沐川已人驻的物流公司有21家,但 都在县城及较大乡镇开设分店,不能解决偏远山 区,特别是村一级村民的物流问题。2015年11 月,沐川县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提 村直营店建立合伙人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

服务体系。至今全县已建成县级配送中心1个, 配备物流车3辆,建成乡镇直营店19个、村级 直营店48个,覆盖村(社区)93个,占全县

212个行政村(社区)的43.8%。同时为帮助运

营中心顺利运行,在全县43个贫困村全面实施 进,目前已全面完成。

供500余平方米土地供其运营。淘宝项目与乡、 3G或4G宽带工程,移动、电信、联通相继跟

表2

月份

物流单额全省排名

阿里巴巴运营中心后台物流单统计情况表2016.315591

2016.419331

2016.523471

2016.623473

2016.619432

2016.819122

2016.922622

2016.112409

2016.25573

注:该数据只有流入沐川交易单数据,沐川流出交易单数据未予统计。

表3 2016年8月阿里巴巴运营中心后台统计交易单分类情况表

产品类别

服装服饰大家电百货/零食/粮油小家电及3C数码

家装家具

交易额(万元)

33.7331.1024.7120.6917.66

占比(%)23.6619.5115.512.9811.08

产品类别

农资农具虚拟汽摩配其他

交易额(万元)

12.577.745.122.13

占比(%)7.884.863.211.33

35

脱贫攻坚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为扶贫攻坚助力

2017年3月

.第19卷第2期

二、沐川建设“互联网+农业”的启示

通过调研,沐川电商通过一年的运行,我们深 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农业”是山区县的现实需求。

(一) 拓宽销售市场,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沐川县是山区小县,幅员1408平方公里,人口

品的选择余地。从阿里巴巴后台统计数据看,沐川 县从2016年1月全省在阿里巴巴平台电商购买力排 名第9名,自后跃升到第3名,且在此后8个月中 都保持了前三名记录,说明山区村民的需求是旺盛 的,村民的接受力在逐步增强。以2016年8月份阿 里巴巴交易的物流种类后台统计数据看,沐川村民 单在阿里巴巴购买的大小家电、家具家装、农资农 25.5万,森林覆盖率77.34%,环境良好,产品生

态。截止2016年8月,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 合作社278个,其中农业正常运行118个,国家级 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7个,2016年新申报的2 家省级示范合作社正在审批中,市级示范社21个; 农业企业110个,其中龙头企业18个;家庭农场 70个,其中省级1个;专业大户200多个;主要涉 及林竹、茶叶、猕猴桃、生猪、肉鸡、肉兔、水产 品和特种养殖等主要农产品,初步形成了生产、加 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从总量看,沐川农业的各产业都有较好发展, 而且有不少由年轻人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其产品通 过互联网销售,也取得了不俗业绩。但沐川市场狭 小、信息闭塞,小规模生产的产品可在本地市场销 售,一旦稍具规模的农产品集中上市,则会因信息 不对称而出现难卖或贱卖,极大地挫伤农民生产积 极性。这几年各类大宗产品都有这种情况。通过 “互联网+农业”,把沐川农产品放在全球背景下来销

售,增强信息发布能力,增加围观人群,拓宽市场, 解决丰产又丰收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沐川县电商 运行时间不长,但部分商家的线上销售已达到

8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二) 促进产业升级,突破农产品无规模化、标 准化困境

山区县虽然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产品优势,历 届也在力促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但由于交

通、土地、农识、技术等,特别是市场, 许多农产品都没有规模,“小、特、全”是其特点。 通过“互联网+农业”拓宽山区农产品销售半径,拓 宽了市场,且能倒逼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促进产业升级,找到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三) 开展便民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沐川幅员广,农民散居各地,长期以来交通不通畅,城市的便捷消费与他们无缘,化肥、种子、 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及衣饰、家具等生活用品只限 于在本乡场购买。通过电商平台,全国及全世界商 品来到家门口,极大地拓宽了偏远山区农民购买商

36

具等就占到33.38%,已达到三分一的量了,通过电 商便民服务能力大为增强。

(四)增强针对性,寻求扶贫攻坚新路径贫困人口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贫困人口主 要集中在山区,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主要是产业脱

贫。而且这种产业脱贫需要集中在这一两年内完成, 时间长了,贫困户的产业基础也难以维持。的 产业扶贫又存在项目的集中性,比如送鸡苗,一批 鸡苗送达贫困户手中,鸡苗养大,集中上市,有限

的市场无法承载,价格陡降。通过“互联网+农业”, 把产业发展放在一个宽广市场来应对,能有效解决 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是扶贫攻坚的迫切需要。有 了这个市场,对急于寻找脱贫路径的贫困户而言, 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为未来长期的产业发展找 到自信。

三、沐川县开展“互联网+农业”存在的主要

问题(一)产业基础薄弱,保质保量的农产品不足电商是一个以信誉诚信为基本特征的商务交易 活动,宽广的市场需要足够多的产品数量和足够好

的产品质量。

1. 从产品数量或规模看。过去沐川的“一村品”产业发展模式造成产品分散,销售上各找门路, 尚无数量不足的明显障碍。一旦进人电商,产量不

足的问题就凸现出来。网络上一旦订单不能满足, 后续跟进不够,在汪洋大海般的全国及全世界产品 面前,昙花一现,无论怎样进行宣传,都建立不起 品牌。于是有部分商家对网上订单不敢接招,就缘

于这个问题。

2. 从产品质量看。整个沐川以生态为基本特的各类农产品不少,因分散各乡各村,过去靠个人、 专业合作组织各自为战,生产标准不一,质量良莠

不齐,影响了生态沐川这个大品牌,给电商销售造 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3. 从产品加工看。产品进人市场需要品牌,品

Mar.2017 Vol. 19. No.2

《乐山党校学报》(新论)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脱贫攻坚

牌即体现在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的加工上。原生 的农产品都已有包装,但包装多以体现产品为主而 不是体现品牌为主。市场上任何产品都丰富,唯一 的差别是品牌不同。特别是沐川这个生态示范县的 大品牌,在所有包装上都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比 如猕猴桃,包装上多以“猕猴桃”为包装核心而不

分企业虽在孵化基地开了网店,但重视不够,有订 电商销售表低的就是这种情况。

态产品需要包装,包装形成品牌。沐川成一定规模 单就做、无订单就等,业绩不好。调查表中所反映

四、突破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打造“沐川造”产品

1. 产业整合。分散于全县各地的同类产品,宜

是以品牌为核心。若以原生态产品进人市场,始终 受到保质期的。如沐川乌骨鸡,活鸡运输始终 局限在24小时内。一些鲜果,包装上没有解决保质 期的问题,运输距离受到了。

(二) 网络人才缺乏,营销手段粗糙单一

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电商,但是派出的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士;实操人员虽能专一,却无多

少成功经验可以与学员分享;各商家企业派出的电 商人员也非专业。于是网络营销上,页面制作粗糙, 美化欠缺,产品包装守旧传统,创新不足,链接方 式单一,宣传跟进速度迟滞等等问题凸现。有些企 业大半年不能制作出页面,有些页面几个月从不更 新。通过一年的运行,很明显地感受到,缺少专业 的网络电商人才是制约沐川县农业产品进人电商的 重大障碍。

(三) 网络监管乏力,品牌保护困难

网络营销,人门简单,交钱开店即可运营。但 多年来形成的沐川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如猕猴 桃、茶叶、养鸡等产业,品牌都不少于十个。县委

经过艰辛努力,多年来形成的生态沐川品牌, 应该能在市场中找到定位,但若干个电商进行同质 化竞争,生态沐川的品牌谨防不保。另一个重要的

问题在于,网络上无法进行适时监管。虽然有“好 评”和“差评”的网络信誉度检测,但若商家只做 一次性买卖,或恶性搅局,则对生态沐川品牌有重 大损害。

(四) 思想固化保守,参与热情度不高

电商是新生事物,县委县对此高度重视, 并为各企业、商家提供多种优惠进行扶持。但有部

分实体做得好的企业、商家,他们不相信、怕上当, 目光短浅,死守传统营销而排斥网络营销,重视生

产而忽视品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多次做工作 都不接受。甚至也有部分领导对电商持怀疑态度, 认为商品买卖与无关,电商的促进作用不大。 由此错失电商宣传沐川品牌的良机。同时,还有部

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整合。一是坚持产业的 生态性。沐川农产品优势就是特色与生态。这是历 届多年积极努力的结果。生态性要体现在所有 产品上,任何非生态性的种养殖都非沐川之选择。 二是建立各类产品的生产标准。沐川相关部门近年 也制定了如《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 品加工规程》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相关

技术规程。但针对打造沐川品牌而言,有的产品生 产及加工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规范,还需制定沐川 标准,且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监督检查也要跟上, 确保产品质量。三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部 分产品的加工链上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但在

生产环节基本没有。在各示范园区内的产品宜建立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上网销售的农产品生成二维 码后,其内容宜体现沐川生态特色,丰富产品内涵, 突出产品标识。

2.

品牌整合。沐川的茶叶、林竹的规模已发展

到极限,猕猴桃经数年发展,现已成立多个专业合

作组织,形成一定规模,但这些产品品牌众多,如

茶叶品牌8个、猕猴桃品牌7个、竹笋品牌7个、

生猪品牌16个、养鸡品牌15个,区域不大而品牌 众多,形成同质化竞争,同质化的多品牌必然搅乱

市场。沐川宜整合同质产品品牌,实行抱团发展。 一是清理专业合作组织,若社员反映大,运行不公 开透明的应予撤销。二是对网上投诉的产品及品牌 应立即清理。三是对现有运行较好的品牌进行保护, 在有些支柱产业上,应共同研究,形成沐川特色品

牌,对外统一口径进行宣传。

3. 部门联合。电商发展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 以孵化基地为平台,农业、林业、商务、市场交通、 通讯等部门要进行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基础。一是

提高农民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国家的扶持 很多,但有不少项目农民积极性不高,有些项 目实施后就成了摆设。如个别地方的山平塘项目等。 二是优化土地流转模式。目前国内土地流转较成功

37

脱贫攻坚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为扶贫攻坚助力

2017年3月_第19卷第2期

的模式是土地流转后以人股形式交由村上进行统一 展,其利润微薄,农民积极性不高。要有效刺激产 经营,村上以土地招商,农民按分红。沐川黄丹镇 业发展,农民要加人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分配中, 三田村“都得利”藤椒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以股份形 式流转后交由村委统一管理,产品获利后与农民按

股均分。同时村委还组织了四个劳务队共51人,即

把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利润统筹,保护第一产业 中农民的收人。

1.

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目前全县不少专

可在流转土地上务工,还可有组织地进人周边劳务 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的关系是产品买卖关系, 市场,农民增收明显,参与积极性很高。这种模式 二次分利基本上是形式。农户在整个专业合作社中 值得借鉴。三是整合部门扶贫或扶持资金。对严格

以生态标准进行生产的产品、以股份制方式流转土 地的企业、创新产品包装的企业、建立品牌并打造 “沐川造”品牌的项目,实施奖励,而应对搅乱市 场、乱用品牌、恶性竞争者进行惩治。

(二) 引入第三方,打造“沐川造”品牌

介于电商人才的匮乏,各地通常的做法是引人第三方,利用第三方技术、经验、宣传平台,培养 本地人才,打造本地品牌,带动产业升级,沐川也 不例外。

1.

设计和宣传生态沐川总商标。沐川的农产品

要冠以生态沐川的特色,共享生态沐川的品牌优势, 引人第三方,就是用专业的宣传工具能快速把生态 沐川引人市场。有了市场就会带动对电商不感兴趣 的种养殖户或商家进来。

2.

规范产品的准人制。建立电商产品准人机制,由第三方与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商品质量的认证, 即可引导产业升级,又可促进电商产品品牌的建立。3.

抢占电商市场。在乐山市,由主导的电 商服务只有峨眉山市、夹江两市县,在全市十一个 区市县中占27%,该比例在全省全国也大体如此。 沐川已建成电商孵化基地,并引人了阿里巴巴农村 淘宝运营中心,这是先知先觉的做法,但若生态沐 川的品牌不能及时建立,仅依靠本地电商慢慢摸索 发展,谨防品牌不保,错失电商发展的市场良机。

4.

整合电商品牌。巨大的电商市场需要巨大的 产量作后盾。过去各自为战的线下销售品牌,在电 商市场上则微弱而不显。线上品牌需要整合,则需 要线下各产品生产者或专业合作社整合。难以整合 原因是利润分配上的分歧。线上品牌经营者需要分 利到线下生产者,即第三产业需要分利给第一产业, 由此才能实现整合。

(三) 加快三产融合,充分调动产业发展内生积极性

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如果只有第一产业的发

38

只是生产者,较为弱势。之所以有不少农户在产业

发展起来后,违约脱离专业合作社,原因就在于第 一产业链上的利润太低或基本无利。要创新第一产 业与第二第三产业链融合的多种机制,让农户参与 到第二第三产业和利益分配中,只有这样才会促进 第一产业的发展。

2. 延伸第二产业链条。规模化的第二产业链必 须建立在规模化的第一产业链上。山区产业的最大

特点是第一产业难以形成规模。那么大型的第二产 业则基本找不到投资者。解决办法一般是与大型加

工企业进行联姻,完成大型加工企业的初加工是可 以的,既可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又可提高第一产业的 附加值,弥补第一产业的低利润。初加工产品也可 以形成互联网的品牌。

(四)打造总部经济,培育地方品牌

沐川产品线上销售,打造“沐”字号品牌,这

是成立电商的任务。但有些企业,生产地及产品在 沐川,销售公司总部却在县外甚至省外,由此易于

误导消费者。沐川产品需要在沐川建立总部经济,

这也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层面看,为长

远着想,应对总部设于沐川的电商企业给予优惠和 奖励。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扶贫工作进人攻坚阶段, 产业扶贫是解决扶贫工作的核心,电商能有力助推

产业发展,因此,搞好“互联网+农业”能有效推进

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康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