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2黧2惹 期 焦彦廷 平山县乡村优教园,河北摘要@ @ 浅析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 石家庄050400 陈鹤琴老先生在((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 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使儿童喜欢阅读……”确实,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决定了孩子阅读 的能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阅读环境兴趣习惯交流 中国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0038—02 教学活动中,我常鼓励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内容,并 学习评价别人的讲述。再如听了故事《昆虫晚会》后,我就让 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问的对 话。此外,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 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触景生情, 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也是幼儿很 阅读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 础,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 惯,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通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 践,我的经验是: 一、创造阅读的环境氛围 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提供大型图册、装祯精美的书籍,每 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 换。教室中设小图书架,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 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 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 喜欢的一种形式。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 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 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则及时表扬。 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 卡片图文对照。每月进行一次“小舞台”交流活动,共同协商 制作表演道具,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 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JL ̄,J设宽松、愉快、和谐 2.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 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 成。我们通过家长交流的方式详细讲述了阅读图书的重要 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 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维护良好的阅读心态 性,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园直通 车”登载一些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 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 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 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 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 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 一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 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 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 境里专心阅读。我们常带幼JLN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 人阅读的方式;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 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 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激发幼)LI ̄CJ阅读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 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大多 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3.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 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带 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 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 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例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 提问,幼儿回答。但幼儿的兴趣不浓,再由于发言的机会有 限,难于让全体幼儿有充分的讲述机会,不利于提高幼儿的 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 的。 阅读能力。因此,激发幼儿的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 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在集体语言 4.帮助幼儿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 38 @ @ 2013年第20期(总第212期) ~…一一…~…一一●● 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孙笑平 建平县第四小学,辽宁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皮革马利翁是古 。 朝阳 122400 希腊神话中的赛沛路斯国王,擅长雕刻并在象牙上雕刻了自 己理想中的美女而因此产生爱慕之情,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 他对雕像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并真诚地期望自己的 爱能被接受,他的真切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赋予雕 像生命与皮革马利翁结为夫妻。 一二、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应用原则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要适当发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 生的心理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 的期望,切不可脱离实际教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过高或过 低的传授教师期望。因此,期望效应的传递过程中教师应遵 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公平原则 、教师期望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对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课程体系改变了 传统教育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对教育教 学产生影响的现象。因此,在新课程目标设置上,除了强调 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使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和谐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通过教师的期望而影响学生的成就 或行为的效应。教师期望及效应是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 中产生的。因此,教师期望的形成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首 先,学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行为举止及学习态度都影响教 师对学生期望的形成。当儿童刚入学时,教师对他们的智力 水平、学习能力一无所知,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把学生的其 他条件,如:家庭背景、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因素融入教学 中。另外,教师会根据学生课上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及考试成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因为学生几次考试失误或不理想而 认为学生没有发展的潜能,更不能受传统的智力观的影响造 成对学生素质的片面认识。教育要充满爱,教师应对每个学 生都抱有期望。教师要用心的关爱每一名学生,不要让客观 因素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 待每一名学生。 2.适度原则 教师的期望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适度原则, 不要对学生有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较高期望或对学生有消极 的令人沮丧的较低期望。因此教师应掌握好适度原则。 3.差异原则 在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些学 生对语文有兴趣,很容易理解领悟,考试成绩优异,有些学生 则不然,虽然学的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 不同情况,遵循差异原则。 4.民主原则 绩等评价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高期待。其次,教师的 性格决定着期望效应的形成。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行 为倾向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期望。教师通常凭借自己的主 观判断或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期望。一些教师也 会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 总之,教师期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应掌握这 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随时调整自己对学 生的期望,从而使教师期望效应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 起来。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目前的阅读理 解。事实上,幼儿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 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汉字、单词、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 主导作用,与学生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平等民主、 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中的具体实施 逐步达到阅读的状态,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玲.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0,(21). 等,教师要时刻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 学习和理解。 [2]杨洁.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 究(幼教研究),2011,(O2). 阅读能力和习惯,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 发,在幼儿期就进行训练,注意循序渐进,让幼儿尽快适应语 言、文字、图像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 [3]王靖懿.幼儿读物的选择也应关注‘‘深度’’[J].基础教育 研究,2011,(09). (责任编辑曾卉) 39