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1.1-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亲本组合 基因型比 表现型比 AA×AA AA 1 显性 1 AA×Aa AA Aa 1 ∶ 1 显性 1 AA×aa Aa 1 显性 1 Aa×Aa AA Aa aa 1 ∶2∶ 1 显性∶隐性 3 ∶ 1 Aa×aa Aa aa 1 ∶ 1 显性∶隐性 1 ∶ 1 aa×aa aa 1 隐性 1 选择豌豆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传粉 2.相对性状明显 3.便于实验操作 无中生有——隐性 有中生无——显性
2.1减数和受精作用 精子的形成 A‘ A‘B B B‘ 复制 B‘ A ‘A A‘ A B B A B‘ AB‘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2N=4) (2N=4)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有精细胞 (N=2) 性(N=2) 生(N=2) 殖细 胞 的 形成 A‘ B 复制 B‘ 第一极体(N=2) ‘ BA A A‘ A‘ B B B‘ 初级卵母细胞 卵原细胞 (2N=4) (2N=4) B‘ A A 次级卵母细胞 B (N=2) 卵细胞 (N=2) 卵细胞的形成 一种类型 一种类型 共两种精子 第二极体(N=2) 一种卵细胞 判断图像 无————减二(M2) 一看:看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有————二看 (大小相同颜色不同) 配对、分开————减一(M1) 二看:同源染色体有无行为变化 无————有丝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式互不
干扰地;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3伴性遗传 特 点 ①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 隐性 伴 X 遗 传 显性 遗传 遗传 ②男(雄)性患者多于女(雌)性患者。 ④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均为携带者。 ⑤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①患者双亲中至少一个是患者。 ②女(雌))性患者多于男(雄)性患者。 ③女(雌)性患者的子女患病机会均等。 ④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 ⑤未患病者的后代不会患病(真实遗传)。 果蝇硬毛遗传(与X染色体同源): ①不同源时基因无显隐性关系。 伴Y遗传 ②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并表现出来。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人类红绿色盲 果蝇白眼 示 例 ③男(雄)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由母亲传递。 血友病 (短硬毛)XbYB×XbXb(正常硬毛) (短硬毛)XbXb XaYB(正常硬毛 ) ③具家族同源性,用于刑事侦探和亲子鉴定。 外耳道多毛症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3.2DNA分子的结构 脱氧核糖 碱基 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苷酸 基本组成单位 氢键 5’端 G C 3’端 T A A T C G 3’端 DNA的分子结构 5’端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1.双链 2.反向平行双螺旋 3.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排列在外侧作为基本骨架 4.内侧碱基通过氢键连成碱基对,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3DNA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解开的每一段母链)、原
料(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线粒体)、和酶(解旋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赌徒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
续性。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复制 转录 翻译 原料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tRNA 酶 产物 模板 配对原则 DNA聚合酶 子代DNA 双链DNA A=T C=G T=A G=C RNA聚合酶 RNA 单链DNA A=U C=G T=A G=C mRNA 密码子---反密码子(同上)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遗传的中心法则
复制
转录 DNA 逆转录 复制 RNA 翻译 蛋白质(性状)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替换建议后---镰刀性贫血 基因突变----DNA复制发生差错(间期) 缺失 (产生新基因(与原基因是等位基因) (一定) 增添 变异的根本来源) 变异 自由组合定律(可遗传) 基因重组----有性生殖形成配子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产生新基因型) (四分体,减一前) 染色体变异 结构---猫叫综合症 (可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且个别 数目 影响多个基因) 成倍---染色体组 基因突变特点:普遍存在;随机、不定向;频率低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
变异的来源之一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5.2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a b c d e 缺失 重复 a b c d e 倒位 a b c d e 易位 a b c d e x y z a d e x b c y z 一般无效应,但杂合子易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育 事例 唐氏综合征(XO) 21三体综合征 蜜蜂的雄蜂 人 果蝇 豌豆 香樵 三倍体西瓜 图示 a b e a b c b c d e a d c b e 人类的猫叫综合征(5果蝇的棒眼(小眼数效应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目减少。X染色体某一区段重复) 染色体数目变异 类别 个别染染色体色体数数目成名称 单体 三体 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同源三倍体 染色组 2N-1 2N+1 1或多个 2N 3N 一般无效应,但是 大段倒位导致不育 构成 AA—1(abcd)(abc) AA+1(abcd)(abcd)(d) 1个(abcd)或多个(abcd) AA(abcd)(abcd) AAA(abcd)(abcd)(abcd)
5.3人类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显性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多指、并指、 伴X显性 伴X隐性 伴Y染色体 多基因遗传 染色体异常 软骨发育不全 红绿色盲、镰刀型细胞贫血、先天聋哑 外耳道多毛症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唇裂、家庭性肥胖 21三体综合症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
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是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
效率
6.2基因工程
6.3-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主要内容 ③遗传变异 ④适者生存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和连续的核心观点 过程 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①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②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与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科学地解释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种群不是个体 ②从分子水平上去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