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来源:叨叨游戏网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试 行)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农业厅

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 录

1 总则 .................................................................. 1 1.1 范围 ................................................................ 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1.3 一般性规定 .......................................................... 2 1.3.1 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 .............................................. 2 1.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 2 1.3.3 项目设计图件构成 ................................................ 3 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 4 2.1 项目背景 ............................................................ 4 2.1.1 立项背景 ........................................................ 4 2.1.2 项目简介 ........................................................ 4 2.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依据和实施目标 ...................... 4 2.2 项目区概况 .......................................................... 5 2.2.1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概况 ...................................... 5 2.2.2 自然和资源条件 .................................................. 5 2.2.3 自然灾害 ........................................................ 6 2.2.4 社会经济条件 .................................................... 6 2.2.5 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 6 2.2.6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 ............................................... 6 2.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 8 2.3.1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 .......................................... 8 2.3.2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 ............................................ 8 2.4 项目区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 10 2.4.1项目区土地利用因素分析 ...................................... 10 2.4.2项目区质量评价因素提升改造潜力分析 .............................. 10 2.4.3垦造水田潜力实现分析 ............................................ 10 2.4.4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 10 2.5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 11 2.5.1规划协调性分析 .................................................. 12 2.5.2交通环境及电力设施条件分析 ...................................... 12 2.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2 2.5.4风险分析 ........................................................ 12 2.5.5公众参与分析 .................................................... 12 2.6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2 2.6.1 灌溉水源 ....................................................... 12 2.6.2 灌溉需水量 ..................................................... 12 2.6.3 可供水量 ....................................................... 13 2.6.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3 2.7 项目初步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 13 2.7.1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 13 2.7.2 土壤改良工程规划 ............................................... 13 2.7.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 14

2.7.4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 ............................................... 16 2.7.5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 16 2.7.6 其他工程规划 ................................................... 18 2.8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 19 2.8.1 权属调整原则 ................................................... 19 2.8.2 土地权属现状 ................................................... 20 2.8.3 调整意愿调查 ................................................... 20 2.8.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 20 2.8.5 土地权属人对调整方案的意见 ..................................... 20 2.9 项目工程施工计划 ................................................... 21 2.9.1 施工条件 ....................................................... 21 2.9.2 工程总进度计划 ................................................. 21 2.10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3 2.10.1 估算编制依据 .................................................. 23 2.10.2 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 ...................................... 23 2.10.3 青苗补偿及其他补偿计算及确定说明 .............................. 23 2.10.4 投资预算 ...................................................... 23 2.10.5 资金筹措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 24 2.11效益分析 .......................................................... 24 2.11.1 社会效益 ...................................................... 24 2.11.2生态效益 ....................................................... 24 2.11.3 经济效益 ...................................................... 24 2.12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分析 .............................................. 25 2.13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 25 2.13.1 组织领导机构 .................................................. 25 2.13.2 工程建设管理 .................................................. 25 2.13.3 资金使用管理 .................................................. 25 2.14 结论及建议 ........................................................ 25 2.15 项目设计附表、附件 ................................................ 26 2.15.1附表 ........................................................... 26 2.15.2附件 ........................................................... 26 3 图件编制 ............................................................. 26 3.1 项目区现状图编制要求 ............................................... 26 3.1.1 项目区最新土地现状图 ........................................... 26 3.1.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 ............................... 26 3.1.3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局部) ................................... 27 3.2 项目初步规划图编制要求 ............................................. 27 3.2.1 项目初步规划图上图要素及要求 ................................... 27 3.2.2 项目初步规划图绘制要求 ......................................... 27 3.3 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 ................................................. 29 4 编排格式说明 ......................................................... 32 4.1 设计报告编排格式 ................................................... 32 4.1.1 报告构成 ....................................................... 32 4.1.2 封面 ........................................................... 33

4.1.3 扉页 ........................................................... 33 4.1.4 项目工程特性表 ................................................. 33 4.1.5 报告正文 ....................................................... 33 4.2 工程初步设计图册编排格式 ........................................... 35 4.2.1 图册构成 ....................................................... 35 4.2.2 封面 ........................................................... 36 4.2.3 扉页 ........................................................... 36 4.2.4 图册 ........................................................... 36 5 附件 ................................................................. 37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1 总则

1.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图件编制的内容和要素、文本格式及一般性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的编制。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3100~3102-93 量和单位

GB/T 7929-1995 1:500,1:1000地形图图式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SL2-2014 水利水电量和单位

SL73.1-201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1

HJ-T-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规范(试行) 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 1.3 一般性规定

1.3.1 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

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规划图件及图册、估算书(明确初步规划的基础上统计工程量进行估算)。 1.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为:封面、扉页、项目特性表、目录、报告正文和附件。 a)封面: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和完成时间。格式见附录A-1。 b)扉页: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信息、项目负责人及编制人。格式见附录A-2

c)项目特性表:体现项目的基本特性,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项目投资、新增水田面积、项目类型、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前后国家利用等别、相关部门配套资金及建设工期等(格式见附录A-3)。

d)目录 e)报告正文:

(1)项目背景 (2)报告编制依据 (3)项目区概况

(4)项目区耕地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5)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6)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7)土地权属调整

2

(8)投资估算 (9)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10)效益分析 (11)结论与建议 (12)附件

1.3.3 项目设计图件构成

a) 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图件包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图、项目区遥感影像图、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项目初步规划图、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册和项目所需其他图件。

b) 可行性研究成果图件应装订成册,图册构成为:封面、扉页、目录、图件。 c) 工程初步设计图一律采用A3幅面,其它图件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进行绘制。 1.3.3.1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a)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应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

b)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1.3.3.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a)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成果为底图。 b)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反应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内容。 1.3.3.3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为项目区卫星成像图和红线范围,反应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3.3.4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

a)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应以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为底图。 b)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耕地质量等别等内容。 1.3.3.5 项目初步规划图

a) 项目初步规划图应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和工程布局等内容。 b) 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各类现有工程设施的位置应在项目初步规划图中标示。 1.3.3.6 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

a) 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应反映项目区单体工程特性。 b) 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成图比例尺按相关规定执行。

3

1.3.3.7 项目所需其他图件

项目所需其他图件应反映项目区与垦造水田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

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2.1 项目背景 2.1.1 立项背景

a)简述立项的由来和背景,分析相关和规划要求,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b)简述项目前期工作中建设单位、技术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村愿调查结果等。 c)根据前期工作开展及调查情况,简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1.2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地点、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耕地 提质改造情况、投资估算、实施期限等基本信息。 2.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依据和实施目标 2.1.3.1 项目初步设计原则

根据《广东省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项目区特点,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具体原则。 2.1.3.2 项目编制依据

列举项目设计所依据的①法律法规、相关;②《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8〕4号);③土地整治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④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 2.1.3.3 项目实施目标

项目实施要达到的目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新增水田目标、耕地质量等别提高目标、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目标、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生态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等。

4

2.2 项目区概况

2.2.1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概况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特别要明确地貌类型,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等。 2.2.2 自然和资源条件

a) 地理位置

项目区地理位置,所属乡(镇)、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至范围,项目涉及的图幅、图斑等。

b)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地貌条件和海拔高程,包括地貌成因类型、地势状况、坡度和坡向。 c) 气候

项目区气候概况,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或不同保证率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一日或二日或三日暴雨量资料(按排水标准确定);最高、最低、多年平均气温,湿度、无霜期、蒸发量、日照时间、积温等。

d)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状况,立地条件(地形高低、坡度、坡向、障碍层情况),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容重,土层厚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土壤健康状况(镉、汞、砷、铅、铬、铜、镍、锌)

e) 植被

项目区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f) 水资源和水文地质

重点说明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平原、沿海滩涂区涉及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项目的,还需要对项目区地下水位情况进行重点描述。

1、地表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内外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情况,包括径流量、 汇水面积、特征库容等情况。

2、地下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型,含水层岩性、厚度、富水程度、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说明地下水的补给量、开采系数、可开采量、已开采量、剩余可开采量。说明建设区内已有机井的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井水矿化度等情况。

g) 工程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桥梁、闸墩、拦河坝、塘坝、渡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

5

包括地层岩性,特别是可能影响基础稳定性的膨胀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性质。 2.2.3 自然灾害

项目区的旱、涝、地质等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及其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2.2.4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所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等。项目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及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等农业生产方式。

2.2.5 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a) 土地利用结构

说明项目区内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统计各地类面积。(格式见附录B-1、B-2)。 b) 土地权属

说明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2.2.6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

2.2.6.1 项目区耕地利用等别现状与项目耕地质量评价因素

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成果,说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耕地质量状况应根据最新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结合项目区土壤情况,对各地块的13个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进行描述和统计(地形坡度、土壤剖面构型、岩石露头度、障碍层深度只做文字描述,可不做统计,格式见附录B-3)。山地、丘陵区涉及垦造水田建设项目的,还需要对土壤容重情况进行重 点描述。

表2-1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等别地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

地类代码

合计

地类名称

1等地

2等地

……

总计

6

表2-2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等别行政单位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

乡、镇

合计

行政村

1等地

2等地

……

总计

2.2.6.2 项目区土壤现状采样调查结果

a) 土壤调查布点与采集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貌形产量差异等因素, 选择代表性地块挖掘剖面,剖面深100 -120cm ,按照土壤分层情况,填写剖面形态特征。耕作层土样按 0~20cm 的土层厚度由下而上分采集土壤样品,土壤样品采集每200亩最少一个混合样,面积不足200亩的按200亩要求采集。在采集分析样品后,各层用环刀取土壤样品,作为测定土壤容重。所取土壤需送相关检测单位,对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统一按卡庆斯基制分类)、有效土层、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重金属含量(按GB15618-2018标准)进行分析检测(土壤检测方法按NY/T1121为系列标准),并出具土壤检测报告。

b)土壤取样布点原则

土壤剖面应根据项目用地合理选取,特殊的地形地貌需要适当的增加剖面个数。剖面个数的要求详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规模(亩) 50~100 100~250 25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平原地区剖面个数 1 2 3 4~5 6 8 土壤剖面个数取值表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储存按照NY/T1121.1-2006要求执行。

7

丘陵、山地地区剖面个数 2 3 4 6~8 9 10 备注

2.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2.3.1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是指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有重要作用的现有、在建基础设施状况,主要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和其他设施。

c) 交通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交通设施类别、等级、路面状况和利用状况等。

d)水利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状况,包括水利设施类别、等级、结构和尺寸、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等。

e) 电力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电力设施状况,包括电压等级、变电站规模及现有容量、可供容量等。

f) 其他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基础设施状况。 2.3.2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是指项目区内对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有关的现有、在建基础设施的状况,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水源工程设施、灌溉与排水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和其他一些需要说明的设施。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3、表2-4、表2-5)。

a) 交通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路网状况、通达程度;每条道路的道路等级、道路宽度、路面结构及利用状况等情况;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农桥的数量、位置、承载能力、完好程度等情况。项目区内主要现有道路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3)。

b)水源工程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灌溉水源的类型、位置、取水方式等情况。 c) 灌溉与排水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输水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设施的类型、等级、结构和尺寸、完好程度、运行状况等情况。如灌渠的断面尺寸、材料、防渗情况、完好程度等,现有泵站的位置、扬程、出水量、灌溉面积、完好程度等。项目区内主要现有灌

8

排设施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4)。

d)电力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变电站位置、规模、容量及现有输配电线路情况。 e)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岸坡防洪工程、坡面防护工程、田坎防护工程、生态防护工程等设施的类型、规模、防护效果、完好程度及项目建设后的利用情况。

f)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说明项目区内重要管线位置和数量,需要迁移坟墓的数量等。

表2-3 项目区现有道路统计表

序号

道路级别与名称 级别 公路 …… 干道 …… 支道 …… 其他道路 ……

名称

涉及项目区内镇、村

长度(m)

路基宽度(m)

占地面积(hm2)

路面结构 规划用途

表2-4 项目区现有灌排设施统计表

设施级别与名称

序号

级别

干、支级沟渠

…… 斗、农级沟渠

……

名称

涉及项目区内镇、村

长度(m)

路基宽度(m)

占地面积(hm2)

结构

规划用途

表2-5 项目区现有水源工程、电力、渠系建筑物等设施统计表

序号 设施类型

设施级别与名称 涉及项目区级别

名称

内镇、村

9

容量(m3)

灌溉面积(hm2)

占地面积(hm2)

现状

规划用途

水源工程 电力 ……

2.4 项目区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2.4.1项目区土地利用因素分析

应重点分析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排灌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因素、社会因素等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说明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除了管理办法严禁选址的,存在以下几种因素之一的,也不能作为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选址范围。

a)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要求的特殊情况通过专家专项论证可采用措施修复并达标准的除外。土壤采样方式及要求需要符合HJ-T-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里面相关要求。根据项目要求需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期间按规范进行土壤检测,以指导指导相应的阶段工作需求。

b) 地下水补水量超过项目整体需水量20%的地块。项目用地必须要有地表水供给的自然条件,并尽量通过自流灌溉,当地表水不能满足项目整体供水需求时,在探测地下水位能满足供水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地下水方式进行补充供水。

c) 鼓励兴修利于自流灌溉的小型水利设施,以提灌抽水为主要水源的项目,原则上最高田面高程与泵站出水管中心线高程高差不超过20m;特殊情况高差超过20m的,需经过专家专项论证同意后方可实施。

d) 土壤条件为通体沙地块。需要外购客土的项目,客土至项目区的运距超过25km。

2.4.2项目区质量评价因素提升改造潜力分析

根据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13个评价因素现状属性,对照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因素 属性分级确定的说明,结合广东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分析项目区地块各评价因素提升改造的潜力。

一般地形坡度、土壤剖面构型、岩石露头度很难通过工程进行改造提升,不做提升改造潜力分析。涉及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项目的,应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分析项目区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改造潜力。 2.4.3垦造水田潜力实现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针对每一个有改造提升空间的因素及垦造水田的潜力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分析统计垦造后项目区耕地质量

10

因素属性提升水平(格式见附录B-4)。

垦造水田项目提质改造的评价因素提升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可参考下表:

表2-6工程建设内容与垦造水田及提质改造因素对照表

可改善评价因素 田面坡度 土壤保水能力 灌溉保证率 排水条件 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效土层厚度 障碍层深度 土壤pH值 盐渍化程度 地下水位 表层土壤质地 可修复污染型 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平整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秸秆还田、地力培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剂等 土壤改造、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客土回填 土地平整、客土置换 施用生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 引淡洗咸排灌系统、喷泥抬田、土壤改良 开三沟等水利工程、垫高等土地平整工程 塘泥、客土、掺粘入沙等工程 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 农田水路网综合整治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2.4.4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核定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18﹞31号),分析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潜力。

a)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其中耕地要统计至二级地类。

b) 新增耕地指标分析。说明新增耕地来源地类及面积、新建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

况,分析计算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等新增耕地指标。

c)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分析。说明项目区现有耕地现状(统计至二级地类)、拟进

行提质改造面积、新建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况,分析计算提质改造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改造为水浇地面积、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等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d) 垦造水田指标分析。依据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分析和耕地提质改造指标分析,计

算项目新增水田面积。新增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

11

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2.5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2.5.1规划协调性分析

1、 分析并说明项目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和的一致性;

2、 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 3、 与当地水利、农业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关系。 2.5.2交通环境及电力设施条件分析

简要说明当地交通及电力条件对项目建设影响。 2.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方面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对项目实 施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生态环境影响预防或减缓措施。 2.5.4风险分析

简单分析影响项目实施的风险因素。 2.5.5公众参与分析

简单分析项目公众参与情况及反馈意见。 2.6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6.1 灌溉水源

说明项目区现有灌溉水源和未来可利用水源的类型、位置、可用水量、取水方式、取水口、塘坝库容、出水口、机组装机容量,水源地与项目区之间的输水工程状况等情况。

2.6.2 灌溉需水量

说明降水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分析确定种植作物的需水量,灌溉保证率,灌水定额、灌溉周期、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灌水流量,水利用系数,确定项目区灌溉基础设施。

根据项目区内作物组成、种植结构、复种指数、轮作制度和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内的农业需水量,说明灌溉设计保证率典型年的年内分配情况。

12

2.6.3 可供水量

说明项目区内外水源工程的可供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并分析确定可供项目区灌溉利用的水量。

2.6.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项目区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和总需水量的作物生长期内平衡情况,当现有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提出解决措施,并确定拟建设实施规模。 2.7 项目初步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根据土地整治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标准及潜力分析结果,按照“易于实现,最大幅度提髙”的原则,编制项目初步规划方案。主要涉及的工程有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和其他工程,初步确定工程布置和规模。 2.7.1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及水资源条件确定初步规划方案。 2.7.1.1 表面清杂和表土剥离收集

说明项目区需要清表的面积及表土堆放场地规划。 2.7.1.2 土石方挖填及调配

根据场地情况说明土地平整规则、土石方挖填采用的计算方式及场地调配原则。 2.7.1.3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采用的施工工艺及规模。 2.7.1.4 田坎修筑

说明田坎修筑规模及位置。 2.7.1.5 表土回填

说明表土回填的面积时空情况。 2.7.1.6 田埂修筑

说明田块格局及其规划原则、规模。 2.7.2 土壤改良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土壤条件,对项目区不同的土壤指标提出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质提

13

升、酸碱度调节、耕作层掺粘入沙、有效土层厚度提高等工程。 2.7.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2.7.3.1 水源工程规划

说明需要改扩建水源的名称、可供水量,改扩建的内容,改扩建后的可供水量,对其是否需要征地补偿加以说明并确定其规模。规划内容如下:

a) 塘堰规划

(1)说明建设塘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塘堰布置的原则;

(3)塘堰选址的依据,塘堰挡水坝的位置、数量及库容。 b) 小型拦河坝(水陂)规划

(1)说明建设小型拦河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小型拦河坝布置的原则和选址依据,小型拦河坝的类型、数量及长度。 c) 机井规划

(1)说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计算多年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可以得到的地下水补给量和项目区可得到的总补给量;

(2)说明开采方案,计算项目区各含水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和相应的地下水降深,确定各含水层布置的机井数量和开采量;

(3)说明机井的类型、位置、井深确定的依据;

(4)说明机井与灌排渠沟或管道系统、道路、林带、输电线路的布置协调情况。 d) 蓄水池规划

(1)说明蓄水池布置的原则及选址依据;

(2)说明蓄水池的分布、数量、总容量、有效容量及可灌溉面积。 g)水轮泵:

(1)说明水轮泵布置的原则及选址依据;

(2)说明水轮泵的分布、数量、总容量、有效容量及可灌溉面积。 2.7.3.2 输水工程规划

a) 明渠输水工程规划 (1)说明明渠布置的原则;

(2)按照项目区地形条件、灌溉水源、灌水区位置、田块工程规划,分别说明项目区各灌溉区内干、支、斗、农渠的具体位置、长度及灌溉面积,原则上水田灌排工程

14

需分离。

b) 管道输水工程规划

(1)按照灌溉水源情况和地形条件,说明项目区内管道输配水方式; (2)说明采用水泵提水系统、自压输水系统灌溉的区域位置、面积; (3)说明各管道输配水区内管网连接形式和固定方式;

(4)说明各管道输水系统中各级输水管道位置、长度和各末级管道的灌溉面积。 2.7.3.3 排水工程规划

a) 明沟排水工程规划

(1)说明明沟排水的作用和任务;

(2)说明明沟排水系统布置的原则,划分排水区,并说明其依据;

(3)说明输水沟道系统和田间排水沟网的布置方案及其与灌溉系统的结合情况; (4)统计各级沟道的长度。 b) 暗管排水工程规划

(1)说明暗管排水的作用和任务;

(2)说明暗管排水系统的构成和布置原则;

(3)说明暗管的布置形式以及和田块、明沟、灌溉系统间的关系,管材的选用; (4)统计各级管道的长度。 c) 排渍工程规划

(1)说明渍害程度及排渍要求,选用的排渍措施,工程布局安排; (2)说明排渍工程和一般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布局之间的关系; (3)统计各级排渍工程的数量。 2.7.3.4 渠系建筑物工程规划

a) 水闸

说明项目区规划水闸的作用,明确水闸的类型,各类型水闸的数量和布置要求。应说明进水闸、泄水闸位置的选择依据。

b) 渡槽

说明项目区规划渡槽的作用,渡槽的规模、数量和布置要求。 c) 倒虹吸管

说明项目区规划倒虹吸管的作用、倒虹吸管的数量和布置要求。 d) 涵洞

15

说明项目区规划涵洞的作用、洞型及其选型理由,规划涵洞的数量和布置要求,涵洞进出口建筑物的布局。

e) 跌水和陡坡

说明项目区规划跌水和陡坡的作用、型式及其适用条件、数量和布置要求。 f) 沉沙池

说明项目区规划沉沙池的作用、数量和规划布置要求。 2.7.3.6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规划

a) 泵站

(1)说明灌溉泵站灌溉区划分原则和形式,各区的位置、面积,站址选择依据,泵站枢纽布置的形式和依据;

(2)排涝泵站应说明排涝区划分原则,排水方式,站址选择依据,泵站枢纽布置的形式和依据;

(3)说明建设泵站的位置及其与沟渠的关系。 b) 输配电工程

(1)说明项目区所需电源的设备及位置; (2)说明架空输电线路的规划位置、走向和依据; (3)说明配电装置类型和布局。 2.7.4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

(1)规划道路的级别和功能;

(2)说明各级道路的布局、占地宽度、路面宽度和长度,路基特性,与灌(排)渠(沟)道之间的关系;

(3)说明各级道路间的连接关系,项目区内道路与项目区周边道路的连接情况; (4)需设置会车道的道路,应说明设置依据和要求。

(5)根据规划方案要求合理设置施工便道,应说明设置依据和规模。 2.7.5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2.7.5.1 岸坡防护工程规划

a) 护堤

说明需进行护堤建设的地域范围和依据,选用的护堤堤型、长度,护堤选择依据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护堤的建设位置。

16

b) 护岸

说明需进行护岸建设的地域范围和依据,选用护岸形式、长度,护岸选择依据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护岸的建设位置。 2.7.5.2 沟道治理工程规划

a) 沟道截弯取直

(1)说明需截弯取直沟道的位置和范围,沟道截弯取直的目的;

(2)说明规划新沟道的位置、长度,新沟道护堤和护岸工程的建设形式和要求;。 (3)说明截弯取直原沟道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4)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新沟道的建设位置。 b) 清淤疏浚

说明需清淤疏浚河沟的位置、范围及淤积情况。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清淤疏浚河沟的建设位置。

2.7.5.3 坡面防护工程规划

a) 截水沟

说明规划截水沟的位置、长度、汇水范围和汇水面积。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截水沟的建设位置。

b)排洪沟

规划排洪沟的位置、长度、汇水范围和汇水面积。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排洪沟的建设位置。

2.7.5.4 田坎防护工程规划

a)护坎

说明建设护坎工程的用途、规划建设范围和数量、护坎措施及其适用性和护坎形式。 b)田坎挡墙

说明建设田坎挡墙工程的用途、规划建设范围和数量、田坎挡墙的形式及其选择依据。

c)下田坡道

说明下田坡道布设的要求和位置,采用的结构及数量。 2.7.5.5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a) 植树

说明项目区规划植树的位置、范围、类型和作用,各类植树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面

17

积。

b) 植草

说明项目区规划植草的位置、范围、作用,不同生态保护范围的植草面积和植草要求。

c) 生态护坡

说明规划护坡的位置、范围、作用,不同生态保护范围的生态护坡面积和护坡要求。 d) 生物通道

说明生物通道规划的位置、范围、作用和数量。 2.7.5.6 建设美丽乡村工程规划

结合项目情况,对在项目区内推广当地民俗文化、改善生产生活设施需求、提高农村宜居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规划配合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状况改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村庄危旧改造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建设、产业发展配套建设等内容,在垦造水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合理配合打造美丽乡村,其配合工作应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a)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村庄通往项目区的道路硬化建设、通过项目区的主要排水系统建设;

b) 环境卫生状况改善:项目区内污水沟、废弃坑塘等的整治;

c) 配套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区内必需的公共厕所、项目区紧邻周边已具备的活动场地改造等;

d) 村容村貌建设:可以垦造为水田或复垦为耕地的废旧宅基地中无需新建住房的,项目区外因水源需求而进行整治的坑塘等;

e) 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区内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古迹或烈士遗迹等; f) 产业发展建设:因产业发展需求而且经过项目区的机耕路、灌溉沟渠等。 美丽乡村工程总投资应控制在施工费用的10%以内。 2.7.5.7 水土保持工程规划

说明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的位置、类型、规模、防护范围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位置。 2.7.6 其他工程规划 2.7.6.1 农桥工程规划

18

a) 说明农桥建设的需求情况,规划布设农桥的类型和等级; b) 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农桥的空间布置及数量。 2.7.6.2 废弃建(构)筑物清理工程

说明需拆除废弃建(构)筑物的类型、位置、规模。清理出的建(构)筑物旧料的再利用途径和无利用价值旧料的堆放。 2.7.6.3 其他配套工程

a) 软土地基处理

对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区域进行详细测量,说明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位置、范围,软土特性。

b)客土

说明项目区内客土的必要性(依据保水实验、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土壤构造勘察),确定来源、位置、权属、质量、储量、价格。

c) 弃土

说明项目区内需外运弃土的位置、类型。按弃土类型,选择采用堆放或填埋弃土。分别说明弃土堆放和填埋场地的位置、选址理由,弃土堆放和填埋的要求。

d)管线迁移

说明需迁移管线的位置、类型、数量,各类管线迁移原因和要求。迁移后的位置、数量和管线铺设或架设要求。对挖深大的电线杆应采取护砌措施。

e) 迁坟

说明需迁坟的数量,迁入地址,迁坟承担者,补偿标准和依据。 f) 项目标志工程

说明项目标志的规格、安放位置。 2.7.6.4 项目区范围外工程规划

项目所需配套工程在项目区范围外时,对涉及需要征地、青苗等补偿加以明确,并定其规模、工程做法。 2.8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8.1 权属调整原则

(1)应依法依据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19

(2)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确权在线,公开公平、自愿协调、土地适度集中、维护稳定等原则。 2.8.2 土地权属现状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和权属现状后,按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地承包经营权三种类型,对各主体拥有的土地数量合具体位置进行统计汇总。

2.8.3 调整意愿调查

(1)可通过对项目区内农户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调查解权利属调整意愿,分析、统计权属调整的初步意向。

(2)项目区内2/3以上的农户同意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可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2.8.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土地权属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2)项目区土地利用和权属现状(权利主体、权利类型、位置、地类和面积等); (3)土地归并和分配办法以及土地权属调整相关图件等。 2.8.5 土地权属人对调整方案的意见

(1)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告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土地权利人的同意之后,应当采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和召开乡(镇)、村、小组动员会等方式在有关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公告期内有关权利人不在本地的,应书面通知到本人。

公告内容为: a)权属调整的原因;

b)权属调整的范围、面积、地类、质量;

c)权属调整涉及有关权利人调整前后的具体位置与面积(应附示意图); d)告知权属调整异议者,应在公告期内书面向村集体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

20

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调处。

(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后应无异议或无争议,不应将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土地纳入整治范围。 2.9 项目工程施工计划 2.9.1 施工条件

(1)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水温、地温是否满足项目工程实施的要求,降水、冰冻和雾情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规避措施;

(2)工程所在地点、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可利用场地面积和利用条件;

(3)主要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中所用大宗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情况,当地可能提供的修配、加工能力,劳动力情况;

(4)说明工程施工准备、工期等要求。 2.9.2 工程总进度计划

(1)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 (2)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施工总工期; (3)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表。

21

表2-7 项目施工进度表

进 施工进度表 XX年 XX年 第X季度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第X季度 X月 X月 X月 第X季度 X月 X月 工 程 项 目 度 第X季度 X月 X月 前期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改良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其他工程 竣工验收 填表说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进度。

22

2.10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10.1 估算编制依据

以《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为工程估算编制依据。编制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人工估算单价、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估算价格的计算依据,指标、定额、费用的计算标准和依据。对采用其他行业的定额应补充说明。 2.10.2 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

简要说明项目估算表中涉及的各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计算方法、过程和确定依据等。提供工程量统计表。

2.10.3 青苗补偿及其他补偿计算及确定说明

对项目涉及地块的土地承包权人实行三年激励补贴,按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分年度直接补贴土地承包权人。

青苗补偿费按当地部门发布的补偿标准计算(一次性支付到位)。

建设施工期间造成土地经营权人无法种值的补偿费(租期1年)参照项目区立项当年或项目周边同类地块的租地价格确定。

种植水稻收益降低补偿(3年)参照项目立项当年或项目周边同类地块的租地价格确定(按年支付)。“三补一贴”费用按暂列计入总投资。 2.10.4 投资估算

提供垦造水田项目总估算及分年度估算表、估算总表等,其它有关的估算表格详见预算书。

项目总估算、投资主体、投资构成、分项工程投资及相应的比例。见表2-8。

金额单位:万元 表2-8 XX项目估算总表

工程或费用名称 (1) 1 1.1 1.2 1.3 1.4 1.5 序号 预算金额 (2) 23 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3) 工程施工费 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改良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6 2 3 3.1 3.2 3.3 3.4 3.5 4 5 其他工程 设备购置费 其他费用 前期工作费 工程监理费 拆迁补偿费 竣工验收费 业主管理费 不可预见费 总投资 2.10.5 资金筹措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根据项目性质、建设规模以及项目立项情况,说明项目资金来源、投资金额、其他资金来源情况等,按年度说明项目实施内容及分年度投资计划。提供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详见估算书。 2.11效益分析 2.11.1 社会效益

(1)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通过分析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影响因素,以及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的协调关系,并提出评价。

(2)分析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指标应包括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粮食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水平、新增机械作业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居住集中度等。 2.11.2生态效益

(1)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2)分析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指标应包括林草覆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灌溉和排涝面积等。 2.11.3 经济效益

(1)通过投入产出分析项目成效,分析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2)项目效益包括原有耕地效益、新增耕地效益、节约成本效益和其他效益。 (3)项目成本包括工程总投资和农业生产成本两部分,农业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基

24

础设施运营成本和农业种植成本等。

(4)项目效益和成本计算应结合项目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搜集的社会经济资料应真实可靠,不同年限的资料应根据各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换算。

(5)分析宜采用定量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新增粮食产量、静态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等。

2.12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分析

(1)应依据GB/T28407、GB/T28405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有关规定,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和粮食生产能力核算。

(2)项目建设前后耕地及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核算应分析项目建设前后耕地产能变化情况。

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见附录B-5。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附录B-6。

2.13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2.13.1 组织领导机构

明确项目实施管理机构、组成、职责和责任人。 2.13.2 工程建设管理

(1)制定相关制度。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及技术要求,制定质量检验体系,制定项目实施与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五制度);

(2)制定“三控”措施。制定工程质量、资金、进度的控制措施,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完好、项目资金安全和工程进度合理。 2.13.3 资金使用管理

(1)资金筹措:说明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2)资金控制措施

为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财务行为,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设立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14 结论及建议

a)结论

主要从项目地形、水源、土壤、村愿、项目的合法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投

25

资总额和项目实施对社会、 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等做出总结和概括,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b)建议

根据以往土地整理项目经验,对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项目所在提出相应建议。 2.15 项目设计附表、附件 2.15.1附表

附表1垦造水田项目地类统计表(附录B-1); 附表2垦造水田项目地类汇总表(附录B-2);

附表3项目区建设前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附录B-3); 附表4项目区建设后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附录B-4); 附表5项目区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附录B-5); 附表6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附录B-6)。 附表7 垦造水田初步设计工程量统计表(附录B-7) 2.15.2附件

附件1各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或证明文件; 附件2土壤检测报告; 附件3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公示; 附件4村民同意建设书;

附件5客土检测报告、储量证明(如有)。

3 图件编制

3.1 项目区现状图编制要求 3.1.1 项目区最新土地现状图

a) 应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b)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c)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1.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

a) 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数据库为基础;

26

b)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及期末规划等内容; c)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1.3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局部)

a) 应以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 b)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耕地质量等别等内容; c)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2 项目初步规划图编制要求 3.2.1 项目初步规划图上图要素及要求

a) 应反映项目区初步规划后的地形、地物、地类和原有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

设施;

b) 平整田块应标注设计高程;

c)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塘堰、拦河坝、闸、机井、蓄水池、水轮泵等水源工

程;输水渠道、管道及其水流方向;排水沟、暗管及其流向;水闸、渡槽、涵洞、跌水、陡坡等渠系建筑物工程及项目标志牌; d)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泵站、架空输电线路;

e)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生产路、机耕桥和人行桥

等田间路桥工程;

f)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的护堤、护岸防护工程,截水沟、排洪沟坡面防护工程;田坎挡墙工程;

g) 清晰标示规划沟道裁弯取直新建沟道、清淤疏浚河沟段; h) 清晰标示规划植树、植草等生态保护工程;

i) 清晰标示规划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构)筑物拆迁工程,农村居民点安置工程; j) 标示项目区周边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泻区等,反映与区内相应工程的联系;

k) 项目规划图上要绘制项目特性表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格式见附录A、

B-3)。

3.2.2 项目初步规划图绘制要求

a) 必须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和工程布局等内容; b) 规划地类符号按“附录C”规定执行;

27

c) 田块编号及田块设计高程按“附录D”规定执行; d) 不同类别工程上图图例按“附录D”规定执行;

e) 与项目区外相关工程的连接可用文字、箭头及规定线型标示;。

f) 项目区范围线外侧图上2cm内的地类符号、地类界线(需封闭)予以保留,其余仅保留农村居民点、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滩涂等地类面文件和地类符号,其他要素可删除; g) 注记:

(1)各类规划工程应标注名称和编号; (2)编号规则如下:

①规划主要塘堰、拦河坝(闸)、机井、蓄水池、水轮泵等水源工程分别以塘、堰、坝(闸)、井、蓄水池、水轮泵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井-1”、“井-2 ”;

②规划渠道或管道按灌溉系统编号:干、支渠或管道以及斗渠以干渠、干管、支渠、支管、斗渠、农渠按照不同类型用罗马数字表示,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干渠Ⅰ-1”、“新修(整修)农渠Ⅱ-3”;

③规划排水沟或暗管编号:干、支沟或暗管以及斗沟分别以干沟、干管排、支沟、支管排、斗沟、农沟按照不同类型用罗马数字表示,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斗沟Ⅰ-1”、“新修(整修)农沟Ⅱ-3”。

④规划主要泵站、机耕桥、人行桥、护堤、护岸、截水沟、排洪沟等以该建(构)筑物的名称加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泵站-1”、“新修(整修)泵站-2”;

⑤规划田间道路以田间道路类型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一级田间道-1”、“新修(整修)二级田间道-1”、“新修生产路-1”;

⑥规划生态防护林以生态防护林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生态防护林-1”、“生态防护林-2”。其他规划工程编号以此类推(渠系建筑物、下田坡道需上图,可不编号)。

h) 图幅整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名: xxxxxx 项目规划图(xxx 片)。项目名称应与报告保持一致,原则上放在图框线顶部并居中,字体为黑体,高度为20mm;

(2)图廓:包括内图框和外图框;

28

(3)指北针:一般绘制在图幅的右上角; (4)公里格网:以图上距离10cm 为间隔;

(5)图例:位于图件左下角,图例所列要素必须涵盖本幅图内所有要素; (6)图签:位于图件右下角,图签中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核定审查、校核、制图人员签字、制图日期、比例尺、图件编号等内容。其尺寸按“图3.1”规定执行。

(7)坐标系统:标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位于图件左下角。

XXX项目初步规划图(XX片) 设计单位 图号 核定 审查 图3.1 初步规划图图签

制图日期 比例尺 校核 制图 3.3 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图

a) 典型田块设计图:典型田块平面图、横纵剖面图、设计高程、平整区界线、田

块编号、沟路渠(含毛渠、毛沟)、水工建筑物、下田坡道、尺寸标注、图例和相关说明等要素,根据不同灌排模式和田块修筑方式,绘制典型田块; b) 蓄粪池设计图:蓄粪池平面图、剖面图,蓄粪池底板和盖板的配筋图,并应说

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c) 水源工程设计图

(1)塘堰拦水坝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塘堰泄水建筑物(闸、涵、消力池)、放水建筑物(卧管或竖井、放水涵洞、出口及消力池)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小型拦河坝(闸)平面布置图、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拦水闸的平面图和剖面图、闸门配筋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机井结构图,钻孔水文地质观测综合柱状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蓄水池及附属设施沉沙池和消力池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拦污删的结构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5)水轮泵的总平面布置图,机坑、进水室、尾水室的结构图、配筋图。

29

d) 输水工程设计图

(1)支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渠底线、渠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支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斗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渠底线、渠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3)农渠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暗管的立面图、剖面图

立面图应体现管道的各类设计参数、管道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剖面应体现管道中心线、桩号、高程、纵比降、节点和该类管道的横断面示意图。

e) 排水工程设计图

(1)支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支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斗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3)农沟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灌排两用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灌溉水位线和排水水位线)、渠底线、渠顶

30

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级灌排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f) 渠系建筑物设计图

(1)闸室的平面图、剖面图,水闸底板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闸门的断面图,闸板配筋图,闸墩平面图、剖面图和配筋图图,翼墙和消力池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渡槽的平面图、剖面图,槽身及支承肋断面图、槽身及支承肋配筋图、槽身接缝止水结构大样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倒虹吸管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进口沉沙池、出口消力池和镇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涵洞的平面图、剖面图,盖板配筋图。涵洞与渠道连接结构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5)跌水和陡坡的平面图、剖面图,消力池平面图、横断面图,胸墙结构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g)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设计图

(1)泵站总平面布置图,进、出水池平面图、剖面图;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泵房屋顶平面图、断面图和配筋图,过圈梁的配筋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输电线路架设示意图、输电线路埋设断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各配电装置安装图; (4)门窗过梁图;

(5)泵站管道设计图,包括管道的架设形式(架空、埋藏),支撑形式和结构(镇墩、支墩),连接件配备(法兰盘、弯头),检修装置等。 h)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图

(1)田间道路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道路的各类设计参数、材质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路面、路基、路肩材质及其工程量和路基的压实度。纵断面应体现设计路面线、田面线、桩号、高程、道路纵比降、错车点、掉头点、下田坡道和该类型田间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田间道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生产路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道路的各类设计参数、材质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路面、路基、

31

路肩材质及其工程量和路基的压实度。

(3)会车道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交叉道路节点大样图,并应说明其工程量。

i) 农桥工程设计图:机耕桥和人行桥的平面图、剖面图、桥板配筋图,翼墙结构图,机耕桥下天然河床加固面平图和断面图,桥墩、桥台、台帽、墩帽的结构图,桥面护栏平面图、立面图。图中说明桥的设计承重荷载、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j) 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图:护堤、护岸的断面图、立面图,护岸的平面图、断面图、立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k) 沟道治理工程设计图:沟道截弯取直新沟道的平面图、剖面图。清淤疏浚工程

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l) 坡面防护工程设计图

(1)排洪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排洪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截流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绘制典型截流沟纵断面图,且数量不少于3 条。

m) 田坎防护工程设计图:护坎和田坎挡墙的横断面图,下田坡道的纵断面图和横

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n) 其它工程设计图:安置区给排水、道路、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平面布局图,

给排水、道路的横断面图,电力、电讯架设示意图或埋设断面图。

4 编排格式说明

4.1 设计报告编排格式 4.1.1 报告构成

报告构成为:封面、扉页、项目特性表、目录、报告正文、附件。报告正文最后面

32

可添加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 4.1.2 封面

报告封面上方应有完整项目名称,其下为报告标题,下方应有项目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日期。报告的封面按“附录E-1”样式编制。 4.1.3 扉页

扉页应有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及项目联系人、编制人。报告的扉页按“附录E-2”样式编制。 4.1.4 项目特性表

按照附录A规定执行。 4.1.5 报告正文 4.1.5.1 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报告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用阿拉伯数字或科学计数法表示数量。标点符号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应根据1984年《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SL2.1-2.3-98《水利水电量和单位》选用。如: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t(吨)、kg(千克)、g(克)、mg(毫克);d(天)、h(小时)、min(分钟)、s(秒);hm2(公顷)、km2(平方公里)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 4.1.5.2 报告格式

a) 层次划分与编号

报告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5个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小项用全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

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

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自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

33

余类同。

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 b) 字体与行距

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黑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小四号仿宋体,西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采用1.5倍行距。 c) 表格

(1)编号与表名

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表的编号由“表”、“章号”和阿拉伯数值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个表应为“表1-1”,表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文中表格一律做成三线表,上下线用反线(即线略粗),编号及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当表格须转页续排时,应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字,如“表1-2”的续表应为“续表1-2”,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及与单位有关的陈述。

(2)表格中的计量单位

表格栏中的计量单位与项目用横线隔开,计量单位不加括号(格式见表4-1)。

表4-1 表格计量单位示例表

名称 xx-1

长度(m)

12

直径(m)

800

当所有的计量单位都相同时,则应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单位(格式见表4-2)。

表4-2 xxxx表 单位:m 编号 xx-1 xx-2 xx-3

断面形式

xx xx xx

底宽 xx xx xx

深度 xx xx xx

现状状况 土质 土质 硬化

规划后状况

硬化 硬化 清淤整修

注: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

(3)表的注释

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①、②……和注释文字,每条注释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句号“。”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格式见表4-2)。

(4)表中的说明

34

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标点符号。 (5)表中文字的规定

表中文字采用五号仿宋体,西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表格宽度应满幅编排。

(6)其它规定

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打斜“/”或空白,若栏中无内容填写可用短横线“-”表示,表格式见表4-3。

表4-3 xxxx表

X A B C D

Y A - 20 30 40

b 10 10 10 10

C 35 43 - 21

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格式见表4-4)。

表4-4 xxxx表 b(mm)

200

项目 B C

a 150 200

c 50 60

d(Pa) 25 25

d) 插图的规定

报告中插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其编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的图编成图1-1、图1-2、……;第2章的图编成图2-1、图2-2、……;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并居中。

e) 公式的规定

报告中的公式应按条号(或节号)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符后,接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对齐。 4.2 工程初步设计图册编排格式 4.2.1 图册构成

图册构成为:封面、扉页、目录、图纸。其中图纸包括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项目所需其他图件两部分。图件折为标准A3幅面,图面朝里,图签朝外并装订成册。

35

4.2.2 封面

图册封面应列出项目名称、图册标题、左上方注明资质证书的行业、资质等级和证书编号,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图册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图册的封面按“附录E-3”样式编制。 4.2.3 扉页

扉页应列出图册标题、项目编制单位名称和项目编制单位负责人。图册的扉页按附录E-4样式编制。 4.2.4 图册 4.2.4.1 编号

工程初步设计图根据项目设计进行编号。 4.2.4.2工程初步设计图绘图要求

工程初步设计图制图规范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 SL73.1-95》。 a) 采用A3 图幅(297×420mm)。

b) 常用比例:1:1、1:10n、1:20n、1:50n;可用比例:1:1.5×10n、1:2.5×10n、1:3×10n、

1:4×10n(n为整数)。当整张图纸只用一种比例时,应统一写在图标内,若有多种比例应按如下形式注写比例。

平面图1:200 或

1 200按以上形式注写时,比例的字高应比图名的字高小一号或二号。 c) 应精确标示建筑物结构、尺寸和建筑材料。 d) 标注齐全、填充图式规范。

e) 每类单体建筑物应有工程量和用材量表,精度要求:土方、混凝土、浆砌石、

砖砌体以立方米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钢筋以千克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面积以平方米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f)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有配筋图、配筋表。

g) 应有设计标准说明,必要时要注明施工注意事项。

h) 字体:图样中汉字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字,并尽可能采用仿宋体。

但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形式的字体。图样中字号为:20、14、10、7、5、3.5、2.5 七种。说明及注释应采用仿宋体,宜放置在图纸的左下方或标

36

题栏上方。说明及注释应编序号,采用数字形式,左对齐。汉字大小为2.5mm,字母数字大小为2.5mm。

i) 尺寸单位一般采用m、cm 或mm,一般高程、田面长度(宽度)采用m 为单位,钢筋、结构尺寸采用mm 为单位。

j) 图线: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附录E”规定的图线。

附件

附件单独装订成册,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目录、文件(资料)。

37

5 附录A 附录A-1

报告的封面、扉页和设计图册的封面、扉页应采用标准格式,见图F.1-F5。

XXX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号黑体字) 建设单位(公章):XXX(三号宋体字) 编制单位(公章):XXX(三号宋体字) 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三号宋体字)

图A-1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格式

38

XXX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号黑体字) 申报单位:XXX (三号宋体字) 项目负责人:XXX (三号宋体字) 编制单位:XXX (三号宋体字) 项目负责人:XXX (三号宋体字) 编制人:XXX (三号宋体字) 图A-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扉页编制信息页格式

39

附录A-3 项目特性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位置 项目类型 、项目区土地 现 状 项目区土地 权 属 项目规划 土地用途 建成后耕地 面积调整情况 建成后预计新增水田面积 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国家利用等别 主要建设目标 主要工程内容 项目投资规模 资金来源 建设工期 面 积

40

附录A-4-1 项目主要建设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建设总规模 整理规模 复垦规模 建设规模指标 开发规模 基本农田整理规模 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 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 新增耕地指标 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 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 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提质改造面积 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改造为水浇地面积 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 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 垦造水田指标 新增水田面积 单位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等 指标值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等 等 公顷 41

附录A-4-2项目主要建设指标说明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建设总规模 单位 公顷 保留小值域 数位 4 数据逻辑 指标解释 整理规模 公顷 4 复垦规模 建设规模指标 开发规模 公顷 4 公顷 4 基本农田整理规模 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 公顷 公顷 4 4 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4 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 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 新增耕地指标 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4 4 4 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等 2 项目区参与整治的各地类面积之和。 建设总规模中需整理的土地面积,≥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旱地、水浇地改造为水田一般计入此项。 建设总规模中需≥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复垦的土地面积。 建设总规模中需开发的土地面积,≥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非耕地开垦为水田的一般计入此项。 建设总规模中需≥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整理的基本农田图斑面积之和。 计划建成的高标≥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准农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时因需扣等于新增耕地中水田面除宽度大于1米的积、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0 工程设施及其他与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线状地物和零星积之和 地物,其数值一般小于建设总规模。 计划新增耕地面≥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积中的水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积中的水浇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积中的旱地面积。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计算评估项目区新≥1且增耕地的国家级 ≤15 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新增耕地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等于整理规模、复垦规>0 模、开发规模之和 42

提质改造面积 公顷 4 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改造为水浇地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4 4 4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 等 2 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 等 2 垦造水田指标 新增水田面积 公顷 4 计划提高耕地质量和改造为水田小于等于项目区现有耕的现有耕地面积地总面积;大于等于旱地总和。因建设总规≥0 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模中一般含有其改造为水田面积、改造为他农用地等非耕水浇地面积之和 地地类,提质改造面积一般小于项目建设总规模。 计划旱地和带K地≥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类改造为水田面积。 计划水浇地改造≥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为水田面积。 计划旱地改造为≥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水浇地面积。 依据项目区所涉及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确定项目区内涉及提质改≥1且 造地块建设前的≤15 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提质改造区域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计算评估项目区内涉及提质改造地≥1且 块建设后的国家≤15 级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提质改造区域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等于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之和。新增水田面积一般小于建设总规模。 43

附录B

附录B-1 垦造水田项目地类统计表

填报单位(公章): 项目名称:

图斑地类面积(亩) 公共管理工矿商服住宅与公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仓储用地 用地 共服用地 务用地 水域交通及水特殊运输利设用地 用地 施用地 图幅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号 地类号 小计 其它土地 合计(亩) 说明:耕地地类要细分二级地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耕地(带K地类)

44

附录B-2 垦造水田项目地类汇总表

填报单位(公章): 项目名称:

图斑地类面积(亩) 土地权属单位 合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公共管理水域及水工矿仓储交通运输草地 商服用地 住宅用地 与公共服特殊用地 利设施用其它土地 用地 用地 务用地 地 说明:耕地地类要细分二级地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耕地(带K地类) 45

附录B-3 建设前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

项目名称: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 面积 图斑号 土种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盐渍化 有机质 PH值 排水条件 灌溉保证率 田面地下土壤容坡度 水位 重 图幅号 46

附录B-4 建设后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

项目名称: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 面积 图斑号 土种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盐渍化 有机质 PH值 排水条件 灌溉保证率 田面地下土壤容坡度 水位 重 图幅号 47

附录B-5 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

项目名称:

所属行政村 图斑号 图斑 面积 建设前 等指数 建设后 国家利用等 等别变化 国家利用等 省利用等 国家利用等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省利用等 等指数 省利用等

48

附录B-6 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项目名称: 单位:亩,% 二级地类 一级地类 名称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街巷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农村用地 机场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沟渠 水工建筑用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空闲地 设施农用地 田坎 其它土地 盐碱地 沼泽地 沙地 裸地 编号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建设前 图斑地类面积 比例 建设后 图斑地类面积 比例 增减 面积 比例 注:根据《GB/T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各土地利用类型。

49

附录B-7 垦造水田项目初步设计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1) 名称及规格 (2) 单位 (3) 工程量合计 (4) 50

附录C

附录C-1 项目规划图表达图式

表达图式 规划要素 图式符号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排两用渠 小型拦河坝(闸) 机井 蓄水池 水轮泵 干渠 干沟 支渠 支沟 斗渠 斗沟 农渠 农沟 喷(微)灌干管 喷(微)灌分管 带喷头喷灌管道 规划要素 RGB RGB(0,0,255) 同上 RGB(31,0,127) 同上 同上 同上 RGB(0,79,158) 同上 RGB(0,255,0) 同上 RGB(186,1,186) 同上 RGB(0,0,255) 表达图式 51

图式符号 带喷头微灌管道 暗管 水闸 渡槽 沉沙池 倒虹吸 涵洞 跌水、陡坡 高压线路 低压线路 变压器 阀门 泄水井 给水栓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 生产路 人行桥 机耕桥 规划要素 表达图式 RGB RGB(0,0,255) 同上 RGB(0,0,255) 同上 同上 RGB(255,0,0) 同上 52

图式符号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农田林网 护堤护岸 排洪沟 田坎 其他工程 蓄粪池 水流方向 项目区界线 拐点、拐点坐标 会车道 取土场 设计高程 填方区 挖方区 挖填平衡区 下田坡道 调头点 注: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项目名称和图式符号。

RGB RGB(0,255,0) RGB(0,0,255) RGB(0,255,255) RGB(128,128,128) 拐点坐标(X,Y)

RGB(120,190,255) RGB(255,102,0) 53

附录C-2 典型田块常用表达图式

表达图式 典型田块 图式符号 毛渠 毛沟 平整区界线 田埂 RGB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0,255,0)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0,255,0)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0,0,255) 不依比例尺表达 RGB(255,255,255) 注:典型田块的其他表达图式符号参照项目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C-3 常见树种表达图式

表达图式 常见树种 图式符号 针叶树种 阔叶树种 灌木树种 果树、经济林 竹类 草 注: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项目名称和图式符号。

RGB

54

附录C-4 常用建筑材料表达图式

表达图式 常见建筑材料 图式符号 堆石 干砌块石 浆砌块石 干砌料石 浆砌料石 三合土 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二期混凝土 埋石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防水材料 土工织物 水泥砂浆 混合砂浆 加筋喷涂 加筋锚固喷涂 常见建筑材料 表达图式 RGB 55

图式符号 回填土 回填石渣 粘土 碎石 卵石 注: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项目名称和图式符号。

RGB

56

附录D 单体工程设计图线

图线名称 线型 粗实线 b 线宽 一般用途 (1)可见轮廓线 (2)钢筋 (3)结构分缝线 (4)材料分界线 (5)断层线 (6)岩性分界线 (1)不可见轮廓线 (2)不可见结构分缝线 (3)原轮廓线 (4)推测地层界线 (1)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2)剖面线 (3)示坡线 (4)重合剖面的轮廓线 (5)钢筋图的构建轮廓线 (6)表格中的风格线 (7)曲面上的素线 (8)引出线 (1)中心线 (2)轴线 (3)对称线 (1)原轮廓线 (2)假想投影轮廓线 (3)运动构建在极限或中间位置的轮廓线 (1)构件断裂处的边界线 (2)局部剖视的边界线 (1)中断线 (2)构建断裂处的边界线 虚线 b/2 细实线 b/3 点划线 b/3 双点划线 b/3 波浪线 b/3 折断线 b/3 注:粗实线应用于图框线时,其宽度为1~1.5b;应用于电气图中表示电线、电缆时,其宽度为1~3b。

图样中的图线分为粗中细三种,如图D所示。粗实线的宽度b,应根据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间选用。

57

分类 粗线 中粗线 细线 线型 图D 图线的粗中细

线宽 b b/2 b/3 图线宽度的推荐系列为:0.18、0.25、0.35、0.50、0.70、1.00、1.40、2.00mm。

58

附录E

设计图册的封面、扉页应采用标准格式,见图E1-E2。

XXX项目 初步设计图册 (初号黑体字) 建设单位(公章):XXX(三号宋体字) 编制单位(公章):XXX(三号宋体字) 编制日期:XX年XX月(三号宋体字) 图E-1可研图册封面格式

59

项目建设单位:XXX(四号宋体字) 项目编制单位:XXX(四号宋体字) 项目设计资质:XXX(四号宋体字) 项目联系人:XXX(四号宋体字) 项目负责人:XXX(四号宋体字) 资质证书彩色扫描件 图E-2可研图册扉页格式

60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